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检验方法在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1月84例确诊为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选患者均分别接受荧光定量PCR法、酶联免疫法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 荧光定量PCR法丙型肝炎检验阳性率为96.43%(81/84),酶联免疫法丙型肝炎检验阳性率为86.90%(7...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患者采用临床检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452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静脉血常规获取后,实施分离处理,获取血清,妥善处理后备用,使用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以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检验,对临床检验方法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利用酶联免疫法,阳性6例,阳性率1.32%,利用胶体金法,阳性7例,阳性率1.54%,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阳性5例,阳性率1.10%,对比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其他2种方法阳性率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型肝炎患者采用临床检验,效果理想,方法一般选择酶联免疫法或者胶体金法,接近临床结果,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可确诊疾病,由于胶体金法临床优势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丙型肝炎患者的价值.方法:以检验科904例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1.01之间,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所有对象均筛查丙型肝炎筛查,检验方法包括荧光定量PCR检测法、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比较三种方法检验阳性率.结果:PCR法检验阳性率1.1%(10/904),酶联免疫法检验阳性率1.32... 相似文献
4.
崔欲晓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18):31-33
丙型肝炎(hepatitis C,HC)是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所致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厌食、关节疼痛、乏力等,具有易反复、慢性化、传染性等特点。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luorescent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三种检验方式,目前其应用于HC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就近年来ELISA、ECLIA和FQ-PCR三种检验方式应用于HC的现状作一综述,旨在为HC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临床实际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最佳检测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1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共计21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血清学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检测,对比二者检测率的差异。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发现丙型肝炎病人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均可应用于临床检查丙型肝炎,但胶体金法有操作简单快捷、时间短、结果直观、无需特殊的设备等优点,可作为临床筛查、预防及复查丙型肝炎病人的首选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社区医学杂志》2016,(13)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检测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CLIA法和ELISA法检测HCV抗体结果可疑的血清标本,最终以重组免疫印迹法(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RIBA)确诊丙型肝炎(丙肝)感染血清63例,比较CLIA法和ELISA法检测HCV抗体阳性的符合率,分析CLIA法中低值组(1S/CO8)和高值组(S/CO≥8)的检测阳性率。结果 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的阳性符合率为90.48%(57/63),CLIA检测HCV抗体阳性符合率为96.83%(61/63),阳性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6,P0.05)。经RIBA试验及CLIA法检测同时确诊的61例HCV抗体阳性标本中,低值组检测HCV抗体阳性率为24.59%(15/61),明显低于高值组的90.16%(5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26,P0.05)。结论 CLIA法和ELISA法均可用于HCV抗体的检测,CLIA法阳性符合率相对较高,可作为HCV一种常规检测方法,但应对S/CO值较低者进一步使用RIBA检查确认,以降低漏检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HSA)和电化学发光法(ECHA)检测患者血清学标志物.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EHSA组和ECUA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种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比较ELISA和荧光定量PCR对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疾病的尽早确诊及检测方法 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百色市12个县(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351例疑似病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麻疹病毒IgM抗体,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咽拭子样本中麻疹病毒核酸RNA,分析比较两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351例麻疹疑似病例中,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60例,阳性率为45.58%;荧光定量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RNA阳性167例,阳性率为47.58%;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1,P=0.296).对不同出疹时间采集的标本用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免疫史患者标本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基本一致.结论 ELISA和荧光定量PCR用于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临床上常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来对乙肝患者进行诊断,探讨这两种方法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523例来我中心就诊的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乙肝五项检测和乙肝病毒检测,并根据乙肝五项指标将患者进行分组,同时分析联合应用乙肝五项和病毒DNA量进行诊断的关系.结果:根据乙肝五项指标结果可将患者分为6组,其中"大三阳"具有较高的病毒DNA阳性率和最高的DNA拷贝数(P<0.05),另外HbeAg的出现伴随着乙肝病毒的高检出率.结论:对乙型肝炎的准确诊断需联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五项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量.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25-1426
