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哈伯因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4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服用哈伯因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12周各用简易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哈伯因治疗12周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5、6分,ADL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3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4例(9.52%)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反应.结论 哈伯因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哈伯因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5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服用哈伯因治疗1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周各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哈伯因治疗14周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6.1分,ADL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3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5例(9.62%)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反应。结论哈伯因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田桂芹  郭玉金 《齐鲁药事》2008,27(5):311-312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服用多奈哌齐5mg,每晚一次,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多奈哌齐治疗12周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DL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均为一过性反应。结论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用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共108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吡拉西坦治疗。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用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昊 《中国医药》2007,2(9):546-547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VD)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生理盐水250ml+脑苷肌肽注射液10ml静滴,1次/d,连用4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50ml+胞二磷胆碱0.5g静滴,1次,/d,连用4周;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作为疗效评分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有显著性提高(P〈0.01),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0.01);且治疗组MMSE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能改善脑循环,增加脑灌注,营养脑细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盐酸甲氯芬酯胶囊与石杉碱甲片联合应用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选择 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联合用药组 3 5例 ,应用盐酸甲氯芬酯胶囊 0 .6g/d ,分 2~ 3次口服 ,并口服石杉碱甲片 2次 /d ,0 .1mg/次 ,3个月为一疗程 ;对照组 3 5例 ,口服同等剂量及疗程的石杉碱甲片。两组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简易智能评分量表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联合用药组痴呆症状总改善率 (65 .71% )优于对照组 (3 7.14 % ) ,P <0 .0 5 ;联合用药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改善率 (5 7.14 % )明显优于对照组 (2 2 .85 % ) ,P <0 .0 1。结论 :联合应用盐酸甲氯芬酯胶囊与石杉碱甲片能较明显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痴呆症状及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 ,并对脑卒中后所致的尿失禁有明显改善 ,不良反应少 ,是治疗血管性痴呆较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9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2周和24周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1例失访,对照组3例失访。治疗后12周时阿托伐他汀组MMSE和ADL评分虽有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4周时阿托伐他汀组MMSE和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7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艾地苯醌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M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帕罗西汀对血管性痴呆合并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血管性痴呆合并抑郁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简明智力检查量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智能检查量表(H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抑郁情绪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本组患者MMSE、ADL、H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HAMD评分则较治疗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患者血尿常规、心电图、血生化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帕罗西汀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合并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分并比较两组的评分结果。结果联合用药组MMSE评分为(21.7±4.8)分,ADL评分为(26.4±10.3)分;对照组分别为(17.8±4.5)分和(30.1±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彦  石文健  郝立科  纪茹英 《中国药房》2006,17(18):1406-1407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服用盐酸多奈哌齐、吡拉西坦12wk。应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及画钟测验,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后痴呆改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MMSE、ADL、画钟测验均有明显改善(P依次<0.01、<0.05、<0.01)。治疗组有2例在服药3d内出现腹痛、头晕、恶心等轻度胆碱能兴奋性不良反应,继续用药症状消失。结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可靠,药物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天智颗粒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肝阳上亢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全国28个中心诊断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肝阳上亢证患者965例,给予天智颗粒5 g/次,3次/天,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进行简易状态量表(MMSE)、肝阳上亢证量表(GYSK)、临床医师访谈时对病情变化的印象补充量表(CIBIC-plus)评估。结果:治疗后轻度和中度血管性痴呆组MMSE评分均增高,GYSK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IBIC-plus显示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轻度血管性痴呆组有总有效率为81.71%,中度血管性痴呆组总有效率为84.99%。不良反应主要以腹泻、恶心、呕吐、失眠等轻微症状为主。