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肺静脉梗阻和吻合口狭窄是心上型或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远期主要并发症,是再次手术和死亡的原因。笔者探讨肺静脉共干"S"型切口与左心房吻合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疗效。方法:在2003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27例心上型和3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年龄在2个月~2岁(年龄中位数是9个月),在本院接受该手术治疗。经胸骨正中切开,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后,经房间沟游离显露左心房后壁和肺静脉共干。自左侧上下肺静脉汇合处到右侧上下肺静脉汇合处作"S"型切开,然后在对应处的左心房后壁作相应的反"S"切口与肺静脉共干切口吻合。对上述30例患者的住院资料及术后复诊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所有畸形得到矫治,术后早期出现低心排综合征5例,死亡2例。28例康复出院后随访3~8年,无肺静脉梗阻、吻合口狭窄并发症。结论:肺静脉共干"S"型切口可延长吻合口周长,增加吻合口面积,减少心上或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远期吻合口狭窄、肺静脉梗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选择经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1.5~32岁;心上型TAPVD 23例、心内型13例、心下型1例;超声心动图证实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3例;行心导管检查12例;多排螺旋CT(MDCT)检查2例.心上型采用心脏上翻法3例,双心房横切口12例,左房顶部入路3例.肺总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5例,作上腔静脉至右心房纵切口.心内型经右房斜切口,用较大的自体心包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将冠状静脉窦、肺静脉口隔入左心房.1例心下型,用心脏上翻方法将共同肺静脉干与左心房吻合.术中根据情况放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导线.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心律失常9例,低心排综合征3例,经治疗均痊愈.随访2~16年,心功能NYHA Ⅰ级34例,Ⅱ级3例.无心律失常、无吻合口狭窄及肺静脉梗阻发生.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对设计手术方案尤为重要,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心血管照影及MDCT检查.本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手术的关键是吻合口够大,血流通畅,防止肺静脉梗阻.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37例。男25例,女l2例;年龄1.5~32岁;心上型TAPVD23例、心内型l3例、心下型1例;超声心动图证实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3例;行心导管检查l2例;多排螺旋CT(MDCT)检查2例。心上型采用心脏上翻法3例,双心房横切口12例,左房顶部入路3例。肺总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5例,作上腔静脉至右心房纵切口。心内型经右房斜切口,用较大的自体心包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将冠状静脉窦、肺静脉口隔入左心房。1例心下型,用心脏上翻方法将共同肺静脉干与左心房吻合。术中根据情况放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导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心律失常9例,低心排综合征3例,经治疗均痊愈。随访2~l6年,心功能NYHAⅠ级34例,Ⅱ级3例。无心律失常、无吻合口狭窄及肺静脉梗阻发生。结论术前明确诊断对设计手术方案尤为重要,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心血管照影及MDCT检查。本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手术的关键是吻合口够大,血流通畅,防止肺静脉梗阻。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2 3例 ,予行左心房后壁一肺静脉汇合部吻合及垂直静脉结扎术 ;心内型回流入冠状静脉窦者 4例 ,予切开冠状静脉窦上缘 ,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 1例 2 7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术后死于急性肺水肿 ,呼吸衰竭。余患者随访 6个月~ 5年 ,症状消失 ,效果良好。结论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一经诊断明确 ,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阻止进行性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提高该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e JR  Luo Y  Cheng P  Cao RW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5):1066-1068
目的 探讨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1997至2006年收治的38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病例资料.38例患儿术前均行超声检查,部分结合行右心导管造影或高螺旋CT检查,结合术中探查确诊;本组患儿均行手术治疗,补片修补扩大后的房间隔缺损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入左心房或者将垂直静脉与左心房直接吻合或用同种血管连接,矫正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同时纠正合并畸形.结果 1例患儿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2例术后分别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和肺动脉高压危象,治疗后康复;术后随诊3个月~7年,37例患儿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较易漏诊,超声应重视对肺静脉开口位置及血流的观察,必要时结合食管超声或造影检查,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有更高的确诊率;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围术期监护方法.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于我院心脏中心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根治手术的患儿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10 d~182月,平均(16.78 4±37.30)月;体重2.8~36(7.00±6.83)kg.