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治疗性超声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41例,分为对照组49例,运动治疗组36例,综合治疗组56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锻炼,综合治疗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超声波治疗和运动锻炼。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疗效比较。 结果治疗后,综合治疗组和运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6.1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7.35% (P<0.05),但综合治疗组与运动治疗组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LVEF、IVRT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治疗后的LVEF、A峰、E/A和Em/Am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治疗组治疗后的Em、E/Em以及IVRT值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动康复对非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且联合治疗性超声能进一步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比较体外冲击波与关节松动术加短波透热疗法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上的差异,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机制与应用前景。选取47例肩周炎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频率为60次/min,能流密度为0.12 mJ/mm3,每次治疗共冲击2 000次,每5 d治疗1次,共治疗3次。对照组患者给予温热量短波治疗后行关节松动术,每天1次,共治疗10次,其间间隔2 d。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和关节活动度测定来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第1次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冲击波作为一种安全、省时并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用于肩周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体表胃起搏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 方法选取SCI并发胃动力紊乱/胃功能障碍患者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电针治疗组、胃起搏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5例。电针治疗组每日给予1次电针治疗,每次30min,胃起搏治疗组每日给予2次胃起搏治疗,每次30min,联合治疗组在电针治疗基础上辅以胃起搏治疗。治疗前、治疗10d后(治疗后),采用临床症状评分和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上腹痛、上腹不适、腹胀、早饱、恶心、呕吐、嗳气、食欲下降等症状均有所好转(P<0.05)。电针治疗组、胃起搏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前临床症状总评分分别为[(8.87±1.53)分]、[(8.46±2.13)分]、[(8.23±1.78)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电针治疗组、胃起搏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评分分别为[(3.23±1.04)分]、[(3.57±1.36)分]、[(2.84±1.31)分],组间比较发现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电针治疗组及胃起搏治疗组(P<0.05)。与电针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胃起搏治疗组临床症状总积分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电针治疗组、胃起搏治疗组除餐前B%外,剩余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所有胃电图检查指标均较前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N%、B%、T%较电针治疗组、胃起搏治疗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或体表胃起搏治疗均能有效改善SCI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及胃电图电生理指标,两者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对脑卒中后视空间忽略的康复作用及其脑机制。 方法将脑卒中视空间忽略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和常规康复治疗2周,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字直线二等分测试(LBT)、字母划销试验(LCT)、画钟试验(CDT)和注意网络测试(ANT)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间的LBT、 LCT和CDT测试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LBT、 LCT、CDT测试结果分别为(4.27±1.39)分、(9.52±6.95)%、(8.80±1.01)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患者间ANT测试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治疗组ANT测试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结合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视空间忽略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寒饮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小青龙汤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治疗4周后分析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VC、FEV1%、SpO2指标明显升高,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西医常规治疗疗效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测(包括二分线法、删除试验、画钟表、书面临摹图形试验),确定右侧大脑半球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6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0例(有2例失访,1例死亡),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作业治疗组22例(有1例失访),常规康复基础上给予个体化作业治疗;作业治疗加针刺组23例,常规康复和针刺治疗并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心理学评测和修订的巴氏指数评定(MBI)。 结果①作业治疗组和作业治疗加针刺组治疗后M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②3组治疗前、后MBI评分差值经两两比较发现,作业治疗组和作业治疗加针刺组的MBI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作业治疗加针刺组的MBI评分差值高于作业治疗组(P<0.01);③3组治疗后二分线法和删除试验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治疗加针刺组和作业治疗组的二分线法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治疗加针刺组的删除试验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能改善忽略症状,显著提高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总结2010年1月~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哮喘患者82例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变化以及评分差值变化,以此评价各组疗法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平均分数为2.01±0.65,治疗后平均分数1.54±0.43,差值0.47±0.51;治疗组治疗前平均分数为2.06±0.62,治疗后平均分数0.92±0.36,差值1.01±0.61;两组治疗后的评分差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丹参组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氟西汀综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单纯采用氟西汀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单纯采用高压氧治疗)和综合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联合氟西汀治疗),每组30例。氟西汀治疗组予以氟西汀(20mg/d)口服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组采用高压氧治疗(1次/日,每周5d),综合治疗组患者在口服氟西汀治疗(氟西汀20mg/d)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1次/日,每周5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对3组患者的PSD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后,氟西汀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的SSS评分[(17±4.2)、(19.4±5.5)和(16.1±3.9)分]均较组内治疗前[(22.8±5.5)、(24.4±6.7)和(23.3±4.4)分]明显改善,且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氟西汀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的HAMD-17评分[(11.1±3.9)、(12.4±3.5)和(10.9±4.4)分]均较组内治疗前[(19.8±4.5)、(20.1±5.7)和(22.8±3.3)分]明显改善,且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氟西汀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17评分之差值分别为(8.1±1.1)、(7.3±2.2)和(12.1±2.3)分,且综合治疗组分别与氟西汀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在抑郁治疗的总有效率(93.3%)亦明显优于氟西汀治疗组(66.7%)和高压氧治疗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氟西汀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尤其在改善抑郁的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氟西汀药物治疗或单纯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及骨结构修复的影响。方法:2000-01/2002-12随机抽取股骨头坏死患者90例,治疗组60例采用股骨头坏死治疗仪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中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疼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髋关节活动度评分,行走距离评分。结果:髋关节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组为(15.47±3.25)分,治疗后为(26.80±6.5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5.20±4.38)分,治疗后为(28.00±6.21)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2.30,8.35,P<0.01)。生活能力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11.75±2.73)分,治疗后为(18.17±3.44)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0.00±4.38)分,治疗后为(28.00±6.21)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5.17,8.35,P<0.01)。髋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9.67±2.88)分,治疗后为(13.87±3.57)分,对照组治疗前为(8.80±3.04)分,治疗后为(12.13±3.23)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24,5.76,P<0.01)。行走距离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6.80±1.73)分,治疗后为(10.25±1.6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5.10±1.79)分,治疗后为(8.90±2.78)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91,6.67,P<0.01)。