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合并高度轴移不稳定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过程中,施行前外侧肌腱固定,分析该方法对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140例患者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8例患者在麻醉下检查轴移试验表现为2+至3+,入选本研究。在手术过程中,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基础上,取髂胫束后方纤维做前外侧肌腱固定。患者在术后即刻、6个月和12个月时接受临床随访,采用KT-1000检查膝关节前后向稳定性,采用轴移试验评估膝关节旋转稳定性。使用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平均获得12.7±2.4个月随访,男性1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8.3±7.1岁。至最终随访时,全部患者无膝关节不稳定主诉。前后向稳定性KT-1000检查患侧-健侧差值平均为2.3±0.7 mm,与术前(9.2±2.6mm)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术前麻醉下检查,13例患者轴移试验2+,5例患者3+。术后即刻检查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最终随访时,17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1例患者1+,术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为67.7±5.9(55至78),术后为89.0±4.6(75至95),术后相比术前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高度轴移试验阳性的患者,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同时,采用前外侧肌腱固定的方法,可有效改善轴移试验的结果,恢复关节稳定性,术后早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失败行翻修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海警总队医院2013-02至2019-02收治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失败行翻修术患者30例(30膝)临床资料,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6~70个月)。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KT-2000差值进行分析,采用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前方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 Lysholm评分术前(48.33±5.43)分,末次随访(82.92±4.13)分;Tegner评分术前(2.18±0.91)分,末次随访(6.52±1.12)分;IKDC评分术前(48.32±5.54)分,末次随访(76.45±3.86)分;KT-2000屈曲90°差值术前(6.95±1.21)mm,末次随访(2.23±0.84)mm,KT-2000屈曲30°差值术前(6.62±1.01)mm,末次随访(2.34±0.4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术前30例全部阳性,术后全部阴性,膝关节功能术后提高明显。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失败行翻修术,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后,应用LARS新型中空人工韧带联合自体肌腱行翻修手术的可行性及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因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行翻修手术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翻修手术,采用LARS新型中空人工韧带联合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采用KT-2000检查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30°平均差值,根据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系统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情况进行评价,探讨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30°平均差值较术前明显减小[(2.05±0.28)mm比(6.15±0.8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IKDC、Tegner及Lysholm评分均较翻修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RS中空人工韧带联合自体肌腱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翻修术中是一种可行的移植物选择,术后临床效果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同时损伤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关节镜下同时重建13例ACL、PCL损伤的患者,重建材料采用LARS人工韧带.术后随访12~36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韧带标准评价表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患膝功能,通过KT-1000检查膝关节前后松弛度.结果 术后无膝关节感染发生;均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05°~125°,平均117°.术后随访时IKDC评分:A类10例(77%),B类3例(23%).屈膝25°位KT-1000检查: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异<2 mm 12例,3~5 mm 1例;屈膝70°位检查:<2 mm 12例,2~4 mm 1例.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3.8 ±2.9)分(49~69分),终末随访时为(91.1±2.7)分(88~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关节镜下同时重建膝关节ACL、PCL是目前治疗ACL、PCL同时损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近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双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同期重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95年1月至2008年6月,关节镜下行双膝前交叉韧带同期重建手术的41名患者纳入研究.围手术期观察止血带时间和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平均随访6.7年(至少2年),随访内容包括膝关节IKDC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KT-2000膝关节稳定性检...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4股半腱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关节镜下单束蕈建增强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外侧束部分损伤方法 ,探讨其临床效果. 方法 对26例单纯ACL后外侧柬部分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进行单束解剖重建.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通过KT-1000检查比较膝关节的前向松弛度. 结果 术后无活动受限,屈膝活动度130°~150°,平均142°.术后随访12~18个月,最后随访时IKDC评分为A级25例(96%),B级1例(4%);IKDC评分从术前的(71.4±3.7)分提高到随访结束时的(95.8±3.4)分(t=9.836,P<0.01).屈膝25°位KT-1000检查,双侧膝关节胫骨结节前移差异从术前的(5.1±1.2)mm减少到终末随访的(2.1±1.3)mm(t=10.48,P<0.01).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6.7±3.2)分,终末随访时为(95.7±2.4)分(t=7.356,P<0.01). 结论 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增强治疗ACL后外侧束部分损伤,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单骨道双束和单骨道单束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差异。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共48例初次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入选本研究,随机分为单骨道双束组(n=24)和单骨道单束组(n=24),分别采取关节镜下单骨道双束和单骨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技术,移植物均使用自体腘绳肌腱。