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尿激酶用量经导管溶栓(CDT)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00例DVT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接受CDT治疗:观察组使用中等剂量的尿激酶溶酸(日用量30~60万U),对照组使用大剂量的尿激酶溶酸(日用量>60万U)。观察两组的溶栓时间、溶栓效果。结果两组溶栓疗效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两组溶栓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CDT治疗DVT时尿激酶日用量在30万U~60万U最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给予尿激酶50万IU,通过患肢深静脉途径给药;B组20例,给予尿激酶50万IU,通过上肢静脉途径给药。结果 A组有效率为95%,B组有效率为55%,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患肢深静脉途径给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取得良好疗效,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17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并发症特点及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 17例中皮肤感染7例,导管感染4例,导管堵塞6例。结论皮肤感染、导管感染及导管堵塞是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应加强这类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于广计  周石 《贵州医药》2006,30(11):989-992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插管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DV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0例下肢DVT患者经颈静脉途径插管每日尿激酶50万U间断推注溶栓治疗。溶栓前均行TrapEase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溶栓后14侧髂股静脉狭窄者行PTA术、8侧髂静脉行PTA术 Stent术。结果70例患者79侧患肢插管成功率为100%。经导管间断灌注尿激酶,总剂量平均400万U,总时间平均40小时。溶栓效果影像学评价:Ⅲ级占31.6%(25/79),Ⅱ级占48.1%(38/79),Ⅰ级占20.3%(16/79),血栓溶解有效率(Ⅲ级 Ⅱ级)为79.7%。出院时临床疗效评价:治愈63.3%(50/79),显效20.2%(16/79),有效16.5%(13/79),临床全部有效。4例患者留置导管皮肤入口处出血30~200ml,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62例随访3~21个月,平均11个月,临床痊愈67.7%(42/62),显效17.7%(11/62),有效11.3%(7/62),无效3.3%(2/62)。结论经颈静脉途径插管小剂量尿激酶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顺行插管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DVT。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0例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的我院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护理研究的临床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护理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静脉留置导管护理,给予护理组患者优化的静脉留置导管护理,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0.00%),护理组的患者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80.00%),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落等,有效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延长其导管使用寿命的措施和护理要点。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4例患者采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透析方法,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124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均未发生脱落现象,血流量可以达到200300 m L/min,能够保证充分透析,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期间4例发生感染,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6例形成血栓,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并可以继续使用。结论对于受到自身周围血管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行血管造瘘手术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可以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成功的置管、严格无菌操作和精心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庞宏永 《中国医药》2007,2(11):682-68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及活血化瘀治疗,观察顺行与逆行治疗的效果。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经患肢足背静脉滴注尿激酶10万单位+100ml生理盐水,2次/d;红花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治疗,40滴/min。对照组22例采用上肢浅静脉给药,药物用量及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8%,治疗过程无出血倾向。结论溶栓时间越旱效果越好,经患肢足背静脉小剂量注射尿激酶使药物持续作用又可避免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钱丽萍 《哈尔滨医药》2011,31(5):397-397
目的 探讨长期血透双腔导管堵塞后应用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17例长期血透双腔导管堵塞的患者应用尿激酶干预的临床观察.结果 17例置管患者在堵塞后应用尿激酶溶栓均有显著效果.结论 采用不同尿激酶溶栓方法,可延长导管的透析功能,确保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淑娟  杨敏慧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705-1705
静脉血栓是由于手术、外伤、制动、妊娠等导致血液淤滞与血液凝固性增高而引起,血栓形成一般发生在深部静脉易造成肺栓塞。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药物溶栓、抗凝治疗和手术治疗。现将我科2002年以来的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药物局部治疗、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在尿激酶疏导深静脉导管血凝性堵管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间在广州市胸科医院接受各种深静脉导管治疗患者7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为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导管(CVC)血凝性堵管,男37例,女25例,年龄22~73(41.53±4.10)岁。根据研究方案,其中31例采用三通开关负压技术通管,31例采用2 ml注射器负压技术通管,均采取尿激酶疏通方案并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所有数据采用XLS统计并采用SPSS 18.0软件总结分析62例患者的导管再通率及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 经实施循证护理干预,三通开关负压疏通法复通率达到83.87%(26/31),2 ml注射器负压疏通法复通率达到100.00%(31/31),两种疏通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55,P<0.05)。