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系杂粮粽     
妈妈和大姨已经包了近三十年的粽子。两人成家后,几乎每年端午节姐妹俩都会在一起包粽子。她俩包粽子很特别,不仅注重粽子的口感,而且还很注重粽子的外观。妈妈说精致漂亮的粽子更能调动起一个人的食欲。今年端午她俩决定变着花样包杂粮粽。吃杂粮粽有哪些好处呢?首先粗杂粮中含有的某些微量元素,如铁、镁、锌、硒的含量要比细粮多一些。这几种微量  相似文献   

2.
崇尚粗谷杂粮,是现代人追求的饮食新时尚。的确,粗粮比细粮含有更为丰富的钙、磷、铜、铁等微量元素,与细粮相比,其蛋白质的含量高出16%,氨基酸的含量高出20%。此外,粗粮还含有锰、锌、硅等抗氧化剂,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因此在人们日常饮食中,主食除了米饭和面食以外,不妨多吃一些玉米和薯类等食物。然而尽管杂粮的营养价值颇高,若用小米完全替代大米,不但在口感上让人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3.
人们一般都喜欢吃细粮,认为细粮适口,而不爱吃粗杂粮。其实,光吃细粮营养不全面,对身体不利。粗杂粮吃起来虽没有细粮好吃,但它含有许多细粮没有或含量极少的营养素,很适合人体的需要。 粮食中的大量营养成分,在表皮下的糊粉屡和胚芽中,粮食碾磨得过细过白,会使营养素受到严重损失。据分  相似文献   

4.
正粗杂粮是中国传统上对粮食作物的划分,是区别于大米、小麦等细粮作物,主要包括玉米、小米、高粱、荞麦《中国居民膳食等,以及绿豆、红豆、芸豆等淀粉含量较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高的豆类。天摄入50~150克全谷物和杂豆,但目前中国人远未达标。在提倡多吃粗粮的前提下,科学的食用方法也很重要。吃粗杂粮时别陷入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5.
苏仪 《药物与人》2005,(6):34-35
端午节快到了,大街小巷又飘起了粽子的香味,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很多年轻人觉得麻烦,愿意买做好的粽子吃个“现成”;而中老年人则愿意自己买来粽叶,自己拌馅来制作粽子,  相似文献   

6.
D搭配粗粮和细粮粗粮的优势粗粮具有保健作用,粗粮中丰富的钙、镁、硒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另外,粗粮正是当今流行的多种疾病的“克星”。 1 糖尿病:近年的研究表明,进食粗杂粮及杂豆类后的餐后血糖变化一般小于小麦和普通稻米,利于糖  相似文献   

7.
“绵绵粽子缘,溢满人间情。”小小粽子,品其色香味,也品个中文化韵味。多姿多彩的粽子,蕴涵着深厚的民族底蕴,粽子文化已成为一种意义隽永、斑斓璀璨的美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粽之名关于粽子的名称,历来颇多,有书可据的就有“角黍”“、黏黍”、粽子”、包米”、锥粽”、筒粽  相似文献   

8.
《健康》2015,(6)
<正>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端午节将至,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粽子也成为大众餐桌上的焦点。营养师在这里提醒大家:粽子虽香,但不要贪吃哦!粽香营养N+1粽子的主料一般是江米(糯米)、黏高粱和小米,小时候最爱吃江米粽子,因为口感细腻。而现在反而渐渐喜欢上了高粱和小米的了,原因是杂粮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帮助清理肠道垃圾,有助于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再者还富含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营养价值要高于江米粽子。随着物产的丰富,粽子的馅料也不仅局限于红枣和豆沙了,鲜肉、火腿、蛋黄等五花八门、各种口味的粽子层出不穷,令粽子爱好者们垂涎。虽然外观  相似文献   

9.
李刚 《药物与人》2010,(6):63-63
<正>端午节就要到了,吃粽子可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如今,香滑软嫩、鲜美可口的粽子更发展为常年可尝的美食,走进了百姓的生活。可是,如何吃出健康与美味还是大有学问的。粽子各色争香由于各地饮食习惯和口味不同,粽子的品种也繁多。若按材料分,大体可分为纯米粽、有馅粽和夹果粽。碱水粽仅以白米包裹而成,没有  相似文献   

10.
Jane  于康 《健康世界》2007,(6):70-71
虽说不是端午也能吃到粽子,但没有粽子的端午,总是少了点儿什么。又是一季粽叶飘香,这个端午,巧手的你稍稍花费一点Jb6思,就能让粽子的美味与健康同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饮食要做好精粗、荤素、谷物和蔬菜的合理搭配,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明智人在经历一段“食不厌精”,很快就会意识、回味到粗杂粮的优越性,重新青睐和重视其营养保健价值。 小米 营养十分丰富,特别是人体所必需的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的含量均高于大米、玉米面和高粱米,居五谷之首。小米中微量元素碱的含量也比较丰富,碱具有抗癌、保护心脏和延缓衰老等作用。所以多食小麦是很有益处。 玉米 是世界公认的“黄金食品”。所含维生素 B1、 B2和铁质是大米的 2~ 4倍;含胶蛋白高过肉类,还含有亚油酸、谷肽甘肽、维生素 E等高级营养成…  相似文献   