两组胫骨骨道均用Tibial Intrafix固定,单骨道双束组股骨骨道用Femoral Intrafix固定,而单骨道单束组股骨骨道用Endobutton固定。术后随访分别采用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进行主观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KT-2000测量客观评估稳定性。结果:4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71±1.69)个月。两组功能评分显示,术后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客观稳定性评估较术前均显著提高,但组间无显著差异。在134N拉力下KT-2000测量侧侧差值:单骨道双束组屈膝30°时为(1.44±1.28)mm,屈膝90°为(1.15±1.30)mm;单骨道单束组屈膝30°时为(1.63±1.15)mm,屈膝90°为(1.31±1.26)mm。结论:单骨道双束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很好恢复膝关节前向稳定性,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近期疗效满意;但与单骨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和客观稳定性评估均无明显差别,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不同术式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 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对行自体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和异体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两种术式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Lysholm膝关节评分:自体髌腱组平均(94.86±1.35),异体髌腱组为(90.00±2.2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膝关节屈曲90°前抽屉应力下侧位片示股骨髁后缘和胫骨平台后缘的切线距离,自体髌腱组为(4.97±0.51)mm,异体髌腱组为(5.4±0.18)mm,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自体髌腱组在Lysholm评分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异体髌腱组,自体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确切,节省经费,是一种比较好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我科对115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Endo-button和Intra-fix内固定系统,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结果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9个月)。按Lysholm标准评价,术前平均(51.65±1.71)分,术后平均(91.26±2.25)分,术前、术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Endo-button和Intrafix内固定系统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确切,是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应用8股腘绳肌移植物及4股腘绳肌移植物重建合并低度轴移(轴移1+)的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入选患者术前麻醉下检查轴移试验为1度且有术后一年以上随访结果。采用8股腘绳肌移植物重建ACL的患者为A组,4股腘绳肌移植物重建ACL的患者为B组。评估术前及术后最少1年随访时,Lachman试验、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Lysholm评分以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的组内和组间变化。结果:A组患者50例,平均随访时间14.8±6.2个月;B组患者50例,平均随访13.7±3.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主客观评估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显示,末次随访时A、B两组患者的Lachman试验、KT-1000侧-侧差值、Lysholm评分以及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轴移试验均为阴性,B组轴移试验44例阴性,6例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低度轴移(轴移1+)的ACL损伤患者,应用8股自...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3D打印技术设计个性化股骨侧定位导向器应用于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3D打印个性化股骨侧定位导向器辅助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患者40例为3D组,术前进行3D建模、ACL股骨侧止点定位。应用常规经膝关节前内侧入路手动进行股骨侧定位的ACL重建术患者40例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均未出现并发症。3D组术前均建模顺利,术前定位股骨侧隧道口后,股骨侧隧道长约(42.1±3.3)mm,常规组测量股骨侧隧道长约(39.5±3.9)mm,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10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及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Lysholm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设计个性化股骨侧定位导向器进行ACL重建手术有助于精准定位股骨侧解剖点、控制导针方向,利于腱骨愈合,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杠杆试验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精准康复时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实验组按照患者完成主动杠杆试验的情况决定术后康复时机并指导康复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w、2w、4 w、12 w及24 w对两组患者进行膝关节胫骨前移度(KT-2000)、主动关节活动度(ROM)以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脱拐时间。结果:术后6周内,实验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2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ROM高于对照组(P<0.05),到12周两组基本一致。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两组膝关节胫骨前移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脱拐时间平均为28.0天,对照组平均为44.6天,实验组脱拐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进行以脱拐时间为终点事件的生存分析,结果同样是实验组脱拐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杠杆试验结果可作为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时机的可靠指标,为建立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三隧道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n=30)和B组(n=40)。A组患者接受Endobutton悬吊固定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三隧道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轴移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三隧道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肢体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水中运动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骨科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术后除了常规的康复训练还进行水中运动疗法,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均治疗3个月,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采用膝关节伸屈功能、Lysholm评分判断疗效.