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2例新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中CXCR4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XCR4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56/72)、76.6%(95/124),而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均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XCR4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成正相关关系(r=-0.714,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CXCR4的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但与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CXCR4蛋白阳性表达组的预后显著差于CXCR4蛋白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CXCR4阳性表达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高侵袭转移潜能,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CXCR4可作为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2.
p53和hMSH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错配修复基因hMSH2 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简称结甲)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21例癌旁结甲、14例单纯性结甲和7例甲状腺瘤组织中p53和 hMSH2 蛋白的表达.结果: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率35.38%明显高于癌旁结甲9.52%和单纯结甲7.14%(P<0.05),但与甲状腺瘤42.86%无显著性差异; p53 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53.8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0.77%(P<0.05).hMSH2 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表达率72.31%明显高于癌旁结甲52.38%(P<0.05)、单纯结甲21.43%(P<0.01)和甲状腺瘤28.57%(P<0.01);hMSH2 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76.92%与无淋巴结转移组71.15%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 蛋白阳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82.61%,阴性组66.67%,两种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癌细胞的异常增生可能导致碱基错配的增多继而导致p53突变的积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原因之一,hMSH2 蛋白高表达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生的一个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3.
赵娟  闫舒  张文伟 《肿瘤学杂志》2019,25(8):758-762
摘 要:[目的] 探讨 MK 和 VEGF 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 MK蛋白和 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40 例)、配对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40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40 例)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MK 和 VEGF 在甲癌组(75.0%、 67.5%)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10.0%、2.5%)和结甲组(25.0%、 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 MK 和 VEGF 的表达与肿瘤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 Ⅲ、Ⅳ 期肿瘤组两者表达较高。(3)MK和 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0.339,P<0.05)。[结论] MK 和 VEGF 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癌变、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可能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疗和预后评估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青松  杨迎旭  谌童童 《癌症进展》2023,(14):1539-154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miRNA-3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3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349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的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D的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iRNA-34的表达情况。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D、miRNA-3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年,3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预后良好319例,预后不良33例,分别作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VEGFD表达情况、miRNA-34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VEGFD阳性表达、miRNA-34阳性表达均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D、miRNA-34均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  相似文献   

5.
曹钟 《癌症进展》2016,(5):449-451
目的:观察分析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STIP1)与雌激素受体-α(ER-α)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1例,共收集石蜡包埋乳头状癌组织81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15例,转移癌甲状腺组织25例,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CLT)组织23例,分别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癌组、CLT组,观察各组STIP1与ER-α蛋白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及淋巴结转移癌组STIP1与ER-α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CLT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STIP1与ER-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614,P=0.009)。结论 STIP1与ER-α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过程,二者表达呈正相关性,表明二者可能在甲状腺癌的发展中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参与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浆细胞瘤多样异位基因1(lncRNA PVT1)和miR-19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内分泌科及甲状腺外科收治的120例PTC患者进行研究(PTC组),1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癌旁>4 cm以外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中PVT1和miR-195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分析二者表达相关性及对PTC诊断价值。结果:PTC组患者癌组织中PVT1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P<0.05),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患者癌组织中miR-195水平低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P<0.05),良性病变组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T1、miR-195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C患者组织中PVT1和miR-195表达呈负相关性(r=-0.840,P=0.000)。ROC曲线显示,PVT1的AUC为0.769,敏感性为60.00%,特异性为90.00%,miR-195的AUC为0.892,敏感性为81.67%,特异性为83.33%。结论:PTC患者组织中PVT1高表达,miR-195低表达,二者表达呈负相关性,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能参与PTC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nm23-H1,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m23-H1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nm23-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表达阳性率62.7%,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组(P<).01或P<0.05)。有转移组nm23-H1的阳性率为54.5%,明显低于无转移组(75.0%),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2)CD44 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表达阳性率为71.1%,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有转移组CD44v6的阳性率为79.3%,明显高于无转移组(58.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3)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m23-H1和CD44v6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nm23-H1阴性表达伴CD44v6阳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nm23-H1和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m23-H1和CD44v6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两者的表达失衡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因此,检测nm23-H1和CD44v6可能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VEGF-D及其受体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所起作用。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VEGF-D和VEGFR-3在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的表达水平及其规律。结果有淋巴转移组VEGF-D及其受体VEGFR-3癌组织表达分别为1.602±0.070、1.500±0.060,癌旁组织分别为1.139±0.064、1.156±0.060,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为0.444±0.046、0.447±0.059;无转移组VEGF-D及其受体VEGFR-3癌组织表达分别为1.304±0.071、1.307±0.053,癌旁组织分别为0.898±0.070、0.882±0.101,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为0.375±0.032、0.318±0.057。VEGF-D及其受体VEGFR-3表达规律为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t≥4.03,P≤0.001),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t≥5.48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组织、癌旁组织二因子表达有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t≥2.339,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织二因子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P≥0.124)。结论VEGF-D及其受体VEGFR-3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癌组织、癌旁组织的高表达有可能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指导临床。VEGF-D/VEGFR-3通路将有望成为防治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探讨CXCL12-CXCR4生物学轴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2例新鲜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结组织,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结石蜡组织中CXCR4、CXCL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转移灶组织中CXCR4 mRNA及蛋白高表达,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淋巴结组织中CXCL12 mRNA及蛋白均高表达,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R4、CXCL12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推测CXCL12-CXCR4生物学轴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XCR4可作为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及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RAF基因点突变及B-raf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65例甲状腺病变石蜡组织中BRAF点突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2例甲状腺病变组织中B-ra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BRAF基因突变和B-raf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4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21例发生BRAF的点突变,突变率为45.7。