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这对IFI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真菌常规检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早期快速诊断的迫切需求,血清学诊断方法检测真菌特异性抗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仍需改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诊断中日趋重要,将为更加快速、高质量筛选临床标本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
院内真菌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院内真菌感染的现状,加强感染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39例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病例资料.结果 真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52.72%,真菌种类白色念珠菌占首位,为57.74%.高龄、抗生素的滥用、侵入性操作、激素的应用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是预防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ICU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情况,并探讨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ICU的166例确诊或临床诊断为IFI的患者,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IFI可发生于有各种基础疾病的患者,但以肿瘤及休克患者多见。基础疾病中以休克、创伤与预后关系较为密切。各高危因素在死亡组与存活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常见,念珠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占90%以上,其中以白念珠菌感染发生率为最高,占50%以上。95.8%的真菌感染患者合并有细菌感染。3年来IFI的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否进行抗真菌治疗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结论:基础疾病中以休克、创伤与预后关系较为密切。调查中未发现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抗真菌药物的治疗可显著改善IF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CTD)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征、易感因素、治疗和预后。方法根据患者血、支气管灌洗及培真菌培养进行抗真菌治疗,并对其方法与转归进行回分析。结果 20例患者确诊2例,临床诊断13例,拟诊5例,17例患者有原发病活动。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发热(80%)常见,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有10例患者并发急性Ⅰ型呼吸衰竭。合并有白细胞减少8例(40%),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7例(85%),免疫抑制剂治疗10例(50%),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12例(60%)。侵袭性操作1例(5%)。确诊曲霉菌及肺隐球菌各1例。查出白色念珠菌5例、光滑念珠菌1例及克柔念珠菌2例、毛霉菌1例,有9例患者无病原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真菌药,存活16例(80%),死亡4例(20%),其中3例患者合并有肺部间质纤维化、伴呼吸衰竭,1例患者系延迟抗真菌治疗。结论 CTD合并IPFI感染发生率高;起病急,病情重;临床症状不典型;可引起呼吸衰竭;病原菌检出机率不高,死亡率高,重视患者的宿主因素,积极的早期抗真菌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分析院内继发真菌感染3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医院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疾病患者居多;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老化,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恶性肿瘤放化疗,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和侵入性医疗操作;感染病原菌检出主要以念珠菌为主。结论降低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的主要途径为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预防医源性感染,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我院2007年2月~2011年4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出现感染的患儿进行相关高危因素分析,并对感染致病菌进行细菌学分析。结果 细菌耐药性、胎儿周龄、出生体重以及侵袭性操作对患者感染呈明显的相关性(P〈O.05);患者原发病对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O.05);患者致病菌分析表明,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是格兰阴性菌中最容易发生感染的菌种,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阳性球菌最易发生感染的菌种;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种的各种耐药性有明显的差异性(P〈O.05)。结论 细菌耐药性、住院时间、体重、周龄、侵袭性操作作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独立因素;为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应当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患者的感染。对于感染的患者应当及时进行细菌学药敏实验,并根据药敏实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查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住院患者518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6年本院医院感染395例次,感染率为7.6%;感染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神经内科29.20%、神经外科13.40%,肿瘤科12.42%,中医科10.84%,呼吸、消化内分泌科9.65%,心血管呼吸内科9、34%;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46.59%、消化道19.75%、泌尿道16.46%、皮肤软组织6.08%、手术部位8.10%;医院感染中病原体检出96株,以革兰阴性茵为主,占46、88%。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基础疾病,滥用抗生素,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过长。结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等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住院病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系统阅读并分析120例病人肺部真菌感染的资料。对真菌感染组和非真菌感染组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真菌感染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使用广谱抗生素时间均长于非真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糖皮质激素、体内保留导管、有创机械通气使用率均高于非真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恶性肿瘤、肺结核患病率均高于非真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的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非真菌感染组。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有创机械通气,恶性肿瘤,肺结核是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有创机械通气、恶性肿瘤、肺结核是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相关患病危险因素,可能是防治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老年患者发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急诊ICU收住的老年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确诊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42例,同期住院发生肺部细菌感染但未合并真菌感染患者39例。