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院目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血培养阳性率及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情况,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选择抗生素。方法对100例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进行血培养的监测。血培养阳性的标本继续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分析。结果阳性标本为23例,占23%。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肠球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其感染中以阳性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其次是利奈唑胺、亚胺培南。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多数耐药。结论败血症是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应进行常规性血培养检测。而葡萄球菌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以及血培养病原菌的构成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分析医院近4年中32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感染菌株及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度。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感染菌株革兰阳性为89%,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多,表皮葡萄球菌为首位(44.9%)。革兰阴性为11%,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33.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1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100%)。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NS为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近10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99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699例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712株,革兰阳性菌590株(82.87%),革兰阴性菌113株(15.87%),真菌9株(1.26%)。革兰阳性菌以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2013年100株病原菌的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98.70%100%),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增加,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革兰阳性菌尤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常见病原菌均有多药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采用3D6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ATB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543例标本中分离鉴定出102株细菌,阳性率18.8%,革兰阳性菌占31.4%,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多数,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占多数。药敏结果除葡萄球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外,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CNS为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需综合临床和实验室的资料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98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2004年12月~2008年3月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8例101次血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球菌95例占94.1%,革兰阴性菌6例占5.9%;革兰阳性球菌中松鼠葡萄球菌35例占34.7%,表皮葡萄球菌23例占22.8%,模仿葡萄球菌21例占20.8%,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耐药率70%以上,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分离的革兰阴性菌有大肠埃希菌2例、阴沟肠杆菌1例、坂崎肠杆菌1例、干燥棒状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是亚安培南、第三代头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结论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全面了解和掌握细菌种类和耐药性变化对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科自2005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162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血培养菌株和药物敏感情况。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1.4%)、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26.5%),其次是大肠埃希氏菌(21.6%)、肺炎克雷伯杆菌(6%)。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在75%以上,敏感药物有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力奈唑烷。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在88%以上,较敏感药物有阿米卡星、头孢他定、氨曲南、环丙沙星,对伊米配能高度敏感。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耐药的细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可疑败血症患儿应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病原菌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危松青  王曼知  聂英 《中南药学》2012,10(2):152-154
目的 分析近年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8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3位检出的菌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5株,51.7%)、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24.1%)、大肠埃希菌(12株,13.8%);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全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依诺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全敏感.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有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214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血培养菌株和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208例均为单一菌种生长,6例为两种菌种生长,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占总分离率的60.5%,余为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G群链球菌、革兰阳性短状杆菌等。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在55%以上,敏感药物有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平均为55.6%,敏感药物有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可疑败血症患儿应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病原菌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治疗策略,为初始经验性治疗药物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新生儿ICU新生儿败血症患者81例临床资料,分析血菌培养及其药敏结果。结果:81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血液样本中分离出81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株占14.81%和革兰阳性菌69株占85.1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性为100.00%,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均显著耐药;在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61株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29.63%。结论: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建议可经验性选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年来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对2001-2006年的我科45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血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本组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3.65%,血培养阳性率为3.65%。2.早发性败血症占30.34%,症状重,常有并发症;晚发性败血症占69.65%,症状不典型。3.败血症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67.46%,其他依次为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微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变形杆菌。4.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是万古霉素及克林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是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危重症,有较多并发症。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病原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敏感。