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钙作为抗凝物质,已经广泛用于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但是由于其抗凝作用,患者凝血功能下降以及注射手法等原因,皮下注射后易出现注射部位小血肿–硬结–疼痛,甚至大片淤青,下面从该药物的注射及护理方面阐述其研究进展,以比较科学的方法达到临床上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LMWH)是新一代肝素类抗凝、抗血栓药物,其抗血栓作用优于普通肝素。其分子蛋白结合、灭活减少,生物利用度提高(90%以上),半衰期延长(3—4h),皮下用药效果好。更为重要的是其易掌握,安全性好,不需要监测。LM—WH一般疗程为5~10d,根据不同病情而定,12h/次。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皮下出血、紫癜、硬结、青紫、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病人因此对注射易产生畏惧、不愿配合等,为减少病人的痛苦,我科对该药的注射部位、注射时的体位、拔针后按压时间等进行了改良,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增加,化疗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化疗药的细胞毒作用,在临床上大约50%的病人在静脉化疗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外渗,轻者注射局部疼痛、发红,重者出现水疱、溃疡、坏死。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我科自2001年1月~2003年5月,对20例因化疗药外渗的患者进行分析与护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艳平  秦月凤  刘腊明 《中外医疗》2009,28(28):175-175
针对临床上51例患者出现的上消化道恙心、呕吐症状,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爱茂尔2mL,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针刺疗法简单另行,具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巨大复杂的小儿颈部水瘤的治疗这一临床难题,设计并提出手术切除加平阳霉素残瘤腔内注射这一新的治疗方法。经临床应用,收到良好疗效。分析了单纯手术切除或单纯瘤内注射疗法在治疗这一疑难疾病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阐明了这种新方法的理论基础和优势,认为值得今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晕厥是门诊注射室病人在接受臀肌注射过程中或注射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笔者调查了1998年全年门诊注射室进行臀肌注射的病人共18419例,其中发生晕厥者9例,晕厥发生率为0.049%。对在这一环境条件下发生晕厥的病人,从性别,注射的针次,药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首次注射和空腹时注射容易出现晕厥。因此,应对首次注射患者和有晕厥史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尽量不要在空腹时进行注射。  相似文献   

7.
静脉尿路造影、心血管造影、增强CT检查、以及介入放射学的开展均需要血管内注射造影剂。现所用的造影剂,主要是经肾脏排泄的有机碘化物。注射造影剂给人体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往往于注射时或注射后短期内即发生,有时来势甚凶,其预后的好坏,也取决于抢救的是否有效和及时。自2003年5月以来,我院已为9266例患作了血管内注射造影剂造影。由于我们注重了对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所有患除15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外,无一例发生重度反应,顺利完成了造影检查,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临床预防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00例肩关节周围炎穴位注射后循经感传与疗效分析何汝益(川北医学院附院中医科)针刺腧穴治疗疾病出现循经感传已为针灸临床上的常见现象,本文笔者就取天宗穴作穴位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穴位注射后,出现“感传气至病所”时,疗效甚佳,这说明循经感传现象不仅是客...  相似文献   

