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现代都市环境的变化,每个家庭准备一个急救包很有意义,除了一般的"药箱"功能,急救包还有显著的抗灾减灾、自救互救功能。家庭急救包是一款综合急救包,在一些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家人突发性疾病等情况下,可用应急包中的物品进行自救与互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西省公众应对灾害事件的逃生及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现况,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对山西省4个区县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公众应对灾害事件知识技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超过95%的被调查对象家里没有灭火器和逃生包,且没有与家人进行过逃生演练;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事件的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率分别为30.2%、16.6%和29.1%,其中城市居民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P0.05或P0.01);城乡、家庭人口数及是否知晓家庭应急准备四步骤是灾害事件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应急准备在灾害事件应急中的重要作用被忽视,今后应加强对这方面的健康教育;灾害事件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率较低,有待大力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乘员医药急救装备,用于乘员战伤的自救互救,以提供生命支持。方法:该装备包括战位急救包和整车急救包2个部分。战位急救包外形尺寸为130 mm×130 mm×45 mm,包内配备有卡式止血带、弹性绷带、止痛药剂和手电筒;整车急救包外形尺寸为380 mm×330 mm×140 mm,包内配备呼吸急救模块、止血包扎固定模块、急救药品模块和辅助器材模块。结果:该装备在急救物品配备和数量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弥补了以往乘员急救装备品种单一、救治能力弱的不足,使急救更为高效。结论:该急救装备可满足乘员战伤后自救互救的需要,对提高乘员的生存能力,保证装甲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该“装备”由乘员自救“个人急救包”和集体互救“急救盒”两部分组成。个人急救包由军绿色刮制人造革缝制而成,内装常规药材一种,“三防”药材四种;急救盒主要由10号钢板冷轧成型,内装常规药材五种,“三防”药材六种。主要装备于两代主战坦克,同时也适合现行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牵引火炮的战位使用。1984年11月20日,由总后卫生部主持在京召开了鉴定会。参加单位有总后卫生部、总参装甲兵部、坦克一师,第3529工厂等十四个单位,代表廿三名。会议认为:个人急救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公众自救互救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探索现场自救互救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方法2020年1月-2020年4月随机抽取江苏省南京市5个社区528位居民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包括社区居民自救互救普及现状满意度、获得自救互救技能的途径,自救互救认知情况等,利用SPSS23.0统计分析社区居民对于现场自救互救态度、知识和技能现状的认识。 结果大部分社区居民对我国目前的现场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普及现状是满意的,仍有11.55%的居民不满意。居民接受现场自救互救知识的途径多样,其中新媒体(微信、微博、互联网、急救科普)途径比例最多,占37.88%。现场自救互救知识普及困难原因调查中,居民学习主动性差比例最大,为33.47%,其次是社会不够重视占28.76%,开展培训方式不吸引人占21.32%,获取途径偏少占16.45%。大部分居民能够掌握心肺复苏基本知识,但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锐器刺中大腿后的处理、脚扭伤的现场处理等其他自救互救基本知识有待提高。心绞痛现场处理、卒中现场处理和抽搐现场处理完全不知道比例较高,分别为41.10%、44.13%、40.53%。62.69%的居民希望接受心肺复苏自救互救培训。 结论社区居民对现场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现状较为乐观,除心肺复苏外,其他自救互救知识和现场处理技能有待提高,可采取居民接受途径最多的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和培训,全面提高公众现场自救互救素养。  相似文献   

6.
1引言57式和63式急救包是目前军队装备的一种战场救护(自救、互救)器材,它由帆布包裹一条三角巾构成,其缺点在于三角巾不含药物,不能及时有效地止血、止痛、防感染,对于较大外伤往往无能为力,并且由于形状的限制,对某些部位的损伤不便做很好的包扎。此外,新时期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伤员具有重伤多、复合伤多,且伤员流向不规则的特点犤1犦,所以研制出一种具有止血、止痛和抗感染功能,并便于战场自救、互救的单兵救护器材有着重要的意义。2材料与方法(1)材料:尼龙粘扣、棉纱布、药芯、网眼纱布。(2)方法:将棉制纱布置于尼龙粘扣带上,将…  相似文献   

