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40例因胸痛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且规则接受药物治疗下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根据血糖水平(血糖耐量试验2 h糖值)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第1组,2 h血糖<7.8 mmol/L;第2组,2 h血糖为7.8~11.0 mmol/L;第3组,2 h血糖≥11.1 mmol/L.观察2 h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在随访的24月死亡36例的情况.结果 随着血糖水平增高,冠状动脉狭窄级数、狭窄≥75%血管支数和狭窄≥75%的例数均明显增加(P<0.01).血糖升高的患者,24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以及死亡均升高,其中2 h血糖≥11.1 mmol/L组死亡率高于血糖正常组(第3组:11.0%比第1组:2.9%,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血糖升高的两组明显降低[(第2组:54.1±10.2)和(第3组:53.8±9.9)]比(第1组:58.1±9.6,P<0.05).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中随着血糖水平升高,冠脉狭窄程度和近期死亡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因胸痛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且规则接受药物治疗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①随着收缩压(SBP)增高和舒张压(DBP)的下降,脉压逐渐增大,冠状动脉狭窄级别、狭窄≥75%血管支数和狭窄≥75%的例数均明显增加(P<0.01);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狭窄(≥75%)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程和脉压相关(P<0.01),但与患者平均动脉压似无相关(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狭窄(≥75%)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脉压每增加10 mmHg,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加32%(95%可信限:1.25~1.39,P<0.0001);在对年龄和高血压病程进行调整后,脉压每增加10 mmHg仍显示增加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21%(95%可信限:1.15~1.27,P<0.0001).在其它血压参数中,SBP同样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和SBP与冠状动脉狭窄呈正相关,在高血压防治中,应重视SBP的降低及脉压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脂和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40例因胸痛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且规则接受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①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外,高血压病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与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体重指数(BMI)、吸烟和TC、LDL-C相关(P<0.001)。②随着TC、LDL-C水平增高,冠状动脉狭窄级数、狭窄≥75%血管支数和狭窄≥75%的例数均明显增加(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LDL-C与高血压病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狭窄(≥75%)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TC、LDL-C每增加0.51mmol/L(分别以5.17mmol/L和3.10mmol/L为基线),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加32%及33%(95%CI:1.25~1.39及1.23~1.43,P均<0.0001);在对年龄、性别、SBP、DBP、高血压病程、吸烟、糖尿病进行校对后,TC、LDL-C每增加0.51mmol/L仍显示增加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19%及21%(95%CI:1.12~1.23及1.15~1.27,P均<0.0001)。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清TC、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呈正相关关系,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防治中,应重视血压的降低及TC、LDL C水平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279例高血压(EH)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狭窄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P≥60mmHg组的冠脉狭窄积分、冠脉狭窄率高于PP<60mmHg组(P<0.001)。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时,PP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增大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使冠状动脉的狭窄率、狭窄程度、累及的血管支数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279 例高血压(EH)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狭窄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P≥60 mm Hg组的冠脉狭窄积分、冠脉狭窄率高于PP<60 mm Hg组( P<0.001).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时,PP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P增大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使冠状动脉的狭窄率、狭窄程度、累及的血管支数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与周围动脉弹性功能的关系。方法对88例高血压病患者与41例无高血压病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采用美国FDA批准的PULSEMETRIC动脉功能测定仪通过测定肱动脉脉搏图计算出反应血管弹性的参数,包括系统血管顺应性(SVC)、系统血管阻力(SVR)、肱动脉顺应性(BAC)及肱动脉阻力(BAR),分析高血压伴及不伴冠状动脉病变者的动脉弹性的特点。结果(1)高血压组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病变〉12支以上)发生率[64.7%(57/88)]高于血压正常组[27.1%(11/41),P〈0.05);(2)高血压组的SVC[(0.85±0.10)ml/mmHg(1mmHg=0.133kPa)]、BAC[(0.047±0.011)ml/mmHg]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SVC(1.17±0.11)ml/mmHg,BAC(0.063±0.010)ml/mmHg,均P〈0.05],高血压组的脉压则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78±20)mmHg比(47±19)ml/mmHg,P〈0.01];(3)高血压组内,动脉弹性有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下降的趋势,而动脉弹性功能参数在不同的性别存在不同的变化;(4)当血压水平达到2~3级,SVC有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的趋势。结论在高血压病患者中,无创方法测得的动脉功能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及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间145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同时期60例血压正常人为血压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γ-GT水平。