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不同选项体育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不同选项体育课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参加不同选项体育课教学的 14 0名学生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 ,在教学前后进行调查测试。结果 各选项体育课教学后 ,心理问题检出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健美操、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前后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 (P <0. 0 5 ) ,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选项体育课教学前后 ,大学生各项症状的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均低于教学前。其中选择篮球、排球、足球的学生教学后 ,人际关系、忧郁、焦虑 3项因子分与教学前比 (P <0 . 0 5 ) ,有显著性差异。田径、武术教学后、学生忧郁、焦虑两项因子分与教学前相比 (P <0 . 0 5 ) ,有显著差异。健美操、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后 ,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和阳性项目数与教学前相比 (P <0 . 0 5 )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选项体育课教学能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健美操、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探讨高校开展融入体适能训练的公共体育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一年级新生中的6个班级共2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3个班级).对照组(132人)按照正常的公共体育课程大纲开展教学,实验组(148人)在公共体育课程大纲中引入体适能训练内容,实验时间为1个学期.实验前后,对两组大学生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结果 两组大学生实验前的体质健康测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05);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实验后的体质健康测评合格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22.52,12.39,P值均<0.05).实验组男生及女生实验后的各项体质健康测评成绩均较实验前提高(男生t值分别为6.87,7.99,8.05,5.02,6.94,10.05,女生t值分别为5.88,6.32,7.08,9.84,6.17,4.06,P值均<0.05).实验组男生实验后的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m跑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26,4.30,8.07,2.34,8.31,4.20,P值均<0.05).实验组女生实验后的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 m跑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64,5.81,5.53,22.27,9.60,13.06,P值均<0.05).结论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融入体适能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积极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探寻适合各校实际情况的课程模式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探究体育课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性运动时间对初中生体育课运动负荷及学生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在上海1所初中学校中选取6个班级226名学生参与为期8周的实验干预.在体育课中嵌入不同强度和持续性时间的运动.6个班级中分别包含15 min大强度和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10 min大强度和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5 min大强度和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结果 在体育课平均心率、能量消耗、能量代谢当量上各班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634,8.562,8.162,P值均<0.05).实验前后比较,在握力体重指数上实验1班和3班,立定跳远上实验1班、2班和3班,仰卧起坐上实验1班和3班,用力肺活量上所有班级,耐力跑上实验1班、2班、3班、4班和5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后,握力体重指数进步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65,P=0.000),实验4班、5班和6班分别与实验1班和3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2班与6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体育课嵌入持续性运动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对体育课运动负荷提高幅度越大.应保障体育课运动负荷维持在稳定区间.  相似文献   

4.
武海潭  季浏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7):1055-1058
探究体育课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性运动时间对初中生体成分的影响,为初中生体育课有效运动负荷的安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上海市某中学共6个班级226名学生参与实验干预.在3×40 min/周、共8周的体育课中,各班级分别嵌入15,10或5 min的大强度或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结果 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呈现不同的变化幅度,前后测和班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体脂肪量(SFV)上,实验6班学生前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去脂体重(FFM)上,实验2班、3班、4班、5班和6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体脂肪率(PBF)和去脂体重百分比(PFFM)上,各班级学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幅度;在肌肉量(LMM)上,实验2班、4班、5班和6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肌肉量百分比(PLMM)上,实验1班、4班和6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体育课10 min以上持续性大强度运动和15 min持续性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学生PFFM,降低学生PBF;体育课5 min以上持续性大强度运动和15 min持续性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学生PLM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初中体育课运动负荷强度与学生体质的关系,为科学安排中学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提供建议。