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嵌顿后可导致肠坏死、睾丸缺血萎缩或睾丸急性梗死。我院通过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经疝带治疗未愈的60例患儿,对手术中的有关问题及对精索、睾丸的影响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6个月内婴儿腹股沟斜疝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股沟斜疝(以下简称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为0.8%~4.4%.其中男性占大多数,男女比例一般为15:1.发病部位以右侧多见,占60%,左侧为25%,双侧为15%.腹股沟嵌顿疝(以下简称嵌顿疝)的发生率为腹股沟斜疝的1/6[1].如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往往引起肠坏死而造成严重的后果.2002~2003年我科收治60例小于六个月婴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廖君屯 《工企医刊》2014,27(2):657-657
目的总结和分析腹股沟斜疝术后继发出血的原因,为今后临床工作做好相关预防对策。方法对本院自2006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术后继发出血16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纯阴囊血肿8例,单纯精索血肿3例,切口皮下血肿3例,混合血肿2例。住院时间15~21d,平均19d。血肿消失最短15d,最长6个月。结论充分的术前全面分析、及时准确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是治疗腹股沟斜疝术后继发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卢安平 《现代保健》2011,(32):122-123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越性。方法采用相当于外环口体表投影的下腹皮横纹处小切口进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150例。结果150例患儿手术顺利,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方式非常适合小儿腹股沟斜疝病例应用,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疗效好、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对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护理评价.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8例(2015年6月-2016年12月)患有腹股沟斜疝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和干预组(综合性护理模式),每组29例.对比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住院时间、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情况.结果: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住院时间、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情况比较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模式对患有腹股沟斜疝的患儿在围手术期有更好地护理作用,不仅能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伍忠礼 《现代医院》2010,10(5):49-51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IH)的效果与复发情况。方法将125例IH患儿随机分为开放式小切口组(A组,n=32)、传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组(B组,n=45)及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正中襞覆盖内环口组(C组,n=48);采用相应的术式治疗,比较三组的疗效、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3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C组的手术耗时长于A组及B组,但C组术后下床时间间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及B组(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A组的阴囊血肿、鞘膜积液及术区疼痛发生率均高于B组及C组;在复发方面,A组有4例在术后半年左右出现复发,B组2例在1年后复发,C组2例在接近术后2年出现复发,尽管以上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复发时间间隔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C组最长(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正中襞覆盖内环口术式的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且不易复发,可在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
儿童腹股沟斜疝是一种最常见的腹外疝.它的发生主要是由先天性解剖异常和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等因素作用产生的.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外科治疗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研究.文章对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多种外科治疗手段加以阐述,从而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合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邵岩 《健康必读》2008,7(4):44-46
目的比较传统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537例成人腹股沟斜疝,分为两组:Ⅰ组221例采用传统修补术,Ⅱ组316例采用网片、Mesh Per fix plug、PHs补片对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结果Ⅱ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显著,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种补片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效果优越,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疝修补术;三种补片中,单纯网片修补是一种简单、材料便宜的手术。  相似文献   

9.
李明俊 《健康必读》2006,5(4):45-45
目的通过对16例经腹腔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例的体会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经内环口上方皮纹切口进腹高位结扎疝囊.结果本组16例病例手术时间缩短至20分钟左右,创伤小,随访均无复发.结论经腹腔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传统手术方法和腹腔镜治疗疗效更为良好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指标,以及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恢复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Alb、PA、TP等营养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IgA、IgM、IgG等免疫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IgA、IgM、IgG等免疫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但研究组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胃肠道手术患者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术期护理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7,(3):417-4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围术期护理中。记录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第一次进食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情况、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第一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咽痛、二氧化碳刺激征、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7.5%、12.5%和7.5%,低于对照组的37.5%、40.0%和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仰卧角度下、腹部加压动作前后斜疝患者腹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及其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腹股沟斜疝患者与因其他病住院、手术停留尿管患者各30例,均为男性,分别为实验(斜疝)组及对照组。通过测量膀胱内压力,测量并比较不同仰卧角度(0°、15°、30°、45°、60°、75°及站立)时患者与对照组在静息状态及做腹内加压动作时腹腔内压力。结果随着仰卧角度的增大及站立,实验组及对照组中静息、加压两种情况下,腹内压值均随之升高,各角度间的平均值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实验组中加压前后的腹内压差平均值也随着仰卧角度的增大而增加,且较正常对照组的增加更加明显,各角度间的平均值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斜疝患者的IAP随着仰卧角度增加较正常人更易升高,是斜疝的形成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仰卧角度下、腹部加压动作前后斜疝患者腹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及其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腹股沟斜疝患者与因其他病住院、手术停留尿管患者各30例,均为男性,分别为实验(斜疝)组及对照组。通过测量膀胱内压力,测量并比较不同仰卧角度(0°、15°、30°、45°、60°、75°及站立)时患者与对照组在静息状态及做腹内加压动作时腹腔内压力。结果随着仰卧角度的增大及站立,实验组及对照组中静息、加压两种情况下,腹内压值均随之升高,各角度间的平均值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实验组中加压前后的腹内压差平均值也随着仰卧角度的增大而增加,且较正常对照组的增加更加明显,各角度间的平均值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斜疝患者的IAP随着仰卧角度增加较正常人更易升高,是斜疝的形成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某院57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腹股沟平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全部治愈。无切口感染、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1例复发。结论: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疤痕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9,(5):769-77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下早期下床活动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理念,术后6 h开始医护共同评估病情并实施早期下床活动;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术后第1~3天下床活动。两组患者均由固定医生与专科康复护士进行资料收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 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快速康复理念下医护合作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患者镇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择期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的100例,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NRS评分法指导镇痛护理。比较2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不影响睡眠率和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SAS、SDS评分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RS评分指导镇痛护理能明显降低日间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35-1136
目的比较无张力腹股沟修补术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无张力腹股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CT在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股沟斜疝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4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股沟斜疝的CT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可清晰显示疝囊及其内容物,并能对嵌顿性疝做出术前诊断。结论 腹股沟斜疝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临床诊断及手术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79-38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围手术期的具体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00),实验组的恶心呕吐、腹胀、肠粘连和盆腔粘连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凝血机制及白细胞功能损害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3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促进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比传统护理模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析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集合本院2016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接收小儿腹股沟斜疝(年龄<13周岁)234例,以实际治疗术式来分组,传统手术组201例,腹腔镜组33例,对比组行传统手术,腹腔镜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禁食时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