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CT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CT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均作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采用动态增强扫描,6例为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CT平扫表现均为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动脉期扫描病灶无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13 例可见到周边环形强化;2 例为整个病灶轻度到中度不均匀强化;1例为病灶中心结节状强化。另外16 例中有9例可见到病灶内纤维分隔形成。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和螺旋CT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在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脏炎性假瘤的CT及MRI征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男5例,女3例,年龄35~65岁,平均53岁。8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MR对比检查。结果:CT表现为1 个病灶6 例,2个病灶2例,共发现病灶10个。平扫9个病灶表现为低密度,1 个病灶表现为稍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2 个病灶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中度强化;8个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有不同方式的强化,主要表现为周边完整或不完整的环形或结节状强化,中心核心样强化及线状或不规则分隔样强化。MRI表现为2 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1例病灶T1WI及T2WI均为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与CT相仿。结论:肝脏炎性假瘤的CT及MRI表现因其病理阶段不同而表现各异,诊断需结合临床,确诊尚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IPL)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10例IPL的临床和MRI资料,6例为手术病理证实,4例根据MRI表现并2年以上随证实,10例IPL均进行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IPL的MRI表现为SE序列T1WI低信号,大部分病灶边缘模糊;T2WI7例表现为等信号,2例表现为稍低信号,1例表现为稍高信号,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病灶内均无早期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边缘表现为细环状强化9例,1例病灶内缘显示“钟乳石”样强化,2例病灶内有纤维间形成,1例延迟扫描病灶内表现为均匀中等程度强化。结论:低场强MRI平扫怀疑病灶为IPL时,应加扫动态MRI增强扫描,二者结合使用对IPL有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和随访观察明确诊断为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病史资料。结果:5例病灶CT平扫均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周边宽窄不一的强化带更显清晰,病灶内部呈不均匀强化,最终不为等密度。其中2例病灶内缘呈棘状突起样强化;2例病灶呈由外向内的弥散强化趋势,但不完全充填病灶;4例病灶内部纤维成分呈网格状强化,1例呈线形强化,结论:肝脏炎性假瘤的CT增强扫描具有一定表现特点,但因IPL处于不同的炎症阶段致CT表现多样性而失去某些常见的表现特点时,明确诊断需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5.
脑内环形强化转移瘤的MRI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廷昱 《放射学实践》2003,18(6):404-405
目的:研究脑内环形强化转移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环形强化转移瘤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21~76岁。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5例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脑内环形强化转移瘤可出现壁结节和环壁脐样凹陷。结论:转移瘤的部位、形态、强化程度对诊断有一定价值。MRI是诊断脑转移瘤的可靠方法.MRI增强扫描对脑内环形强化转移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颈静脉孔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CT和MR影像资料,其中包括颈静脉球瘤12例,神经鞘瘤10例,转移瘤3例,脑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脊索瘤、软骨瘤、软骨肉瘤、纤维脂肪瘤、纤维血管瘤和先天性囊肿各1例。CT检查21例,其中15例作增强扫描。MRI检查31例,其中24例加作MR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内纡曲流空的血管即“椒-盐”征是颈静脉球瘤的特征性MRI表现。神经鞘瘤易发生囊变,注射对比剂后肿瘤中度强化。转移瘤骨质破坏不规则。脑膜瘤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尾巴”征。软骨瘤和软骨肉瘤可见明显钙化。结论:CT与MRI相结合能更全面地为临床提供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所需要的信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和CT对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共14个肝脏炎性假瘤进行了B超、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的对比分析。在B超上,肝脏炎性假瘤可表现为低回声不规则形病灶,后方无增强等改变;CT上可为低密度不规则形,增强后强化不明显,动态扫描无快进快出等征象;CD显示多为无明确彩色血流。在本组中,B超、CT和CD诊断为良性病变的符合率分别为21.4%、36.4%及88.9%;诊断为肝脏炎性假瘤的符合率分别为7.1%、9.  相似文献   

8.
