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严晓英 《浙江预防医学》2006,18(7):F0003-F0003
尿崩症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可因大量排尿而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而危及生命。本文对2000~2005年我院收治的23例颅脑损伤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8~72岁,平均45·3岁。入院时,GCS评分5~15分不等,其中3~5分4例,5~8分13例,9~15分7例。车祸伤15例,坠落5例,击伤3例。其中颅底骨折12例,额颞叶脑挫伤5例,硬膜下血肿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脑干损伤1例。分别于外伤后3~7d出现尿量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烦渴、多饮、多尿症状,持续时间最长32d。2尿崩症的诊断诊断依据为:(1…  相似文献   

2.
术中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常见而严重现象 ,临床并非少见 ,其预后较差。国内外资料显示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死率高达70 % [1] 。因此 ,对术中急性脑膨出进行原因分析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显得十分必要。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2 2例男 18例 ,女 4例 ;最大年龄 6 2岁 ,最小年龄 14岁 ,平均年龄 38岁。受伤原因 :车祸伤 16例、坠落伤 5例、钝器伤 1例 ,其中减速性损伤 2 1例 ,加速性损伤 1例。1.2 意识瞳孔状况  2 2例中 ,术前GCS评分 <5分8例 ,6~ 8分 6例 ,9~ 12分 5例 ,13~ 14分 3例。双侧瞳孔散…  相似文献   

3.
颅内压正常值为0.69~1.96kPa。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是指颅脑外伤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过低(<0.69kPa)产生的综合性症候群[1]。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铜仁地区人民医院共收治创伤性颅脑损伤408例,其中出现颅内低压11例,经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及护理后完全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8例,女3例;年龄15~64岁,平均36岁。交通事故伤4例,坠落伤6例,其他伤1例。单纯颅脑伤6例,颅脑伤合并其他脏器伤5例。入院时格拉斯(GCS)评分:≤8分2例,9~12分5例,13~15分4例,低颅压综合征症状出现在伤后24小时2例,5天后8例,伤…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人群的老龄化,颅脑损伤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我科2000年1月~2005年9月,救治老年颅脑损伤患者138例,现将救治情况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38例,男95例,女43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6.85±5.6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8例,摔跌伤23例,坠落伤14例,打击伤13例。损伤类型:头颅CT扫描显示颅骨骨折62例,脑挫裂伤87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1例,各型颅内血肿95例。其中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54例,脑内血肿21例,多发血肿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伤情判断: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作伤情判定:13~15分34例,9~12分5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诊治经过等.17例患者中手术治疗9例(手术组),其中合并脑脊液漏8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5例;行保守治疗8例(保守组),其中合并脑脊液漏7例、GCS评分<8分1例;手术组7例继发颅内感染,保守组4例继发颅内感染,表现为脑膜炎;两组均应用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并辅以综合疗法.结果 手术组9例中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4分5例、<4分4例(死亡3例),保守组8例中GOS评分≥4分7例、<4分1例(死亡).结论 颅脑损伤病情危重是颅内感染形成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早期给予正确处理并应用适宜抗生素,强调综合疗法是防治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救治措施。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于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对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方法探讨。结果2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CT检查证实为继发脑梗死者34倒,占本组患者的14.29%(34/238)。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GCS、低血压或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糖尿病等。34例继发脑梗死的患者中恢复良好15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后果比较严重。伴颅内血肿、脑水肿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GCS评分较低的继发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但如能及早诊断,合理治疗,可以减轻继发脑梗死发生的脑损伤,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开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病人术后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 ,治疗上十分棘手。本文总结 1 5例术后颅内感染病例 ,就其感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1 5~ 65岁 ,平均年龄 42岁 ,昏迷病人 6例 ,清醒病人 9例。按原发病分颅脑外伤 9例 ,脑桥小脑角胆脂瘤 1例 ,高血压脑出血 3例 ,脑积水 2例。颅脑外伤 9例中 ,开放性颅脑损伤 6例 ,闭合伤 3例。以上病例均手术治疗。1 .2 临床表现 患者均于术后 3~ 7d出现高热(39℃~ 40℃ ) ,骨窗处膨隆 ,6例昏迷病人昏迷程度加深 ,颈抵…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脑梗死是指继发于颅脑创伤后脑血管发生严重痉挛或闭塞,并致闭塞血管供血区脑组织的缺血、梗死,影响脑的功能,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我院自2000年9月~2004年4月收治8例创伤性脑梗死患者,现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28~60岁。受伤原因为车祸伤6例,坠落伤1例,击打伤1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8分者3例,患者呈昏迷状态,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病理反射如巴氏征阳性;9~15分5例,患者神志清楚,自觉头痛、头晕、恶心,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受伤后24h内均行颅脑CT检查,证实颅内血肿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后继发癫痫患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门诊随访和辅助检查,对患儿的年龄、发作类型、神经体征、颅脑损伤程度、颅内并发症程度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本组颅脑外伤发生年龄小于5岁者24例(66.67%),其中伤后1年内发病者18例;大于5岁发病者12例(33.33%),其中伤后1年内和5年以上发病者各6例.36例中呈全身性发作10例,部分或继发全身大发作分别为12例和14例;伴癫痫持续状态10例,伴口咽症7例.结论 外伤性小儿癫痫可发生于各年龄期.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昏迷>12h的严重脑外伤、早期惊厥反复发作、局灶性神经征等;主要表现为部分或继发全身大发作;脑电图具有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0年5月~2005年7月经CT证实颅脑损伤并发小脑幕切迹疝后枕叶脑梗死2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16~64岁。受伤方式:车祸伤15例,跌坠伤3例,打击伤2例。伤后2~20 h就诊。入院后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其中硬膜外血肿8例(颞顶部5例、顶枕部2例、额部1例),额颞叶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6例,脑内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术后对侧颞叶迟发性脑内血肿1例。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已发生脑疝。按GCS评分:6~8分17例,3~5分3例。单侧瞳孔散大17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一侧锥体束征阳性8例,双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可能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疗效良好4例,中残5例,重残3例,死亡14例.结论 本组病例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平均时间为4.3 d.梗死部位主要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可增加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是当今各国颅脑损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死亡率很高,尤其是GCS 3分的颅脑伤病人,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本院从1999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102例GCS 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应用亚低温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74例,女28例。年龄2~78(平均37·4)岁。应用亚低温治疗86例。在亚低温治疗组中,死亡17例,植物人生存2例,治愈52例,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生存15例。未采用亚低温治疗组中,共16例,死亡4例,植物人生存无,治愈6例,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生存6例。1·2治疗就诊后立即采用头枕冰…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91年4月到2001年4月共抢救颅脑损伤患者590例,现将其中54例(9.15%)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和转运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54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3例。年龄1岁~65岁,平均3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1例,高处坠落伤9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2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伤后血压、脑损伤类型、是否并发脑疝、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手术等相关因素与外伤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发外伤性脑梗死者61例,其中年龄、低血压或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并发脑疝、合并糖尿病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关系密切(P<0.05)。结论年龄、低血压或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并发脑疝、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是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脑疝是颅脑损伤后一种严重临床危象。必须立即处理才能使脑干损害成为可逆性。手术是治疗脑疝的重要手段。作者对2 0 0 0 -0 6~2 0 0 3 -0 6我科60例颅脑损伤后发生小脑幕切迹疝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60例,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16~68岁。车祸伤42例,坠落伤14例,钝器伤4例。手术前GCS 3~5分18例,6~8分42例。单例瞳孔散大46例,双例瞳孔散大14例。呼吸暂停3例。头颅CT :颞顶部急性硬脑膜外血肿12例,额颞顶部急性硬脑膜下血肿2 6例,其中继发对侧颞部急性硬脑膜外血肿10例,同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病例早期死亡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旨在确定合理防治措施,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玉林市某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病例为研究对象,从病历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颅脑损伤病例资料,并对颅脑损伤患者或其主要监护人损伤发生日起30 d内死亡情况进行随访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病例早期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颅脑损伤病例早期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30 d内随访的颅脑损伤病例1 472例,病例以男性为主(占59.71 %),年龄以>50岁为主(占56.59 %),受伤至入院时间以>4.5 h为主(占54.69 %),受伤类型以闭合性为主(占71.06 %)。185例在30 d内死亡,早期死亡率为12.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线移位>5 mm(OR=2.406)、环池受压(OR=7.448)、有脑疝(OR=6.153)、合并多发伤(OR=3.834)、入院时瞳孔散大(OR=10.730)、WBC计数>10×109/L(OR=2.716)是颅脑损伤病例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损伤病例早期死亡率高,危险因素主要包含脑疝、中线移位、环池受压等,建议医护人员做好上述因素监测,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避免生命损失。  相似文献   

