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调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相关3类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拟应激源-认知情况问卷、事件影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尊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作为工具.2003-09/10对山西省太原市SARS患者114人、一线医务人员89人及疫区公众93人进行调查。结果:①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检出率分别是55.1%,26%,31%;SARS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检出率最高(P&;lt;0.01)。②3类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与特征的不同。③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患者、公众的危险因素,自尊是SARS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冈素.社会支持是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结论:①在SARS事件应激暴露强度不同的各人群中均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SARS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检出率最高。②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不同人群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背景:已有报道SARS一线医务人员在SARS事件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然而做为直接受害者SARS患者以及处于疫区的公众是否出现此症状,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调查SARS患者、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抽样调查。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对象:选择2003-08/09太原市的114例SARS患者,93例疫区公众。方法:采用自编的应激源一认知问卷、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尊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14例SARS患者,93例疫区公众进行测试,并作相关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SARS患者及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可疑者检出率。②两类人群闪入、回避、警觉因子得分的比较。③SARS患者及疫区公众两组人群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分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创伤后应激障碍可疑者检出率SARS患者高于疫区公众(55.1%。31%,P=0.000);SARS患者闪入、回避、警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疫区公众(11.37&;#177;9.54,10.28&;#177;7.67,6.55&;#177;6.20;5.64&;#177;4.68,5.58&;#177;4.74,4.43&;#177;4.63,P=0.000);相关分析结果:SARS患者、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可疑者发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与特征的不同;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患者、公众的危险因素,自尊是SARS患者的保护因素。结论:①SARS事件应激暴露强度不同,相关人群中均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SARS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可疑者检出率和闪入、回避、警觉症状较高。②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的不同,不同人群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3.
背景已有报道SARS一线医务人员在SARS事件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然而做为直接受害者SARS患者以及处于疫区的公众是否出现此症状,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调查SARS患者、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抽样调查.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对象选择2003-08/09太原市的114例SARS患者,93例疫区公众.方法采用自编的应激源-认知问卷、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尊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14例SARS患者,93例疫区公众进行测试,并作相关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SARS患者及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可疑者检出率.②两类人群闪入、回避、警觉因子得分的比较.③SARS患者及疫区公众两组人群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分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创伤后应激障碍可疑者检出率SARS患者高于疫区公众(55.1%,31%,P=0.000);SARS患者闪人、回避、警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疫区公众(11.37±9.54,10.28±7.67,6.55±6.20;5.64±4.68,5.58±4.74,4.43±4.63,P=0.000);相关分析结果SARS患者、疫区公众创伤后应激障碍可疑者发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与特征的不同;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患者、公众的危险因素,自尊是SARS患者的保护因素.结论①SARS事件应激暴露强度不同,相关人群中均产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SARS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可疑者检出率和闪人、回避、警觉症状较高.②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的不同,不同人群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PTSD平民版筛查问卷(PCL-C)、PTSD影响因素调查表对50例烧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PTSD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本组发生PTSD 21例,发生率为42.00%。影响因素包括性别、烧伤部位、烧伤面积、烧伤原因、距离烧伤事故发生时间、会否残留肢体功能障碍、预计未来工作状况。结论:烧伤患者PTSD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病理性重现创伤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性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叶迁乐  马红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96-2097
对ICU幸存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于减少心理困扰、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ICU幸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类人群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特点和相关的危险因素,为确定高危人群、早期进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验临床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诊断量表(CAPS)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在四川省什邡市某中学筛查出PTSD症状高分被试104例,由评估者进行CAPS结构式访谈;其中37例被试接受2位评估者的独立访谈,收集数据测算评分者信度。在某心理专科医院纳入ETI高分的被试35例进行CAPS访谈。在访谈结束3d后,再由评估者对被试进行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晤谈(SCID)问卷的PTSD模块访谈,收集数据测算校标效度。结果:2名评定者对37例被试的PTSD总体诊断的Kappa系数为1,CAPS总分及三项分量表得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0.9,两者的评分显著相关(n=37,P<0.01),显示很强的评分者信度。CAPS量表总体的alpha系数>0.9,三项分量表的alpha系数均>0.75(n=139),显示CAPS中文版在总体水平和分量表水平上都具有可接受的同质性信度。CAPS与SCIDPTSD模块两个工具在总诊断上的Kappa值达到0.75(n=35),在总分及各项分量表得分上显著相关,说明作为测量PTSD的工具,CAPS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结论:CAPS中文版是一项测量PTSD的可靠且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创伤与创伤后的应激障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丁薇  郑涌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45-148
