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8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08例为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其余为对照组(男38,女40),测定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和血脂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越大,血尿酸、血脂水平越高.结论 血尿酸水平,血脂水平与冠心病有关.高尿酸浓度可能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包利泽  孙春艳  宋淑杰 《职业与健康》2008,24(15):1595-1595
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被临床广泛重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但临床上对尿酸(uA)的重视程度不及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我们对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性了血UA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冠心病及其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117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CAS)组(75例)和冠状动脉正常(CAN)组(42例),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一步将CAS组分为1支病变组(31例),2支病变组(20例),3支病变组(24例),其中非重度狭窄者54例,重度狭窄者21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CAS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CAN组(P〈0.05),0、1、2、3支血管病变者血浆Hcy水平里遂级增高趋势,3支与0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支、1支与0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支与2支、1支与3支、2支与3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非重度狭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阴性的冠心病患者.其中ACS患者31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8例(SAP组),另选择2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PAP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1)ACS组PAPP-A和hs-CRP水平较SAP组、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2)以PAPP-A 2.79μg/L作为ACS的阳性诊断标准,其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84.6%.ROC曲线下面积为0.9,95%可信区间为0.82-0.99.(3)ACS组hs-CRP水平与PAPP-A水平呈正相关(r=0.418,P<0.01).结论 PAPP-A可作为诊断ACS的指标之一,对于cTnI阴性的ACS患者尤其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键  伍树芝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1958-196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血清尿酸(UA)的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7例]。另选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NT-proB-NP、UA的浓度,比较AMI组和UAP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UA水平。结果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NT-proBNP和hs-CRP与血清尿酸(UA)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血清NT-proBNP和hs-CRP与血清尿酸(UA)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脉狭窄各组血清NT-proBNP、UA、hs-CRP的水平较正常冠脉组明显增高(P0.01),且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各组间血清NT-proBNP、UA比较,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NT-proBNP、UA、hs-CRP的水平增高。结论 ACS患者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与血清UA水平升高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是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尿酸检测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257例冠心病患者,符合ACC/AHA冠心病诊断标准.将患者依据病变分为ACS组(157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00例),并与同期健康者6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记录三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等临床指标,检测其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及SAP组BMI、有高血压病史率、尿酸、TG、TC、LDL-C均显著增高,HDL-C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S组尿酸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较SAP组显著增高[(397.88±90.07) μmol/L比(364.40±86.15)μmol/L,(6.48±1.59)分比(3.61±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尿酸、BMI、TG及LDL-C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038、0.057、0.129、0.461,P<0.05),HDL-C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015,P<0.05).结论 血尿酸与ACS发病及ACS冠状动脉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77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正常冠状动脉组、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再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s积分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PAPP-A、高敏CRP(hs-CRP)水平,并对血清PAPP-A与hs-CRP水平、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s积分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ACS组患者较SAP组、正常冠状动脉组显著升高(P<0.01);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较正常冠状动脉组显著升高(P<0.01);Gensinis积分≥5分各组患者亦显著升高.(2)血清PAPP-A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s积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PAPP-A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s积分呈正相关,血清PAPP-A水平反映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及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血C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和血尿酸 (uricoacid ,UA)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0 5例初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清CRP和UA水平 ,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对照组、病变稳定组和病变不稳定组 ,观察血清CRP和UA与冠脉病变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不稳定病变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病变组 (P <0 0 1) ,两组UA水平比较 (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CRP浓度与冠脉病变不稳定性作直线回归分析 (r =0 45 96,P <0 0 5 ) ,二者呈正相关。UA浓度与冠脉病变不稳定性作直线回归分析 (r =0 5 874,P >0 0 5 ) ,二者无相关性。结论 血CRP水平与不稳定病变呈明显正相关。血UA水平与不稳定病变无明显相关性 ,但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UAP组)8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68例.冠状动脉造影前检测UA和hs-CRP,根据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复杂狭窄和光滑狭窄.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有52例(76%)患者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70%,多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46例(53%),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67例(78%)有1处以上的复杂狭窄,多于稳定型心绞痛组39例(57%),P≤0.05;UA与hs-CRP正相关(r=0.44,P≤0.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hs-CRP(4.84mg/L±0.002mg/L vs 0.50mg/L±0.003mg/L,P≤0.001)和UA(478.40μmol/L±86.42μmol/L vs 345.73μmol/L±57.58μmol/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有复杂狭窄者的UA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复杂狭窄者.结论UA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138例冠心病和164例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分别测定了HS-CR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D组血清HS-CRP水平为(4.77±3.24) mg/L,与非CHD组的(2.72±1.43) mg/L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但CHD组高HS-CRP水平发生率(44.93%)远高于非CHD组(19.51%)(P〈0.01);HS-CRP与TG具有相关性(r=0.551,P=0.003)最强.结论 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隐性炎症;HS-CRP检测对了解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清胆红素、尿酸(UA)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142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胆红素、UA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分别为(9.21±1.96)、(3.17±0.54)、(5.96±1.14) μmol/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3.15±2.82)、(4.08±0.69)、(9.23±1.58) μmol/L,而uA水平为(357.8±52.3)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82.6±27.