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疆戈壁野生木贼麻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野生麻黄的果、茎、根中提取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野生木贼麻黄的果中15个峰,茎中3个峰,根中3个峰,鉴定出了新疆戈壁野性麻黄的果中12种成分、茎中2种成分、根中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871%。结论:为初步开发利用新疆戈壁野生麻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麻黄与甘草酸碱对药在麻杏石甘汤中配伍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提取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麻黄,甘草单味药提取液,麻黄甘草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麻黄碱和甘草酸提取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样品液中麻黄碱变化不明显,全方中甘草酸提取量较单味药及对药提取药液降低.结论:酸碱对药麻黄、甘草在配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基本不形成大分子复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麻黄与甘草酸碱对药在麻杏甘石汤中配伍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提取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麻黄、甘草单味药提取液、麻黄甘草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麻黄碱和甘草酸提取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样品液中麻黄碱变化不明显,全方中甘草酸含量较单味药降低。结论:酸碱对药麻黄、甘草在配伍后麻黄碱与甘草酸基本不形成大分子复合物。  相似文献   

4.
张丽娜  赵亮  宋宁  杨范莉 《中成药》2021,(2):532-535
目的对新鲜和干燥川芎根、茎、叶、花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新鲜和干燥川芎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结合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出47种成分,主要由苯酞类和萜烯类组成;新鲜和干燥川芎挥发油总体相差不大,干燥后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相对含量稍有增加;干燥川芎根、茎、叶、花挥发油中相同成分共16种,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藁本内酯和新川芎内酯;干燥根挥发油中苯酞类成分相对含量明显高于茎、叶、花,萜烯类成分相对含量明显低于茎、叶、花。结论干燥过程或可有益于川芎药效的发挥;川芎不同部位挥发油有一定的共性,但与根相比,同一类成分相对含量在茎、叶、花挥发油中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三种江西产陈皮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有根  范崔生  黄敏 《中草药》1998,29(6):373-374
测定了3种江西产陈皮药材中挥发油的含量,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了挥发油中96%以上的成分,并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各药材挥发油均主含柠檬烯、γ-松油烯、β-月桂烯及芳樟醇等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麻黄汤煎液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GC-MS定量方法,测定麻黄汤及麻黄与其它各味中药配伍后构成的组方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煎出量,并考查其煎出量的变化。方法 GC-MS选用特征离子定量法进行测定。结果 该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麻黄单煎液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溶出量较与杏仁合煎液中显著减少,较与桂枝合煎液中显著增多,较与甘草合煎液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该法准确、可靠,可作为麻黄汤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定量方法,并为麻黄方剂药动学研究与治疗药物的进一步监测提供了质控依据。  相似文献   

7.
紫玉盘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紫玉盘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玉盘茎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4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21%。结论紫玉盘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正十六烷酸(17.21%)、α-桉叶醇(11.68%),与紫玉盘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辛夷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从九种药用辛夷中提取了挥发油,测其含油率。用GC/MS联用的方法进行了定性分析,共鉴定了69种化合物,并用GC测定了每一成分在该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提取方法的麻黄挥发油GC-MS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麻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方法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与现代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CO2)技术提取麻黄中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无论在成分还是其相对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率高,提取较完全,是提取麻黄择发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天竺葵茎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分析天竺葵茎中的挥发油成分及组成.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仪萃取后,用GC/MS联用仪测定天竺葵茎中的挥发油成分.结果 共鉴定出三十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大的有顺-9-二十三烯、1-二十二烯、二十一烷、山嵛醇、维生素E、二十四烷、1-二十六烷醇、顺-9-二十烯、1-十八烷烯、磷酸三(正)丁酯、油酸及正二十醇等,共占分离出物质总量的72.44%.结论 天竺葵茎中的挥发油成分复杂,且以烯类、烷类及醇类成分居多.  相似文献   