结论:“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压氧治疗足破溃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男性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治疗第一阶段为20d,治疗第二阶段对照组也加用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同前。结果治疗组创面开始愈合时间为(3.13±1.81)d;对照组为(9.74±2.96)d。治疗第一阶段,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4.78;P<0.01);治疗第二阶段,两组疗效接近(P>0.05)。结论高压氧是治疗足破溃有效的物理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上肢机器人治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急性期脑卒中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上肢机器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FMA)进行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结果治疗3周后和治疗结束3个月后,2组患者的FMA和FIM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的FMA为(47.53±10.6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34.73±8.14)分(P<0.05);而治疗3周后和治疗结束3个月后,2组患者的FIM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上肢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可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功功能,且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的肌电生物反馈,但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方面未见特别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辅助综合治疗儿童异常瞬目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门诊诊断为儿童异常瞬目症的患儿1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81例)和综合治疗组(82例),2组均针对不同病因给予基础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以心理辅助治疗,主要包括行为分析、认知干预、家庭干预和学校干预,首次接诊时即开始,每次治疗时间10~15 min,每2周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即2个月)。分别于患儿接受治疗后的2、3和6个月对患儿家长进行电话或短信回访等随访,并比较2组患儿异常瞬目症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 结果2组患儿经基础治疗后异常瞬目症状均明显改善,综合治疗组加以心理辅助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86.4%,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89,P<0.01)。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随访,综合治疗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7%和13.4%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13.6%和38.3%),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2=5.11,P<0.05;6个月时,2=13.16,P<0.01)。 结论心理辅助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儿童异常瞬目症治疗的有效率,并可明显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5例。3组均给予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常规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舍曲林(商品名:左洛复)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及服用舍曲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用中草药方剂。治疗前及治疗第8,24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定,利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HAMD、MMSE、MoC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第8周,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HAMD评分[(14.28±0.64)分、(13.32±0.91)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常规治疗组HAMD、MMSE、MoCA评分[(12.65±0.75)分、(23.24±0.89)分、(23.36±0.8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第24周HAMD、MMSE、MoCA评分[(10.15±0.67)分、(25.21±0.92)分、(25.44±0.85)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HAMD、MMSE、MoCA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其认知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仅接受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康复组在颅脑损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患病早期增加综合康复治疗,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损伤的程度,轻度损伤0~15分,中度损伤16~30分,重度损伤31~45分;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rt;60分为优,60~40分为良,40~20分为中,<20分为差,未清醒的患者计为0分,昏迷患者在清醒后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7.00±8.14)分和(8.23±6.47)分,对照组分别为(16.14±7.45)分和(12.31±6.52)分, 可见,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的MBI评分分别为(33.29±20.03)分和(62.00±21.80)分,对照组分别为(32.86±18.44)分和(44.86±18.01)分,可见,治疗后2组患者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能更加明显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音乐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运动想象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各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康复治疗,常规治疗组采用基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运动想象组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及运动想象组基础上加用音乐治疗。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上肢部分、Barthel指数(BI)对各组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FMA上肢部分评分、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FMA上肢部分评分、BI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运动想象组、联合治疗组FMA上肢部分评分、BI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想象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FMA上肢部分评分[(47.45±5.27)分]较高(P<0.05),其BI评分[(75.30±3.60)分]虽高于运动想象组BI评分[(73.05±3.72)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运动想象疗法和音乐治疗均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音乐疗法在提高患者上肢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踝扭伤的疗效。 方法踝扭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因子(磁疗和直流电草乌离子透入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关节松动术及肌力训练。 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踝扭伤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的物理因子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将63例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脉冲式超声波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和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患侧膝关节疼痛进行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对2组患者患侧膝关节进行功能评定,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后第3、7和14天,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VAS评分于第3、7和14天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只在第7天和第14天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后,2组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可明显缓解疼痛,减轻肿胀,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8周时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FMA及M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2周后,发现治疗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上肢FMA及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并且治疗组上肢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肢FMA及MAS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改善(P<0.05),此时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老年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KOA老年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3例),2组患者均给予透明质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前、治疗5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5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增高(P<0.05)。与组内治疗5周后比较,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84.39±9.51)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84.39±9.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3.5±9.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可提高KOA老年患者的膝关节运动功能,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红外偏振光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纳入标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三维牵引治疗,综合治疗组采用三维牵引的基础上加用红外偏振光照射。结果:(1)综合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7.63&#177;0.25 vs7.73&#177;0.28,P&gt;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3.07&#177;0.41vs 4.73&#177;0.52,P&lt;0.05)。(2)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43.33%vs 26.67%,P&lt;0.05)、显效率(36.67%vs 30.00%,P&lt;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红外偏振光照射联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单纯三维牵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