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加强基层医院创伤患者院前转运风险管理,减少意外事件,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诊的创伤患者417例,其中2011年1-12月采用传统方式转运患者169例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转运创伤患者248例为观察组,采用"5MIE"加强院前转运5个要素的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途中死亡率及护理纠纷投诉率。结果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途中死亡率及护理纠纷投诉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易影响创伤患者院前转运质量的人、机、物、法、环方面加强管理,可降低创伤患者院前转运的护理风险,提高质量安全和服务效果,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急救中心于2002年1月~2003年1月院前出诊救治创伤患者467例。路程最近有15km,最远200km,平均81.5km,现场或基层医院抢救无效死亡5例,途中死亡1例,返回我院急救中心继续抢救无效死亡2例,现抢救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时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院济南市急救中心前转运的341例危重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341例危重患者年龄15~83岁,平均(48.6±6.96)岁。转运需抢救的有56例,占16.42%。死亡2例,医疗纠纷1起。结论做好转运前的病情评估,进行有效的医疗处置、心理干预,转运中严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可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的成功率,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危重病人是指疴隋严重并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病人。危重病人的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若抢救转运及时,途中监护得当,病人就会转危为安,反之,即可发生生命危险。院前转运本身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任何潜在风险,对危重病人而言,都可能是致命的。所以转运前必须充分分析潜在的风险,提高转运质量并尽可能保证危重患者转运成功。  相似文献   

5.
陈长生 《当代医学》2011,17(15):67-68
目的探讨院前出诊转运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策略,为提高患者院前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长垣县1688例危重症患者转诊过程中的院前处理措施及方法。结果 1688例患者安全抵达医院并转送到重症监护病房及相关科室,无一例发生医疗纠纷。结论急救网络的完善、信息的畅通、设施的完善、加强对危重患者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及沟通、及早干预、严密的监护,是安全转运回院及快速抢救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笔者根据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对本院急诊外科两年内发生的107例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内转运及途中监护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发现从急诊科到辅助检查科室或住院部,途中存在诸多威胁患者生命的隐患,易引起医疗纠纷,故急诊转运此类病人时,应采取转运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准备必要的抢救物品,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到达病房后应与接诊护士认真交接患者的病情及抢救过程等措施,保证患者及时安全的到达相关科室.  相似文献   

7.
余水 《四川医学》2012,33(6):977-978
目的探讨院前转运危重患者的风险因素,为安全转运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急诊内科近年来231例危重患者院前转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例安全转运回本院,19例因病情危重放弃转运,6例患者途中死亡,5例患者救护车尚未到达即已死亡。结论正确评估病情,作好医患风险沟通,及早干预,严密监护是安全转运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院前危重患者转运的风险因素及防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钱虹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68-69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时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近年来682例危重患者院前转运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82例转运途中需抢救的有204例,占29.9%。结论做好转运前的病情评估,进行有效的医疗处置,转运中严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可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的成功率,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患者正确的院前急救与转运尤为重要,对保存病人生命,减少院前病人病死率和救治后神经功能后遗症,提高重症急性脑卒中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急性脑卒中病人院前急救与转运的护理流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种意外事故造成的创伤病员急剧增多,急性创伤的院前急救处置成为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6月共救治急性创伤患者625例,现将救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院前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中心院前急救部2019-2020年院前创伤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出诊时间、疾病谱分布、创伤严重度、创伤部位等。结果 共纳入12 970例患者,男女比1.58∶1。高发年龄组为>30~40岁,占18.12%。出诊量高的月份和时间段前3位分别是10月、11月、12月,9:00-9:59、10:00-10:59、14:00-14:59。月份圆形分布显示高峰节点和时间段分别为2019年9月25日,2019年6月6日至2020年1月4日;24 h圆形分布显示高峰节点和时间段分别为15:12,8:04-22:20。创伤疾病谱前5位分别是交通伤6 382例(49.21%)、摔伤3 156例(24.33%)、其他外伤1 087例(8.38%)、斗殴伤1 041例(8.03%)、高处坠落伤550例(4.24%)。轻伤7 954例(61.33%),重伤4 294例(33.11%),危重伤645例(4.97%),濒临死亡77例(0.59%)。头颈部伤3 670例(21.02%),颌面部伤423例(2.42%),胸部伤2 172例(12....  相似文献   