对潜在的10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重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对10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得出抗生素使用时程、抗生素使用类别、使用留置管、肠外营养、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是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这6项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最后确定这6项是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ICU病房,对老年患者要加强病原菌监测,尽可能及早准确地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对于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及各种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尤其是危重的住院患儿,侵袭性真菌感染逐年增多,病死率很高。所以应该重视感染的高危因素,尽早作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扫描),并且结合各种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检测:标本的直接镜检,真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血清抗原测定(如1,3β--D-葡聚糖、曲霉半乳甘露聚糖、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等),综合分析,早期诊断。针对感染的不同部位和种属,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预防性治疗、经验性治疗及目标性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我院85例发生院内真菌感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和长时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侵入性操作和滥用抗生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院内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缩短住院时间,保护易感人群,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院内真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查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住院患者518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6年本院医院感染395例次,感染率为7.6%;感染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神经内科29.20%、神经外科13.40%,肿瘤科12.42%,中医科10.84%,呼吸、消化内分泌科9.65%,心血管呼吸内科9.34%;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46.59%、消化道19.75%、泌尿道16.46%、皮肤软组织6.08%、手术部位8.10%;医院感染中病原体检出9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6.88%。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基础疾病,滥用抗生素,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过长。结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等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危孕产妇医院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对2006年5月~2008年4月住院的1200例孕产妇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登记,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危孕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34%,明显高于正常孕产妇的0.81%(P〈0.05)。在高危孕产妇中,农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6.9%,城镇患者为4.3%(P〈0.05);不定期产前检查患者发生率为5.6%,定期产前检查的患者为3.8%(P〈0.05)。结论:农村高危孕产妇和不定期产前检查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最高;做好围产期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可以减低高危妊娠的发生率,减少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呼吸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科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重庆市5家三甲医院呼吸内科诊断为真菌感染或呼吸道标本验出真菌的住院病例进行筛选,对选出的符合IFI诊断的病例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风险因素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同期呼吸科住院的非真菌的感染和定植病例。结果共筛选出IFI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50例。IFI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IFI组住院天数、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化疗、深静脉置管、全胃肠外营养(TPN)、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肾功能损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6.753)、深静脉置管(OR=5.021)、TPN(OR=3.199)是呼吸科病人发生IF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深静脉置管、TPN是呼吸科病人发生IF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9月我院85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岁,痰真菌培养中念珠菌属占首位,共61例。严重的基础疾病、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应用成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病死率较高。结论:采取支持疗法,治疗原发疾病、减少侵入性诊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综合措施,预防与控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大量应用及侵入性诊疗手段广泛开展等原因 ,使深部真菌的感染率明显上升 ,为了解我院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 ,我们对我院一年来深部真菌感染作回顾性调查 ,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抗真菌感染的重视。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收集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我院住院患者中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病历 110例 ,查阅病历并统计分析。1.2 菌株分离及鉴定 依标本性质、来源不同选择恰当的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具体方法参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经涂片证实为真菌的由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诊治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部真菌感染日渐增多,但临床诊断治疗不易,往往被误诊为细菌性肺炎或仅凭痰培养分离出真菌而做出诊断,易造成误诊误治或过诊过治。对于抗真菌不合理、不规范治疗亦较常见。因此,对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治工作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真菌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收治的462例重症患者的基本信息,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ICU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龄、使用广谱抗生素、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ICU停留时间≥5 d以及合并细菌感染是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其次是热带念珠菌.结论 减少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以及尽量避免侵袭性操作和机械通气能有效降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在呼吸监护室(RICU)中,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较高,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近年我院RICU19例院内真菌感染情况。1资料和方法1.l一般资料:IM年1月一IM年6月在我院ffiCU住院治疗患者lbo例,其中院内真菌感染19例,占[:司期RICU住院病人总数的11.9%。其中男性门例,女性2例,年龄39-80岁,平均63,95110.of岁。14例为COFD肺部感染呼吸衰竭,5例为球麻痹、病毒性脑炎或脑血管意外后吸人性肺炎。发生院内感染前均使用过头抱第三代、氨基糖成类、隆诺酮类、泰宁等广谱抗生素,用药时间1周以上。11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4-26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