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局部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RA的起病不仅与基因等先天因素相关,而且与饮食、微生物感染等环境因素相关。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定植其中的微生物促进了肠道的物质代谢、屏障保护和免疫调节功能。随着对RA发病和治疗研究的深入,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与RA发病、进展具有的潜在联系不断被揭示。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RA关节炎症与受损的肠道屏障功能、失调的免疫细胞及紊乱的肠道菌群几乎同时可见。“肠-关节轴”理论与中医的整体观念高度一致。在近期对中药治疗RA的药理研究中,人们发现治疗RA的有效中药复方及成分同时发挥了抑制炎症、保护关节和维持肠道功能的作用。因此,该文总结了“肠-关节轴”的基本内涵和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微生物代谢来发挥肠道的屏障保护和免疫调节作用,从而缓解RA的机制。该综述为RA中“肠-关节轴”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对称性侵害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以关节滑膜病变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迁延,致残率高,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RA属中医“痹证”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RA认识的不断深入,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中医药在RA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肿胀、滑膜炎和关节破坏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关节骨质破坏是关节畸变的重要因素,阻止其发生和进展可直接改善患者的预后。在骨质破坏的过程中,软骨组织作为关节的保护性组织,其破坏较早发生,并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从而释放出大量一氧化氮(NO),对关节功能障碍有较关键的作用。前期我们已观察了清络通痹颗粒(QLT)对RA一系列病变的影响,这里我们着重讨论QLT对RA骨质破坏的作用。细胞因子在RA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本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如不给予适当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可引起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西医治疗RA尚无特效方法,且长期服药毒性和不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是分证论治,而证候机制研究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s,RA)是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关节肿痛,继而导致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畸形,最终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主要表现为: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关节内软骨、骨遭破坏,皮下结节、动脉炎等关节外系统的表现也很常见。根据统计表明RA在全世界均有发病,平均发病率为1%,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康复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岳敏  刘维 《天津中医药》2007,24(1):86-8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多见于中年女性。其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有统计证实超过1/3的RA患者在患病的8a内丧失工作能力,患病10a后50%的患者轻度残废,17a后80%的患者中度残废。综合康复疗法包括关节活动训练、肌力增强训练、运动疗法、康复体操、作业疗法、日常生活训练、物理因子疗法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明显阻止或延缓RA患者残疾的发生。现将近几年来国内外类风湿关节炎康复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何巍  张吉  谷世喆 《中国针灸》2006,26(5):331-334
目的:观察滞针法对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风寒湿阻型RA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滞针法,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毫针刺法。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风寒湿阻型RA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治疗组在各项临床指标的观察上获得了更优于对照组的疗效,尤其是对RF、压痛关节数以及症状总积分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滞针法治疗风寒湿阻型RA的临床疗效肯定,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梁栋 《光明中医》2012,(9):1934-193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特殊有效治疗。RA属中医学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习惯称类风湿,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消耗性、反复的反作,以关节症状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对称性多发性小关节炎,以手、腕,足、膝等关节最常受累。早期可有红、肿、热、痛和关节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直和畸型,致残率极高,有人称之为“死不了的癌症,活着的僵尸”。RA属于祖医学中“痹症”范畴。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慢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尚未弄清本病的病因,对其发病机制了解也很欠缺[1],因而至今仍无特效治疗方法[2],当前的主要治疗目标:①缓解关节疼痛及晨僵;②控制滑膜炎及软骨、骨破坏;③纠正机体免疫异常;④保持、恢复关节功能,改善自然病程,提高生命质量[3]。RA的活动性与RA患者的关节肿痛症状、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以及病情进展有密切相关性,也是目前治疗RA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积极开展了中医药治疗RA活动期的临床研究工作,证明中医药治疗活动期RA有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3例RA病例的临床、实验室表现和软组织、关节及骨质改变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3例RA患者中,手关节单独受累占60.4%(32/53),跖趾关节单独受累占26.4%(14/53),手、腕关节、膝关节等多关节同时受累占13.2%(14/53)。早期、中期、晚期分别占13.2%(7/53)、79.3%(42/53)、7.5%(4/53)。