肝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诊断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脏炎性假瘤(IPL)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化。超声检查:表现为低回声不均质结节,形态不规则,后方无声能衰减现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l)多无明确彩色血流信号。CT检查: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多数病例动脉期不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可呈现多种强化方式,表现为周边环形强化、整个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内结节状强化及肿块周边和内部高密度分隔等。炎症过程的动态变化及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凝固坏死是产生多种强化类型的病理基础。MRI检查:由于病灶病理阶段的不同,平扫中T1WI及T2WI信号强度不一,可表现为长T1、长T2或长T1、等T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动脉期可见快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强化方式与CT增强扫描大致相同。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9.
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19例之CT表现.结果:17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19个病灶呈低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增强,门脉期、延迟期病灶为边缘增强、间隔增强及中心或壁结节增强.结论:大部分炎性假瘤CT三期动态扫描能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王晓军  杨四清  刘义  骆昌政  李风桂  欧玲   《放射学实践》2009,24(12):1320-1323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与病理及病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CT影像特征和病理表现,结合文献资料探讨病变影像、病理及病变进程之间的关系。结果:11例患者12个病灶,全部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4例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无明显强化,有7例强化,其中2例病灶周围环状强化,病灶本身不强化,5例病灶周边不规则强化或内部间隔强化。本组CT检查有4例误诊。全部病变病检见肝脏正常组织结构破坏,代之以纤维母细胞,伴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病灶中央呈片状凝固性坏死,周边组织充血水肿。结论:肝脏炎性假瘤多表现为包膜下方低密度病灶,部分病灶可强化;增强表现与不同的病理基础相关,并且反映了病变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肝脏炎性假瘤:13例MRI征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13例肝脏炎性假瘤(IPL)在MRSE序列和FMPSPGR序列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征象,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13例经手术证实的IPL,术前均行MRI检查,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和FMPSPGR序列多其动态增强成像,统计病灶数目,观察病灶在各序列上的信号变化和强化特征。结果 共发现病灶15个,在SET1WI上,5个病灶为等信号,其余10个病灶为略低信号。在SET2WI上,5个病灶为略高信号,10个病灶为等信号。在SE序列上病灶的边界显示不清,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5个病灶均无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或延迟期,所有病灶可见到强化表现,如:(1)周边环形强化(12/15,80.0%),(2)小结节状强化(6/15,40.0%)。位于边缘呈“钟乳石”状或位于中心呈核心状;(3)分隔强化(8/15,53.3%)。结论 MRSE序列对IPL的检出和定性有一定困难,FMSPGR多期动态增强可反映病灶的病理特征,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在肝脏炎性假瘤(IPL)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Gd-DTPA动态增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L12例13个病灶,重点观察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强化方式及特点。结果12例患者共发现13个病灶,在T1WI上,4个病灶呈等信号,其余呈低信号。在T2WI上,6个病灶呈高信号,4个呈等信号,3个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病灶强化方式及特点如下:(1)全部病灶呈延迟强化;(2)动脉期4个病灶可见强化,其余无明显强化;(3)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可见周边部环形强化(9/13,69.23%)、分隔样强化(6/13,46.15%)、中心或偏心性小结节状强化(2/13,15.38%)、全瘤不均质强化(1/13,7.69%);(4)延迟期病灶内存在无强化区(7/13,53.85%);(5)延迟期病灶缩小感(4/13,30.77%)。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IPL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对定性诊断与鉴别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FNH19例,共21个病灶。全部病例进行了CT和MRI检查,CT检查常规行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MRI平扫序列如下:用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RFSE)采集压脂T2W图像,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SPGR)采集压脂T1W图像,用真稳态进动梯度回波序列(FIESTA)采集T2/T1比值加权图像,用FSPGR序列同时采集无脂肪抑制的反相位和同相位T1W图像。所有病例均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例进行细胞特异性对比增强扫描。结果:17个FNH在平扫T2WI fs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在T1WI fs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MRI平扫共见中心瘢痕12个、中央粗大血管3条、假包膜数2个,均多于CT平扫所见。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时,21个FNH于动脉期均明显强化,16个FNH于门脉期或延迟期的信号强度与肝组织接近,中心瘢痕和假包膜延迟强化。行细胞特异性对比增强扫描的3个FNH实质均明显强化,中心瘢痕无强化。结论:绝大多数FNH在MRI上有特征性的征象,MRI可以明确诊断,MRI对FNH的诊断价值高于CT。  相似文献   

14.