青霉素及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检测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耐药情况,为抗CoNS和抗MRCN感染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5年我院儿科收治、血培养阳性并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的患儿138例,对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培养检出病原菌24种共140株(其中136例为单一菌株感染,2例为双重菌株感染),以CoNS的检出率最高,为80.0%(112/140)。140株病原菌中检出MRCN 8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株。81株MRCN的药敏试验显示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林、红霉素、亚胺培南、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3.8%(76/81)、86.4%(70/81)、81.5%(66/81)、75.3%(61/81)、72.8%(59/81)、64.2%(52/81)和45.7%(37/8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MRCN检出率高,临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以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6 985例败血症患儿的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 985例血培养标本中共184例分离出病原菌,通过双侧不同部位采血进行血培养,剔除61例污染菌及非院内感染病原菌,共获得123例医院感染病原菌标本,检出率1.76%(123/6 985)。新生儿败血症医院感染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居首(27.64%,34/123),其次为大肠埃希菌(26.83%,33/123)。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比例较高,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含酶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类较敏感。结论:医院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血培养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用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粘附因子CD11b 、CD64表达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5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疑为细菌感染的患儿63例。记录其临床表现、血培养、脑脊液培养结果,检测5项非特异性指标。败血症组33例,非败血症感染组30例,对照组15例。各组患儿在入院后24~48小时内取外周静脉血1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CD11b 、CD64 表达。败血症组在恢复期(治疗1周后)复查。结果 败血症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水平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败血症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败血症组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败血症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在恢复期CD11b 、CD64表达水平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以CD11b≥320MFI、CD64 ≥20MFI为临界值阳性标准,CD11b、CD64对诊断败血症的灵敏度分别为72.73%和75%,特异度分别为94.74%和80.49%。CD11b和CD64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粘附因子CD11b、CD64,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依据之一,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对判断感染程度、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早发型B族链球菌败血症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6例新生儿早发性GBS败血症病例,分析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16例早发型GBS败血症中足月儿8例,早产儿8例;1 h内起病9例,均表现为呼吸困难,临床合并肺炎,有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可能;1~3 d起病7例,临床表现以败血症或化脓性脑膜炎为主;并发肺炎12例、休克5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均为足月儿)。药敏试验显示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敏感。死亡3例,均为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生后72 h内死亡);脑积水1例,腹腔引流术后,确诊脑瘫;1例脑室扩大。结论:早发型GBS败血症早期起病以呼吸道表现为主,1~3 d起病以败血症及颅内感染为主要表现,有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死亡可能。  相似文献   

15.
许银燕  黄新艳  谢娟  陈燕妮  傅菁  王俐 《中国药房》2014,(46):4346-4349
目的:了解我院早、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特征、细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为临床诊治新生儿败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1-10月117例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出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发型败血症86例,晚发型败血症31例。两组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最多,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头孢噻肟为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早发型66.28%,晚发型35.48%)。治愈103例(88.03%),好转7例(5.98%),无效(自动出院)7例(5.98%)。结论:败血症仍为新生儿疾病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临床迫切需要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诊断方法及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郑州某儿童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选择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128 318份,统计分析其阳性率和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使用WHONET 5.6软件,统计阳性标本的病原菌菌种、送检科室和病原菌对临床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28 318份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中,阳性率为2.14%(2 746/128 318)。2 746份血培养阳性标本中,血流感染患儿主要症状为发热(1 986/2 746),主要临床诊断包括脓毒血症(1 679/2 746)、支气管肺炎(858/2 746)、化脓性脑膜炎(555/2 746);主要送检科室包括新生儿诊疗中心(1 090株,占39.69%)[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79株,占10.16%)、新生儿外科(223株,占8.12%)、新生儿内科(209株,占7.61%)、小婴儿科(200株,占7.28%)及早产儿科(179株,占6.52%)]、血液肿瘤科(216株,占7.87%)、心血管内科(206株,占7.50%);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的占72.80%、革兰氏阴性菌的占24.21%、真菌的占2.99%。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 4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6株)最为常见,前者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均>80%,后者对青霉素G、红霉素耐药率均>80%;在革兰氏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183株)、大肠埃希菌(172株)最为常见,前者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耐药率均>80%,后者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率均>80%;在真菌中,白色念珠菌(42株)、近平滑念珠菌(22株)最为常见,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10%。结论:该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复杂,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耐药情况严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所研究对象进行血清PCT检测和血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败血症患儿中PCT阳性率高于血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败血症组PC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90%。结论 PCT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快速灵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Neonatal sepsis     
A two 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42 neonates with a clinical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 was undertaken. The neonates on whom blood culture results were available for analysis were categorized into "proven" or "presumptive" sepsis. A changing pattern in aetiological pathogens is identified. The conspicuous absence of Group B Streptococcal (GBS) sepsis is discussed. The overall mortality rate was 37% but the mortality rate in the bacteraemic patients was only 22.6%. This discrepancy is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further prospective study sugge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