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3年1月~2004年7月,我院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5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56例患者中男43例,女13例,年龄2~81岁,平均38.0岁、车祸36例,高处坠落11例,打击伤9例,脑挫裂伤28例,颅内血肿18例,颅骨骨折8例,CT示脑干损伤2例.  相似文献   

2.
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普及,家庭轿车已走入千家万户,随之由于交通事故而引发的颅脑损伤日益增多,因而研究并不断提高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技术已经成为医疗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我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颅脑损伤包括脑震荡、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以及合并其他部位的复合外伤等往往发病突然,而且病情危重,是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观察不细致或护理不当,可贻误病人的生命.护理、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减少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庄敬 《工企医刊》2002,15(2):78-78
本文就我院1998年至2001年收治的8例此类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谈一些体会。 1 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4岁~50岁,平均3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观察的内容及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帮助。方法:对患者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病情观察,在做好对患者的一般护理的同时。对可能继发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严密观察与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及时得当的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苏金玉 《现代养生》2014,(10):212-2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在临床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88例颅脑损伤患者加强病情观察。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对及早以现损伤程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科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经CT或MRI检查证实的2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并不少见,致残率高,早期预防、早期开颅充分减压、及时复查CT才能减少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陈剑碧 《现代保健》2009,(21):119-1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妥善安置患者,密切观察病情,认真总结经验,提出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结果通过近两年的临床实践,对45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抢救方法与护理措施,除5例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8例取得满意疗效,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正确有效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戚菊梅  张香云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86-2287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复杂多变,且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护理人员在整个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有时病人已经手术数日仍可出现病情突然变化。如能及时发现,综合分析判断,将获得治疗机会。同时对病人实施整体的护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在保全生命的基础上,争取脑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动态细致的病情观察可以赢得抢救时机,正确判断,评估颅脑损伤的程度1·1意识状态的观察是脑损伤病人最易出现的变化之一。意识障碍的有无、深浅度、时间长短及其演变过程是分析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之一。意识状态表现为清…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总结3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经验。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呼吸衰竭的患者予以病因治疗。并予以气管切开、机械性通气及亚低温等综合治疗,加强呼吸道护理及营养支持治疗。结果经治疗良好14例(43-75%)。中残6例(18.75%),重残2例(6.25%),死亡10例(31.25%)。结论重视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呼吸道、引流管的护理,及时使用机械通气、亚低温疗法,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是该病的护理重点,也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临床特点、CT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7—01—2003—12间.本院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病例56例临床表现,均CT检查确诊。给予输血、输液、扩容、解痉、抗凝、活血化瘀、营养支持,开颅去骨瓣减压,吸氧,气管切开等治疗。结果临床表现与梗死范围有关,CT表现多种多样;点状、片状、单个脑叶、多个脑叶、及半球梗死;分析发病机制可能与多因素有关。3例失访,良好:15例占26.8%,显效:11例占19.6%,有效:10例占17.9%,无效:17例占30.4%。结论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并非少见,颅脑损伤伴有休克、微循环障碍、脏器损伤、颈部损伤的患者,应警惕脑梗死的可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良好愈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谢晓燕  朱华 《现代保健》2011,(25):93-94
目的通过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动态观察及护理,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好地指导工作。方法9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伤情转入急诊ICU病房,对病情的每一发展阶段及过程,均实行动态、连续观察,为患者提供迅速有效、明确到位的医疗护理措施。结果完全康复痊愈出院者69例,占70.41%。结论尽早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处理与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精心护理,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4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制定了康复护理计划,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倒中压疮2例、便秘5例、神经元性膀胱2例、泌尿系感染3例、关节挛缩1例.经过进一步的治疗,所有患者均如期出院.结论:加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具有肯定的效果,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亚波 《现代保健》2009,(28):54-55
目的探讨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5例经影像学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标准随访6个月,治愈3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救治措施。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于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对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方法探讨。结果2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CT检查证实为继发脑梗死者34倒,占本组患者的14.29%(34/238)。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GCS、低血压或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糖尿病等。34例继发脑梗死的患者中恢复良好15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后果比较严重。伴颅内血肿、脑水肿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GCS评分较低的继发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但如能及早诊断,合理治疗,可以减轻继发脑梗死发生的脑损伤,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继辉 《现代保健》2013,(19):52-5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与尽早施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将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梗塞患者56例列入研究组,从同期未出现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抽取60例列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病例中登记的性别、年龄、致伤部位、病史、入院时间、生活习惯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差异性。结果:研究组老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硬膜外血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脑内血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高血压、糖尿病和房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发病至入院的时间越长,患者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率越高(P〈0.05)。研究组患者吸烟和饮酒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脑内血肿、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基础病症、发病至入院时间超出24h、有吸烟、饮酒习惯等是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后急性脑肿胀是目前临床上致死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高达87.2%[1].我院1995年1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颅脑损伤1560例,发生急性脑肿胀56例,占3.6%.按国内统一标准分型[2]和格拉斯哥(GCS)评分,针对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和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变化快,护理工作难度大。笔者对62例该病术后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存活率和恢复完好率。方法 将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病人使用冰帽亚低温治疗与对照组(使用冰袋冷敷头部或33%部门乙醇擦浴降温)比较降温效果。结果 观察组应用冰帽4.8h后,低温降至37.5℃以下,后逐渐控制在36—37℃。观察组降温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提示亚低温能显著改善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控温效果良好,护理中注意观察体温,神志及其他病情变化,并加强对皮肤等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19.
严晓英 《浙江预防医学》2006,18(7):F0003-F0003
尿崩症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可因大量排尿而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而危及生命。本文对2000~2005年我院收治的23例颅脑损伤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8~72岁,平均45·3岁。入院时,GCS评分5~15分不等,其中3~5分4例,5~8分13例,9~15分7例。车祸伤15例,坠落5例,击伤3例。其中颅底骨折12例,额颞叶脑挫伤5例,硬膜下血肿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脑干损伤1例。分别于外伤后3~7d出现尿量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烦渴、多饮、多尿症状,持续时间最长32d。2尿崩症的诊断诊断依据为:(1…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特点是: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治疗困难。随着我国颅脑创伤临床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也愈来愈高,术后对并发症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