9.
随着再生医学和微创临床治疗的发展,研制可注射性材料已经成为生物材料研究重要领域之一,各国学者对注射填充材料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进展,越来越多的注射填充剂被广泛用于美容皮肤科及整形外科等领域,以求通过注射的方法矫正人体外形缺陷及畸形,现就将出现过的注射性软组织填充材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注射室使用注射液的配伍变化,评价其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为临床合理应用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2006年门诊注射室出现配伍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生配伍变化的216例均及时发现,无一造成不良后果。结论:多种注射液联合应用时,为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时刻注意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王晓茹 《求医问药》2014,(15):62-62
目的:探讨对注射棓丙酯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期我院收治的1例注射棓丙酯治疗脑梗死出现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为这例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然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过护理干预症状逐渐缓解,在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结论:为注射棓丙酯过敏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洁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治愈了很多患者,疗效显著,很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但对于部分肥胖体质者,应用洁霉素肌往后易发生短时间的炎症反应,观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近二年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约有1500例患者应用法霉素肌注,每次0.6g,每日2次,持续5天。其中有49例出现局部反应,占应用人数的3.2%。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反应,其中肥胖体质引起反应的为34例。女性多于男性,女性为37例,男性12例。2局部反应的观察2.1洁霉素肌注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炎症反应,大多发生在注射后第2天。2.2局部反应症状较…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中,药物的全身给药途径多为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这些传统的给药方法无论在临床注射还是小动物灌胃不准惊吓实验等许多应用中都存在诸多的不便;在药效学、药动学方面,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过程多属于一级动力学过程,时间一血药浓度曲线出现“峰谷”现象,影响了药物疗效的充分发挥,并且峰浓度高时产生一些较重的不良反应,加之作用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1139例开放性创伤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和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出现过敏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得出结论:TAT注射过敏反应是一个临床常见和棘手的问题.既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同时也因脱敏多次注射给病人带来了痛苦,有的还有生命危险,TIG的应用无论从预防作用持续时间上或发生过敏反应方面均优于TAT.  相似文献   

15.
杨沁岩  郑宏 《新疆医学》2007,37(4):83-85
异丙酚作为静脉麻醉药,其优点很多,在临床应用很广泛,但局部注射痛是其较突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8%~90%,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目前注射痛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明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介绍了很多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方法,都有一定效果,但并无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最优方案和流程。本研究结合临床,使用VAS为观察指标,对较常用的几种药物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求一种最优方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量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其药理作用与普通肝素基本相似。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的作用。我科2001年3月开始应用于临床。使用初期.我们发现部分患者注射部位出现大块瘀血斑。为探讨瘀血斑发生的原因,我们对注射法进行了总结和改进,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我们时常可以见到有些小儿经过多次反复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后,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姿势和步态,这是因为药物刺激或针头穿刺损伤了肌肉组织,引起化学及损伤性反应,致使注射部位的肌肉发生纤维疤痕病变,进而继发髋关节功能障碍,临床上称为:”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由于臀部肌肉注射引起的儿童坐骨神经损伤已广为人知,但是由臀部肌肉注射而引起的儿童臀肌挛缩,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见到一些患儿的病情已相当严重,因此,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及家长,警惕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同时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也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病人在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中,多数都要接受“注射药物”这一治疗手段,而在注射过程中,病人经常会发生突然昏厥的现象,若对这类患者不能正确的鉴别和妥善地处理就有可能贻误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在基层卫生院和医务室,其抢救设备简单,人员分工不明确,出现问题难以及时处理,因此我们在注射室工作的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医疗知识,熟悉昏厥的鉴别诊断和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临床特征和治疗,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例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患者病情转归及处理措施。结果12例患者经有效抗生素及反复胸液穿刺引流,11例好转,1例死亡。8例胸腔注射尿激酶后胸液引流量较注射前增多。1例注射后出现血性胸水。结论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需尽早确诊,尽早胸液穿刺并尿激酶注射充分引流胸水,以减少胸膜增厚和避免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0.
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给SD大鼠肌注糖皮质激素及牙间结扎建立实验性牙周炎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激素组、结扎组及实验组,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醋酸泼尼松肌肉注射、左上颌第一磨牙钢丝结扎和肌肉注射激素加结扎处理。于实验第4周及第8周分两批处死大鼠。结果:给予激素注射的大鼠于用药第3天后便出现了进食下降、少动倦怠等表现,与中医肾虚的症状相似;而未注射激素的大鼠则无上述表现。结扎组大鼠牙间乳头出现了溃疡及慢性炎症变化,牙槽嵴轻度吸收。激素组大鼠的牙槽骨呈骨质疏松性改变,牙周组织则无炎平;而上述所有病理性变化均在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中出现。对照组大鼠牙周组织则正常。结论:糖皮质激素注射加牙间结扎的方法可成功的建立与临床相符的牙周炎模型,为临床牙周炎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