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CCR7的表达(鳞癌23例,腺癌14例,腺鳞癌3例),阴性对照标本采用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结果免疫组化显示CCR7在25例(62.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和1例(5%)癌旁正常肺组织中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RT-PCR显示CCR7 mRNA在29例(72.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和2例(10%)癌旁正常肺组织中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CCR7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局部浸润有关,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免疫组化和RT-PCR法显示CCR7表达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100%)、77.8%(61.1%)、84%(75.9%)、93.3%(100%)。结论CCR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CCR7的表达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候选指标之一,对指导肺癌的靶向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CCR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探讨CCR7在NSCLC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65例NSCLC临床切除组织石蜡标本,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CCR7蛋白的表达.结果 65例肺癌组织中,CCR7阳性表达37例,阳性率为56.9%(37/65),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存在非常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CCR7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CCR7和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探讨CCR7和EGFR在NSCLC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用55例NSCLC临床切除组织石蜡标本,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CCR7和EGFR的表达。结果55例肺癌组织中,CCR7阳性表达37例,阳性率为67.2%(37/55),EGFR阳性表达40例,阳性率为727%(40/55),二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存在非常显著相关性。结论CCR7和EGFR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过度表达与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I期(c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过度表达、MLVD计数、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cI期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20例正常肺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和计数D2-40标记的MLVD,结合临床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NSCLC癌组织中,VEGF-C过度表达(阳性率81%),MLVD计数显著增高(23.4±6.9),均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有显著差异(P0.01);淋巴结转移N2组的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100.0%)、MLVD计数(28.5±3.3)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的癌组织[阳性率35.7%,(10.6±2.2),P0.01];另外淋巴结转移数量和程度与VEGF-C表达强度成正相关(rs=0.62,P0.01)。结论VEGF-C在cI期NSCLC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VEGF-C过度表达的cI期肺癌患者应该强化手术区域淋巴结清扫和术后必要的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分子生物学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2倒NSCLC组织中MMP-2、TIMP-2、NOS(1,2,3)、COX-2、CD44v6、CEA、VEGF、VEGF—C、VEGFR-3等分子生物学指标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蛄秉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57%。单因素显示MMP-2、TIMP-2、CD44v6、VEGF、VEGF—C、VEGFR-3与NSCLC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NOS(1,2,3)、COX-2和CEA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2、CD44v6、VEGF、VEGF—C、VEGFR-3与NSCLC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r分别0.2737、0.3940、0.3395、0.2587和0.3822)。结论NSCL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主要有MMP-2、TIMP-2、CD44v6、VEGF、VEGF—C和VEGFR-3。尤其是MMP-2、CD44v6、VEGF、VEGF—C和VEGFR-3,更可能是NSCL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CXC类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CXC motif receptor 4,CXCR4)、CC类趋化因子体7(chemokine CC motif receptor 7,CCR7)表达的差异性及其表达在局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未做治疗的41例NSCLC肿瘤原发灶,以及25例移淋巴结和20例正常肺组织接SABC免疫组化法观察CXCR4、CCR7的表达.结果 NSCLC原发灶中肿瘤细胞CXCR4、CCR7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细胞(P<0.05);CXCR4阳性表达率高于CCR7(分别为92.68%、68.29%;P<0.05).原发灶中CCR7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相关(P<0.05).淋巴结移灶中CXCR4、CCR7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4%;P>0.05).结论 NSCLC中肿瘤细胞高表达CXCR4及CCR7可能与肿瘤细胞局部淋巴结靶性转移有关.对NSCLC而言,CCR7的作用可能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几个问题:(1)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比率;(2)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部位、分型、分期进行Log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微转移的主要因素;(3)探讨微转移的方式、顺序。方法对91例非小细胞肺癌清扫的肺门和隆突下淋巴结进行MCK(AEI/AE3)免疫组化标志检测微转移的存在。另外收集45例肺部良性病变手术时切除的肺门淋巴结45枚和Ⅱ期、Ⅲ期肺癌常规病理检查阳性的肺门淋巴结45枚进行MCK(AEI/AE3)免疫组化(SP法)标志,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45例肺部良性病变手术时切除的肺门淋巴结45枚进行MCK(AEI/AE3)免疫组化标志均为阴性;Ⅱ期和Ⅲ期常规病理检查阳性的肺门淋巴结45枚进行MCK(AEI/AE3)免疫组化标志均为阳性。91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总的微转移率为49%(45/91)。结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率明显高于Ⅰa期;有必要对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术后化疗;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微转移的主要因素;淋巴结微转移遵循肺门到纵隔的途径;腺癌存在跳跃式微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对85例非小细胞肺癌行完全性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廓清术.结果:85例肺癌,共清除淋巴结826个,N1转移率33.3%,N2转移率19.8%.T1、T2、T3患者淋巴结总转移率分别为9.2%、27.1%、62.5%(P〈0.005).中央型肺癌及周围型肺癌总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8.9%、23.6%(P〈0.005).病理类型不同,N2转移率分别为:小细胞肺癌79.1%、肺癌43.1%、大细胞肺癌33.3%、鳞癌22.9%.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是十分活跃的,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临床类型和病理类型均有密切相关.在实施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时,对系统性胸内淋巴结廓清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几个问题(1)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比率;(2)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部位、分型、分期进行Log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微转移的主要因素;(3)探讨微转移的方式、顺序.方法 对91例非小细胞肺癌清扫的肺门和隆突下淋巴结进行MCK(AEl/AE3)免疫组化标志检测微转移的存在.另外收集45例肺部良性病变手术时切除的肺门淋巴结45枚和Ⅱ期、Ⅲ期肺癌常规病理检查阳性的肺门淋巴结45枚进行MCK(AEI/AE3)免疫组化(SP法)标志,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 45例肺部良性病变手术时切除的肺门淋巴结45枚进行MCK(AEI/AE3)免疫组化标志均为阴性;Ⅱ期和Ⅲ期常规病理检查阳性的肺门淋巴结45枚进行MCK(AEl/AE3)免疫组化标志均为阳性.91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总的微转移率为49%(45/91).