BRAF基因突变位于第15外显子的1799位点,胸腺嘧啶突变为腺嘌呤(T1799A)。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滤泡状癌中未检测到BRAF的突变。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率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无相关性(P>0.05)。在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中B-raf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1、47.6和15.4。结果显示,乳头状癌B-raf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头状癌中BRAF基因突变与B-raf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比较,B-raf蛋白表达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率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增高,提示BRAF基因在乳头状癌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甲状腺肿瘤的病理诊断也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组织及33例良性甲状腺疾病组织标本中CXCL12的表达。结果:在癌旁甲状腺组织中,CXCL12表达阴性。在癌组织中,CXCL12高水平阳性表达于癌细胞胞浆,阳性表达率为69.6%。在良性甲状腺疾病中CXCL12阳性表达率为12.1%。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良性甲状腺疾病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P〈0.05)。CXCL12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CXCL12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RET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RET和VEGF-C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RET蛋白和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RET和VEGF-C的蛋白表达率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ET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ET和VEGF-C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RET和VEGF-C与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显著差异(P<0.05)。RET和VEGF-C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RET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其有可能通过调节VEGF-C的表达来促进淋巴结的转移。RET和VEGF-C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张喜军  张杰武  管强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1):2107-2110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初步探讨COX-2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34例正常甲状腺组织的COX-2、VEGF—C蛋白表达情况,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OX-2、VEGF—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OX-2和VEGF—C阳性表达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和55.1%,34例甲状腺正常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20.6%。两种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OX-2和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之间无相关性(P〉0.05)。COX-2的阳性表达和VEGF—C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OX-2、VEGF—C的高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检测其表达对判断临床进展以及推测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lk1和p2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lk1和p2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lk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Plk1在微灶癌(直径≤1cm)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癌灶直径>1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阳性表达率(44.12%)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80.00%,P<0.05)。Plk1和 p27表达与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结论:Plk1在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lk1和p27 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100A13、FGF-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甲状腺癌、15例甲状腺腺瘤、14例甲状腺正常组织中S100A13及FGF-1的表达。结果S100A13与FGF-1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质。S100A13在少部分腺瘤和正常组织中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核。S100A1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甲状腺癌91.1%、甲状腺腺瘤66.7%、甲状腺正常组织64.3%;FGF-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3%、60.0%、57.1%;甲状腺癌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FGF-1在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100.0%)显著高于髓样癌(69.2%)(P〈0.05)。结论联合检测S100A13与FGF-1表达对鉴别甲状腺癌具有重要意义,两者表达水平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及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病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K19、galectin-3和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CK19、galectin-3和TPO的表达情况。其中乳头状癌32例, 良性乳头状增生21例。结果 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和94%, 而在甲状腺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9%和14%, 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和95%, 其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CK19、galectin-3和TPO可作为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的重要标记物, 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VEGF-C和CD44V6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化学SP法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组织的VEGF-C和CD44V6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其中伴有颈淋巴结转移(N+)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8例,不伴颈淋巴结转移(N-)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2例。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组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标本VEGF-C和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84%和81.58%,不伴颈淋巴结转移组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标本VEGF-C和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9%和52.38%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和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5,P<0.01);结论VEGF-C和CD44V6在甲状腺癌淋巴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VEGF-C和CD44V6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钙磷脂结合蛋白Ⅱ(AnnexinⅡ)与钙结合蛋白S100A4的表达,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14例甲状腺腺瘤组织、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AnnexinⅡ、S100A4蛋白和AnnexinⅡmRNA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AnnexinⅡ、S100A4蛋白和AnnexinⅡ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00%(41/50)、78.00%(39/50)和74.00%(37/50),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 三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AnnexinⅡ蛋白与S100A4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380,P=0.025);AnnexinⅡ蛋白与AnnexinⅡ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34 , P=0.008)。结论AnnexinⅡ蛋白、AnnexinⅡmRNA及S100A4蛋白的高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并预测肿瘤的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淋巴管密度(LV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以D2-40标记淋巴管内皮,CD31标记血管内皮,对105例PTC、18例甲状腺滤泡癌和21例滤泡性腺瘤进行LVD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对LVD与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及乳头状癌和滤泡癌中MVD和LVD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PTC中均可见D2-40阳性淋巴管,其瘤周LVD较瘤内为高,淋巴结转移组(瘤内6.80±4.40;瘤周13.63±5.09)较无转移组(瘤内4.30±3.06;瘤周10.17±4.53)为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瘤内LVD与TNM分期有关,高分期组(Ⅲ期/Ⅳ期)的瘤内LVD(7.33±4.79)较低分期组(Ⅰ期/Ⅱ期,5.16±3.71)为高,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瘤内LVD(5.47±3.93)较滤泡癌的瘤内LVD(1.56±1.92)为高,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LV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瘤周淋巴管的扩张形态和相对较高的LV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道转移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RASSF1A、CK19和p53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细胞角蛋白19和p53基因产物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5例甲状腺腺瘤和5例桥本氏病患者标本中RASSF1A、细胞角蛋白19和p5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RASSF1A、CK19和p53阳性表达率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源性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各良性病变中其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半定量结果显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良性病变中,上述3种基因产物的mRNA丰度差异性显著(P〈0.01)。在甲状腺滤泡源性良恶性病变中RASSF1A与CK19表达呈负相关(γ=-0.3181,P=0.0013);RASSF1A与p53表达呈正相关(γ=0.2364,P=0.0179)。结论 RASSF1A、CK19和p53表达产物可作为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的重要参考标记物,联合测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