结论:RA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临床、实验室及影像相结合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是一种慢性、对称性侵害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 ,以关节滑膜病变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迁延 ,致残率高 ,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RA属中医“痹证”范畴。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RA认识的不断深入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经验总结 ,中医药在治疗RA中取得了很大进展 ,现从中医药治疗RA对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对血流变循环的影响及辨证论治、其它疗法 4个方面进行综述。1 对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邓兆智[1] 以清痹合剂 (生石膏、知母、黄柏、牛膝、全蝎、蜈蚣、秦艽、桂枝、羌活、苍术等 15味药组成 )治疗RA30例 ,并以消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升高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58例RA患者(活动期86例,非活动期72例)、96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RA患者同时还检测类风湿因子(RF)、关节疼痛及肿胀数、血沉(ESR)以及X线分级等临床指标;同时配对检测30例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GPI抗原浓度。结果①RA组GPI浓度明显高于风湿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②RA患者关节液GPI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A患者GPI抗原浓度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及ESR等活动指标呈正相关,与病程、晨僵时间、X线分级、功能分级没有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清GPI抗原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RA诊断的一种新指标;关节液中GPI抗原浓度明显高于血清浓度;GPI浓度与RA病情活动有一定相关性,动态定量检测GPI抗原有助于RA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累及全身滑膜,临床表现为关节肿痛、晨僵、畸形等。随着对RA认识的深入,RA不只局限于关节滑膜受损,呼吸系统也是常见受累部位,常可导致肺及胸膜发生病变。国内外文献报道RA与呼吸系统关系密切,是引起肺间质纤维化等肺部病变的原因之一[1]。本文对9例RA伴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为基本病理改变,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未经正确治疗的RA可迁延不愈,甚至导致关节畸形。中医属于历节病、痹证、顽痹范畴,是以虚实夹杂为主要表现的虚损性疾病。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在30~50岁,但女性多发,男女之比为1:3。目前对RA的具体病因虽然仍不清楚,但对其发病机制已经有了科学的阐述和新的认识。在诊断及治疗方面也都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皇甫沁媛 《河北中医》2013,(11):1739-174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病变,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 RA病程长,早期病变关节可出现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和畸形,是一种病残率较高的疾病[1]。2011-01-2011-12,笔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按摩护理治疗RA 23例,并与单纯穴位贴敷治疗21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3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下简称RA)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假性RA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并运用整体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针刺方法,发现:绝大部分RA患者有血瘀体征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四肢关节、耳朵、尾巴发生红肿,近端趾间关节有梭形趾发生,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血小板聚集率增高,有统计学差异。针刺后,RA患者和模型组大鼠的以上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提示(1)RA与血瘀证之间关系非常密切;(2)针刺具有活血化瘀作用;(3)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作为RA活动程度及疗效评定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 RA)是一种以慢性、多发性、对称性关节肿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早期呈游走性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晚期呈关节僵硬、畸形、功能丧失,并伴有骨质疏松及骨骼肌萎缩等,有着很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西医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只是以减轻疼痛、控制病情进展为主要目的,临床上也无特效药物,所用药物多为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MTX、青霉胺等,由于服药时间长,毒副作用大,患者往往难以接受。随着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不断挖掘与发展,使RA的治疗途径不断拓宽,中医药治疗RA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武华 《湖北中医杂志》2005,27(4):56-56,F00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病变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常为对称性,呈慢性过程,发作与缓解交替,对人体损害大,致残率高。RA属中医学之“痹证”、“历节”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A取得了明显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复方雷公藤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的反复活动、关节的反复肿痛,常常可引起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的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RA属中医风湿病范畴,在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指导下,笔者采用开放性临床试验,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治疗法则,用复方雷公藤外敷剂外敷局部肿痛关节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