17.
宣东  迟玉好 《工企医刊》1999,12(1):16-17
我院自1984年6月~1995年6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68例,其中发生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者4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中,男38例,女8例;年龄:<10岁13例,11岁~20岁14例,21岁~30岁11例,31岁~40岁5例,41岁~50岁2例,>50岁1例;发病时间:伤后1年内24例,1年~2年12例,2年~5年9例,5年以上1例;外伤情况;车祸23例,堕跌伤3例,撞击伤18例,爆炸伤1例,摔伤1例;总计闭合伤37例,开放伤9例;中、重患者的发病率高,分别为27.8%和30.9%;开放性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7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及相关生理性指标的测定,来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的关系及预警价值。方法:选择72例中、重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患者,分为A组(重型颅脑损伤组)27例,GCS评分3~5分;B组(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24例,GCS评分3~8分;C组(中型颅脑损伤)21例,GCS评分6~8分;分别于伤后2h、12h、24h、3d用免疫细胞学法检测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水平及相关生理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SIRS的发生、发展。结果:各组在伤后2h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12~24h白细胞水平达到高峰,1~3d维持在较高水平,无明显增高或下降趋势(P〉0.05)。结论:伤后2h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水平的增加与病情严重程度、SIRS的发生及合并器官损伤的个数和是否伴有失血性休克呈正相关(P〈0.01),且死亡的峰值增加。  相似文献   

19.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比较少见,近年来随着CT、MRI的普及应用,本病确诊率不断提高,并日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我院1997~2004年共收治本病26例,现根据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并讨论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0例,女6例,年龄6个月~12岁。致伤原因:高处跌落伤18例,车祸伤8例,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伤后短暂意识障碍6例、头痛18例、恶心呕吐11例、癫大发作3例、失语2例,均出现单瘫及偏瘫,单瘫8例,以上肢为主,偏瘫18例。2.26例患者全部行CT头颅平扫,CT显示均为低密度梗死灶,其中4例24h的CT未发现异常,伤后第3天复查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分析了 86例经CT、MRI ,证实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梗死的临床、影像学、外科治疗及药物治疗。结果 按GOS结果评分 :良好 8例 ,中残3 9例 ,重残 2 1例 ,死亡 18例。术后CT复查 :5例 2个月后 ,14例 4个月后恢复正常。 42例 6个月后脑梗死范围缩小 ,19例 1年后脑梗死范围没有改变 ;其余 6例未复查。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病情进展快且严重 ,死亡率高。但如果及时预防 ,早期诊断和正确而有效地治疗 ,将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