结果 实验组膝关节伸屈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Lysholm标准评分:实验组训练前为(59.3±2.8)分、训练后为(92.3±6.7)分,对照组训练前为(61.4±3.1)分、训练后为(80.3±5.2)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实验组也好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系统康复训练中加入水中运动可明显减轻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疼痛、膝关节肿胀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关节镜下微创诊断、修复与重建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方法 。方法 对356例ACL急性损伤的患者施行早期关节镜治疗,关节镜下采用自体中1/3髌韧带两端带骨块(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随访2年,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效果。结果 平均随访2年,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40±6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0±9分。结论 ACL急性损伤时,早期施以关节镜手术,创伤小,可同时处理合并伤,对于早期稳定膝关节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研究并评估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年12月至2006年8月,对36例ACL损伤病例进行了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男性1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28岁(15~56岁);急性损伤11例,慢性损伤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了主观评估(包括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症状改善情况)和客观评估(包括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测量,以及关节活动范围),并对比了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MR影像和关节镜手术探查影像,还对术后发热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了记录。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23.6个月(12~32个月)。主观评估:术前Lyshrolm评分为63.61±13.4分(46~90分),术后最终评分为98.03±3.6分(85~100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达到91.7%。客观评估:KT-1000测量结果:术前两侧胫骨前移的差别为7.05±2.15mm(2~11mm),术后最终测量值为1.15±1.43mm(0~6mm),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以及病毒和细菌感染。1例患者移植物松弛度增加,给予固缩治疗后好转。另1例部分韧带磨损,但主观评估良好,给予清创和髁间窝成形术处理。结论:短期观察显示,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ACL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后的护理方法和措施.方法:择我院2008-01~2010-01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患者28例.以上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患者术后给予一般护理、康复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28例患者均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患者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5例;良19例;可4例;差0例.本组患者中,膝关节屈曲大于120度患者24例,90~120度者4例;伸膝有3例5度受限,其余患者均为正常.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双极射频电热固缩治疗前交叉韧带松弛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15例前交叉韧带双极射频电热固缩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双极射频对16例前交叉韧带松弛的患者进行电热固缩治疗。完整随访者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9岁。12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3例为自体绳肌重建术后。电热射频设备输出功率为284W,组织内作用温度为65℃。术后患者采用支具制动,康复计划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基本相同。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5·6个月(4~25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74·27±5·51分(66~84分),术后3个月89·6±7·11分(72~99分),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最终评分83·33±11·81分(56~95分),虽仍显著高于术前评分(P<0·05),但与术后3个月比较有所降低。KT-1000测量结果,术前两侧胫骨前移差值为5·47mm±1·61mm(3·5mm~10mm),术后3个月为2·67mm±1·35mm(2~7mm),与术前测量值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最终测量结果为3·8mm±1·96mm(2~9mm),虽仍显著低于术前测量值(P<0·05),但较术后3个月有所增加。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13·3%)术后失效,接受了二期重建手术。结论:电热固缩治疗前交叉韧带松弛可获得较好的短期主、客观疗效,但长期随访疗效有所下降。建议慎重选择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采用患侧与健侧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三联征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取患侧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修复)和B组(取健侧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后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结果两组的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Lysholm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患侧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三联征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带蒂的髌韧带修复对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就诊的86例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6例;年龄20~40岁,平均25.6岁;致伤原因:运动伤52例,道路交通伤15例,摔伤19例.对照组移植物采用四股胭绳肌腱修复,观察组移植物采用带蒂的髌韧带修复.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运动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伸屈膝受限度数以及患侧与健侧大腿周径差值,术后12、24个月采用Pivotshift试验、Lachman试验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并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24个月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随访2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膝关节感染、粘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观察组恢复运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1±2.0)个月vs.(6.2±2.8)个月,t=2.096,P<0.05;观察组术后24个月Pivotshift试验阳性率,术后12、24个月 Lachman 试验>3+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88.37%vs.67.44%,44.19%vs.23.26%,81.40%vs.58.14%;x2=5.471、4.214、5.513,P<0.05).结论 带蒂的髌韧带修复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重返运动时间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