11.
甘肃产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分析比较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柴胡根和茎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得油率分别为0.04%,0.01%.两部位共鉴定出95个化合物,其中从根和茎中分别鉴定出52,72个.共有化合物29个,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61.29%,53.54%.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正己醛(17.00%)、2-戊基呋喃(8.10%)、棕榈酸(6.71%)、5-异丙基-2-甲苯酚(6.65%)、百里香酚(5.23%)、正庚醛(4.64%)等;茎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10.79%)、3-甲基-4-异丙基苯酚(8.31%)、香芹酚(6.19%)、正己醛(6.09%)、2-戊基呋喃(4.42%)等.结论: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和含量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结果为柴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GC-MS分析草珊瑚根茎叶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草珊瑚中根、茎、叶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的差异,来揭示草珊瑚不同部位药效差异,为评价草珊瑚质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草珊瑚根、茎、叶的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应用GC-MS分离鉴定各挥发油成分,并应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从草珊瑚根、茎、叶中鉴定出52个挥发油成分,根含有33个、茎含有41个、叶含有39个化合物,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重的83.99%,83.85%,93.32%,其中24个为共有成分,28个为非共有成分.结论:草珊瑚根茎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在种类和主要成分含量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韩飞  陈泣  舒积成  赵志冬  黄艺  许汉林  杨明 《中草药》2015,46(13):1887-1891
目的研究湖北产牛至Origanum vulgare药材不同提取部位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药材不同部位(花和叶、茎、根)的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成分在组分中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牛至花和叶中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78%;牛至茎中鉴定出1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51%,牛至根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97%,3种不同提取部位所得挥发油共鉴定出化合物59个,其中18个为在牛至挥发油成分中首次报道。结论牛至药材的根、茎中除含有花、叶部位相同的抗菌成分外,还含有大量脂肪酸类化合物,该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同样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茖葱鳞茎、茎叶、花柱、须根4个部位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为探究茖葱不同部位的有效成分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开发茖葱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技术提取茖葱4个部位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茖葱4个部位中共分离鉴定出179种挥发性成分,共有化合物12种。从鳞茎中鉴定出甲基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甲基二硫醚等57种成分,质量分数占98.94%;茎叶中鉴定出1,3-二噻烷,2-己烯醛,二甲基二硫醚等48种成分,质量分数占97.36%;花柱中鉴定出1,3-二噻烷、二甲基二硫醚等82种成分,质量分数占92.90%;须根中鉴定出二甲基二硫醚,1,3-二噻烷,二甲基三硫醚等51种成分,质量分数占85.89%。结论:茖葱4个部位挥发油的量和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主要成分都为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最多的部位是鳞茎,占总质量分数79.7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花山小橘叶、茎中挥发油成分,对比二者成分差异,为小花山小橘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小花山小橘叶、茎的挥发油成分,应用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小花山小橘叶的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28%;从其茎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0.57%。结论:小花山小橘叶、茎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但二者均以石竹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野生与栽培肿节风不同部位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比较福建将乐野生与栽培肿节风不同部位中迷迭香酸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以外标法测定样品中迷迭香酸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野生肿节风根、茎、叶中迷迭香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8%,0.22%,1.07%,栽培肿节风根、茎、叶中迷迭香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9%,0.24%,0.96%。结论:肿节风根、茎、叶3个部位中迷迭香酸含量差异较大,叶中含量最高,根中最低,但栽培与野生肿节风的相同部位迷迭香酸的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
草麻黄的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积累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全民  成树春 《中药材》1997,20(8):379-380
伊克昭盟所产草麻黄的麻黄碱(E)和伪麻黄碱(PE)含量4:6。栽培的E PE量均高于野生,且随株龄增长而增高。少灌水和中度施肥对提高总含碱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挥发油含量、苯酞类化合物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为指标,对川芎3种部位,3种不同加工法的川芎饮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鉴定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川芎3种部位的挥发油含量差别较大,含量高低依次为根茎(1. 12%)须根(0. 75%)地上部分(0. 41%),经GC-MS分析,挥发油中的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须根(83. 29%)根茎(44. 5%)地上部分(39. 95%); 3种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中,挥发油质量分数依次为C(0. 87%) A(0. 75%) B(0. 7%),经GC-MS分析,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C(79. 14%) A(73. 09%) B(67. 29%)。结论:川芎须根挥发油中苯酞类化合物含量较根茎高,可对其进行适当的资源利用;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有显著差异;川芎鲜切饮片中挥发油及苯酞类化合物含量更高,可作为一种川芎饮片的新型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源高良姜1,8-桉油精含量及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种源高良姜1,8-桉油精及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高良姜优良种源的选择及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高良姜药材中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野生及人工栽培高良姜药材1,8-桉油精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要求;人工栽培药材1,8-桉油精含量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从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28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主要为L-α-松油烯、反式-石竹烯、γ-杜松烯、1,8-桉油精、法尼烯等成分。结论:不同种源不同生长年限高良姜1,8-桉油精含量及挥发油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马兜铃蜜制前后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GC-MS方法对马兜铃蜜制前后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马兜铃饮片中提取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马兜铃生品及蜜制品中共鉴定出1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马兜铃蜜制后有新化合物产生,并且总化合物数量减少,同时有部分化合物经炮制后含量发生变化。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GC-MS联用适用于马兜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马兜铃饮片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