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为临床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近几年国内公开报道393例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分析。结果 归纳总结出β-内酰胺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一般规律和有关特征。结论 临床在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时,不仅应重视其抗菌效应,还应高度关注其不良反应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敏感实验的现状、过敏反应及与青霉素类交叉过敏反应机制、皮试液的选择、配制及浓度选择、皮试结果与过敏的关系、皮试的注意事项、皮试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意义等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下一步临床规范皮试头孢类抗菌药物及为相关部门制定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分离临床标本中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析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相关基因型。结果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多数耐药,所测基因型中OXA和PER基因全阴性,DHA基因5号和10号阳性,VIM和IMP基因5号阳性。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一种多重耐药菌,天然耐多种抗菌药物,可依据其基因型来选择抗菌药物,以避免或减少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规范抗菌药物应用。方法随机抽取市县二级医院内、外科病例800份,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率为79.75%,单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63%,预防性用药率为34.75%,使用率最高的是β-内酰胺类(45.88%),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率为21.38%,抗菌药物的应用多数以经验为主。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规范用药做的不够,应合理安全有效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刘娟  向萍 《重庆医学》2013,42(20):2418-2420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用量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上半年、2011年下半年及2012年上半年该院信息系统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基本信息,以2011年上半年为基准,分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用量变化。结果该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金额、药占比、用药频度、药品限定日费用都呈大幅下降趋势。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韦秀芝 《广西医学》2010,32(6):725-727
近年来,在感染性疾病治疗领域,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最常见且重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临床上受到了广大的关注,笔者对该药的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魏龙 《九江医学》2009,24(3):81-83
目前,我国在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中,抗生素占主要地位,而抗生素的应用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主要地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由于有β-内酰胺环,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合成,它们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免疫学特性。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氧青霉烷类、氧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品种多、抗菌活性强、副反应小,适应范围广,疗效好等特点,深受患者欢迎,也是全球医学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影响青霉素过敏试验的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培兮  李华玉 《重庆医学》2004,33(3):479-480
青霉素属β-内酰胺类,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选择幅度大,为临床首选药物.由于其过敏反应发生率高达3%~6%[1],因此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做皮内敏感试验(以下简称皮试),阴性者可给药,阳性者不能用药.我对1998~2001年以来在我院接受青霉素治疗的住院病人的皮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发现皮试结果阳性率高于报道的[2]1.5%~3.7%并有上升趋势,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计算各种病原菌的构成比及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医院感染80例,其中真菌感染12例,占15%,普通细菌感染68例,占85%.G-杆菌检出率最高.大多数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耐药率相对较低,对碳青酶烯类及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临床真菌感染较为严重;G-杆菌是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尤以β-内酰胺酶产生的耐药菌为著,临床医师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及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李雅 《吉林医学》2014,(14):124-125
目的: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10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和临床实际应用结合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结果:对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等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得出了最佳结果。结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发挥药物的效果,可减少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还有利于减少医疗的费用。  相似文献   

11.
王彦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97-4898
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药物的性质。了解抗生素的化学结构,能从本质上认识和了解药物的性质,掌握药物作用及其应用的规律。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主要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概念: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含有四个原子组成的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种类: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优点: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及临床疗效好。本类药物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缺点:由于β-内酰胺是由四个原子组成,分子张力比较大,使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开环导致失活。1.1β-内酰胺类抗菌作用机制抑制转肽酶活性能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粘肽转肽酶,使其催化的转肽反应不能进行,从而阻碍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使细菌细胞肿胀、变形、破裂而死亡。增加细菌胞壁自溶酶活性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影响,因而本类药物对细...  相似文献   

12.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至7月抗菌药物使用记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使用强度(AUD)并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AUD总体呈下降趋势,头孢菌素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和青霉素类排名AUD前三位;排名AUD前十位的药物大部分来自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总体较低。结论抗菌药物的应用逐步转向合理用药,但存在用药过于集中,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达到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和减轻患者负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住院归档病历422份,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422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33%,涉及37个品种,以β-内酰胺类及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使用率最高,达62.26%;氟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次之,分别占13.79%和11.00%;抗菌药物使用以单用和二联为主,分别占43.95%和51.62%;绝大多数品种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不规范。结论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尚存在不足之处,须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梁志金 《广西医学》2008,30(8):1282-128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是常用的抗生素。青霉素类不同厂家提供的药品说明书未提及对此类药物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及浓度,只提示该类药物为青霉素类,使用前应进行皮内敏感试验,阳性者禁用;对头孢菌素药物只提示青霉素过敏性慎用或不用。临床上为了用药安全,只  相似文献   

15.
β内酰胺类(β—lactams)抗生素是临床最常用的抗菌药物。它们的共同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合成,共同特点是除了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有作用外,还对部分厌氧菌有抗菌作用,具有抗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及疗效好等优点,其中临床最为常用的是青霉素类(penicillins)和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 抗生素)。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此类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如细菌的耐药性增强,菌群失调导致的二重感染等。为此,笔者就我院门诊处方中β内酰胺类药物应用的误区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计算各种病原菌的构成比及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医院感染80例,其中真菌感染12例,占15%,普通细菌感染68例,占85%。G-杆菌检出率最高。大多数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耐药率相对较低,对碳青酶烯类及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临床真菌感染较为严重;G-杆菌是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尤以β-内酰胺酶产生的耐药菌为著,临床医师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及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10年HIS系统中各类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并对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构成比、DDDs值进行排序。结果我院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广泛,共涉及7类81种,β-内酰胺类占主导地位,其次为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用药结构基本合理,抗菌药物用药品种趋向集中,但个别品种的应用缺乏合理性,建议临床医师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方式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到2016年4月我院药剂科的用药情况,结合药物特征和文献查阅等,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等常用的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得到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等常用的抗菌药物的用药间隔和具体的给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结论常用抗菌药物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给药人员充分明确最佳给药时间,并保障用药的合理性,发挥药物的功能性,进而有效的保障患者抗菌效果,推动患者早日康复~[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某院2005年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特点和年销金额。方法采用WHO药物统计合作中心设定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dailydose,DDD)方法计算某院抗菌药物的用药频率(DDDS)。结果该院β-内酰胺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三代头孢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和年销售金额均靠前。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使用频率较少。结论该院2005年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在确保使用有效和安全的基础上,又力求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20.
目前抗菌药物应用越来越多,但很多药物容易引起肝损害,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容易引起肝脏损害的抗菌药物主要有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四环素类及大环内酯类等,其次是β-内酰胺类和二性酶素等等.以下将抗菌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情况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