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胆道闭锁术后生存5年以上病例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胆道闭锁行Kasai术后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及晚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总结1989年3月至1999年3月行Kasai手术及其改良术式Suruga手术治疗胆道闭锁的疗效。结果 本组行术中分型,Ⅱ型4例,Ⅲ型31例。手术类型:肝门空肠吻合术12例,Suruga术式21例,胆囊肝门吻合术2例。其中因肝门部胆管梗阻再次行肝门空肠吻合术6例。术后发生早期胆管炎18例,关闭升支造瘘口5~8年后发生晚期胆管炎4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5例。生存时间最长15年,最短5年,死亡2例。结论 影响Kasai手术长期生存的因素包括:手术日龄,肝外胆管分型,术后胆管炎并发症及胆汁引流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2.
Kasai手术是胆道闭锁的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年龄是影响患儿预后、避免肝移植的重要因素。选择合适手术年龄、解除胆道梗阻恢复胆汁引流、提高自体肝生存时间、避免过早行肝移植是临床医师共同努力的方向。Kasai手术年龄与黄疸清除率、自体肝生存率及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均存在相关性。本文系统综述了胆道闭锁Kasai手术年龄选择的相关研究进展, 旨在为探索最佳Kasai手术年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背景:在亚洲,肝内胆管结石合并化脓性胆管炎较为常见,然而各大中心治疗方式不尽相同。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原则为早期控制胆管炎症状,择期行胆肠内引流或联合肝切除术。本中心采用胆肠内引流+空肠残端皮肤造瘘术(HCJ)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可通过开放空肠造瘘口行胆道镜反复取石,当结石完全清除后可关闭皮肤造瘘口,若结石复发,可开放空肠造瘘口行胆道镜取石。近年来,HCJ术得到改良:在原手术基础上,于胆肠吻合口放置T管经空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Ⅲ型胆道闭锁(肝门部胆管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联合矩形瓣成形术与常规Kasai术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04—2015-04间行Kasai术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按照是否联合矩形瓣成形术分为矩形瓣组和非矩形瓣组。比较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术后1个月肝功能改善效果,统计术后1 a、3 a、5 a的胆管炎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共纳入89例患儿,矩形瓣组45例,非矩形瓣组44例。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矩形瓣组患儿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非矩形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3 a时2组患儿的胆管炎发生率及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a矩形瓣组患儿的胆管炎发生率低于非矩形瓣组,生存率高于非矩形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sai术联合矩形瓣成形术治疗Ⅲ型胆道闭锁患儿,能显著改善肝功能。虽然术后1 a、3 a时胆管炎发生率及存活率与常规Kasai术相当,但术后5 a时胆管炎发生率及存活率均优于常规Kasai术,远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胆道闭锁为危及患儿生命的严重疾病,是新生儿时期梗阻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之一。85~90%为肝外胆道完全闭锁型,即所谓“不可能手术型”。自从Kassi氏开展肝门部肝肠吻合术以来,国内外广泛采用此术式,术后胆汁排出率达70~95%,长期存活率为48~60%。欧美有行肝移植者,近期报道,肝移植术后的一年存活率为70%以上,5年存活率为60%,但目前一致认为肝移植并不能代替Kassi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6月腹腔镜下胆道造影或探查术确诊Ⅲ型胆道闭锁82例,行微小切口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术。上腹横切口,4把S拉钩分别在上下左右对拉,暴露肝门,游离切除胆囊,彻底游离切除肝门纤维块,行肝门空肠吻合。结果 82例均完成微小切口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手术切口长度平均4.2 cm(4~4.5 cm);开腹手术操作时间平均71.8 min(55~90 min);平均出血量8.3 ml(5~20 ml),无术中输血者。均未放置腹腔引流。术后24~48 h拔除胃管,48~72 h进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第2天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切口裂开2例。82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5月,术后4周获得胆汁引流率(直接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或较术前下降超过60%)占69.5%(57/82),术后胆管炎发作3次以上占29.3%(24/82)。结论微小切口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胆道闭锁,可以不将肝脏拖出腹腔外进行吻合,避免对患儿循环系统的严重影响,同时直视下肝门空肠吻合可以保证吻合确切在门静脉后方,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0例临床活体肝部分移植术,9例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1例为暴发性肝炎。全组病例均为儿童,年龄:3个月~12岁,其中男3例,女7例。作者指出,现阶段临床活体肝部分移植的适应证多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移植对象多为儿童,手术时机应遵循不同适应证各自的发展规律,采取个体化的原则。但一旦确定了肝移植的方针后,则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8.