结论:天智颗粒能明显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中医证候,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Nicergoline)与茴拉西坦(Aniracetam)联合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诊断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6例。随机分为尼麦角林组29例(尼麦角林30mg,poqd);茴拉西坦组28例(茴拉西坦每次200mg,pobid);联合治疗组29例(尼麦角林30mg,pobid及茴拉西坦200mg,pobid)。疗程均为12周。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临床综合调查表(CGI)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评价指标,评价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12周治疗干预后,联合治疗组MMSE、WMS、SI及AD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尼麦角林组上述四项指标亦改善明显,P〈0.05。而茴拉西坦组仅MMSE和ADL评分较前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与尼麦角林组和茴拉西坦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而尼麦角林组与茴拉西坦组比较,仅MMSE有统计学差异意义显著,余P〉0.05。3组均无明显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尼麦角林联合茴拉西坦能更好地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金刚联合尼莫地平对高龄老年中重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高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分数介于7至20之间,随机分为3个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的评分并比较三组的评分结果,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单用美金刚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为(18.7±4.5)分,ADL评分为(30.7±11.5)分,较对照组[分别为(15.9±4.6)分和(34.9±11.8)分]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MMSE评分为(21.2±3.9)分,ADL评分为(26.5±10.6)分,较单用美金刚治疗组有显著改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金刚能有效改善高龄老年中重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效果更好,并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银杏黄酮苷治疗血管性痴呆43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银杏黄酮苷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43例,给予银杏黄酮苷7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300 mL,静脉滴注,qd,15 d为1个疗程,然后口服银杏黄酮苷80 mg,tid,连用75 d。对照组43例,给予吡拉西坦注射液0.8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0 mL,静脉滴注,qd,15 d为1个疗程,然后口服吡拉西坦0.8 g,tid,连服75 d。3个月后两组再重复静脉用药(同剂量,同疗程),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3和6个月后,治疗组MMS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社会功能活动量表(FAQ)评分治疗6个月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黄酮苷能持续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及社会功能,能延缓痴呆的发展,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比较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 (VD)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双盲、阳性对照实验。疗效评价使用MMSE和Blessed Roth量表 ,在治疗前和 6 0d后进行。 6 0例轻、中度VD病人 (MMSE评分 10~ 2 1分 ) ,随机分为 2组 (奥拉西坦组和吡拉西坦组各 30例 )。分别给予奥拉西坦和吡拉西坦各 80 0mg ,po ,tid ,治疗6 0d。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 2组各指标除日常生活能力外均有改善 ,差异有非常显著和显著意义 (P <0 .0 1或 0 .0 5 ) ,奥拉西坦组在社会活动能力方面的改善 [差值为 (0 .7±s 1.1)分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而吡拉西坦组病人在社会活动能力方面的改善 [差值为 (0 .5± 1.1)分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但治疗前后 2组之间差值的t检验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奥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吡拉西坦相近。  相似文献   

17.
舒血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9例,选用尼莫地平为对照药,尼莫地平联合舒血宁注射液为治疗组。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测定治疗前后患者量表的变化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7%,对照组有效率为6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MMSE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ADL有明显减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智能障碍和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单用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8.
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轻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轻度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自身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对59例临床诊断为轻度可能的VD患者,给予口服奥拉西坦胶囊,每次2粒,3次/d。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6周和1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Mattis痴呆评价(CDR)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等神经心理分析工具对轻度VD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执行能力及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并观察有无恶心、睡眠异常等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经过3个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轻度VD患者的MMSE评分(治疗前17.06,治疗后18.09,P〈0.05),CDR评分(治疗前1.48,治疗后1.22,P〈0.05),和ADL评分(治疗前46.01,治疗后43.45,P〈0.05)均有明显改善。在研究期间,1例患者出现轻度睡眠异常退出研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奥拉西坦胶囊的安全性和依从性良好。结论奥拉西坦胶囊可以改善轻度VD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且药物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3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病人随机分为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组与单用奥氮平组.治疗前和研究结束时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在治疗2、4、6、8周末以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减分率评定疗效:≥60%为显效,≥30%为有效,<30%为无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记录治疗中各项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2分以上,治疗结束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0,P<0.05).治疗前后BEHAVE-AD量表评分两组组内比较,至第4周末时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组有效率为88.46%,显效率为67.31%;单用奥氮平组有效率70.59%,显效率为45.10%,两组比较有效率和显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067,P<0.05;x2=5.701,P<0.05).两组均无不能耐受的不良药物反应.结论: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安全有效且优于单用奥氮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