背景:创伤事件影响着个体情感、认知和身体等很多方面,很多的创伤个体会进一步的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从而造成个体在社会和职业机能上的损伤。 目的:简明介绍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分类,诊断标准,测量和症状,并分析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 资料来源:利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5-12与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心理反应、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中文文献来源于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检索的关键词包括“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 英文文献来源于ProQuest数据库,检索的关键词包括“trauma,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详细阐述了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心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筛除与之无明显联系的文章。排除①器质性损伤和运动损伤的部分。②个案研究的文献。③重复性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8篇文献,选择与本文密切相关的15篇进行综述。 资料综合: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目前第4个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分为急性、慢性、延迟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3种亚型。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提出6个症状标准用来进行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特征就是表现出与超出平常经验的、确切的创伤性事件相联系的明确的症状特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应激源、影响因素及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导致的心理反应。 结论:研究创伤后的各种心理反应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对于临床创伤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行回顾有利于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和创伤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癌症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心理应对方式特点。方法:采用临床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APS)对67例癌症患者进行诊断性访谈,分为PTSD组(n=37)和对照组(n=30)。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癌症应对问卷(CCMQ)。结果:PTSD组较少采取面对(1.95±0.45)的应对方式,而多采用回避和压抑(2.30±0.44)、屈服(2.45±0.72)、幻想(2.32±0.50)、发泄(2.16±0.53)的应对方式(P<0.01或P<0.05),癌症相关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面对的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455,P<0.01),与回避和压抑、屈服、发泄显著正相关(r=0.470,P<0.01;r=0.349,P<0.05;r=0.354,P<0.01)。结论:心理应对方式不良与癌症相关PTSD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psychosis-relate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R-PTSD)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7月成都市3所二级及以上精神专科医院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 IES-R)、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各量表得分若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根据IES-R得分将纳入患者分为2组,≥33分为PR-PTSD组,<33分非PR-PTS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PR-PTSD与抑郁、应对方式、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PR-PTSD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388例。其中,非PR-PTSD组282例,PR-PTSD组106例。其中,患者IES-R得分为23.00(15.00,33.00)分,抑郁得分为45.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后医护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03-12/2004-01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3-03/05辽宁省SARS确诊患者和不同程度受到SARS威胁的医护人员以及医学院在校学生为观察对象。包括5组,患者组:辽宁省健在的SARS患者4例(其中大连3例,葫芦岛1例);一线医护组(直接治疗和护理SARS患者)60人;二线医护组(参与SARS排查并在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从事医疗和护理)50人;普通医护组(在普通病房工作)30人;在校大学生组(指SARS封校期间的医学院校在校学生)3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半开放式基本情况问卷进行一般情况调查。采用美国的创伤后应激量表中文译本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中文译本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水平。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来评估人格特征。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反映个体具有特质属性的并与健康有关的应对方式。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心理测量和记录。对所得数据资料用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将174例观察对象的资料整理、按标准剔除无效问卷12份,获得合格问卷162份。有效率93.1%。162例SARS相关观察对象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为5.56%。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相关分析结果为:①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各量表的相关分析:神经质的、精神质的个体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分值高,而越掩饰的人分值越低。②与症状自评量表的相关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评分值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相关,受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是心理健康因素各方面的综合反应。③与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相关性分析:积极应对困难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分值高,即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④与应激强度相关分析:SARS相关观察对象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工作环境、是否在SARS期间患病并接受治疗(F=3.416P=0.020)、不同工作的城市(F=5.393,P=0.006)而有明显差异,即应激强度增大,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分值增高。⑤多元回归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分值与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强迫症、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消极应对因子以及SARS期间患病且接受过治疗呈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分值越高,家庭人口数越多,SARS期间曾被隔离的人易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结论:应激事件的性质、强度、观察对象的身心健康程度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患因素,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因素具体可概括为:个性特征(神经质、精神质)、较高的应激强度、消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强迫症、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  相似文献   

12.
