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露消毒丹临证新用四则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消毒丹,出自<续名医类案>,原治湿温时疫,为病在气分,湿热并重阶段用方.笔者据其清热化湿解毒之功效,用之治疗临床多种疾病而获效.  相似文献   

2.
甘露消毒丹为治疗湿热并重,毒邪蕴藉,肆逆气分证的主要方剂。清代医家完善了对湿温病的认识,并创新了从三焦辨证论治体系。甘露消毒丹在制方上具有宣清降利之四法,又具从三焦分消走泄之配伍特点。由此本文从甘露消毒丹的制方背景入手,探微湿温源流,以"病机—症状"、"性味—功效—治法"为思路,分析、讨论甘露消毒丹清上、畅中、渗下法的三焦分消走泄组方特点,以期拓展该方的临床应用范围,发掘该方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斌  王宪波 《中医杂志》2023,(23):2388-2392
总结王宪波教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证经验。认为HBV-ACLF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为本,湿热毒瘀互结为标,提出“解毒凉血重通腑,健脾化湿顾中焦”的治疗观点。临证分型辨治HBV-ACLF,瘀热毒结证治以解毒凉血为法,常用解毒凉血方;湿热毒蕴证治以解毒凉血、健脾化湿为法,常用解毒凉血利湿方;脾虚湿热证治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为法,常用解毒凉血健脾方(又称重肝2号方)。  相似文献   

4.
白塞氏病,刘永年教授认为湿热酿毒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机制,络脉瘀阻是病机演变的关键环节,湿、热、毒、瘀相互胶着是本病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确立清热化湿、解毒活血通络的治疗大法。急性期以湿热蕴毒夹瘀阻络为主,治宜清热化湿,解毒通络。缓解期以湿热羁留、耗伤气阴为主,治宜益气养阴为主,解毒化瘀为辅。用药时,强调重用清热解毒药以祛除病邪,灵活使用活血药以流畅血脉,祛除瘀滞,适当使用免疫调节药以扶助正气,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
甘露消毒丹录自《温热经纬》,一名普济解毒丹。由滑石、木通、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11味药组成,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原用于治疗湿温病湿热并重之证,温病大家王士雄曾赞之为:湿温时疫之主方。笔者通过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灵活运用于多种病证,收效颇佳.现举典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介绍高彦彬教授从络病论治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ORG)的临床经验。高教授认为ORG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治疗应辨证论治结合分期论治:早期(肾络瘀滞)分为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肝郁胃热证,治以祛邪为主,运用健脾化湿通络、清化湿热通络、疏肝清热通络法;中期(肾络瘀阻)分为肺脾气虚兼湿邪内蕴、肝肾阴虚兼湿热下注证,治以扶正祛邪,运用益气化湿通络、补肝肾清湿热法;晚期(肾体劳衰)分为气阴两虚兼湿热蕴毒、脾肾阳虚兼痰瘀互结证,治以扶正为主,运用益气养阴兼利湿解毒、温补脾肾兼化痰活血通络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使用清热祛湿类代表方甘露消毒丹干预病毒性肝炎湿热证小鼠,通过研究Toll受体通路中TLR2、TLR4、NF-κBp65的表达变化,探讨清热祛湿法干预温病湿热证的药效机制及可能作用靶点.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肥甘饮食+湿热环境+病毒MHV-A59感染造模)、治疗组(模型组使用甘露消毒丹干预)、安慰剂组(模型组使用生理盐水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TLR2、TLR4、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TLR2、TLR4、NF-κBp65基因的mRNA含量.结果 甘露消毒丹能降低湿热证小鼠体温,增加小鼠耗食量、饮水量,对TLR2、TLR4、NF-κBp65蛋白及mRNA表达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清热化湿法能够抑制TLR2、TLR4、NF-κBp65的表达,通过保护细胞膜,减轻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温病湿热证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甘露消毒丹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消毒丹出自《温热经纬》,由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藿香组成。具有清热化湿之功,主治湿温时疫之邪留恋气分,湿热并重之证。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内科杂症,疗效满意。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解毒丹,是清代名医王孟英治疗湿温时疫的代表方剂,该方清热解毒、淡渗利湿、芳香化浊,用于湿温邪在气分诸证,疗效甚佳。消除湿热毒邪,有如“甘露”降临而暑气潜消,故称为“甘露消毒丹”[1],原方组成:白豆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石菖蒲、浙贝母、黄芩、连翘、射干、薄荷。  相似文献   

10.
化湿法适用于湿温病、暑温挟湿证和伏暑等湿热相关的病证。是由于湿热之邪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热性病 ,其内因与人体正气和脾胃的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常用化湿七法 :如芳香宣肺化湿法 ,适用于湿阻上然 ,湿重于热 ;燥湿化浊法 ,适用湿阻中焦 ;疏利湿浊 ,透达膜原法适用膜原证 ;化湿清热法 ,适用湿温病湿渐化热 ;清热化湿法 ,适用湿温病湿热并重 ;清热湿热 ,豁痰开窍法 ,适用湿热之邪阻于气分 ;淡渗利湿法 ,适用于湿阻下焦 ,下阻膀胱之证。  相似文献   