目的比较可吸收挤压螺钉和悬吊钢板在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给予可吸收挤压螺钉进行交叉韧带重建术)和对照组(给予悬吊钢板进行交叉韧带重建术),每组61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比值、跳跃指数、疼痛评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比值、跳跃指数、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2.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挤压螺钉和悬吊钢板均是临床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可用的肌腱固定方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的比对检测,探讨诊断试剂盒的性能效果。[方法]采用6种第三代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抗-HCV,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作为验证试验。[结果]对2005-2007年518份血清(包括抗-HCV检测阳性血清)进行检测,A试剂阳性检出率最高为5.79%,C、D试剂检出阳性率最低为3.47%。与12份PCR检测阳性结果最为吻合的试剂为A、F试剂,都是11份阳性(符合率为91.7%)。[结论]A和F试剂是检测抗-HCV较理想的试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2种丙型肝炎检测方法的比较,选择适合检验检疫系统工作特点的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CV特异性抗体;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HCV RNA,并将2种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检出的49份抗HCV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中,有46份标本的HCVRNA同时呈阳性,2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3.9%。[结论]第3代抗HCV抗体检测试剂盒,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作为目前13岸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筛查HCV感染的主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085-1086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研究组(炎琥宁联合头孢孟多治疗)和对照组(头孢孟多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头孢孟多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三种检验方法诊断阴道念珠菌病的价值。方法:同时用湿片镜检法、革兰染色法、CHROM培养法对临床拟诊的380例阴道分泌物检测进行比较。结果:湿片镄捡法与革兰染色法比较P〈0.01,与CHROM培养法比较P〈0.005,革兰染色法与CHROM培养法比较P〉0.05,但个别标本间两法阳性率存在差异。结论:革兰染色法检测念珠菌具有快速、简便、检出率高等特点,CHROM培养法检出率高,可将念珠茵鉴定到菌种,但用时较长,两法结合使用,可优点互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sAg转阴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方法将147例在邵阳市疾控中心就诊的HBsAg转阴患者的发展趋势及预后进行分析。HBsAg用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同时检测HBV-DNA和ALT,对结果加以相关性分析。结果 88例用抗病毒药转阴的患者,ALT>200 U的转阴率47.5%,80 U80 U的占3.4%,终末期肝病占39.0%。四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HBsAg阴性率分别为9.33%和28.00%,两种检测方法的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金法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检测易出现假阴性;PCR法和ELISA法联合检测可以避免误诊;HBsAg转阴在有些情况下不能看成是痊愈的标志,要根据病情个体化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091-1092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患者120例,按照首治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A组为B超引导下清宫术,B组为阴式疤痕妊娠物清除术+疤痕修补术,C组为子宫动脉明胶海绵栓塞后行清宫术,比较三组的β-HCG水平、临床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三组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三组患者在一次手术治疗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三组的血清β-HCG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入院时血清β-HCG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子宫疤痕妊娠患者时,需根据患者的孕囊与疤痕位置、疤痕厚度等综合考虑治疗方案,合理优化资源,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节省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沿海各省毛蚶养殖点广泛,但受生物性污染的情况不一。为了解毛蚶受甲肝病毒(HAV)污染程度,作者对浙江毛蚶主要养殖点内的33个组份毛蚶进行了检测。结果用ELISA法测到可疑阳性5份,在再次复测时均为阴性。用cDNA—RNA杂交法复核均呈阴性结果。实验表明,ELISA法简便、节约、快速、敏感,然特异性及重复性尚不及cDNA—RNA杂交法,但因其在基层便于实施,故在大量检测时,适于作为初筛广加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两种梅毒检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两种方法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1PPA)和环状卡片反应素实验(RPR)两种方法对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皮肤病性病门诊55例梅毒病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FPPA法的阳性率为96.36%、RPR法的阳性率为56.36%。结论FPPA法是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方法,在梅毒感染初期,患者未产生抗体时RPR法检出率较高,因此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