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EGFR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EM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和原位杂交染色法分别检测EGFR和EGFRmRNA在EM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以及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EGFR和EGFRmRNA两因子在EM患者的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EM患者的异位内膜的表达明显比在位内膜表达增强(P〈0.01),但是在EM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M患者从子宫内膜到异位病灶,EGFR和EGFRmRNA表达有上升趋势,这可能与EM发生、发展和不孕有关。  相似文献   

2.
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别从中、西医的角度指出了E/P平衡与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机制以及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所致不孕症之间的关系,更深层地剖析EM源性不孕症的发病机理,并为中西医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用三术异位灵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并与丹那唑治疗的3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术异位灵胶囊能明显改善EM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EM病人的痛经症状。三术异位灵及丹那唑组两组治疗EM近期疗效评价时治愈率、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但远期疗效评价时有效率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三术异位灵组疗效好于丹那唑组,并且副反应小。三术异位灵胶囊能够缩小内膜囊肿,消除EM患者的抗子宫内膜抗体及降低CA125含量,与丹那唑组作用相近。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血管生成理论的进一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生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中药抗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直接用IUI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对照组则IUI治疗。结果:活血化瘀中药联合IUI对EM不孕的疗效明显提高。结论:活血化瘀法联合IUI是治疗EM不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永兴 《北京中医》2004,23(5):313-314
子宫内膜异位症 (EM)属中医的痛经、瘕、不孕等病。其发病原因为多因素共同形成 ,其中免疫异常对内膜种植、粘附、增生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现综述如下。1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NK细胞活性的实验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与不孕密切相关的妇科常见病。令狐华[1] 、彭新萍[2 ,3] 等采用 4 -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 72例EM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N…  相似文献   

7.
韩玉芬  侯丽辉  周亚杰  吴效科 《中医杂志》2007,48(11):1040-104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的以进行性痛经、性交痛、不孕、月经异常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本病好发于盆腔,属于中医学“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1];现代医学认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同样具有生长  相似文献   

8.
血清CA125、EMAb评价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媛波 《河北中医》2006,28(10):790-79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r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EM是激素依赖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不调、不孕、性交痛等,属中医学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疒徵瘕等范畴。其诊断除根据病史、症状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剖腹探查外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机制复杂。Sampson的经血逆流学说可诠释腹膜及部分卵巢EM。正常情况下约有50%~90%的育龄妇女发生经血逆流入盆腔;但只有少数罹患EM,说明EM的发病尚受其他因素影响。逆流子宫内膜向腹膜黏附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是EM发病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异位症(cndomc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面以外的部位引起的病症。EM常表现为剧烈痛经或持续性下腹痛、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以及受累器官部位出现错综复杂的相应症状,如血尿、便血等,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近年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估计人群中约15%的妇女患本病,有报道其可占妇科经腹手术的10%~25%,本病虽属良性疾病,但具有远处转移和种植等恶性形为,并且是造成不孕或慢性盆腔疼痛的潜在原因,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已成为当今妇科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补肾活血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子宫内膜接受性指标整合素亚单位β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患者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影响。方法EM不孕患者50例,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方治疗组(30例)和丹那唑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TNF-α、整合素亚单位β3表达情况,应用HSCORE评分作半定量分析,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子宫内膜整合素亚单位β3的表达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TNF-α则明显降低,整合素亚单位β3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活血方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TNF-α表达,增强整合素亚单位β3的表达,通过调节子宫内膜的接受性来提高EM不孕患者的受孕率。  相似文献   

12.
益气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种植于子宫腔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具有侵袭性、广泛种植、易复发等特性.EM发病年龄在15~50岁,发病率为10%;合并不孕的发病率为40%.EM严重者影响了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已成为当今妇科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TⅡ)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osis,EM以下简称EM)、子宫肌腺症的机理和疗效。方法:本研究将病例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口服复方雷公藤制剂1mg/kg/d。对照组口服炔诺酮5mg/kg/d。两组分别用药治疗3个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子宫形态、卵巢、垂体功能、血清CA125有明显差异。2组病例血常规、生化全套药物副反应观察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TⅡ使血清FSH升高、LH升高、E2下降、子宫内膜萎缩、血清CA125下降,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月经改变或闭经。雷公藤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有前途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EM组及对照组腹腔液及血清VEGF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EM组腹腔液及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VEGF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均有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46.00%、23.33%,表达强度依次减弱,3组阳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中任何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VEGF表达分泌期强于增生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强度均较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EGF在EM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药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是激素依赖性疾病.EM是妇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发病率较高.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与体征是痛经,呈继发性并进行性加剧,月经异常,不孕和性交疼痛,盆腔包块等.中医学无此病名,按其症状属于“痛经”、“不孕”、“癥瘕”等范畴.中医中药对本病有了多年研究,现就近年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并引起下腹痛、痛经、性交不适、不孕、月经异常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妇科常见疾病。中医古籍对EM并无专门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及症状,辩证当属祖国医学“痛经”、“症瘕”、“无子”、“月经不调”等范畴。EM的主要临床问题是盆腔疼痛和不孕,本文现将近几年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石见穿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形态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模型的建立,从异位病灶体积的变化和组织病理、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石见穿对EM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盆腔移植法改进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石见穿治疗组、丙氨瑞林组,另取正常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通过测量异位内膜体积,计算各组大鼠异位病灶的抑制率,并将各组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石见穿治疗组异位病灶体积明显缩小或萎缩,抑制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5),异位病灶细胞发生凋亡改变。结论:应用石见穿治疗后,异位病灶体积明显缩小,甚至萎缩,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并出现细胞调亡。可见,石见穿治疗EM具有明显抑制异位内膜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cndometriosis,EM)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约5%~15%育龄妇女受累,其中80%的患者合并痛经,50%合并不孕.经腹腔镜检查证实,不孕患者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32%,不孕症伴慢性盆腔疼痛的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40%~60%[1],子宫内膜异位症已成为不孕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内异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血管生成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EM腹腔液的表达,观察中药内异消对EM大鼠上述两因子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EM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内异消大、小剂量治疗组及丹哪唑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假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VEGF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TNF-α腹腔液中的表达。结果 (1)模型对照组VEGF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TNF-α在腹腔液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模型组;(2)内异消大、小剂量治疗组及丹哪唑治疗组VEGF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及TNF-α在腹腔液的含量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VEGF、TNF-α在EM时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VEGF、TNF-α均为血管生成因子,其促血管生成作用是EM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内异消可通过调节TNF-α、VEGF的表达以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疼痛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就近年中药外用治疗EM疼痛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