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小玲 《广州医药》2002,33(1):53-55
口腔科门诊的所有器械都可能被患者血液、唾液,或被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手所污染,易发生交叉感染,严格制订和落实消毒及防护措施对防治交叉感染非常必要。经实践证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法、干热法、环氧乙烷和速消净为四种有效的口腔器械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2.
预防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奇  毛钰  蔡春花 《医学争鸣》2005,26(Z1):72-73
0引言 随着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口腔科医源性交叉感染已受到普遍的重视与关注.而存在于口腔科治疗过程中的严重污染问题却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经血液、唾液等体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爱滋病等,已对我国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3].提高口腔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引入标准预防概念,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从而杜绝在口腔科治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是口腔医务人员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对预防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医院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天夫  李荡 《吉林医学》2008,29(15):1312-1313
随着口腔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口腔医疗服务的卫生化已逐步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它要求口腔医学提供全新的理念、技术、方法、装备及业务流程和规范。口腔科器械是口腔临床治疗患者必不可少的工具。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繁,污染严重,消毒灭菌较难。口腔科器械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遭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约有1亿人口携带乙肝病毒,HIV感染形势也令人担忧。因此,切断经口腔器械传播途径是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加强和改进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口腔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口腔治疗中,由于各种医疗器械与患者的唾液、血液直接接触并刺破口腔组织,一些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通过沾有病人血液、唾液的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污染的手传播而造成医院感染。口腔科使用的器械锐利,局部麻醉的情况也很多,这些因素使得口腔科护士被针刺伤的机率大为增加。此外,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杜绝经口腔医疗器械传播疾病,卫生部2005年3月颁布了《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此规范,规范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我市卫生局组织人员对我区所辖口腔诊疗机构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进行了抽查,本文对抽查结果做一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口腔中存在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在口腔诊疗过程中,接触最多、最容易传播疾病的物质是唾液和血液,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口腔诊疗器械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和血源性疾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口腔科诊疗过程中的防交叉感染问题成为了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全社会的关注,另外,口腔可污染涉及多个方面,除口腔器械外,还有室内空气、地面、工作台等环境污染。从保护医生和病人的角度来说,诊室中的感染控制极为重要。口腔常规消毒已经在每一个口腔科诊室中运用,但是在细节上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我科2005~2006年从诊室、器械、公共设施的建立、人员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细化管理,并获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管理内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口腔门诊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许多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都可通过沾有血液、体液的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的手之间传播造成交叉感染.为了做好院内感染,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我院自2007年开始使用医用纸塑包装袋包装口腔科门诊的各种器械进行消毒,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门诊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点部门,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诊疗过程中,如果控制措施不当,大量的病原体,包括需氧菌、厌氧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体即可引起交叉感染,造成疾病的传播。特别是乙肝、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都可通过沾有血液、体液的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的手传播,造成交叉感染。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我院从口腔科消毒隔离、环境布局、职业暴露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对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9.
张颖  陈四喜  吴嵩芝 《医学争鸣》2007,28(17):1579-1579
0 引言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之一,从事口腔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标准预防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在减少医源性疾病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对我市两所医院口腔科医务人员在2005-01/2006-11参加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医院感染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10.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诊疗器械因侵人性操作多、使用频率高,造成医源性感染、传播的潜在危险大,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为确保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笔者对我院口腔科诊室环境及医疗器械等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了采样监测分析,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监测对象我院口腔科消毒器械(镊子、口镜、探针、托盘等)、灭菌器械(拔牙钳、牙钻手机、扩大针、吸唾器等),以及诊室空气、工作台和医务人员手表面的细菌总数、使用中消毒剂的染菌量等。  相似文献   

11.
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而口腔科的医源性感染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口腔是多种细菌性病原体的栖居地,又是多种疾病的传播途径,早有“病从口入”这一提法。因此,口腔医务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口腔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控制及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口腔科的消毒、监测与管理,对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曹娴 《大家健康》2016,(6):11-12
目的:归纳口腔感染的主要特点,总结针对性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结合该院口腔科感染情况及预防管理体会,探讨有效预防管理措施。结果:引起口腔感染的原因主要是消毒灭菌意识不强、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患者传染病情况不明和感染传播途径众多等。结论:在掌握口腔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采取预防管理措施,加强诊疗过程中的感染控制,做好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和人员管理,有助于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归纳口腔感染的主要特点,总结针对性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结合该院口腔科感染情况及预防管理体会,探讨有效预防管理措施。结果:引起口腔感染的原因主要是消毒灭菌意识不强、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患者传染病情况不明和感染传播途径众多等。结论:在掌握口腔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采取预防管理措施,加强诊疗过程中的感染控制,做好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和人员管理,有助于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在全国蔓延,疫情防控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口腔科门诊患者人流量大、口腔疾患多、口腔内病菌种类复杂、诊疗过程中患者无法戴口罩、医务人员的手和器械需要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病菌等,特别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本院口腔科门诊通过开诊前准备、就诊期间应急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等方面细化防疫措施,成果显著,有效保障医患安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口腔科诊疗项目的增多,口腔诊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益突出,口腔科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口腔科医务人员每天与患者近距离接触,且频繁接触患者唾液、血液等,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使用频率多、周转快、容易造成污染,再加之器械昂贵,消毒灭菌困难,尤其是涡轮手机,直、弯机头等结构复杂,腔隙多,更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血液传播是艾滋病三个传播途径之一,主要包括输血传播、血液制品传播、静脉吸毒等。但医务人员在医疗中,注射器、针头、手术器械、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可以造成交叉感染,同时也可感染医务人员自己。  相似文献   

17.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进一步探讨引起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针对口腔科门诊的危险因素,结合口腔科特点,从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手的消毒、消毒灭菌方法和流程、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措施、诊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并加强监督落实.结果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消毒隔离制度,正确选择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才能有效降低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口腔科操作引起的医院感染问题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如果口腔科器械消毒或灭菌不彻底,极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甚至会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传染病。据统计,我国医院口腔器械HBV污染率为 5~30%[1],因此,经口腔器械传播乙型肝炎的途径不容忽视。同时医护人  相似文献   

19.
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治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在操作中,牙科器械与患者的口腔组织、血液、唾液频繁接触。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均可成为传染的媒介。若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将会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因此,加强口腔门诊感染的管理,已成为口腔门诊护士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20.
杜燕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561-561
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而口腔科的医源性感染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口腔是多种细菌性病原体的栖居地,又是多种疾病的传播途径,早有“病从口入”这一提法。因此,口腔医务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口腔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控制及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口腔科的消毒、监测与管理,对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