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权虎  石磊  陈杰  罗嘉  陈攀  谢威 《肿瘤药学》2023,13(2):150-154
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肝癌症状无特异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是导致肝脏细胞发生恶性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大量研究报道了肝癌微环境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肝癌肿瘤微环境的主要组成、肿瘤微环境在肝癌中的作用以及针对肝癌微环境的靶向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有助于改善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范平生  汪瑛  冯克海 《安徽医药》2005,9(9):641-644
恶性实体肿瘤组织内微环境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低pH﹑低O2、营养贫乏状态,这种状态影响了恶性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利于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抑制杀伤恶性肿瘤细胞.该文简要叙述恶性肿瘤组织的微环境形成﹑细胞内外液特点、肿瘤免疫以及肿瘤微环境对细胞因子﹑免疫细胞和单克隆抗体抗恶性肿瘤作用影响,探讨如何改善这种微环境状态以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整体。肿瘤微环境具有低氧、低pH、高间质液压的生理特性,其中存在着多种基质细胞、调控因子和蛋白酶等物质,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抵抗药物治疗和免疫反应等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策略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思路,利用肿瘤微环境中的靶点和生理特性,靶向药物和靶向制剂能够更好地聚集在肿瘤部位,呈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迄今仍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理论的提出为肿瘤的彻底治愈带来了希望,我们可以从CSC这一与正常干细胞同样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细胞群入手对肿瘤进行治疗.研究表明,CSC周围微环境在肿瘤形成、发展、侵袭、转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低氧微环境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迄今仍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理论的提出为肿瘤的彻底治愈带来了希望,我们可以从CSC这一与正常干细胞同样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细胞群入手对肿瘤进行治疗.研究表明,CSC周围微环境在肿瘤形成、发展、侵袭、转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低氧微环境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6.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肿瘤微环境(TME)中具有免疫负调节功能,下调抗肿瘤免疫,为肿瘤微环境免疫治疗研究的靶点.Treg细胞对肿瘤微环境的作用包括对代谢及相关信号通路调节.其中包括IL-33/ST2通路、PI3K通路、Hippo通路与Wnt/β-catenin通路.通过研究Treg细胞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作用可以...  相似文献   

7.
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肿瘤治疗药物经历了细胞毒疗法、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的发展,其中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抗肿瘤疗法,但其也存在一些相关的不良反应。肿瘤微环境是由免疫细胞、肿瘤血管、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多种成分构成的复杂动态环境,肿瘤微环境显著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肿瘤免疫监控及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关键调节作用。目前,越来越多针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正处于研发阶段。基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可以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亚型与功能、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中的主要作用,近年来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抗肿瘤策略相关研究以及药物研发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内环境 , 由多种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组成, 是肿瘤形成、 转移以及耐药的关键因素。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将成为治疗肿瘤的靶点之一。MicroRNAs(miRNAs) 是一类 21~25 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 RNA, 主要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近年来, 随着非细胞自主抑癌机制的提出, 使 miRNAs 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受到了极大关注。本文主要阐述 miRNAs 通过非细胞自主机制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为对肿瘤微环境的深入研究以及肿瘤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细胞是血管壁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控血流量、清除或吞噬细胞碎屑等作用,是一种包裹全身毛细血管的收缩细胞。它控制血管通透性并参与血管的发育,是血管生成和血管功能的重要调节者和潜在药物靶点。周细胞也被认为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肿瘤生长和远端转移过程中。因此,该文对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周细胞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靶向周细胞治疗肿瘤进行综述,以期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赵玉娜  邢爱敏 《药学进展》2011,35(5):236-237
肿瘤疫苗是否可作为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仍不得而知。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病毒可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除了预期的抗病毒免疫清除作用,由病毒感染细胞产生的"危险"信号可产生免疫共刺激作用,而该作用在肿瘤微环境内可避开免疫抑制并逆转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1.
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有巨大的潜力,但复杂的肿瘤微环境给纳米药物向肿瘤的递送带来了很多障碍.纳米药物从入血到在肿瘤中发挥作用,需要经历循环、聚集、渗透、内化和释放5个步骤,其中聚集和渗透环节更重要.本文综述了纳米药物在提高肿瘤聚集性和渗透性方面的新进展,尤其是近5年出现或发展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半个多世纪前,沙利度胺曾作为治疗早孕反应的特效药闻名于世,而严重的不良反应又令其臭名昭著.半个多世纪后,沙利度胺因被发现有治疗红斑结节性麻风、抗肿瘤等作用,又重新被重视.该文就近年来对沙利度胺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的一些文献报道,特别是国内同行们所做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希望能为科研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斑马鱼作为独具特点的新兴实验动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发生发展、抗肿瘤药物开发和筛选、最佳治疗方案确定等许多方面的研究。该文主要介绍斑马鱼肿瘤模型分类、特点及应用优势,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和合理应用斑马鱼的肿瘤模型。  相似文献   

14.