劈离式肝移植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Pichlmayr[1] 实施首例劈离式肝移植术 (splitlivertransplantation ,SLT)将左右供肝分别移植在一位 6 3岁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和一位先天性胆道闭锁症儿童身上。一肝两用 ,缓解了供肝短缺的问题。随着移植术日益完善 ,移植成功率增加 ,现已成为各大移植中心常规手术。1 SLT适应证与手术时机肝移植主要适应证从肝脏恶性肿瘤逐渐转为各种终末期肝病 ,在成人主要是坏死后肝硬化 ,胆汁性、酒精性肝硬化 ,硬化性胆管炎及肝脏恶性肿瘤 ;在儿童主要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 ,先天性肝脏代谢障碍性疾病。2…  相似文献   

9.
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9月完成的160例肝移植资料,其中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0例、胆管-胆管端端吻合术150例。术后超声、CT、MRI、胆道造影和血清学检查了解移植肝形态、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98例随访2~48个月。结果发生胆道并发症24例(18%),其中因肝动脉狭窄或栓塞引起的胆漏、胆道狭窄和肝内局限性坏死7例(5例经溶栓及内支架介入治疗后恢复、2例因肝功能衰竭并感染死亡);胆道狭窄8例(6例经再次手术和ERCP及PTCD胆道内、外支撑等介入治疗恢复、2例胆管消融并发胆管炎死亡);胆漏7例(6例经再次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愈、1例保守治愈);胆道铸型2例(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供肝的质量和完整的动脉采集及胆道黏膜的保护,精细的动脉和胆管吻合是预防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关键。肝动脉溶栓、ERCP及PTCD胆道内支撑等是治疗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接受32次再次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其中11例采用了股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肝动脉的重建采用供肝动脉通过供者髂动脉间置搭桥与受者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24例次,采用供肝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行端端吻合8例次.胆道的重建采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8例次,采用胆道端端吻合4例次.术后常规使用抗排斥反应和抗感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 术后死亡17例,死亡时间为术后2周~28个月,死亡原因为术后严重感染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肝癌复发各3例、血管并发症和心肌梗塞以及颅内出血各1例,其中首次肝移植术后8~30 d行再次肝移植者围手术期死亡率最高,为66.7%.其余14例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已存活1~29个月,肝功能及生活质量良好.再次肝移植与首次肝移植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是再次肝移植的最佳术式,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并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与首次肝移植相比,再次肝移植面临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牛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CT对婴儿梗阻性黄疸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应用ECT核素对22例己诊断为梗阻部位和性质。结果:8例胆道延时,核素显像为胆汁淤滞型阻塞型黄疸。其中5例因黄疸加重行经套针胆囊内置管加压冲洗治愈,3例药物治愈。14例为先天性胆道闭锁(肝外型8例、肝内型6例),有肝胆显像,但肠道不显像。其中12例(肝外型8例、肝内型4例)行Kasai手术,术后均有胆汁排出,4例术后死亡,3例因胆瘘再次行肝门空肠吻合术均死亡,手术后存活5例(35%)。另外2例未及手术者死于肝衰竭。结论:ECT核素延迟显像可鉴别梗阻性黄疸的性质和部位。年龄小于60d的胆汁淤滞性黄疸患儿先应以药物抗感染、保肝、中药、利胆素及地塞米松适量应用治疗2周,如胆红素升高则手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应在适当药物治疗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Kasai术后患儿肠道定植菌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对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定植的影响,以期为Kasai术后胆管炎患儿MDROs定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Kasai术后胆管炎病例,根据患儿入院时的MDROs定植情况将患儿分为病例组(定植)和对照组(无定植),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Kasai术时日龄、胆道闭锁分型、既往胆管炎次数与既往静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共纳入64例患儿,MDROs组43例,非MDROs组21例。从直肠拭子中检出致病菌76株,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37例,耐碳青霉烯类33例),其次为屎肠球菌(12例,耐万古霉素1例)、大肠埃希菌(11例,耐碳青霉烯类4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Kasai术时日龄、胆道闭锁分型、既往胆管炎次数无统计学差异;MDROs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于非MDROs组,分别为53.5%和33.3%(P=0.129),MDROs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于非MDROs组,分别为39.5%和19.0%(P=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药物性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药物性急性肝衰竭患者8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C级,均合并肝性脑病(Ⅲ~Ⅳ期).所有患者均行经典原位肝移植,供体均为尸体供肝,均未行静脉转流.术后予免疫诱导、免疫抑制治疗,并予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肝移植手术.术后1例女性患者并发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死亡.余7例患者于术后16~72 h苏醒.1例发生胆道铸型结石,手术取石效果不佳,予再次肝移植,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死亡.其余6例存活患者均痊愈,生活状况良好.其中2例曾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最后康复出院.结论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药物性急性肝衰竭,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技术(ERCP)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DCD)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接受DCD肝移植手术治疗的34例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结果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作为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标准方法,34例DCD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狭窄8例,发生率为23.53%,其中2例为吻合口狭窄,胆道狭窄组的肝移植等待时间明显长于非胆道狭窄组[(72.5±86.0)d vs(14.4±30.1)d,U=40.0,P=0.01]。1例自行再通,7例接受ERCP胆道内支架置入均获成功,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4例(57.14%),胆管炎1例(14.29%)和胆管炎合并肝脓肿1例(14.3%)。结论胆道狭窄是DCD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MRCP是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重要非有创性检查手段,ERCP胆道内支架置入是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治疗方式,仍需进一步观察ERCP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术中门静脉压力测定对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的预后评估。方法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法国巴黎Bic毢tre医院儿外科共对127例胆道闭锁患儿行Kasai手术或其变异术式,其中113例术中脐静脉插管行门静脉压力测定,术后平均随访9年。分别计算患儿带自体肝生存率和带自体肝且无门静脉高压生存率,进行比较;依据患儿手术时的年龄,胆道闭锁的类型,手术方式,有无polysplenia综合征以及术时门静脉压力对生存率进行评估。结果术中门脉压力正常患儿带自体肝5年和10年生存率较门静脉压力升高组显著延长。门静脉压力升高组5年带自体肝且无门静脉高压表现的生存率显著低于门静脉压力正常组。胆道闭锁的类型和门静脉压力改变较其他指标更显著反映对Kasai术后预后影响。结论术前门静脉压力改变对Kasai术后的预后有显著性指导意义,并且优于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16.