成人SARS病情严重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进行成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病情严重度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例成人SAR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相当 ,患病轻重无性别差异 ,但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轻症、重症、死亡患者的年龄、既往慢性病史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 )、呼吸困难、再次发热、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动脉血气分析异常、T细胞亚群降低、心肌酶升高及部分生理学指标异常、X线胸片病变程度 (肺病变、肺叶受损、肺受损面积 )、心电图改变、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以上症状、体征与SARS病情严重度密切相关 ,正确判断病情严重度对指导临床救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7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血液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探讨,为防治SARS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 对70例SAR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SARS患者中,男46例,女24例,65/70(92.5%)患者淋巴细胞减少(包括淋巴细胞亚群)43/70(62.8%),治疗后2~3周出现中性细胞粒细胞增加,37/70(52.8)患者血红蛋白比入院前降低20g/L,及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erythrocyte innate immune adhensive function,EIIAF)有不同程度的降低,EIIAF和淋巴细胞计数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减少特别是T淋巴细胞(CD4和CD8)在SARS病程早期的减少及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持续性降低和SARS患者病情的预后密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及血红蛋白的变化在SARS病程中与其他病毒感染相比较,无特异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5例SARS患者的救治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4月 7— 14日 ,宁夏首次发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例及其家庭聚集性输入感染患者 5例 ,其中重症患者 1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30~ 4 0岁 ,平均 35 .4岁。均有发热、畏寒 ,咳嗽4例 ,咳痰 2例 ,气短或呼吸困难 3例 ,全身不适或乏力 3例 ,肌痛 2例 ,头痛2例 ,腹泻 3例 ,皮疹 2例 ,咽干痛 3例。X线胸片 :就诊时累及双侧病变 2例 ,单侧 3例 ,全部患者进展均累及双肺多叶 ,高峰后开始吸收期 6~ 10 d,2~ 3周明显吸收 ,3例出院时 X线胸片留有肺纤维化迹象。实验室检查 :就诊早期白细…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defin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course of hospital-acquire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PATIENTS AND METHODS: This 8-month prospective study of 14 patients with hospital-acquired SARS in Taipei, Taiwan, was conducted from April through December 2003. RESULTS: The most common presenting symptoms in our 14 patients with hospital-acquired SARS were fever, dyspnea, dizziness, malaise, diarrhea, dry cough, muscle pain, and chills. Lymphopenia and elevated serum levels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were the most common Initial laboratory findings. Initial chest radiographs revealed various pattern abnormalities and normal results. Five of the 14 patients requir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need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bilateral lung involvement on the initial chest radiograph and higher peak levels of LDH and CRP. Clinical severity of disease varied from mild to severe. At 8 months after disease onset, patients with mild or moderate SARS had normal findings or only focal fibrosis on chest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However, bilateral fibrotic changes remained in the 4 patients who had recovered from severe SARS, 1 of whom had mild restrictive ventilatory impairment. One patient with severe SARS died; she was elderly and had other comorbidities. Five additional patients had reduced diffusing capacity.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picture of our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hospital-acquired SARS revealed atypical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lymphopenia, elevated serum levels of LDH, rapid clinical deterioration, and lack of response to empirical antibiotic therapy. Substantially elevated levels of LDH and CRP correlated with severe illness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ory support. In those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ulmonary function was only mildly reduced at 6 to 8 months after acute illness, consistent with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due to other causes.  相似文献   

16.
对SARS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前在 SARS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 (以下简称激素 )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 :1缺乏必要的使用指征 ,使用过滥 ;2剂量偏大 ;3疗程过长 ;4对其不良反应估计不足 ,观察监测不够仔细和系统。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由于人们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搞清 ,因而目前主要采用综合支持疗法 ,而激素是综合疗法中的一项措施。目前 SARS推荐治疗方案中已明确规定激素使用的指征有两类 :1严重中毒症状 ,连续高热 (体温 >39℃ ) 3d不退。 2多叶病变 ,或 48h内 X线胸片病灶增多 >5 0 % ;呼吸困难 ,呼吸频率 >30次 /min;低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SARS患者恢复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9例恢复期肺弥散功能异常的SARS确诊患者,平均年龄为(31.44±11.53)岁,在平均病程为(73±4.97)天时接受为期3周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呼吸操、有氧运动及肺部物理因子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及静息心率等方面评定,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恢复期SARS患者经康复治疗后,7例肺弥散功能正常,1例明显改善但仍低于正常标准,1例未复查。平均肺弥散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提高(P<0.01),呼吸困难程度和静息心率也有显著性改善(P<0.01和P<0.05)。与同期未绎康复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康复治疗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但两组静息心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属正常范围。结论:以深呼吸运动、有氧运动和物理因子治疗为主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恢复期SARS患者肺弥散功能的改善,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活动耐力。  相似文献   

18.
An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occurred in Taiwan in 2003. SARS complicated with rhabdomyolysis has rarely been reported. This study reported three cases of rhabdomyolysis developing during the clinical course of SARS. Thirty probable SARS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the isolation wards at Linkou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between 4 April and 4 June 2003. Thirty patients, including four men and 26 women aged from 12 to 87 years (mean age 40). Eleven (36.7%) patients had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requir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 paralytic therapy; three (10%) patients had rhabdomyolysis complicated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 and one received haemodialysis; four (13.3%) patients died. Three cases with rhabdomyolysis all received sedative and paralytic therapy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Haemodialysis was performed on one patient. Two patients died from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one patient fully recovered from rhabdomyolysis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 SARS is a serious respiratory illness, and its aetiology is a novel coronavirus. Rhabdomyolysis resulting from SARS virus infection was strongly suspected. Immobilisation under paralytic therapy and steroids may also be important in developing rhabdomyolysis.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在患病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方法:对31例SARS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ARS患者最普遍出现的心理症状是强迫,程度最轻及最少出现的心理症状是恐怖;其SCL-90各因子得分大部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四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已婚患者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未婚者;女患者所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患者,但彼此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SARS患者在疾病应激状态下,较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