12.
石柱国 《现代养生》2014,(11):55-56
粽子的来历 粽子,古称“角黍”,因其有尖角和用黍米包裹而得名。端午食粽之风,自古传说很多,其中在民间流程最为广泛的还是纪念屈原的故事。 相传,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饱经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怀念,每年五月五日人们便竹筒盛米,投江祭奠,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便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的变化,过去受到人们冷落的杂粮反倒受到了大多数人的青睐,经常吃点杂粮成了新的时尚。大家普遍认为,与加工精度高的同类食品相比,杂粮的营养价值要高一些,经常食用杂粮更能帮助我们远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各种"富贵病"的侵扰。下面我们就把杂粮的防病保健的优势分析一下。一、杂粮受宠的秘密营养专家指出,杂粮营养价值的特点在于其维生杂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能对日常饮食中过高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起到较好的调节补充作用,促进实现饮食均衡。杂粮可为我们提供丰富的铁、钙、磷、硒、锌等,这些微量元素在我们日常食用的精米、精面中含量相对较少。杂粮中维生素E、维  相似文献   

14.
端午说粽     
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飘溢着沁人心脾的粽子清香. 粽子,古称“角黍”,因其有尖角和将黍米包裹而得名。在唐代,粽子是宫廷节日的佳品。至于粽子之馅,始于宋代,据宋人吴氏《中馈录》称:“用糯米洗净,内夹枣、栗、柿干、赤豆,以艾叶或箬叶裹之。”宋时,还有一种“艾香粽子”,是以艾叶浸米裹之,具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诗人陆游曾作诗赞日:“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将簪艾一枝。”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成年人粗杂粮摄入水平对膳食营养素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居民粗杂粮摄入水平及其对膳食营养素的贡献。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调查居民所有食物摄入情况,家庭调味品消费量采用"称重法"。样本:全国31个省150个县(区)18岁以上居民55529人。结果我国18~44岁成年人膳食中粗杂粮占到粮谷类摄入量的3.3%,45岁和60岁以上人群分别为4.3%和5.6%;高粗杂粮摄入水平,可增加粗杂粮对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B_1、镁、锌的贡献率,与低粗杂粮消费人群比,高粗杂粮消费人群对膳食纤维的贡献率增加了6~7倍,碳水化合物增加了5倍,维生素B_1增加了5倍,维生素B_2增加了2倍,尼克酸增加了3倍,镁增加了3~4倍,钾增加了1倍;在粗杂粮消费人群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所占比例随粗杂粮消费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例趋势相反。结论我国成年居民增加粗杂粮摄入,可提高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调整优化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6.
《健康大视野》2009,(12):88-89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和健康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据民俗专家介绍,实际上吃粽子最开始还有以遏参盛交,驱病的作用,南北方包粽子用的材料,一个是外皮的料不—样,南方可能用竹叶,北方用苇叶,这两种叶子都有特殊的气味,都有清凉、解毒、解热的功效。而且过去包粽子跟现在不一样,过去包粽子把里面放一些药,比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到,把治痢疾的药包在粽子里面,有一点像我们现在的食疗。  相似文献   

17.
《大众医学》2012,(9):40-41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精米细面吃得多了,不少人也想换换口味.尝尝粗杂粮。按人们的习惯,除大米和面粉外的粮食,统称为粗杂粮,如全谷类及杂豆.包括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绿豆,芸豆等。现在将薯类也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18.
健康卡片     
《自我保健》2011,(6):77-77
绿豆鸭蛋粽做法:糯米、绿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咸鸭蛋黄5个。将蛋黄切碎与糯米、绿豆、花生拌匀即成馅。取泡过的粽叶折成斗状,填入适量馅料,包好后入锅加冷水浸没粽子,煮沸1小时后,改文火煮1小时即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区成年居民粗杂粮摄入状况。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数据,对55529人的粗杂粮消费情况进行分析。膳食调查方法为3 d 24 h膳食回顾法。结果中国成年人每日粗杂粮的摄入量为男性13.9g,女性14.6g,农村人群的平均摄入量高于城市人群,但城市人群粗杂粮的消费率明显高于农村。消费率最高的粗杂粮是小米,其次是玉米。燕麦、薏米主要由城市居民消费,而黄米、荞麦主要由贫困农村居民消费。结论我国居民粗杂粮消费率及消费量仍较低,并且种类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20.
糯香好粽味     
盛夏闻艾叶香,包上粽子过端午。虽然现在超市里有速冻的粽子,但吃起来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还是自己动手包粽子,想吃什么口味全凭自己作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