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阳微阴弦"论治冠心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阳微阴弦"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篇>,"阳微阴弦"是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阳微"即是本虚,"阴弦"即是标实.冠心病的病机特点总属"本虚标实",心、脾、肾阳气亏虚是发病之本,而阴寒、痰浊、瘀血是发病之标,由此提出温阳益气,化痰祛瘀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张仲景关于胸痹心痛"阳微阴弦"的病机理论,结合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分析了冠心病的证治要点,针对冠心病的现代介入治疗,提出在"阳微阴弦"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以"本虚标实"为特点。由于"阳微"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治疗上辨清标本缓急,以温阳为主治其本,佐以散寒、祛痰、活血、益气治其标。  相似文献   

4.
胸痹心痛根本病机乃"阳微阴弦",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水饮、秽浊、痰瘀、气滞、寒凝等邪气侵袭脏腑为标,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5.
"阳微阴弦"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首先是对脉象的描述,更是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阳气不足是根本,阴邪乘袭是关键。"阳微"包含阳位式微(上焦阴、阳、气、血)和脏器"阳"性的功能减退(心阳、肾阳、脾阳)两层含义;"阴弦"即是标实,就是根植于阴阳气血的虚衰和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或病理状态:水湿、痰浊、寒凝、血瘀、气滞等。在临床实践中,要抓住病机,辨清虚实之轻重,标实本虚之主次,灵活配伍,酌情变化,方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阳微阴弦"病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整理分析胸痹"阳微阴弦"相关条文及经典方剂,查阅中外文献,明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结合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研究,从"本虚""标实"两个方面阐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因病机。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阳微阴弦"正中其病机,可指导冠心病术前"未病先防"、术后"瘥后防复",有效弥补再灌注治疗的不足。结论胸痹"阳微阴弦"的病机理论为确立"扶正祛邪"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现将其扩大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样适用,临床应发挥传统医学治疗优势,分阶段辨证论治,寻因求本,以期"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胸痹与“阳微阴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同启  顾宁 《光明中医》2009,24(10):1860-1861
"阳微阴弦"语出<金匮要略>,这里的阳与阴,不能狭义地解释为"阳气"与"阴寒",当理解为导致冠心病的正气与邪气."阳微"即是本虚,"阴弦"即是标实.冠心病的治疗之法亦不外乎补、通两方面,所谓补即扶正,所谓通即祛邪.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阳微阴弦"思想治疗胸痹心痛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认为胸痹心痛为本虚标实之证,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心阳虚于上,君火衰微,不能主宰全身,温养脏腑,而致气滞、痰凝、血瘀为邪,上乘于心。治当求本,以"阳微"为基,"阴弦"为要,在温通心阳的基础上,配以行气、活血、消痰之品,标本兼治,为治疗胸痹心痛的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9.
胸痹以胸膺部疼痛为主证,包含了心、肺、食管、胃、胸膜及胸壁等疾患,其主要病机是"阳微阴弦"。阳微是寸脉微弱,指阳气亏虚,主要为心肺胸阳不足;阴弦是关、尺脉弦,指脾肾阳虚而阴寒、痰浊阻滞。胸痹辨证特点是本虚标实,治疗原则是祛邪以散寒、豁痰、活血、行气为主;扶正以益气助阳、滋阴养血为主。  相似文献   

10.
肠道微生物稳态是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保障,亦是脾功能正常的重要保障。"阳微阴弦"最早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即阳气衰微,既而阴邪上乘。"阳微"即为本虚,如脾气亏虚;"阴弦"即是标实,如痰浊、血瘀等因水液代谢障碍而致病理产物。脾虚运化失常,肠道微生物稳态失衡,导致痰瘀互结壅遏脉道,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从肠道微生物稳态失衡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解析"阳微阴弦"的现代生物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胸痛病因病机为阴寒凝滞、痰浊阻遏、气滞郁塞、瘀血内停、腑脏亏虚,治疗以"通法"和"补法"为主,"通法"包括活血化瘀、理气通阳、涤痰化饮、辛通散寒;"补法"可分为益气养阴、养血补心、温阳补心诸法。  相似文献   