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TBIL水平逐渐降低(P<0.05),UA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UA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发生明显变化,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苯拉普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苯拉普利治疗组(常规治疗+苯拉普利),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MMP-9和CRP水平。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结果(1)治疗前,2组ACS患者的血清MMP-9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2组ACS患者之间的MMP-9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10d后,常规治疗组和苯拉普利治疗组的血清MMP-9和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分别〈0.05和0.01),而以苯拉普利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3)ACS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MMP-9与CRP水平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ACS患者血清MMP-9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苯那普利短期治疗可能通过不同机制降低ACS患者血清MMP-9和CRP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尿酸(UA)水平,探讨它们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136例脑便死患者和同期非脑血管病住院患者64例的hs-CRP、TC、TG、HDL-C、LDL-C、ApoA1、UA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hs-CRP、TC、TG、LDL-C、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hs-CRP、TC、TG、LDL-C、UA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而HDL-C、ApoA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血尿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关系密切,特别是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时可致多种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105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⑴常规治疗组:抗凝、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⑵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⑶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40 mg阿托伐他汀。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分别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及sCD40L浓度。结果药物治疗前,3组ACS患者血脂以及hs-CRP和s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2周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和40 mg治疗组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变,但血清hs-CRP及sCD40L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40 mg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4周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但hs-CRP和sCD40L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40 mg治疗组血脂TC和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hs-CRP和sCD40L水平进一步降低(P〈0.01),与10 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早期降低ACS患者的炎症反应,大剂量应用时抗炎和降脂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段军仓  王忠  王丽  张望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16-31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52例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6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6例,另选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6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检测各组血清MMP-9、hs-CRP水平。结果 AMI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9、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52、0.313,P﹤0.05);与Gensini积分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3、0.418,P﹤0.05)。结论 MMP-9和hs-CRP均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血清标志物,对冠脉斑块稳定性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20 mg和40 mg)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降脂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将102例ACS患者根据辛伐他汀剂量,按随机单盲原则分为20mg组(50例,20mg/d辛伐他汀口服)和40mg组(52例,40mg/d辛伐他汀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高敏CRP(hs-CRP)、IL-18的变化及住院和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TC、LDL-C、hs-CRP、IL-18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40 mg组作用明显优于20 mg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0 mg组低于20 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不仅能有效地降脂,还能抑制炎性因子,减少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辛伐他汀40mg/d较20mg/d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患者29例(对照组),进行血尿酸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对照组(29例)、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 369.61±91.97)μmol/L比(298.33±92.46)、(330.43±87.42)μmol/L](P< 0.05).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 (298.33±92.46)μmol/L比(331.77±86.33)、(368.24±95.21)、(396.82±94.45)μmol/L](P<0.05),单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P<0.05).0~1分组[(298.33±92.46)μmol/L]和2~20分组[(320.77±86.33)μmol/L]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21~40分组[(366.61 ±91.97) μmol/L]和>40分组[(402.82±91.97)μ mol/L](P<0.05).21 ~40分组血尿酸水平低于>40分组(P<0.05).血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正相关(r=0.348,P< 0.05).结论 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和血尿酸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做颈动脉彩超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进行血清hsCRP浓度的测定。按颈总动脉IMT将患组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血尿酸水平及血清hsCRP与IM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患者的血尿酸分别为(301±56)μmol/L、(323±62)μmol/L、(374±72)μmol/L,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P〈0.01);斑块形成组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P〈0.05)。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2.91±1.12)mg/L、(3.94±1.23)mg/L、(4.69±1.4)mg/L,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P〈0.01);斑块形成组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P〈0.05)。并且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颈总动脉的IMT与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6217,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与血尿酸及hsCRP水平密切相关,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并且降压的同时应重视血尿酸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合并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ACS)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130例,其中54例接受常规辛伐他汀治疗,76例接受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治疗40 d后患者hs-CRP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0 d后血脂及hs-CRP均下降,但联合用药组hs-CRP下降明显,两组血脂下降无显著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中hs-CRP水平,有利于对炎症的控制和抑制斑块生长。  相似文献   

20.
阎甡 《健康大视野》2006,14(12):35-3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CRP与肌钙蛋白T(cTnT)的相互关系。方法80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不稳定心绞痛(UAP)38例,健康体检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检测CRP和cTnT。结果AMI组和UAP组的血清CRP和cTn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AMI组又显著高于UAP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血清CRP和cTnT呈显著正相关(R=0.763,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CRP和cTnT浓度变化和病情相一致,且ACS血清CRP和cTn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