方法随机选取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中部3个年级的88名学生,运用Polar心率测试仪对学生上课期间的心率进行监测,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以获得体质得分,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从静态特征上来看,初中生体育课上的最低心率为86. 94次/min,平均心率为142. 55次/min,最高心率为192.66次/min;初一学生平均心率低于初二、初三学生(F=3.64,P <0.05),男生平均心率和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P>0.05)。从动态特征上来看,第3,31 min时的心率低于第10,17,24 min时的心率(F=13.87,P<0.01)。在初中体育课各个部分上,各个年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年级学生心率低于高年级学生(F=9.85,P<0.01);在运动强度负荷和体质相关性上,最低心率、平均心率、最高心率与体质之间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0.32,-0.29,P值均<0.01)。结论初中生体育课运动负荷强度适中,学生的体质情况与运动负荷强度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大学生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探讨大学生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张力为教授的锻炼态度量表,对安徽省10所大学的1 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参加锻炼的行为态度和目标态度只与肺活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而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及行为控制感与所有的体质指标都有相关性,其中在肺活量和立定跳远2方面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与体育锻炼的态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体育锻炼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和运动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除天津市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和变化趋势,根据国家四委、一部关于进行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的统一要求与规定,1995年6月由市高教局组队对天津市大学生进行了体质现状调查,本文仅就1995年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几个主要方面,并与本市1985年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探讨体育课中不同运动心率曲线模式对小学生体成分、心肺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科学制定体育教学环节、增进学生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以合肥市某小学五、六年级的4个班级72名男生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CG)、中强度持续运动心率曲线组(MG)、中强度重复运动心率曲线组(RG)、递增负荷间歇运动心率曲线组(IIG),分别进行每周3次,每次持续20 min,共16周实验干预,比较实验前后体成分、心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与实验前相比,经16周运动干预后各组受试者身高、体重均增加(P值均<0.01),CG组、MG组、RG组的体质量指数(BMI)均值增加(P值均<0.01),而IIG组无显著变化(P>0.05);MG组、RG组、IIG组的体脂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实验后与CG组相比,MG组、RG组、IIG组体重、BMI增加幅度明显下降(P值均<0.05),且IIG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MG组、RG组、IIG组的体脂百分比低于CG组(P值均<0.05).与实验前相比,各组受试者肺活量均增加(P值均<0.01),MG组、RG组、IIG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每分钟最大摄氧量明显增加(P值均<0.05).实验后IIG组的肺活量增加幅度明显高于CG组,MG组、RG组、IIG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每分钟最大摄氧量增加幅度明显高于CG组(P值均<0.05).结论 经16周运动干预,不同运动心率曲线模式体育课均可以改善小学生体成分和心肺功能水平,尤其在递增负荷间歇运动心率曲线模式下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郭浩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2):264-267
探讨足球或者排球运动对男性大学生骨密度的影响力,为提高大学生体质状况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撑.方法 在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和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按自愿原则共招募研究对象196名,全部为汉族男性,其中大学生足球运动员42名,排球运动员54名和普通大学生I00名,对上下肢、髋部和全身骨密度进行测量.结果 足球运动员和排球运动员相关部位骨密度均高于普通大学生,排球运动员上肢骨密度高于足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足球运动员下肢骨密度高于排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P值均<0.05);足球运动员的右侧下肢骨密度[(1.34±0.13) g/cm]高于左侧[(1.30±0.12) g/cm],而排球运动员右侧上肢骨密度[(0.74±0.09) g/cm]高于左侧[(0.69±0.08) g/cm](P值均<0.05).结论 足球或者排球运动均能提高男性大学生的骨密度,且2种类型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具有部位特异性或不均衡性以及方向性不对称的特点,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与骨骼所受的力学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56名在校高职学生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结果接受体育教学前实验组和对照组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接受体育教学后,与对照组相比,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高等院校应开设正规的体育教学,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991和2000年全国汉族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研究,为提高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91与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进行统计检验和比较分析。结果10 a间,汉族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乡村男大学生身体形态生长发育“豆芽菜”状况仍然存在。大学生肺功能及乡村大学生心功能出现下降态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水平出现较大的“滑坡”现象,以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方面最为严重。结论应教育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黎族与汉族农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黎族与汉族7~18岁农村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发育现状及特点,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不同民族中小学生体质发展。方法利用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黎族和农村汉族7~18岁学生的形态、机能以及耐力、爆发力、肌力和柔韧性等素质指标均值进行比较,并作统计检验。结果黎族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相近,与全国农村汉族学生相比体型瘦弱;肺功能发育显著低于全国水平;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相比,素质发育各具优势和特点。黎族男生斜身引体及女生仰卧起坐显著好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较高年龄组柔韧性也有显著优势;海南农村汉族学生在耐力素质上表现突出。结论应根据黎族与农村汉族学生各自的体质发育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干预,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1985-2005年大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010-1011
