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病理现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30~150倍。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能有效逆转Barrett食管上皮  相似文献   

2.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目前Barrett食管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病理活检是金标准。但是常规内镜检查对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低。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相似文献   

3.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目前被公认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1]。而氩离子凝固术  相似文献   

4.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  相似文献   

5.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齿状线上方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无肠上皮化生,其中伴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为食管腺癌的危险因素,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近年来高分辨率电子内镜的临床广泛应用,Barrett食管诊断率明显提高。2005年4月~2007年4月,本院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6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Barrett食管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肠化或不伴肠化,无论化生的是胃上皮、小肠上皮,还是大肠上皮,都可定义为Barrett食管。由于BE是食管腺癌的重要癌前病变,BE的研究成为消化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及  相似文献   

7.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1]。BE  相似文献   

8.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近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生率呈上井趋势,有资料表明,Barrett食管患者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0~100倍^[1]。故有效消除Barrett食管是预防食管腺癌的重要措施。治疗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内镜治疗,单纯抑酸药物治疗只能控制反流症状,难以逆转化生的柱状上皮,不会减少发生癌变的危险性。手术创伤大,费用高,  相似文献   

9.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1]。有资料表明,Barrett食管发生恶变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30~125倍[2,3]。故有效消除Barrett食管是预防食管腺癌的重要措施。目前BE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在基层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有关化生的病理报告,诸如子宫颈鳞状上皮化生、胃粘膜肠型化生(肠化)、胃假幽门腺型化生、反流性食管炎时的Barrett食管(食管下段鳞状上皮受胃返流物刺激而化生为柱状上皮细胞)、萎缩性胃窦炎伴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名称,有必要了解肿瘤与化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经反复慢性炎性刺激,食管原有鳞状上皮可被化生的柱状上皮增殖所取代,称为Barrett食管,是食管癌的最危险因素之一。其他并发症有出血、食管狭窄、穿孔、呼吸道炎症。部分患者可出现不明原因的夜间呛咳、喘息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食管鳞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胃贲门及食管下端腺癌的发病率则呈上升趋势。近几年来,在美国、欧洲等一些西方国家胃贲门部及食管下段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且预后差。报道BE发病率为8.9%,故早期诊治至关重要。目前,对于Barrett食管是食管远端腺癌的癌前病变的认识比较一致,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胃贲门及食管下端腺癌的发病率上升趋势的出现与Barrett食管有关,尤其与Barrett中特殊肠化生细胞有关。因此,早期检出及严密监控和干预这一癌前病变是目前最新的治疗措施。因而寻找有效消除或逆转Barrett食管的方法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日前大量的研究表明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远端黏膜复层鳞柱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它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最重要的一种并发症,因其与食管腺癌发生的密切相关性而受到广泛重视。如何彻底治疗Barrett′s食管是消化内科医师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 ,研究十二指肠液反流对食管上皮的损伤及评价铝碳酸镁对食管粘黏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16 0只SD大鼠 ,♂ ,2 0只为正常空白对照 (C组 ) ,14 0只行全胃切除 +食管空肠吻合术 ,术后 2周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予以铝碳酸镁管喂 ,B组管喂等量的生理盐水 ,术后 10周处死所有的大鼠 ,对食管上皮进行大体形态、病理学及电镜观察。结果 A、B两组的食管有程度不同的反流性食管炎 ,组织学表现为炎症、糜烂、溃疡、鳞状上皮增生、Barrett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B组的炎症程度重于A组 (P <0 .0 1) ,Barrett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B组有 1例食管微灶腺癌形成。扫描及透射电镜发现B组有Barrett化生的食管上皮典型分泌型肠上皮的特征。结论 铝碳酸镁能有效保护十二指肠液反流的食管粘黏 ,预防及治疗因其所致的多种病理学损害  相似文献   

15.
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类型 ,约占消化性溃疡的 95 %。此外 ,或因发生部位及病因的特殊性 ,或因临床表现的不同 ,或因治疗上的差异等 ,与常见类型的消化性溃疡有所不同 ,故称为特殊类型消化性溃疡 ,本专题就常见的几种特殊类型消化性溃疡分别讨论如下。1  Barrett溃疡是指在 Barrett食管的基础上 ,由胃酸、胃蛋白酶侵蚀所产生的组织缺损。而 Barrett食管则是指不同因素造成的食管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及杯状细胞所取代的一种病理变化。Barrett食管的形成主要与胃、食管反流有关 ,因食管固有的复层鳞状上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NBI-ME)在诊断Barrett食管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内镜下肉眼观胃食管结合处( GEJ)近端出现桔红色柱状上皮的患者86例,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取活检;对照组在常规胃镜下取活检。结果观察组中肠上皮化生者26例(55.3%),其中不典型增生4例;对照组中肠上皮化生者9例(23.1%),其中不典型增生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能有效提高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例1男性,32岁,飞行员。2007-04-10因反复发作性胸骨后烧灼、疼痛、伴反酸5年,加重月余入院。患者曾因上述症状2次住院治疗。胃镜检查示:齿状线不清,食管下段可见黏膜糜烂及出血斑。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及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出院。此次因上述症状加重再次入院。胃镜检查,除上述内镜下表现加重外,齿状线以上可见直径2.0 cm范围的天鹅绒样红色斑块,与周围鳞状上皮界线明显。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胃上皮化生。诊断:Barrett食管(岛型)。常  相似文献   

18.
射频联合抑酸逆转Barrett食管上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正常鳞状上皮被覆柱状上皮取代的一种病理状态[1]。常被认为是一种癌前期的组织学改变,其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30~50倍。现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抑酸药物治疗和外科食管切除术,但前者仅可缓解症状,而无法逆转其肠上皮化生转为Barrett食管的病程,不会减少发生癌变的危险性。后者有一定的手术致死率、手术并发症及手术禁忌证[2].我科自2003年以来在抑酸条件下,采用内镜下经射频治疗Barrett食管26例,并与20例传统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照组进行了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46例,…  相似文献   

19.
Barrett 食管是指食管下段正常的鳞状上皮被类似于胃和肠道柱状上皮所取代,又名柱状上皮细胞食管.多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早期的诊断治疗可预防食管腺癌的发生。我们自1990年以来对10例 Barrett 食管进行微波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食管组织的损害[1],内镜检查食管下黏膜有糜烂、破环的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未见糜烂的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食管远端的鳞状上皮被柱上皮取代,并有肠化生的称为Barrett食管(BE),其中RE可合并有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BE有可能发展为食管癌[2],因而GERD的治疗越来越引起人门的关注,其中RE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4例RE患者,且中医辨证属肝气犯胃,胃气瘀滞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4例中,男性20例,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