凝血功能指标中D2聚体指标正常者9例,偏高者53例;纤维蛋白原指标正常者12例,偏高者50例;血小板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者50例,偏高者9例,偏低者3例。未对临床治疗产生影响,未对导管功能造成影响,未造成导管损伤。结论 经长期临床实践研究证实,实施循证护理可显著提升PICC、CVC等深静脉导管的再通率,保障临床治疗顺利实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21例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1例。采取术前心理护理,术中优质配合与严密监护,术后做好疼痛护理、并发症的处理,并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术后康复。结果全部21例患者经过系统化治疗和优质的护理,全部成功溶栓,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3个月,无再次出现深静脉血栓。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对导管溶栓治疗围手术期的全面认识,对术后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进行护理干预,实施相应的个性化、系统化护理对策,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给患者增加的手术风险,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术后预后的有力保障。此套护理方法经过临床实践,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导管溶栓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下肢深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单纯行溶栓抗凝治疗)和观察组(52例,溶栓抗凝联合导管溶栓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住院时间、静脉畅通和下肢周径差进行比较.结果 组间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为8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1,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14,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畅通率、下肢周径差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导管溶栓介入治疗具有临床价值,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超声或造影明确诊断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分为3组,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通过溶栓导管采用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为治疗组,经足背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为对照组1,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通过溶栓导管采用尿激酶持续溶栓为对照组2,比较3组血管再通率等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血管再通率:治疗组85.7%,对照组1为21.1%,对照组2为45.5%,分别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治疗急性深静脉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危重疾病 ,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多。血栓形成多见于外伤、分娩、手术之后 ,血栓形成若不及时治疗 ,将给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如出现肺栓塞 ,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早期溶栓治疗及护理尤显重要。我院经过多年的治疗观察 ,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有一定的经验 ,并在给药途径、给药时间、药量上均进行了系统规范 ,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急性期下肢深静脉栓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2月我院收治了 5 6例 (6 2条肢体 )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 ,男 30…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方法及临床资料,应用尿激酶剂量为20-90万U/次,即能达到溶栓的效果而无一例出现副作用及并发症,分析了尿激酶应用在下肢动脉导管溶栓术中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时尿激酶溶栓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将66例导管功能不良患者分为两组,A组先用尿激酶5万U注入动静脉导管内封管,30 min后接上透析管路进行透析,再从静脉壶微泵注入尿激酶5万U,维持3 h;B组在血液透析前从透析导管微泵注入尿激酶10万U维持3 h。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治疗透析导管功能不良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效果优于B组。结论 A组方法减少了非透析日暴露透析导管而致导管感染的机会,方便门诊患者。  相似文献   

19.
李雨  蒋加雁  卢岚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261-3262
目的 观察复杂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注入尿激酶治疗后的疗效. 方法 对25例复杂性胸腔积液采用B超定位穿刺点,穿刺后将胸液尽量引出,并记录引流量,0.9%氯化钠溶液洗净胸腔,注入10万μ尿激酶(UK),使患者变换体位,以达到使药液在胸腔内充分发挥作用的目的 ,24 h后再次重复引流操作,每周2~3次,定期复查胸片和B超,注意在用药前后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有无并发症的产生.1个半月后检查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25例患者在用药24 h后积液的引流量明显增多,单纯引流与注药后引流相比积液完全吸收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且无并发症. 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注入尿激酶可明显改善复杂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植入导管溶栓(CDT)给予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LDVT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栓塞部位选择相应的CDT入路。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209例,经大隐静脉置管溶栓41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18例。分别观察3种入路的手术效果、溶栓效果、操作所需时间、溶栓并发症,溶栓前后血清FBG水平和随访情况。结果3种途径溶栓的消肿率和溶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大隐静脉置管的平均耗时为(7.4±0.2)min,短于经小隐静脉置管的(20.8±1.1)min和经腘静脉置管的(15.7±0.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入路溶栓前后血清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小隐静脉置管有23例溶栓治疗过程中出现外踝切口处出血,5例置管后出现浅静脉炎症状;经大隐静脉置管无并发症发生。经腘静脉置管出现腘窝拔管后肿痛7例,考虑为血肿形成。268例患者随访220例(82.1%),随访4~25(9.7±1.3)个月。197例患者无患肢肿胀症状,17例活动后患肢有轻度肿胀,休息后缓解,6例患者肿胀无缓解。下肢深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检查174例患者深静脉通.,瓣膜形态正常,瓣膜保存率达79.1%(174/197)。结论 LDVT患者经不同途径的溶栓效果无明显差异。经大隐静脉溶栓操作简单,耗时短,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