根据高血压组患者冠状动脉螺旋CT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将其分为冠状动脉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依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各组血清γ-GT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血清γ-GT水平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随着高血压等级的增加,患者血清γ-GT水平随之增加(P<0.05)。不同钙化程度患者血清γ-GT水平、CA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钙化程度的加剧,γ-GT水平随之增加(P<0.05)。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γ-GT水平、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剧,γ-GT水平随之增加(P<0.05)。血清γ-GT水平与CACS、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γ-GT是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γ-GT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及不同构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对1 47例有或无左心室肥厚(LV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LVH的程度与其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级数的相关系数为r=O.58(P相似文献   

9.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指数(PPI)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拟诊为冠心病(CHD)的286例老年EH患者按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CHD组187例,非CHD组99例,以Leaman法进行冠脉狭窄程度评分;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计算其动态PPI。结果随着动态PPI逐渐增大,冠脉狭窄程度评分明显增加(P<0.01);CHD组年龄、吸烟、高血压病程、降压达标、糖尿病、血脂异常、脉压(PP)及动态PPI明显高于非CH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H患者CHD的发生与其动态PPI显著相关。动态PPI每增加0.10,CHD发生率增加38%,在对年龄和其他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动态PPI每增加0.10,仍显示CHD发生率增加28%。CHD的发生同样与PP和收缩压(SBP)密切相关(P<0.01),而与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无相关。结论老年EH患者动态PPI、PP和SBP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1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按是否合并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为研究组56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和对照组62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TC、TG、血尿酸、LDL-C水平,并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2±2.9)μmol/L vs(6.1±3.2)μmol/L,P=0.000]。研究组轻度狭窄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重度狭窄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中度狭窄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71,95%CI:0.66~0.88,P=0.000),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和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从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据24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分为MAU阳性组(74例),从MAU阴性患者中选择和阳性组血压匹配的74例作为阴性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冠脉造影显示的冠脉狭窄支数和冠脉Gensini积分。结果冠脉造影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在MAU阳性组(54/74,73%)显著高于阴性组(38/74,52%),且双支病变发病率较高(24%vs12%,P〈0.01),三支病变发病率也较高(14%vs3%,P〈0.01);在MAU阳性组冠脉Gensini积分高于阴性组(36.8&#177;7.5VS24.1&#177;5.8,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MAU阳性者比阴性者有更高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更加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据24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分为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82例,从尿微量白蛋白阴性患者中选择与阳性组血压匹配的82例作为阴性对照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在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60/82(74%)]显著高于阴性组[42/82(52%)],且双支病变发病率较高(25%比12%,P<0.05),三支病变发病率也较高(15%比3%,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阳性者比阴性者有更高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更加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分析6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空腹血糖、服糖后2 h 血糖及 BNP 水平与左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2例中,糖尿病102例(16.9%),糖耐量异常126例(20.9%),血糖正常374例(62.2%)。②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增加,血清 BNP 水平明显增加[糖代谢正常组:(467.1±122.9)ng/L 比糖耐量异常组:(512.7±132.2)ng/L 比糖尿病组:(543.0±153.3)ng/L,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糖代谢正常组:0.63±0.09比糖耐量异常组:0.53±0.16比糖尿病组:0.46±0.11,P<0.05)及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糖代谢正常组:2.87±0.75比糖耐量异常组:2.11±0.63比糖尿病组:1.86±0.55,P<0.05)明显降低。③相关分析显示LVEF 与 BNP 呈负相关(r=-0.867,P<0.01)。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吸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短时收缩压变异性(SBPV)的变化,推测SSBPV在EH上的病生理机制。方法:用无袖带式动态血压仪检测31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EH虱的SSBPV,并与正常组(n=32)比较,。按静坐、站立、心算、握力、踏车依次进行,第组监测10分钟,每2次心跳采样1次,有效血压记录不少于300点。结果:(1)EH组与对照组在踏车时的SSBPV较高其余的状态差异均显著(P<0.01)。(2)对照组中SSBPV依次为握力>站立>心算>静坐,且各状态间差异显著(P<0.05),尤其在站立与静坐间(P<0.01)。(3)EH组心算与握力时的SBPV较同组静坐明差异显著(P<0.05)。(4)EH组静坐、站立、心算时的SSBPV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但握力、踏车时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结论:无论EH患者抑或正常人,脑力劳动与等长、等张运动是SSBPV增强的重要因素,体位改变对SSBPV的意义尚不能肯定。SSBPV既与收缩压显著升高有关,也可独立于收缩压之外,EH较正常人于静坐、站立、心算时SSBPV明显升高,但握力、踏车时差异不显著。SSBPV增大是EH一个重要特征,主要由于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减退及阻力小动脉结构重型所致血管收缩反应性增强,其可能参与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5.
