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胃冠状静脉 TH 胶栓塞加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脂(含显影剂的 TH 胶)对106例门静脉高压症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加脾切除术。结果:急症栓塞15例,全部出血立即停止,手术死亡2例(1.9%)。对生存的104例随访到92例(86.8%),术前有出血史者54例,其中6例(11.1%)再出血,预防性手术38例中有2例(5.3%)出血。92例无一例肝性脑病。结论:该术式适应证宽,较分流术简便,创伤小,止血效果好,再出血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冠状胃短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长期疗效。方法经胃镜、超声、CT、实验室检查证实93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脾功能亢进患者,随即分成:37例联合组,56例单纯对照组,并随访5年,定期复查胃镜、超声及肝功能及血细胞分析。结果联合组33例(89.6%)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消失,4例(10.4%)明显减轻,无1例发生再出血,白细胞(6.9±1.3)×109/L、血红蛋白(134.6±16.4)g/L,血小板(164.6±59.8)×109/L,门静脉血流量(0.66±0.15)L/min,而单纯对照组食管胃底静脉消失43例(76.8%),12例(23.2%)明显减轻,3例(5.4%)发生再出血,白细胞(4.8±1.3)×109/L,血红蛋白(98.2±16.6)g/L、血小板(116.2±45.9)×109/L、门静脉血流量(0.87±1.4)L/min;两组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胃冠状、胃短静脉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快、复发率及再出血发生率低、长期疗效好,并有很好解除脾功能亢进症状,使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正常值作用,优于单纯胃冠状、胃短静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前后胃镜图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T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58例,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26例。术后3周、3、6、12个月随访,复查胃镜,观察胃镜图像的变化、确定是否有再出血的风险及是否需要再治疗。结果对42例进行了1年随访。4例6个月随访时发现食管静脉再次重度曲张,红色征(+);行第2次PTVE治疗。12月随访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消失35例(35/42)。结论PTVE创伤小,止血效果肯定,结合定期随访胃镜资料可有效降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其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方面,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正在逐渐替代外科手术,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对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32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经内镜检查行套扎硬化治疗后仍有出血的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主要应用无水乙醇、钢圈和明胶海绵。均行1次栓塞治疗,并经3~11个月随访,胃镜复查。结果29例复查胃镜,其中21例(72.4%)胃底曲张静脉完全消失,8例(27.6%)胃底曲张静脉明显减轻,无红色征及糜烂。随访期只有1例(3.1%)因门脉高压性胃炎、粘膜糜烂出血。而该项治疗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治疗能消除胃底静脉曲张,并可预防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静脉曲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其病死率可高达15~35%,预防和控制出血是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薛迪广  杨文彬 《江苏医药》1997,23(12):890-890
我院自1986年4月至1995年6月,为71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直视下。氨基丙烯酸正辛酯(TH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本组71例,其中男60例,女11例,年龄18~63岁。合并食管下段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急诊手术32例。急诊手术中,按中华医学会1983年武汉制定的肝功能分级标准,四级24例,!级7例,I级1例。择期手术39例,肝功能巨级10例,五级17例,五级12例。本组71例肝活俭均为肝炎肝硬化大结节型。二、术式及并发症:脾切除加胃冠状静脉栓塞64例,其中3例同时作牌腔静脉分流术;脾动脉结扎加胃冠状静脉栓塞4…  相似文献   

8.
庞尊中  顾福嘉  何强 《贵州医药》2007,31(3):260-260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又名左侧门脉高压症,主要由于胰腺疾病所致孤立性脾静脉血栓形成或脾静脉梗阻而导致脾静脉压力增高,慢性胰腺炎引起占60%~65%,胰腺肿瘤引起占9%~18%[1].临床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及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9.
顾九贤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310-3311
我们自1991年3月起为12例门脉高压症并发脾肿大、脾亢病人施行了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均获得成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24~50岁。有肝炎病史9例.血吸虫病史1例,消化道出血病史6例,有黄疸4例,腹水7例,食管静脉曲张7例,12例均有脾肿大,脾下缘均在脐水平线下1~3cm。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属Child A级1例、B级4例、C级7例。  相似文献   

10.
11.
我科自2005年11月以来,开展了改良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TH胶胃冠状静脉栓塞(PTVE,必要时包括胃短静脉及胃后静脉)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FGV)破裂出血3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余秀专  张剑  周怀文 《贵州医药》2002,26(8):712-712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危急病人生命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虽然治疗方法较多 ,内科治疗 (包括胃镜下硬化剂注射 )一般只能暂时性的止血 ,再次复发出血率高 ;传统外科手术 ,对于全身情况差 ,特别是急诊手术死亡率较高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有手术损伤小 ,操作简便 ,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本院普外科 1990~ 1998年间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 85例 ,其中 35例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疗效比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2 3例、女 12例 ,最小 2 5岁 ,最大6 5岁 ,平均 4 5岁。病因均为肝炎后肝硬变 ,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黄桂芹  王志杰  徐航  徐福芹 《河北医药》2009,31(18):2399-240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超声胃冠状静脉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随机分成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组(对照组)50例,与超声引导下胃冠状静脉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组(治疗组)50例。结果治疗组50例患者,49例患者止血成功,成功率98%,其中30例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后随防3个月至3年至无并发症及复发。而对照组50例患者,止血成功26例,死亡24例,止血成功率52%。术后3个月随防出现再出血住院2例。6个月随防患者再次出血住院5例。3年随访再次出血而行超声引导下胃冠状静脉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治疗10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胃冠状静脉联合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经济,临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方法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二组患者有效率及近期再出血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53.85%。(P<0.01)总再出血率治疗组为16%,对照组为42.31%。(P<0.05)。结论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内科综合治疗具有创伤小,有效率高、近期再出血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脾大部切除术治疗门脉高压症(PHT)的优越性,方法:放免法动态分析IL-1、8和NOS;结果:脾大部切除术组IL-1、8和NO2显著低于脾切除组;结论:在治疗PHT时,脾保留性手术可能优于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我院采用脾切除加TH胶管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症28例。阐述了注射方法和治疗结果,探讨了术式的优缺点。认为该方法具有止血效果好,手术死亡率低,时间短,并发症少,基层医院易于推广应用等特点。是治疗胃底、食道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优选门奇断流术式。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5年12月至1987年10月应用脾切除(或脾动脉结扎)加胃冠状静脉拴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28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解除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脾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很难在早期发现,如不及时确诊,会引起严重后果。本文旨在对5例脾切除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23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并发近期感染的病例,发现几乎所有感染病例均发生在脾切除术后,显示感染与脾切除有明显关系,而与采用何种术式、肝功能损害程度、麻醉插管、急诊手术、创面处理粗糙、术后腹腔积液等因素关系不大,故推测脾切除术后,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易致感染发生。腹水和切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提示感染来源可能由于肠道细菌移位。为预防感染并发症,建议治疗门脉高压症采用保留脾脏或部分脾切除手术;改善肝功能及全身营养状况;保护肠粘膜屏障及抑制或减少肠内细菌过度生长,防止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脾动脉介入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6年2月治疗门脉高压症共1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或左)股动脉后明胶海绵剪成2×2cm大小的碎块和7#丝线剪成2×2cm长的线段少量,与造影剂混合后缓慢注入,并观察栓塞范围和患者反应,栓塞范围宜控制在1/2~2/3;术后分别于1周、1个月和2个月复查.对照组为脾切除断流或脾切除加门-体静脉分流术.结果 治疗组治愈10例,无效1例,治愈率90.9%;对照组治愈3例,无效2例,治愈率60.0%,两组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1).结论 部分脾栓塞术可作为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