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切开患者痰液细菌培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华振  柯水源  陈昌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12-2713
目的:为了了解气管切开术与医院呼吸道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136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75.6%,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7.1%,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0.5%,鲍曼不动杆菌占25.5%,两者为引起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可能是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状况及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2005年8月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8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均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其中154例行细菌培养(77.8%),培养出致病菌194株,40例有双重感染(26.0%);革兰阴性杆菌126株占65.0%,革兰阳性球菌54株占27.8%,真菌14株占7.2%,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98例下呼吸道感染经治疗感染控制者160例,总有效率为80.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众多,较难控制,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医院感染在当前医院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它不仅反映医疗护理质量,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由于气管切开损伤了气道黏膜和上呼吸道的正常功能,病菌容易侵入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占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之首(29%),且有不断增加趋势,为减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卫文革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44-4044
医院感染是影响治疗效果增加病死率的重要环节。气管切开损伤了气道黏膜和上呼吸道的正常功能,病菌容易侵入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之首(29%),为减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行气管切开术的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其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并分析有关因素。结果:81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8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居首,40例(占83.3%),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多见,而治疗中气管切开、插管、吸氧、吸痰、雾化等均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诱因,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感染率升高。结论: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为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医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以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伴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65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有2例发生呼吸道感染,占该组患者总数的6.06%;对照组有10例发生呼吸道感染,占该组患者总数的31.25%。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中,气管切开伴鼻饲的患者感染30例,占46.15%;单鼻饲的患者感染25例,占该组患者的38.46%,单气管切开的患者感染10例,占该组患者的15.39%。气管切开伴鼻饲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与单气管切开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气管切开患者分别采用持续气管内滴药与传统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护理,统计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A组66例,采取持续气管内滴药法对气道进行湿化;B组66例,采取传统雾化吸入法对气道进行湿化,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在气管切开后3、6、12d对患者进行痰液细菌培养,A组阳性例数少于B组(P0.05)。在所有痰液细菌培养标本中,G-菌占75.23%,G+菌占24.72%,较常见的细菌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论:传统雾化吸入法与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比较,后者能明显缩短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程,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下呼吸道感染在所有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中占第一位[1],气管切开病人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占同期病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总数的68.1%[2].其原因除与病人意识障碍、长期卧床、误吸、气管切开有关外,吸痰管消毒不彻底也是其中之一.为探索一种高效快速、安全实用、价廉的消毒法,本组采用2%强化戊二醛浸泡法对吸痰管进行消毒,用0.5%过氧乙酸、2%消佳净浸泡法进行对照消毒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来兴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225-4226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重型颅脑创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均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感染率为100%。对所有患者行细茵培养,共检测出104株病原茵,主要为革兰阴性茵,占73.07%,其中铜绿假单胞茵占21.15%,鲍曼不动杆茵占19.23%。临床行抗茵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1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5例患者因治疗无效死亡。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加强感染控制是疾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后感染发病率极高,为了降低气管切开后感染的发病率,我们对37例气管切开患者的病室、痰标本进行了细菌培养,其中29例发生呼吸道感染,发生医院感染率78.4%.  相似文献   

11.
下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重要地位 ,而气管切开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为了解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以便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加以控制 ,对我院近几年来实施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了解其发病特点 ,并对细菌培养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1997年 1月~ 1999年 8月实施气管切开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 58例病人。其中男性 4 6例 ,女性 12例 ;年龄最大 86岁 ,最小 1岁 ,平均 4 4 .8岁。原发病中高血压脑病 2 2例 ,重型颅脑损伤 16例 ,格林巴利综合症 4例 ,食…  相似文献   

12.
与普通病房相比 ,ICU发生医院内获得性呼吸系感染的危险性更高 ,尤其是气管切开患者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率可达 87% [1] 。现分析我院ICU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年 12月气管切开患者的痰培养 ,以了解引起ICU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及其药敏性。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共 143例 ,其中男 95例 ,女 48例 ,平均年龄 5 1.7岁。基础疾患 :心肺疾病 5 8例 ,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 6 5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 16例 ,重症肌无力 3例 ,格林巴利综合征 1例。气管切开保留时间 7~ 393d ,平均 2 6 .7d。根据气管切开保留时间分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134例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无肺部基础疾病或肺挫伤病史,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本组由家属或主管护士代替填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方差分析法,探讨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134例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中29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占21.6%,这29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相对较多,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体温升高及咳黄黏痰,分别占58.6%及24.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显示: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与应用抗生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昏迷时间及使用呼吸机等关系密切(P<0.05).结论 导致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控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人实际状况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149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149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中,内科系统感染率78.52%;发生感染前应用抗生素者占71.14%;<7岁占6.04%,>70岁占32.20%;94.63%与侵袭性操作有关联.结论:控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需从改善呼吸道防御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改善就医和诊疗环境,严格无菌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实施预防和控制,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莉  孙澄宇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417-3418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的方法。方法:对5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工作和病情演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51例患者采取我们的护理措施后,除2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外,45例(占88%)安全渡过急性期,有4例发生了肺部感染(占7%),经积极治疗后,最终拔除气管套管,痊愈出院。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对2004年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266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为6.1%;基础疾病中以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冠心病居前;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为前3位。病原学检查:真菌居首位,占39.3%,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综合治疗基础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缩短住院时间,掌握侵入性操作适应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连初秋  何卫 《医学文选》2000,19(1):55-56
下呼吸道感染在所有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中占第一位 [1 ] ,气管切开病人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 ,占同期病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总数的 6 8.1% [2 ] 。其原因除与病人意识障碍、长期卧床、误吸、气管切开有关外 ,吸痰管消毒不彻底也是其中之一。为探索一种高效快速、安全实用、价廉的消毒法 ,本组采用 2 %强化戊二醛浸泡法对吸痰管进行消毒 ,用0 .5 %过氧乙酸、2 %消佳净浸泡法进行对照消毒试验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将用过的吸痰管用清水清洗干净后 ,用无菌剪刀将每条吸痰管剪成长 3cm的 5短段 ,消毒剂分别用广东茂名市消毒用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控制和减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对我院2000~2001年的45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64例,男41例,女23例,除l例外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50%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少数患者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年龄9~80岁,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48例,GCS计分≤7,留置气管套管天数≤76天。感染组判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筛查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组)。分析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法,将64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为感染组,随机抽样63例(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未发生医院感染病例为非感染组,两组病例按照住院号、入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7月我院242例颅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分析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42例颅脑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64例,感染率为26.45%,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治疗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4例。6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01%,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13.79%,真菌占9.20%;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手术类型、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GCS评分、手术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抗生素种类、术后低白蛋白、抑酸剂使用、脱水剂使用、吸烟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关(P0.05),其中死亡组与对照组GCS评分、术后低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侵入性操作(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抗生素种类是颅脑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评分、术后低白蛋白是颅脑术后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GCS评分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及侵入性操作有密切相关性,GCS评分低和术后低白蛋白的患者预后差,应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必要干预,以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