12.
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素的分布、主要组合规律及冠心病不同类型证素分布。方法对223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病性证素的分布及组合情况,并分析冠心病不同分型证素分布规律。结果胸痹心痛常见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其组合情况:双因素组合中,气虚+血瘀最多,其他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虚+痰浊、阳虚+血瘀、气虚+阳虚、血瘀+阴虚;三因素组合中,气虚+阴虚+血瘀最多,其次为气虚+痰浊+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血瘀+痰浊、阳虚+血瘀+气滞;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胸痹心痛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以益气活血、滋阴化痰的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13.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也"。痰浊血瘀,心脉痹阻不通为基本病机,新病多以邪实为主,久病多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实证有痰阻心脉、气滞心胸、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证;虚证包括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心肾阳虚证,以痰浊血瘀为主,并伴有阳虚。方剂治疗有归脾汤、袁氏镇心痛、邓氏冠心胶囊、调脾护心法等。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西医治疗包括硝酸脂、β受体阻滞剂、他汀及ACEI类,也包括溶栓、抗血小板和抗凝及介入治疗。胸痹病机为本虚标实,在阴、阳、气、血亏虚或心、脾、肝、肾诸脏亏虚基础上,兼有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阻于心脉,使心脉不通,心血瘀阻,不通则痛;临床多虚实夹杂;利用中药多靶点、多环节、全方位特点遣方用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阳活血、益气养阴、健脾化湿、祛风通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郑玉姣 《环球中医药》2013,6(5):379-383
围绝经期高血压是指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血压。古今医家在临床中不断总结出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并不断地发展完善。其病因病机包括肾阴虚、肾精亏虚,肝肾阴虚,肝失疏泄,气血不足,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清阳不升,阴虚内燥,阳虚水饮内停,心肾不交,因虚致瘀,阴阳不和,冲任失调等等。其病位主要在肝肾,但与肺、心、脾等脏腑的关系密切。以阴虚阳亢者较多,但久病可致阴阳两虚。本病发生发展错综复杂,实非"阴虚阳亢"四字可以概括无遗,往往还有气虚、阳虚、气血逆乱、冲任失调,或兼夹有痰、浊、寒、瘀等不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属消渴变证,冠心病是主要并发症,由消渴日久而发。"消渴重,心中痛",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气阴两虚,标为痰浊内停、瘀血阻滞,虚在心脾肾,实在痰瘀阻络。气虚与阴虚互为因果,瘀血与痰浊既为气阴两虚病理产物,又是消渴导致胸痹主要机理。脾虚失运是发病关键,运脾是治疗根本。益气养阴,化痰祛瘀,都应在健脾基础上进行。中医药治疗擅用调理脾胃之方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的规范及心气亏虚证量化诊断方法。方法:本研究搜集了冠心病心绞痛相关20年的论文,3 090例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运用频率、排序、logistic逐步回归法最大似然法模型等统计方法,初步确定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证型:心气亏虚证、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心气阴两虚证、心阳亏虚证、寒滞心脉证、心阴亏虚证,而心阴亏虚证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证型中较少见。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法选定相关因素;应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1-2]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应用最大似然判别法确定量化诊断阈值;并对建立的冠心病心绞痛心气亏虚证量化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分别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心气亏虚证的中医证候量化诊断相关因素为胸闷、心胸隐痛、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倦怠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赋分为2~13分;心气亏虚证的诊断阈值为28分;经进行回顾性检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25%、87.14%、83.37%、63.32%、90.68%。结论:以症状出现频次为基础,建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量化标准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夏翔先生认为,元气衰微、胸阳不振、痰瘀内积、心脉瘀阻是冠心病发病的基本病机,益气培元、助阳温通、活血祛瘀、化痰理气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大法。辨治中强调标本兼顾、病证结合、脏腑相关,选方用药重视温润相宜、补通相融,且主张药性药理汇通。自拟“心痛方”用于冠心病的相对稳定期及发作期的治疗,临床取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司马星光  高晟 《吉林中医药》2013,(12):1282-1283
高晟主任医师在冠心病的临证上遵循病证相参、辨证论治,重视“从痰”“从虚”“从瘀”论治,在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上始终强调心阳虚这个重要的病理要素,于诸豁痰方药中常辅以温阳之品,治以化痰泄浊,通阳开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规律,以期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集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复杂系统熵聚堆、复杂网络展示方法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中核心症状为:胸闷、舌质紫暗、脉细、咳痰、咳嗽、喘憋、胸前区胀痛、气短、心悸、苔黄、脉滑、苔腻、脉弦、眩晕、苔白、失眠、倦怠乏力、舌质红、口干、脉沉。此症状主要分为血瘀、气虚、痰浊3 类;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的研究发现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常见证候(> 6.6%)为:痰瘀互阻171例(25.1%),气虚血瘀62例(9.1%),阴血津虚51例(7.5%),脾虚气滞49例(7.2%),痰浊阻滞46例(6.7%);证候要素靶位居前3位的是:脾465频次(68.4%),心463频次(68.1%),肺298频次(43.8%)。结论 血瘀、气虚、痰浊为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核心证候要素。中医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可以抓住痰、瘀、虚3个主要证候,治法以化浊(化痰、活血)、益气(行气、理气)为主,主张从脾论治,兼顾心、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