目的探讨20a间甘肃省大学生体质发展的动态变化趋势,为更好地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1985,1995和2005年全国体质调研甘肃省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肃男、女大学生身高明显增长,男生体重增长显著,女生体重呈下降态势;心肺功能明显下降,且幅度较大;身体素质整体出现较大的滑坡,在速度、耐力素质方面下降非常显著。结论甘肃大学生的营养状况提高显著,身体形态得到较为理想的发展,但速度、耐力指标明显滑坡。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肥胖程度对体能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高校学生肥胖程度对体能素质的影响,为预防学生肥胖和提高高校学生体能素质提供依据。方法测量潍坊医学院696名2003级本科生的身体素质,分析体重与台阶试验、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闭眼单脚站立测试成绩的关系。结果肥胖人群和超重人群台阶试验,握力成绩不及格率高于正常人群(P值均<0.05)。立定跳远不及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肥胖人群>超重人群>正常人群(P值均<0.05)。肥胖人群闭眼单脚站立不及格率高于正常人群和超重人群(P值均<0.05)。结论大学生肥胖者体能素质较差,应通过加强锻炼、合理饮食、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改进体能素质。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大学生肥胖与体质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身体成分测定、体质测试等方法,对山东省1 287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8~23岁男、女大学生随年龄、体重的增长体脂缓慢增长,而去脂体重即瘦体重(LBM)却呈下降趋势。男、女大学生18和19岁年龄组的无氧工作能力及18岁年龄组的有氧工作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各年龄组中,高体脂学生的体质状况及运动能力与体脂正常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取适当手段对大学生特别是高体脂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质健康干预,以增强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选测项目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亚雄  王进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65-966
目的探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不同测试项目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的影响,论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测试项目的有效性。方法对重庆市5所高校2003级女生235名进行不同项目的测试,比较成绩的等次。结果相同的学生选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不同测试项目,其体质健康成绩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测试项目需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汉族儿童少年体质水平的地域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迎修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07-809
目的 分析中国27省市7~18岁汉族儿童少年体质水平的地域分布,为研究儿童少年体质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体质综合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用标准离差法将27省市7~18岁汉族儿童少年的11项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结果 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儿童少年体质最好,贵州省最差。结论 中国汉族儿童少年体质水平的地域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四川省私立学校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为私立中学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四川省3所私立学校中学生1 184名,现场测量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结果 四川省私立学校中学生身体成分指标呈两极化趋势,且肥胖率高于超重率;耐力素质不及格率达5.54%;与各单项指标等级分布相比,总分等级分布与设计比例蔗距较大,总分优秀率为9.67%,低于各单项指标的优秀率,也远低于设计比例(25%);高年级学生优于低年级,女生优于男生.结论 四川省私立学校中学生的体质健康不甚理想,体质健康发展水平不均衡,体质健康状况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江门市城乡中学生视力与体质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城市和乡村中学生视力低下与身体体质的关系,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规定的方法对2所城市中学、1所乡村中学的2880名学生进行视力和身体体质监测。结果城市与农村中学生视力低下在不同年龄阶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视力低下率初中阶段城市高于农村,高中阶段城市低于农村;视力低下在性别、学年、学生的体育成绩(立定跳远、50m跑、握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存在身高和体重差异。结论身体发育过程不会直接导致视力低下,而视力低下与用眼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医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教育模式在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教育效果,以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学生887人,分为专家讲座、同伴教育和自我教育3组,分别实施3种不同的教育方法。结果3种教育方法均取得明显成效(P<0.01)。总体上,同伴教育最优,专家讲座其次,自我教育最后;同伴教育与专家讲座、自我教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男、女生中的排序同上。在女生中,同伴教育明显优于专家讲座和自我教育(P<0.05);在男生中,3种教育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教育方法均取得明显成效,但同伴教育最优,专家讲座其次,自我教育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