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比较高,国外报道的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为80%,国内有学者报道中、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为43.75%,三军医大的报道为50.0%~71.5%。对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除早期积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烧伤整形科2O1O 年1月-2O13年11月收治的2O 例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O 例患者经综合治疗治愈17例,治愈率85%,死亡3例,病死率15%。结论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大面积化学性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大面积化学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37.9岁;烧伤面积40%~83%体表面积;吸入性损伤:中度5例,重度3例.死亡2例,治愈6例;随访,除有3例出现咽部异物感外,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大面积化学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死率较高,及时救治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分析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接治的24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相关临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2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22例病情出现明显好转,2例治疗无效后死亡,病死率为8.3%。结论临床中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进行早期的密切监护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可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 ,在人群中发生率约为0 5 % ,而特重度烧伤占烧伤总数的 1 2 % ,其中烧伤面积 >80 %者约占 2 7% [1] 。吸入性损伤是指吸入火焰、有害烟雾、化学物质等所致的化学性气管、支气管炎 ,严重者可直接损伤肺实质。随着石油、化工、交通等事业的发展 ,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约占烧伤总数的 5 %~ 30 % [2 ] 。吸入性损伤、内脏并发症和全身性感染是烧伤病人的三大主要死亡原因[3] 。我科同时成功救治了 3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危重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例均为男性 ,年…  相似文献   

6.
<正>烧伤是平时较常见损伤之一,是战时更常见的伤害。尽管烧伤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Ⅲ度烧伤面积较大的患者病死率仍然很高。现将笔者抢救成功13例Ⅲ度烧伤面积超过90%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护理管理,为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供经验。方法对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7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包括抗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创面护理、病房环境管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结果本组患者治愈129例,治愈率87.6%,无患者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过及时治疗以及细致的护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贾享成  刘群  邓诗琳 《贵州医药》2002,26(3):256-257
吸入性损伤是严重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时 ,继发肺部感染和 /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者 ,病死率高达 77% ,而且ARDS是预后的独立指标[2 ] 。机械通气是抢救吸入性损伤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但常规使用的生理潮气量有一定的局限性。吸入性损伤后 ,气道粘膜及肺实质损害使气道分泌物增加 ,传统机械通气正压过高 ,分泌物不易排出 ,肺部感染及ARDS的发病率增加。因此 ,我们自 1996年开始将小潮气量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6年 1…  相似文献   

9.
严重烧伤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8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枫  罗家旭  张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195-1196
目的:对严重烧伤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诱发因素和发生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提高治愈率。方法:通过对81例严重烧伤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对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诱发因素和发生规律进行探讨和研究。除伤情严重外,吸入性损伤、休克和败血症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主要诱发因素。结果:8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与烧伤的严重程度以及休克、吸入性损伤和败血症等诱发因素直接相关。结论:对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预防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蔡立伟 《河北医药》2010,32(21):3038-3039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1例从2003年3月至2009年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被给予密切监测,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机械通气,吸痰,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结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症状好转55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9.8%。结论密切的早期监护联合综合治疗,对于改善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情,提高患者存活率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严重烧伤患者因烧伤休克同时伴发重度吸入性损伤 ,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很高 ,约 2 5 %~ 80 %。我科自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11月共收治烧伤总面积 5 0 %~ 10 0 % ,同时 度烧伤面积 45 %~ 90 %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13例 ,均行气管切开术 ,辅以机械通气 (呼吸机 )应用 ,效果满意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1例 ,年龄 2 3~ 49岁 ,致伤原因为汽油烧伤、火焰烧伤、热焖伤等。烧伤严重程度按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拟订诊断标准 [1 ] ,吸入性损伤按纤维支气管镜下观察损伤所达部位来诊断 ,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一同步"、"二关键"和"三环节"的方法。结果本组中重度吸入性损伤36例,占同期烧伤发病率16.33%,死亡5例,死亡率13.89%,并发症11例,发生率30.56%。结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治疗中应抓住"一同步"、"二关键"和"三环节",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唐宗联  陈从云 《云南医药》1996,17(5):355-356
呼吸道烧伤气管切开的应用唐宗联,陈从云,黄斌,曾明近年来随着烧伤防治技术的改进,烧伤病死率有所下降,而吸入性烧伤则成为当前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气管切开是抢救吸入性损伤病人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我科自1988年至1995年因治疗吸入性烧伤病人行...  相似文献   