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小剂量、多种正性肌力药维护心功能.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死于肺出血,1例死于感染伴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机使用时间3~393(72.83±80.63)h.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炎11例,呼吸功能不全13例,心律失常5例,肺出血1例.再插管6例.结论:由于肺动脉高压及肺静脉纤维化出现较早,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一经诊断明确即应手术,如伴有肺静脉回流梗阻,更应急诊手术.术后肺炎及呼吸功能不全是造成呼吸机辅助通气和监护室滞留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防治低心排综合征,有助于提高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监护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2008年2月手术治疗的12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5例漏诊,3例不能确定诊断。全部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症状消失,生活质量良好。结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前不易确诊,容易漏诊,超声应注意对肺静脉开口及血流的观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原则.方法对99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矫治术.右肺静脉部分引流至右心房和上腔静脉占90.9%,采用扩大或重建房间隔时将异位肺静脉隔入左心房,术后无肺静脉回流受阻和上腔静脉梗阻.左上肺静脉引流至上腔静脉者直接与左心耳吻合.结果本组无早期住院死亡者,严重并发症中仅1例低心排.随访85例(85.9%),随访时间2~47个月,平均23.7个月.1例因合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术后出现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而有短期血红蛋白尿,其余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或解除.结论避免上腔静脉和肺静脉回流受阻和影响窦房结功能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2009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TAPVC患儿21例,其中心上型12例、心内型7例、混合型1例、心下型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2.6±21.3)min,体外循环时间为(84.6±28.4)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3.42±2.01)d。所有患儿手术均成功,早期无死亡。围手术期出现低心排2例,肺高压危象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1例,出现房性早搏3例,节性心律2例,延迟关胸1例,均经治疗后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2年,除1例心上型TAPVC患儿,术后1年出现吻合口狭窄,肺静脉梗阻,死于严重心衰。余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紫绀消失。多次复查心脏彩超,吻合口无梗阻,房室腔较前减小或基本接近正常。结论:对TAPVC患儿,一旦确诊,就应该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吻合口足够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加强术后监护治疗,防止术后低心排及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并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0.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TAPVC )为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1.5%~3.0% [1],多数以单畸形存在,其中心上型约占55%.2006年7月至2008年2月,我科共手术治疗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应用经左房顶与肺静脉总干吻合技术进行矫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手术的预后,寻找影响手术死亡的危险因 素。方法 选取2008 年6 月-2016 年6 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实施TAPVC 纠治手术的患儿102 例,用 Logistic 回归方法对可能导致手术死亡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住院死亡9 例(8.8%)。其中,心上型5 例, 心内型2 例,心下型2 例;6 例死于低心排,3 例死于肺部感染。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肺部感染、解剖分型、 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体重分级为影响术后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TAPVC 患儿实施手 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肺部感染、解剖分型、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体重分级是影响手术 效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方法。方法:超声从胸骨上、胸骨旁、剑突下、心尖多个切面,观察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途径,右房、右室的扩大程度,房间隔缺损引流方向及上下腔静脉是否扩张等,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杲:手术证实的28例TAPVC患儿中26例超声诊断为TAPVC,1例超声诊断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另1例诊断为三房心和TAPVC可能。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符合率为92.86%。28例TAPVC患儿中心上型17例,心内型11例。所有患儿的右房右室扩大,房间隔缺损右向左分流。心内型TAPVC中肺静脉干或4支肺静脉直接入右房或经冠状静脉窦入右房。心上型TAPVC经垂直静脉-左无名静脉-右上腔静脉入右房。结论:超声在胸骨上及剑突下多个切面探查可提高小儿TAPVC的诊断准确性。4支肺静脉各自入右房的TAPVC需与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和三房心鉴别。  相似文献   

13.