Kasai肝门空肠吻合术在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Kasai术(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3月~2006年1月18例因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而采用Kasai肝门空肠吻合加胆管外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5例,平均时间3.5年(3个月~11年),优良率为86.7%(13/15)。差2例,分别于术后1年和拔管后2年内多次胆道感染。结论Kasai肝门空肠吻合加胆管外引流术是治疗医源性高位复杂胆管损伤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临床分析(附3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CDS)后,再手术的原因和再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 对35例CDS术后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再手术前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GI,PTC,CT检查,明确产生症状的病因所,采用适当手术消除临床症状。结果 35例再手术的病人,改行胆肠内引流术21例,胃切除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5例,拆除吻合口恢复胆道原状8例,其他1例。无1例手术死亡。29例随访1.5-18年,1例肝内胆管癌于1.5年后死亡。除2例改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和1例改行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者经常发作胆管炎症状外,其余25例效果优良。结论 要获得CDS好的手术效果,除正常掌握CDS的操作技巧外,必须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改良Kasai手术与传统开放Kasai手术治疗小儿胆道闭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56例接受腹腔镜改良Kasai手术治疗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作为改良组,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45例采用开放Kasai手术治疗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11.2±5.5)mL vs.(22.5±7.5)mL,P<0.05]、手术时间[(235.5±20.5)min vs.(180.5±25.5)min,P<0.05]、术后进食时间[(2.3±1.5)d vs.(4.5±1.6)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与对照组黄疸清除率分别为78.6%与60.0%,原肝存活率分别为71.4%与5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Kasai手术相比,腹腔镜改良Kasai手术可改善胆道闭锁患儿的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背驮式肝移植—连续成功9例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连续9例背肽式肝移植(POLT)的经验。方法:从1999年8月31开始施行首例肝移植至2001年1月31日连续进行了肝移植9例,全部使用膨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施行,9例中2例为Caroli病;3例为肝细胞肝癌;1例为肝糖原累积症Ⅰ型伴多发性肝腺瘤;1例为硬化性胆管炎;2例为晚期肝硬化,9例中除1例行静脉转流辅助外,其余8例均未行转流。供肝的流出道均采用受体的肝中肝左静脉共干与供肝的肝上下腔静脉端端吻合。胆道重建除1例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外,其余8例均为胆道端端吻合并于吻合口远端置T管,其近端超过吻合口,作为支撑管之用。结果9例全部存活,首例至今已达18个月。除2例新近手术后仅11天外,其余7例均自理生活,其中第2例手术后2月就恢复工作。结论:背肽式肝移植术适用于绝大多数接受肝移植的患,使用PMOD采取刮吸解剖法有助于POLT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胆道闭锁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绍涛  阮庆兰 《腹部外科》2004,17(3):168-170
目的 分析胆道闭锁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 ,探讨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5年收治的 2 8例胆道闭锁患儿诊断手段、手术年龄、手术方式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胆道闭锁早期诊断率为 1 4 % (4 / 2 8) ,手术时年龄 1 3~ 2 70d ,6 0d以内 4例 (1 4 % ) ;6 1~ 90d 1 3例 (4 6 % ) ;91~ 1 2 0d 8例 (2 9% ) ;1 2 0d以上 3例 (1 1 % )。没有患儿接受肝移植 ,1~ 5年生存率为35 % (9/ 2 5 )。结论 密切观察临床表现、掌握胆道闭锁的影像学特点和及时采用腹腔镜探查可提高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率。完善手术方式、让更多的患儿接受肝移植、开辟新的治疗方法如抑制肝胆管细胞凋亡、抗体及基因治疗可提高胆道闭锁的长期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