7.
健康中国的建设需要全民健康素养的提高,而自救互救素养则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突发事件频发的形势下更重要。江苏省近年来作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实践反映基层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动力明显不足、获取的途径和方法还不够多,为此建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以及优化基层自救互救培养的方法,从而实现对基层公众自救互救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公众对急性中毒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需求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急性中毒现场救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于2010年对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公众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和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常看到或听到有关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宣传的公众仅占23.48%,公众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平均分为(6.27±1.33)分(满分10分),工人、农民、学生和老年人群的知识得分较低,同时,公众选择获取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途径中,前3位的依次是电视(83.52%)、报纸(61.17%)和广播(60.61%)。结论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还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公众对现场自救互救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全社会给予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不断加强宣传、普及的力度,增加宣传教育的频率。同时,应根据不同人群特点进行培训,特别要加强对薄弱群体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沧州居民目前的院前自救互救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探讨加强沧州居民院前自救互救技能的重要性和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段为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选择的人群为客运司机,普通社区居民,学校学生等共2100人,对其进行院前急救技能培训,在培训结束后,对其中的900名参与研究的人员通过发放自制问卷的方法,了解其培训前和培训后的院前自救互救技能知晓率。结果:在经过相关培训后,参与调查人员的院前自救互救技能掌握成绩相比培训前得到了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沧州居民加强其院前自救互救技能培训,能显著提高居民自救互救技能的知晓率,使人们自救互救的意识增强,效果显著,值得在各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家庭健康》2011,(9):58-58
近年来,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频发,每个家庭都该备个急救包,除了能应付各种突发灾难外。平时意外受伤也能用到。急救包要放在平时活动最多的地方,首选是卧室床头,即使是晚上,也能在最短的时间拿到手。急救包应包括10件必备的应急医疗物品:  相似文献   

11.
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自救互救技术考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自救互救技术考核结果的分析,提出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自救互救训练,增强应急保障能力。方法:考核对象为12支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的267名卫生专业人员,对接近伤员的战术动作、止血、包扎、固定、应用伤标、搬运、救治顺序、救治观念、完成时间等9项技术进行考核。结果:成绩优秀53名,占19.9%,良好191名,占71.5%,及格23名,占8.6%,无不及格者。扣分人数前5位的是止血、救治顺序、包扎、搬运和固定,而完成时间、伤标使用、救治观念、战术动作等项目扣分人数均不足10%。结论: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自救互救训练情况较好,队员对自救互救的要领基本能够掌握。进一步的训练要结合对自救互救认识的提高,认真研读教材,严格训练、严格考核。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一种模块化多功能单兵急救包,用于平战时伤员的救护,减少战斗减员,提高生存能力.方法:用强度高、质量轻、耐磨和耐老化的涤纶帆布材料,制作成体积为20 cm×10 cm×8 cm的急救包.该包设计外观颜色与单兵着装颜色相一致;边角为圆钝型,用防水密封圈密封:开口用防水拉链;侧面设有扎束带,便于固定.急救包的内部分区明确,设有模块化急救器材储存袋,内装药材进行塑封结果:该包具有模块化组合、体积小、便于携带、抗挤压、高效能救治等性能同时具有防震、防水、防紫外线等特点.操作简便,成本低,便于装备.克服了原有单兵急救装备存在救治面窄、范围小、携带不方便等不足.结论:该急救包可满足部队单兵执行复杂多样任务负伤后自救互救的需要,对提高单兵的生存能力、作战信心,保证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了解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应对能力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9月集中军训的某高校护理专业大一新生152名,对其进行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及行为素养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进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 新生曾经历过灾害的人数占41%(62名),未接受过自救互救培训的人数占85%(90名).系统化滚动式培训后,大一护生自救互救素养总分(166.56±6.88)高于培训前(93.77±8.22)(t=-83.729,P<0.01);培训后,文科生较理科生、经历过灾害较未经历者、接受过灾难相关培训较未接受者分数提高明显(t值分别为-2.751,-3.504,5.788,P值均<0.05).培训后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行为素养得分均高于培训前(t值分别为34.092,41.023,38.579,155.449,P值均<0.01).结论 高校、医院、社会应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尤其应从低年级开始建立成熟完善的教育实践共同体,针对性开展系统多样的培训实践项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内容和途径的需求,为制订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自编问卷以匿名填写的方式,对广州市5所高校1408名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内容和途径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1408名大学生中,89.70%认为学习自救互救知识是“有必要”的。曾接受过的自救互救知识主要是火灾(57.24%)、地震(53.98%);最希望接受的是现场急救技术(70.53%)、车祸(65.84%)、水灾/溺水(64.13%)和火灾(63.99%)知识;除地震外,其余各方面的期望接受比例均明显增高(P值均为0.000),以车祸的增幅最大。已接受的自救互救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讲座(75.00%)和网络报纸等传媒(66.26%);在希望接受途径中,70.38%的被调查者选择2种及以上途径,集中于课堂教育/讲座(73.93%)和网络报纸等传媒(70.10%)。结论广州大学生对自救互救知识的需求强烈,学校和社会在内容丰富、途径多样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以满足其自救互救知识的需求及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部队官兵对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的知晓情况,为部队开展自救互救技术培训提供政策性建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某部队149名官兵进行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均为男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5.2%,止血、包扎、通气、固定、搬运的答题正确率分别为56%、69%、74%、53%、63%,答题正确率不高。结论部队官兵能够基本了解战救自救的技术要点,但掌握程度不深,掌握面不够,必须加强官兵战伤自救互救培训的力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自救互救训练防治中老年猝死的方法宋香伟,张秀里,陆建忠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疾病病谱的转变,猝死有上升趋势,其中冠心病占心性猝死的首位(64.8%)。故自救互救防治猝死,自我保护非常必要。近4年来,我院对患有心脑血管病的疗养患者2480人及其家属1865人...  相似文献   