14.
<正>氨气吸入性损伤不同于热力性吸入损伤,它本身具有毒性,且溶解于水后产生的碱性物质,对呼吸道损伤比热力烧伤严重,是烧伤治疗及护理的难点。现将笔者所在医院近10年收治的12例氨气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护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68例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治得失进行总结,共同探讨整体化救治措施。方法选择近5年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对其死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68例中治愈45例,死亡23例,病死率34%,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11例,死于全身感染12例。结论肺部并发症和全身感染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伤后及时气管切开、“个体化”补液抗休克是整体化救治的基础。伤后尽快清除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异体和自体皮移植是整体化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在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38例严重烧伤拟有吸道吸入性损伤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其中在伤后 4~ 8h行气管切开 2 6例 ,2 4h内气管切开 12例。结果 :治愈 31例 ,死亡 7例 (其中死于气管导管滑脱于皮下 1例 ,死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感染败血症 6例 )。结论 :预防性气管切开操作简便 ,安全性高 ,是早期抢救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首要有效措施之一 ,在临床上对拟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者 ,宜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97-04~2002-03收治26例高温水泥粉尘烧伤的病人,现将治疗的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均为男性。年龄22~43岁,平均30.5±8.2岁。其中烧伤面积20%~100%,TBSA(65%±31%);Ⅲ度烧伤面积5%~88%,TBSA43%±32%。合并吸入性损伤22例。所有病人均在伤后30min内入院。1.2临床特点全部病人均为水泥窑窑喷后被高温水泥粉尘(1200~1500℃)烧伤。其中6例伴重度吸入性损伤,11例伴中度吸入性损伤,5例伴轻度吸入性损伤。8例烧伤面积为65%~100%,TBSA平均83%±16%,Ⅲ度烧伤面积为46%~88%TBSA平均67%±21%;18例烧伤面积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住院病房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严重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113例符合纳排标准患者将通过连续血培养明确KP血流感染患者纳入感染组,将其余患者纳入非感染组。统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烧伤原因、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置管部位和导管留置时间。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检出KP耐药性进行鉴定。结果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性别、年龄、烧伤原因、机械通气、置管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烧伤总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Ⅲ度烧伤面积、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总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Ⅲ度烧伤面积、导管留置时间均是导致严重烧伤患者发生KP所致BS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培养检出KP对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耐药率均为100.00%,对阿米卡星(75.22%)、头孢哌酮舒巴坦钠(66.32%)、亚胺培...  相似文献   

19.
王玉舟  李文贤  郎金田  刘建春 《河北医药》2009,31(13):1576-1577
目的总结重度和特重度烧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5例重(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烧伤并发MODS组病死率89.5%(77/86),高于未并发MODS组的47.2%(283/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特重度烧伤组MODS发生率为20.0%(41/205),高于重度烧伤组的9.3%(45/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烧伤并发休克组MODS发生率为25.6%(66/258),高于未并发休克组的4.7%(20/427)(P〈0.05)。(4)烧伤并发脓毒症组MODS发生率为22.2%(74/334),高于未并发脓毒症组的3.4%(12/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烧伤并发吸入性损伤组MODS发生率为44.1%(30/68),高于未并发吸入性损伤组的9.1%(56/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并发MODS与烧伤严重程度、烧伤性休克、脓毒症和吸入性损伤有密切关系。及时和充分复苏,防治休克,控制烧伤创面感染,及时封闭创面,加强重要器官功能监护以及代谢支持可降低MODS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总结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 ,探讨其临床防治途径、方法和措施。方法 统计 333例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 ,分析吸入性损伤与休克、感染及其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休克和菌血症发生率分别为 47.6 4%和 18.92 % ,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其发生率分别高达 6 5 .85 %和 31.96 % ;有休克组菌血症发生率为 5 1.19%。死亡 6 7例 ,占 2 0 .12 % ;其中 39例 (5 8.2 1% )并发菌血症 2 3例 (34.33 % )直接死于菌血症。结论 感染是影响吸入性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 ;吸入性损伤、休克是感染的重要诱因 ,是确立高危感染病人的重要依据。有效地治疗吸入性损伤、防治休克和对高危感染病人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 ,可望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