田添  李俊 《安徽医药》2012,16(11):1570-1572
膀胱癌如提早发现和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且其复发率极高,因此膀胱癌的筛查和复发监测十分重要。尿细胞学是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之一,然而其对于低级别的膀胱肿瘤诊断灵敏度不高。改进传统的细胞学检查、探索高效的肿瘤标志物及可靠的联合试验是提高膀胱癌诊断效率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诺必擂停体内外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内实验采用3种移植性肿瘤模型(S180、BGC823、EAC),计算各用药组抑瘤率、EAC小鼠生命延长率;体外实验采用2种肿瘤细胞株(K562、HL60),MTT法检测抑制率。结果:诺必擂停对S180、BGC823具有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9.11%~55.67%、36%~58%,EAC的生命延长率为15.38%~24.61%;体外,诺必擂停可抑制K562、HL60的生长,浓度在2.5~10μg·ml-1时,抑制率随浓度与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诺必擂停对S180、BGC823移植性肿瘤及K562、HL60肿瘤细胞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EAC小鼠具有一定的生命延长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抑癌因子腹腔注射对小鼠实体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娅萍  王仁敏 《贵州医药》2002,26(11):977-978
目的:观察抑癌因子腹腔注射对小鼠实体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小鼠右腋皮下分别接种肝癌和S180肉瘤细胞,24小时后,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抑癌因子,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七天,第八天处死小鼠,剥离出瘤块称重。结果:肝癌和S180小鼠肿瘤平均重量为0.65g和0.64g,相应的对照组小鼠肿瘤的平均重量为1.41g和.134g,P值均小于0.01,抑瘤率分别为53.9%和52.2%。结论:抑癌因子腹腔注射对肝癌和S180小鼠实体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癌机理可能是通过启动细胞凋亡信号传递途径,诱导和加速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Prior studies show that a single subcutaneous (sc) exposure to cadmium (Cd) will induce injection site sarcomas (ISS) in rats. These tumors, thought clearly malignant, do not often metastasize or invade subdermal muscle layers because of their location. Recen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when tumorigenic cells chronically exposed to Cd in vitro are inoculated into mice, tumor progression and invasiveness in the mice are enhanced. Thus,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repeated Cd exposures on tumor incidence, progression, and metastatic potential in rats. Wistar (WF) and Fischer (F344) rats (30 per group) were injected sc in the dorsal thoracic midline with CdCl2 once weekly for 18 weeks with doses of 0, 10, 20, or 30 micromol Cd/kg. This resulted in total doses of 0, 180, 360, or 540 micromol/kg. One other group of each strain received a low, loading dose of Cd (3 micromol/kg) prior to 17 weekly injections of 30 micromol/kg (total dose 513 micromol/kg). Rats were observed for 2 years. Many F344 rats (57%) died within one week after the first injection of the highest dose, but WF rats were not affected. The low loading dose prevented acute lethality of the high dose in F344 rats. Surprisingly, latency (time to death by tumor) of ISS was the shortest in the groups given the low loading dose in both strains. ISS in these groups also showed the highest rate of metastasis and subdermal muscle layer invasion. Based on ISS incidence in the groups given the lowest total dose of Cd (180 micromoles/kg), F344 rat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tumor induction, showing an incidence of 37% compared to 3% in WF rats. On the other hand, Cd-induced ISS showed a higher overall metastatic rate in WF rats (18 metastatic ISS/68 total tumors in all treated groups; 27%) compared to F344 rats (6%). Immunohistochemically, the primary ISS showed high levels of metallothionein (MT), a cadmium-binding protein, while metastases were essentially devoid of M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peated Cd exposures more rapidly induce ISS. An initial low exposure to Cd further accelerates the appearance and enhances the metastatic potential and invasiveness of these tumors. The primary and metastatic ISS appear to have a differing phenotype, at least with regard to MT producti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ultiple Cd exposures and enhanced metastatic potential of the ensuing tumors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in chronic exposures to Cd, or in cases of co-exposure of Cd with organic carcinogens, as in tobacco smoking.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程序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抗体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免疫疗效。方法 选取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治疗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的18例晚期肿瘤患者,给予PD-1抗体静滴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经PD-1抗体治疗后,PR 5例、SD 7例、PD 6例,生活质量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至随访结束,共有5例死亡,2例失访,11例存活,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6个月(95% CI:1.8~3.3个月),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化验指标异常。结论 PD-1抗体是治疗晚期肿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少,临床耐受良好,但该结论仍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复发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9月~2007年5月54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再次手术,手术组中盆腔脏器切除术20例、姑息性复发病灶切除术22例,12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姑息手术与非手术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3.6%及0%,盆腔脏器切除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0%,且均获得R0切除(肿瘤周围及切缘镜下未见癌残留)。结论:盆腔脏器切除术是治疗复发直肠癌的有效方法,严格选择病例,掌握手术适应证,确保获得R0切除,是获得满意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