17.
一级预防是在伤害发生之前采取措施 ,使伤害不发生或少发生 ,其中包括两个方面 :全人群策略 (populationstrategy) ,即降低全人群暴露于伤害的危险水平 (因素、条件和机会 ) ;高危策略 (highriskstrategy) ,即消除高危人群对某种伤害的特殊暴露和降低危害 (harmreduction)。二级预防是当伤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院前医护、院内抢救和治疗 ,每一个地区都应建立起指挥灵敏、反应快捷、高质高效的急救系统 ,并且要普及自救互救的急救知识。三级预防的主要任务是使受伤者恢复正常功能 ,早日康复 …  相似文献   

18.
自救互救是减轻磷烧伤危害的关键江苏省连云港锦屏化工厂职工医院(222023)马翠芳田振海我厂是全国磷化工重要基地之一,职工被磷烧伤现象时有发生。1971年5月发生一例面积约7%的Ⅱ°磷烧伤患者,由于现场的自救互救不良及医务人员对磷烧伤创面处理不当,造...  相似文献   

19.
新型救护包     
急救包是现场急救的必需用品。部队在战时配备的急救包种类繁多,有止血带、绷带、三角巾和四头带,分散包装,难以带齐。创伤和战伤出现的突发性、急救的时效性及伤情的多样性,要求救护用品随处可得,人人会用,有较多功能。随着突发事件的频发,意外伤害的增多,急需一种功能齐全、携带使用方便的新型救护包。为此,我们研制出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救护包,它将救护急需的物品集中装在一个包内,功能较多,安全有效,使用简单,携带方便,适于伤员的自救和互救,能较好地完成现场救护任务。1 材料和方法双面尼龙搭扣二头带如下图所示,每根中部缝合一块矩形弹性绷带(1),该绷带的另一边又缝合一条双面尼龙搭扣带(2)。二头带(3)长120cm、宽2cm两端可搭接成任意大小,形状可变。消毒纱布2块,消毒棉垫1块。2根二头带的绷带可互相连接,变成四头带。从多个救护包中取出多根二头带,可任意纵横连接,变为多头  相似文献   

20.
现代野战急救卫生装备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对国内外新型野战急救装备的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对野战急救卫生装备的分析表明,国内外野战急救卫生装备特点主要包括功能多、轻便灵活、材料多样、技术先进等。主要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急救功能、提高急救速度,以便更适应战场需求;增加智能控制功能,以便更适于自救互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