结论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率明显高于Ⅰa期;有必要对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术后化疗;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微转移的主要因素;淋巴结微转移遵循肺门到纵隔的途径;腺癌存在跳跃式微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临床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某医院胸外科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术前临床分期为ⅠA期的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结果]发生N1淋巴结转移的比率为9.3%;发生N2淋巴结转移的比率为4.8%.单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目前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模式的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了解这些患者的不同临床特征是否会引起肺叶特异性淋巴结转移率和非特异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的不同变化,从而推测在早期NSCLC患者中行单纯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临床适应证。方法:调查了609例肺叶切除术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的cTNM-Ⅰ期的NSCLC患者。从临床资料包括肿瘤大小、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性别和年龄等方面来分析肺叶特异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和非特异性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率。结果:符合以下特点的Ⅰ期NSCLC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大部分被限制在了肺叶特异性纵隔淋巴结:①男性,年龄>60岁,鳞状细胞癌,肿瘤最大径≤5 cm;②男性,年龄≤60岁,鳞状细胞癌,肿瘤最大径≤3 cm;③女性,鳞状细胞癌,肿瘤最大径≤3 cm;④腺癌,肿瘤最大径≤2 cm。结论:符合以上条件的术前cTNM-Ⅰ的NSCLC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大部分局限于肺叶特异性淋巴结,对于这些患者,单纯清扫其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是足够的;而其他患者出现肺叶非特异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将会明显升高,对于这类患者,系统的淋巴结清扫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25例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64例淋巴结转移灶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CR7表达。结果CCR7在57.6%(72/125)肺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仅2例表达(10.0%)。64例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CCR7高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2.8%(53/64)和81.2%(52/64),两部位CCR7表达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CR7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而与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CCR7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CR7在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CR7的表达对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非手术治疗选择靶点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7(CCR7)的表达,探讨CCK7在NSCLC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以51例NSCLC患者癌组织和36例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NSCL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CR7的表达情况.结果 NSCLC癌组织中CCR7的表达率(68.6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3.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6.67%,在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3.6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CCK7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组织学类型无关.CCK7在Ⅲ和Ⅳ期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6.67%)明显高于Ⅰ和Ⅱ期(61.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CCR7的表达与NSCLC临床分期密切相关.CCR7在有淋巴结转移者的癌组织中阳性率(88.8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7.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CCR7的表达与NSCLC有无淋巴转移有关.结论 CCR7在NSCLC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NSCLC癌细胞的浸润与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的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提供依据,使术后外科病理分期更加精确,以更好地拟定术后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1月~2007年12月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行肺癌根治术后的37例NSCLC患者为对象,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其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纵隔淋巴结中MUC1 mRNA基因的表达,以明确是否存在微转移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微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年龄、性别、吸烟、肿瘤位置、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外科病理分期(P-FNM)、淋巴结大小、淋巴结融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37例患者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50枚纵隔淋巴结中,13例患者的20枚淋巴结检出微转移灶,阳性率为35.1%(13/37),其中P-N0期纵隔淋巴结微转移率为29.2%(7/24),P-N1期为46.2%(6/13)。微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年龄、性别、吸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位置、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大小、淋巴结融合情况等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外科病理分期(p-TNM)与分子TNM分期方法之间总符合率为64.9%,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T-PCR方法检测纵隔淋巴结MUClmRNA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及指导术后治疗有临床应用价值,并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精确TNM分期一个重要的手段,可使目前的肿瘤TNM分期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5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将1997年1月~1998年12月间医院施行肺癌切除手术的N2肺癌病人56例的资料进行总结。全组病人3、5年生存率分别为35.7%和28.6%。并就手术中纵隔淋巴结清除必要性、并发症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7(CCR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标本中CCR7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CCR7阳性细胞表达率较癌旁组织明显增加;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CR7阳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Ⅲ~Ⅳ期肺癌CCR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CR7表达与肺癌I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参与肺癌的免疫逃逸和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应用RT-PCR法检测CK19和MAGE-1 、-2 、-3 、-4 基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两者在诊断淋巴结微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方法检测53例患者的111组纵隔淋巴结CK19和MAGE-1 、-2 、-3 、-4 mRNA 的表达.结果:应用RT-PCR技术检测MAGE和CK19基因mRNA表达在病理阳性淋巴结的阳性率分别为87.1% (27/31)和 83.9%(26/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肺癌患者淋巴结4种MAGE基因表达均为0,CK19基因表达率为30.8%(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和应用RT-PCR技术检测MAGE和CK19基因在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分别为27.9 % (31/111)和48.6% (54/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中,MAGE基因较CK19基因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