雷虹  朱正艳 《安徽医学》2007,28(5):400-401
目的总结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治疗体会。方法4例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3例心上型中,1例经房间沟行左心房后壁与肺静脉共干心外吻合,1例采用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间行心外吻合,余1例采用经房间隔缺损吻合法。另1例混合型采用扩大房间隔缺损至冠状静脉窦,用心包片修补房缺,将肺静脉开口分隔至左心房侧。以上4例患者术中均同时结扎垂直静脉。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余患者恢复顺利。术后随访7个月~5年,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未见结性心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其中心上型手术方法以经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间行心外吻合较优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32例,其中心上型18例,心内型13例,心下型1例。心上型经心内法吻合12例,心上法吻合6例。心内型均扩大共同静脉至4个肺静脉开口,再以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心下型采用左右心房联合切口,将左房后壁与共同静脉作侧侧吻合。结果手术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3.1%,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余均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68个月,1例心内型患者于术后6个月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死亡,余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及时、正确的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对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PAPVC)和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9例TAPVC及42例PAPVC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超声检查内容包括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多部位、多切面观察肺静脉开口部位、引流途径及数目、合并畸形情况,并测量各房室腔大小及三尖瓣返流峰速,估测肺动脉压力。结果 42例PAPVC患者中术前正确诊断32例(76%),漏诊10例(24%)。9例TAPVC患者中术前正确诊断9例(100%)。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肺静脉畸形引流患者术前诊断的首选方法,如能多部位、多切面仔细观察,则可对肺静脉畸形引流作出准确的定性及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6.
1986年8月到1991年11月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其中3例为心上型,1例为心内型,无手术死亡,全部痊愈出院。心上型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左房与肺总静脉吻合口的大小;心内型均须切除房间隔缺损与冠状静脉窦开口或肺总静脉开口之间的隔膜。4例随访6个月~5年,病人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完全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婴幼儿全肺静脉异位连接手术资料,年龄2~35 mo(平均16.8±10.1) mo,体质量2.9~14.0 kg(平均8.8±4.3) kg. 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全肺静脉异位连接矫治术,其中5例为急诊或亚急诊手术. 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6.9%),术后低心排血量6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肺部感染5例,膈肌麻痹1例. 27例随访1 mo~8 a(平均14.2±9.6) mo,失访2例,无远期死亡及明显肺静脉回流梗阻,心功能I级23例,II级4例. 结论:全肺静脉异位连接疾病一旦发现,应尽早外科矫治,特别是回流梗阻症状严重者,必要时可实施急诊或亚急诊手术. 术后要注意控制液体入量和避免过高的体循环后负荷,适当给予强心、利尿、控制肺动脉压治疗,尤其要重视呼吸道管理及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 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49例TAPVC 患者治疗情况,其中心上型37例,采用左心房后壁与肺总静脉吻合35例,左心房顶后缘与肺总静脉吻合2例;心内型12例,予切开冠状静脉窦上缘,将肺总静脉汇合部与原左心房合并形成新的左心房,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痊愈46例, 死亡3例.38例随访3个月~8年,1例术后2个月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余患者肺静脉回流通畅,心功能达Ⅰ级.结论:TAPVC 患者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通畅的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吻合口和完善的术后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2003年7月~2008年5月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16.2±7.8(3.3~32)岁;体重36.2(13—55)kg。全部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结果:术后早期(30天)无死亡,无并发症。结论:此类疾病不易诊断,易漏诊,如发现合并畸形或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三尖瓣关闭不全、肺血增多或房室扩大,应及时排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VC)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均在中度低温外循环下将完全异位引流的肺静脉直接或通过房间隔缺损隔进入左心房,同时矫正合并心内畸形。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UCG)误诊3例,其中心上型2例,心内型1例。均经术中探查确诊为TAPVC。手术死亡1例,5例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心功能良好。结论:术前明确TAPVC的诊断对指导手术非常重要。UCG不能明确诊断,应行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或经术中探查方可确诊。本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治疗,而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吻合口足够大、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