菲立磁增强MRI检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菲立磁增强磁共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21例怀疑肝脏肿瘤的患者进行常规肝脏平扫和菲立磁增强扫描,分析增强前后T2WI检测病灶数目以及肝脏、病灶、脾脏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 菲立磁增强明显降低正常肝脏的信号强度、而病灶的信号强度无明显变化,病灶-肝脏的信号强度比增加;菲立磁增强可清晰地显示病变并可发现更多的病变。结论 菲立磁增强在检测肝脏局灶性病变中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5.
脑脱髓鞘性假瘤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脑脱髓鞘性假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报道,回顾 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脱髓鞘性假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脑内单发肿块样病变,CT平 扫多呈低密度改变,MRI检查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弥漫性或环形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相对 较轻。结论:脑脱髓鞘性假瘤的CT及MRI表现缺乏特征性,但全面认识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影像表现和病理改变,可提 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超顺磁性氧化铁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菲力磁增强在肝脏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0例肝脏结节性病变进行常规肝脏平扫和菲力磁增强扫描 ,分析增强前后T2 WI检测病灶数目以及肝脏、病灶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 菲力磁增强明显降低正常肝脏的信号强度 ,而病灶的信号强度无明显变化 ,病灶 -肝脏的信号强度比增加 ;菲力磁增强可清晰地显示病变并可发现更多病变。结论 菲力磁增强在检测肝脏结节性病变中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epat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HIM T )的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 HIM T的影像表现,其中4例行CT 扫描,3例行MR检查。结果7例7个病灶,位于肝右叶5例,位于肝左叶2例;CT 平扫呈低或稍低密度,T1WI为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CT 及MR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2例,轻中度强化4例,不强化1例;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明显强化6例,边缘强化1例。结论 HIM T影像表现多样,T2 WI呈等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有一定特征,但本病少见,确诊尚需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8.
菲立磁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菲立磁增强MRI在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21例怀疑有肝脏局灶性占位病变患者行MR平行及菲立磁增强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频率选择脂肪抑制及非脂肪抑制ASTE T2WI、True FISP T2WI、频率选择脂肪抑制FLASH T1WI。比较增强前后T2WI及T2WI病灶及肝脏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观察增强前后病灶数量及形态;结合MR平扫及增强MRI表现进行定性诊断。结果 菲立磁增强T2WI及T2WI肝脏信号强度较平扫明显下降,病灶与肝脏的CNR较平扫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菲立磁增强T2WI及T2WI可明显提高肝脏实性占位性病灶的检出率。菲立磁增强T1WI在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潜在价值,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评价浸润性肾盂癌的 MRI 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肾盂癌的21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 MRI 平扫及 DWI 检查,其中3例进行 PWI 检查。结果21例浸润性肾盂癌中心均位于肾脏集合系统,肾脏轮廓大多无明显变化。病灶在 MRI 平扫上大多呈稍长 T1稍短 T2信号,5例病灶呈混杂 T1混杂 T2信号,病灶在 DWI 均呈高信号。3例行 PWI 扫描呈轻-中度强化。3例行肾 AMRA 检查显示肾动脉受包绕推挤,4例伴有静脉癌栓形成,11例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伴有肾上腺转移。1例伴有输尿管尿路上皮癌,2例伴有膀胱癌。结论MRI 具有多参数成像能力及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清晰显示病灶部位及周围关系,对浸润性肾盂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