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C-肽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40例为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20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C-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中血清C肽水平的表达与未合并微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清C-肽水平与微血管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病是全世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虚损夹血瘀形成的血管并发症,以微循环障碍并伴有透明样物质沉积为基本病理改变特征,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最为常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追溯到糖尿病前期,随着糖尿病发生发展动态演进不断加重,需及早干预。临床在降糖、降脂、降压的基础治疗上,多选择抗氧化应激、抗炎、改善微循环和抗血管新生的药物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属于中医“络病”的概念,中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是在降糖的基础上保护“孙络-微血管”,组方多为补气滋阴、清热活血药味配伍而成。该文基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中西医认识及治疗原则,简要概述针对不同证型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常用方剂,如白虎加人参汤、玉液汤、四妙勇安汤、葛根芩连汤、六味地黄丸及一些现代制剂,同时概述方剂常用药味,如人参、黄芪、地黄、枸杞子、三七、丹参、金银花、葛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临床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认识,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特点与中医学的血瘀病机有诸多类似之处,提出从瘀论治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分型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引发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越来越多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性心肌梗死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足等。近年来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注射剂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测定58例有微血管病变和32例无微血管病变老年人糖尿病血小板功能,与22例健康老年人比较,并观察大黄虫丸对微血管病变者血小板功能的作用。结果:微血管病变组血小板MAR和GMP—140水平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和健康组;有无微血管病变两组血小板EPM明显低于健康组,其中以微血管病变组更为明显。大黄虫丸治疗后,微血管病变组MAR和GMP—140水平显著降低,EPM水平明显升高;而对照组的变化不明显。提示,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亢进可能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大黄虫丸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这可能是该方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药通心络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发病机制与多元醇代谢异常、糖化反应的亢进、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激活、己糖胺通路激活等几个途径相关。通过中药通心络作用于以上几个途径来对其进行防治,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总结了通心络对其系统效应的研究结果。提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机体自适应、自调节、自修复、自稳态的能力等系统特征学改变,进而达到临床上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创"瘀血"之名,其中有诸多关于血脉不利及其治法的论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累及肾脏、视网膜、下肢末端等处的微血管,发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伤寒杂病论》中所述血脉不利的诸多表现与现代医学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表现相符。笔者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血脉不利论述的仔细研读、思考,并参阅相关文献,同时对血脉不利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机、证候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应用仲景血脉不利理论诊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1 微血管病变仍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重点关注对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经典定义是指微血管病变,近些年强调所有血管病都与糖尿病密切相关,但微血管病变仍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被关注的重点。微血管病变指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各类神经病变,对于糖尿病来说这些慢性病变有一定的特异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致残率高,对患者、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自不必言,而其治疗难度又很大,发展到一定程度病情不可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遏制其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对 8 1例 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资料分析 ,发现阴虚阳亢者的微血管病变和紫黯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阴虚阳亢者。提示 :肝肾阴虚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瘀血阻滞是其产生的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病,它会引起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中引起视觉功能障碍及视觉缺失的主要原因。本文作者描述并严格评估了几种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浆生物学标记物。笔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浆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心肌病与血瘀、毒邪密切相关。从瘀毒论治糖尿病心肌病的病因病机,研究探讨中医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方法。根据糖尿病心肌病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血瘀、毒邪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心肌病与气虚、血瘀、痰浊、邪毒密切相关。从虚瘀痰论治糖尿病心肌病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方法。根据糖尿病心肌病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阴虚、痰浊、瘀血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 1995年 1~ 12月资料完整的4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标本分别进行溃疡病变部位及非溃疡区域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并与祖国医学理论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溃疡处的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溃疡区域 ,并具有显著动脉血管管腔的瘀血、毛细血管增生和毛细血管瘀血 ,与非溃疡区比较均有明显意义。结论 :揭示了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血瘀证认识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意义在于逆转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使血流通畅 ,聚积减少 ,血管再通 ,供血增加 ,血瘀的病理改变得以改善 ,从治本上完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从血瘀论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痹证、脉痹的范畴。在借鉴前人对该病认识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研究进展 ,认为血瘀是本病发病的基点和主要病机所在 ,以祛瘀生新、活血化瘀治疗 ,用糖末宁治疗均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左旭锐  肖照岑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1-972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前胶原蛋白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活血化瘀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观察前胶原蛋白Ⅲ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确定活血化瘀法对冠心病心肌梗死血管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08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组除西药外加用中药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观察前胶原蛋白Ⅲ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前胶原蛋白Ⅲ水平治疗后较治疗组高(0.01%@ 1672-2779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心肌病是涉及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的一种病症,严重者可出现心肌广泛性坏死。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心肌纤维化,心肌糖脂代谢障碍,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异常,胰岛素抵抗,以及多种信号通路等,其中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糖尿病心肌病最重要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历史已有数千年,在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这类复杂疾病中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古代文献,结合现代中西医临床、实验研究资料,论证内风病证与瘀血的关系,从4个方面分析其密切相关的必然规律。瘀血可以贯穿于内风病证的整个过程中,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内风病证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是中医治病求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历来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DPN的病因病机,观察中医从"瘀"治疗DPN的临床疗效,说明"瘀"为DPN致病因素,活血化瘀法为DPN治疗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血瘀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而血瘀所致缺血缺氧状态是肿瘤血管新生发生的始动因素,对肿瘤发生远端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但关于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是促进还是抑制,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引起临床医生的极大困惑,亟待解决。考虑到血瘀所致血管新生异常在肿瘤血行转移中的作用,课题组以血管新生为切入点,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的影响,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