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2年1月-2009年1月,笔者采用针刺配合闪罐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5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闪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针刺风池(双)、翳风(双)、颊车(患侧)等穴,加闪罐疗法。对照组48例,只用针刺,留针30s’。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93.75%(P>0.05);显愈率分别为60.42%和47.92%(P<0.05)。提示:闪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起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从而使肌肉筋脉得以温煦濡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水肿的消除和吸收,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和时间。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急性期采用针刺加闪罐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后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9.44%、40.0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x^2=4.60,P〈0.05)。结论:说明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时间在急性期,并推荐使用针刺加闪罐疗法。  相似文献   

4.
针刺加闪罐治疗面瘫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我科采用针刺加闪罐治疗面瘫 4 2例 ,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4 2例患者均为周围性面瘫。 36例来自门诊 ,6例来自住院部转诊 ;年龄最大者 76岁 ,最小者 16岁 ,平均年龄 4 0岁 ;男 2 2例 ,女 2 0例 ;病程最长者 30 d,最短为 1d,平均病程 10 d。2 治疗方法取阳白、攒竹、四白、迎香、地仓、颊车、合谷、人中、牵正。乳突痛加翳风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流泪多加风池。阳白穴透刺攒竹、四白透刺迎香 ,地仓透刺颊车 ,透刺均应浅刺至对穴皮下 ,平补平泻。先刺健侧合谷 ,急性期用泻法同时让患者配合进行做患部闭眼、皱眉、蹙额、…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加针刺配合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加针刺配合闪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合闪罐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2.79%,对照组为44.1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治疗次数为(10.092±2.421)次,对照组痊愈患者治疗次数为(11.078±1.683)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加针刺配合闪罐对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且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郭殿增  赵琳 《河南中医》2012,32(1):91-9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闪罐、穴位注射治疗小儿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患儿采用针刺配合闪罐、穴位注射治疗。结果:35例患儿经治疗后痊愈率为85.71%,有效率为94.29%。结论:针刺配合闪罐、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针刺与闪罐的治疗,观察面瘫的恢复。方法:经颅脑CT检查无脑梗塞,脑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确诊为急性面神经炎(周围型)患者78例,采用中医针灸理论辩证施治,分别进行针刺,闪罐治疗。结果:78例患者中,治愈69例,占总数的88:5%,显效6例,占7.7%,好转3例,占3.8%,0%。结论: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针刺,闪罐是治疗面瘫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性评价头面针联合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入组病例均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应用单纯头面针刺治疗;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闪罐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有效率变化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试验组面神经功能评分(81.33±11.41)分,临床有效率93.33%,对照组面神经功能评分(69.83±18.86)分,临床有效率80.00%,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面针刺联合闪罐法可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特发性面神经麻木症状,提高患者面部动静态及联动总体功能,疏通经脉,鼓舞气血运行,濡养筋肉,修复神经传导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面瘫属中医学"口眼歪斜"范畴。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本病常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侵脉络,使该侧气血痹阻,脉络失于濡养,导致该侧肌肉弛缓无力,  相似文献   

10.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常见为Bell氏麻痹和Ramsay-Hunt综合征,是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中医又称"口僻",多由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迟涩,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2]。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笔者采用电针加上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期采用毛刺配合恢复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观察确诊的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急性期予以毛刺治疗,恢复期采用电针治疗,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电生理指标。结果: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31例获得临床痊愈,总有效率97.83%,46例患者治疗后的电生理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结论:急性期采用毛刺配合恢复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拔罐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就诊顺序先后随机抽选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急性期(1~7d)即给予针刺治疗,选穴双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翳风、合谷等,轻浅刺激,平补平泻,1周后即行中强度刺激,30min/次,1次/d;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患侧太阳、四白与地仓、下关两组穴位,每次选一组,交替放血拔罐1mL,急性期辅以强的松(30 mg晨起顿服,每2日递减5 mg连用10d),Vit B1、Vit B12(各20mg,3次/d)。对照组30例急性期仅西药治疗,7d后加用针刺及放血拔罐同治疗组。观测面瘫区域症状。均治疗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局部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患者546例,随机分为3组,局部针刺组(A组)、远端针刺组(B组)、不针刺组(C组)各182例,对3组患者治愈率及痊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局部针刺组、远端针刺组治愈率高于不针刺组;局部针刺组痊愈时间优于急性期远端针刺组、不针刺组。结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局部针刺可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及火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01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3 例和对照组 48例。治疗组用针刺(主穴:翳风、阳白、地仓、颊车、牵正、合谷。配穴:鱼腰、太阳、四白、颧 、下关、迎香、风池、水沟、承浆、足三里)配合穴位注射(用2 m L 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甲钴胺注射液1 m L,选取患侧翳风、颧 、阳白、地仓和迎香5 个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进针,得气后各注入0.2 m L,隔日1 次)及游走火罐(针后,在患侧面部用闪火法走罐)治疗周围性面瘫53 例,对照组48 例采用常规针法治疗。结果:对照组显效率 72.9% ,治疗组显效率 92.4%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及游走火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灸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面针围刺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面针围刺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7%(26/30),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拔罐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就诊顺序先后随机抽选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急性期(1~7d)即给予针刺治疗,选穴双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翳风、合谷等,轻浅刺激,平补平泻,1周后即行中强度刺激,30min/次,1次/d;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患侧太阳、四白与地仓、下关两组穴位,每次选一组,交替放血拔罐1mL,急性期辅以强的松(30 mg晨起顿服,每2日递减5 mg连用10d),Vit B1、Vit B12(各20mg,3次/d)。对照组30例急性期仅西药治疗,7d后加用针刺及放血拔罐同治疗组。观测面瘫区域症状。均治疗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合谷刺与反合谷刺"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从临床工作中,收集病程>2个月的周围性面瘫,均采用"合谷刺与反合谷刺"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过8个疗程治疗后,治愈29例,占90.62%;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合谷刺与反合谷刺"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是公认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采取分期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会更加显著。急性期初起较轻,采用针刺配合刺血疗法;静止期采用火针点刺后再行刺血和毫针刺法;恢复期采用火针点刺,毫针深刺久留,同时配合刺血疗法。周围性面瘫采用针灸择期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从针刺治疗面瘫病的时机到穴位的选取都有其科学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择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6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后,按病程将其分为两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Ⅰ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患者及恢复期患者为Ⅱ组,比较不同时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结果]针刺治疗时间离发病越早,治愈率越高,所需疗程越短。[结论]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