男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正常葡萄糖耐量的男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的106例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随访前后测定OGTT、同步胰岛素释放试验(InRT)、血脂、血压、体重指数(BMI)及腰围,用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及胰岛素代谢清除率(MCRi)计算胰岛素敏感性,用HOMA-β及胰岛素1相和2相分泌计算β细胞功能。结果(1)106例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随访3年后,新发糖尿病6例(5.7%),进展为IGT的39例(36.8%),保持NGT的61例(57.5%);(2)随访后进展为IGT的患者与仍为NGT的患者相比较,前者随访前的腰围、BMI、空腹血糖、OGTT2h和3h血糖、OGTT2h胰岛素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ISI及MCRi显著减低(P<0.01);(3)调整年龄、血压、血脂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腹型肥胖和OGTT2h血糖是男性EHT从NGT转为IGT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81和2.13);(4)随访前有腹型肥胖的NGT高血压患者进展为IGT的比率明显高于无腹型肥胖者(60%vs19%,P<0.01)。比较随访前指标发现,腹型肥胖组的ISI和MCRi显著降低、糖负荷后胰岛β细胞分泌显著增强(P<0.01),随访前后比较,腹型肥胖组HOMA-IR和HOMA-β明显增高(P<0.01)。结论腹型肥胖和OGTT2h血糖是无糖代谢异常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展为糖耐量异常的风险预测指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及胰岛β细胞功能增强与腹型肥胖的男性NGT高血压患者发生IGT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Alarin水平,研究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34例正常对照者血浆Alarin水平,分析三组间Alarin表达差异;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Alarin与Gensini评分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Alar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Alarin水平与Gensini评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Alarin水平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明显增高,且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提示Alarin很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不同糖耐量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比较,探讨hsCR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耐量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按条件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6例,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脂及hsCRP检测,根据糖耐量水平分为3组: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异常(IGT)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结果(1)3组患者之间在年龄、性别、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等指标上均无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2)3组患者之间的hsCRP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耐量越差则血浆hsCRP水平越高(r=0·72,P<0.05)。结论对伴有hsCRP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OGTT检查可早期发现糖耐量异常,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正常人群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2000年2月,在我院门诊健康体检人群中共招募到2 675例受试者(空腹血糖6.1 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7.8 mmol/L),将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空腹血糖者1 239例纳入A组,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空腹血糖者1 436例纳入B组。对两组受试者随访至2006年1月,观察其冠心病发病情况,同时记录其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血清空腹胰岛素及总胆固醇水平、吸烟及高血压情况等。结果随访结束时,2 675例受试者共发生冠心病103例,其中男73例,女30例,冠心病年平均发病率6.4‰,男性受试者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根据性别进行亚组分析:A组中男701例,女538例;B组中男824例,女612例。A组男性受试者体质指数、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高血压发病率低于B组,空腹血糖、吸烟率高于B组(P0.05);A组女性受试者年龄、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高血压发病率低于B组,空腹血糖、吸烟率高于B组(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潜在影响因素后,B组受试者冠心病发病风险高于A组〔校正HR=1.17,95%CI(0.96,1.43)〕,其中B组男性受试者高于A组〔校正HR=1.26,95%CI(0.92,1.45)〕,B组女性受试者高于A组〔校正HR=1.37,95%CI(0.85,2.21)〕(P0.05)。结论血糖正常人群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空腹血糖会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