11.
湿热毒为湿热交蒸,酝酿而成,病在气分,有湿热并重的特点,病势较急,病情较重.甘露消毒丹为治疗湿热毒的代表方剂,所针对的病机主要为疫邪湿热留恋气分、弥漫三焦.全方重在清热利湿,兼芳香化气,解毒利咽,使湿邪得去,毒热得清,气机条畅.  相似文献   

12.
洪旗  马其南 《中医药学刊》2002,20(3):354-355
化湿法适用于湿温病,暑湿快湿证和伏暑等湿热相关的病证。是由于湿热之邪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热性病,其内因与人体正气和脾胃的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常用化湿七法,如芳香宣肺化湿法,适用于湿阻上然,湿重于热,燥湿化浊法,适用湿阻中焦,疏利湿浊,透达膜原法适用膜原证。化湿清热法,适用湿温病湿渐化热,清热化湿法,适用湿温病湿热并重;清热湿热,豁痰开窍法,适用湿热之邪阻于气分,淡渗利湿法,适用于湿阻下焦,下阻膀胱之证。  相似文献   

13.
刘美凤 《光明中医》2010,25(4):637-638
<正>甘露消毒丹出自《温热经纬》,为治疗湿温时疫之主方。治疗湿热蕴毒、发热口渴、胸痞腹胀、咽肿溺赤、或身目发黄、苔黄而腻。笔者运用甘露消毒丹改汤剂名甘露消毒饮治疗慢性咽炎属湿热蕴结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湿温病是涉及内熏脏腑、外渍肌肤、上达喉咙、下至二便之病。北方人因有浊毒之基而更易患生。临证时,应谨守湿热浊毒弥散三焦、阻滞气机病机。可用甘露消毒丹辨治证属湿温病之汗证、发热及郁证。  相似文献   

15.
甘露消毒丹的现代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露消毒丹首载于《医效秘传》卷一,为叶天士所创之方。具有清化湿热、解毒、宣通气机等功用。为治湿温邪在气分,湿热并重,湿温时疫的常用方。多年来,该方被应用于临床湿邪所致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甘露消毒丹是治疗湿温时疫的一张名方,具有化浊利湿,清热解毒之功。治疗湿咳效果甚好。运用该方治疗大叶性肺炎效果理想,较单纯用青霉素静脉滴注疗效好,疗程明显缩短。对于湿热上冲所致之舌下腺炎(重舌),应用甘露消毒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辨证论治的精神及其科学性。在各种感染性、传染性疾病及瘟疫不断袭击人类的今天,在温病尤其湿热性温病的治疗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卓越治疗效果及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胡蓆宝  田晶晶  袁红霞 《光明中医》2011,26(12):2410-2411
甘露消毒丹首见于清《续名医类案》卷五·疫证篇,中有"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托吴使者嘱叶天士制方救人"之句。本方源自《续名医类案》,后收于王孟英《温热经纬》,又名普济解毒丹。"甘露",指甘美的雨露。老子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王晋三云:"消暑在于消湿去热……湿热既去,一若新秋甘露降而暑气潜消。""消毒",谓能消除毒疫之气。本方清热解毒,淡渗利湿,芳香化浊法赅备,用于湿温,邪在气分诸证,疗效甚佳,以消除湿热毒邪,有如"甘露"降临,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笔者在按中医湿病辨治过程中,根据该病的性质待点及其证侯表现,强调化湿、行瘀、滋肾法的应用.现将临证心得告诸同道.1 本病之治,勿忘化湿 流行性出血热之疫区,大多地势低洼潮湿,湿蕴热伏,在此环境中,疫毒挟湿为病是属常见.临床所见,该病不仅易出现卫、气分湿热见证,且多病情重笃、病势缠绵之状况.因此,在湿未化燥之前,应用化湿法  相似文献   

19.
甘露消毒丹是治疗湿温病的代表方剂,主要功效是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王有鹏教授认为湿热之邪致病广泛,湿热侵犯上焦,则咽喉肿痛、口渴、头晕、头痛;湿热交争中焦,则胸闷、腹胀、恶心;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大便黏,甚或泄泻、淋浊;湿热之邪弥漫,则四肢酸痛、重着。甘露消毒丹适用的疾病临床表现虽各有不同,但基本病机为湿热为患,根据“异病同治”“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王有鹏教授用甘露消毒丹为主方治疗了持续低热、水痘、感冒的患儿,临床疗效颇佳。文章旨在通过验案举隅的方式,总结王教授运用甘露消毒丹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甘露消毒丹临床引伸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消毒丹临床引伸应用近况金毅①廖雄英②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消毒丹,方源出自清·王孟英《温热经纬》,功能化浊利湿,清热解毒,为临床治疗湿温病邪在气分的常用方剂之一。近年来该方被引伸应用于湿热引起的多科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该方临床引伸应用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