12.
李丽琴 《河北医学》2010,16(2):221-223
目的:探讨院前心理护理对急性创伤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对观察组100例急性创伤患者在院前进行紧急救护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对照组100例急性创伤患者则仅实施院前紧急救护。结果:观察组急性创伤患者的情绪较对照组的稳定,P值〈0.01,有显著的意义。结论:院前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意外伤患者的不良情绪,稳定情绪。  相似文献   

13.
滕美艳  刘洁  蒋玲  唐银发 《华夏医学》2013,26(3):621-623
院前急救工作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救中呼吸道的管理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环节,确保良好的通气是转运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课题。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院前转运中使用纽邦HT50呼吸机机械通气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送至病房或检查的急性创伤患者486例。其中2008年10月~2009年10月采取传统转送方式252例,设为对照组。2009年11月~2010年11月采取改进转运方式234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间途中意外发生率、科室满意率、转运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急性创伤患者院内转运常见危险因素各类管道脱落或堵塞、窒息、血压骤降或休克的出现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院内转运的主要死亡原因如休克、窒息等的出现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科室不满意度如沟通失效等出现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进后的转运方式有助于提高急性创伤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创伤院前死亡的发生特点及其规律,探讨急性创伤院前急救对策。方法对2003年至2005年急性创伤院前死亡1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现场死亡97例(55.1%),运送途中死亡21例(11.9%),急诊室死亡58例(33.0%);死亡率最高为重型颅脑损伤113例(64.2%),严重多发伤63例(35.8%)。结论急性创伤死亡中现场死亡的比例最大;主要致死原因为重型颅脑损伤,其次是多发伤。全民普及急救知识、急救专业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和对伤员进行早期抢救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地做好危重新生儿的院前护理抢救工作,增加转运后抢救成功机会,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治愈率。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31日接诊转运的337例危重新生儿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护理抢救措施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37例危重新生儿全部转运成功,转运后的337例中1例因肺出血死亡,死亡率0.29%,22例好转,好转率6.53%,治愈314例,治愈率93.18%。结论:有效的院前护理护理抢救是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创伤是指机械性损伤,是由多种致伤因子造成人体结构连续性损害.常见的创伤包括:交通意外,高空坠下,枪伤,刺伤,爆炸伤及烧伤等.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急救医学发展的主导思想是将院前急救,急诊科复苏及急诊重症监护视为现代急救的全过程。严重创伤其有病情危急、危重、复杂、伤及多个脏器和系统的特点,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9.
现代创伤的特点与院前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现代创伤的特点,提高院前救护水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由我科护理人员根据调查内容对1446例现代创伤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现代创伤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446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居多,多发性损伤多见,实质为高能量损伤。结论:现代创伤多为多发伤,病情复杂严重,要求院前救护人员必须树立“早、血、氧”观念,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降低死亡率,为院内进一步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网络的意义。方法建立以我院新生儿监护中心(NICU)为网络中心,以郴州市及周边地区共41家基层医院为成员单位的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网络系统,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转运,对转运新生儿例数、病种分布、愈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转运1003例新生儿,转运新生儿逐年增加(P〈0.05),转运后放弃63例,死亡70例,死亡率逐年降低(P〈0.05)。300例转运新生儿进行了转运前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其中非危重组68例,无死亡;危重组182例,死亡10例,死亡率5.49%;极危重组50例,死亡8例,死亡率16%。评分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院前转运网络系统,掌握转运指征和及时转运,对保证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成功率,提高其日后的生存质量优化本地区人口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