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贺学勤  洪永智 《现代保健》2011,(26):151-152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经验、安全性、康复价值。方法对5年来施行胃癌根治术后同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26例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症状;监测术前、术后第8天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26例肠内营养患者均能耐受,无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肠蠕动恢复快,三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可较好地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1]。方法:在术中对所选的40例患者均放置胃肠营养管,并在术后的24小时后进行营养支持,并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本次所选的40例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住院观察后,全部康复出院,治愈率达到了100%,而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的营养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不但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且还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经验、安全性、康复价值。方法:对某院5年来施行胃癌根治术后同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症状;监测术前、术后第8d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的变化及排气、下床活动时间与同期内胃癌根治术的21例常规输液组进行对比。结果:21例肠内营养患者均能耐受,少数患者有不适,无并发症的发生,两组之间比较术后体重及血红蛋白两种指标无明显差异,但白蛋白两组间有差异,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与对照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较好地改善术后病人营养状态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4.
胃癌根治术切除的范围比较广,对人的创伤比较大,术后恢复比较慢,在临床上常用TPN。随着医学的发展,发现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特点,有助于维护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并发症相对少。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20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病人术后恢复快,营养吸收均衡,并发症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我国较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据文献报道胃癌患者有44.8%会发生营养不良,而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可达49.1%。胃癌患者术后只要不存在禁忌证,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都应作为术后常规营养支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EN支持的原理、操作方法,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从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护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进行胃癌根治术的7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37例,对照组采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术后发热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术前、术后1d,两组CD3+、CD4+等免疫功能指标比较(P<0.05);术后7d,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d,两组上述指标呈下降趋势,术后7d有所回升;③术前、术后1d,两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比较(P<0.05);术后7d,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d,两组上述指标呈下降趋势,术后7d有所回升;④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康复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以期为此类病人术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病人。依据术后营养治疗的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观察组(术后早期EN组)和对照组(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康复、腹腔引流量和引流液炎症介质水平等指标。结果:共计纳入81例病人,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t=3.806;P <0.001)、恢复饮食日(t=5.510;P <0.001)以及术后住院日(t=2.401;P=0.019)均短于对照组病人。观察组病人术后5 d外周血白蛋白(t=14.040;P <0.001)和前白蛋白(t=9.832;P <0.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未见显著差异(t=1.477;P=0.144)。观察组病人术后5 d外周血CRP水平(t=7.758;P <0.001)和术后SIRS发生率[(12.2%, 5/41) vs (32.5%, 13/40),χ2=4...  相似文献   

8.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以期为胃癌根治术后营养治疗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省黄山首康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在术后7d接受不同的营养治疗方式,观察组于术后24h内开始鼻饲肠内营养,逐步过渡至口服肠内营养;对照组则在术后早期接受肠外营养,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至口服肠内营养.比较2组并发症、进食耐受性、营养状况、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并随访至术后第6个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胃癌病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治愈出院.2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肠梗阻2例(2/30,6.7%);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肠梗阻2例(3/30,10.0%),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出现恶心伴呕吐、腹胀等进食不耐受情况,予以暂停肠内营养并经肠外营养及保守治疗后缓解.两组间进食不耐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留置引流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少(P<0.05).两组均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未发生远期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开展鼻饲肠内营养并逐步过渡至口服肠内营养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且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观察腹腔镜胃癌根治或2D、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且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行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研究组30例行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统计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术式,相比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术后均给予常规静脉滴注营养,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疗程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8天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及体重)、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比值、NK细胞的比例和IFN-γ/ IL-4)、抗氧化功能(T-SOD、MDA、GSH-Px).结果 术前1天,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及抗氧化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观察组患者CD8+T细胞降低,CD4+/CD8+、NK细胞和GSH-Px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第8天体重、CD3+、CD4+、CD4+/CD8+、IFN-γ/ IL-4降低,MDA水平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维持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氧化系统的平衡,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符氨酰胺对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化疗期问外周静脉滴洼丙氨酸-谷氨酰胺(0.3g/kg),对照组予以静脉滴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普通饮食。分别于化疗前1日和化疗结束后1日检测患者血浆谷氨酰胺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10((IL-1α)、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FN)水平;血浆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以及D-乳酸水平;动态观察患者饮食及呕吐腹泻情况。结果化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化疗结束后试验组谷氨酰胺,ALB、RBP、PA、TFN,IgA和IgG,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化疔结束后两组IL-6和TNF-α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试验组IL-1α、TNF-α和IL-6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血浆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术后化疗胃癌患者谷氨酰胺营养支持,可提高结构蛋白质合成,改善营养水平,减少炎性介质表达,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有益于防治化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3例接受各种消化道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行空肠造瘘,术后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结果31例患者完成肠内营养治疗,无导管堵塞或脱出,平均输注营养液时间为(10.4±5.9)天,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42.4±15.9)小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7±17.2)天。16例患者出现腹胀,7例出现腹泻,13例出现糖代谢严重异常。出院前患者营养指标轻度下降,无死亡病例,伤口裂开1例,感染并发症2例,非感染并发症1例(心绞痛)。2例患者因严重腹胀及腹泻中止肠内营养。结论消化道手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应坚持无菌配液、严格管路护理、注意血糖变化和加强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3.
We examined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who received enteral nutrition (EN) to evaluate the validity of early EN compared to delayed EN, and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time to start EN. A total of 208 esophagectomy patients who received EN postoperativel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1, 2 and 3) based on whether they received EN within 48 h, 48 h–72 h or more than 72 h, respectively.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LOH), days for first fecal passag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in serum albumin values between pre-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 were all recorded.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t-test, the Mann-Whitney U test and the chi square tes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defined as p < 0.05. Group 1 had the lowest thoracic drainage volume, the earliest first fecal passage, and the lowest LOH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of the three groups. The incidence of pneumonia was by far the highest in Group 3 (p = 0.019). Finally, all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nutritional conditions were the worst by a significant margin in Group 3. It is therefore safe and valid to start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within 48 h for postoperative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 总结我科1998-1999年18例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经验,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食道癌手术后早期(12小时)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营养,术前、术后1、7、14天测定血浆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结果 食管道癌术后7天白蛋白较术前增高,术后14天明显增高,与术前比有明显差异(P<0.01)。淋巴细胞计数术后14天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1)。个别患出现腹胀、腹泻、经对症治疗缓解,全组患均能耐受早期肠营养。未发现有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 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患营养状态,安全可行无其他并发症,与静脉营养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与胃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2010年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的胃癌术后患者36例与早期肠内营养未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的胃癌术后患者38例发生早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患者的胃癌分期,术前身体状况评估,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腹泻(或腹胀)、感染(腹腔,肺部及其胸腔)、吻合口漏、肠梗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等的发生率分别为19.4%和39.4%(P〈0.05)、2.5%和3.5%(P〉0.05)、2.0%和2.2%(P〉0.05)、1.5%和2.8%(P〉0.05)、2.2%和11.6%(P〈0.05)、0%和0.08%(P〈0.00)。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是减少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规范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谷氨酰胺联合规范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9 d后两组APACHEⅡ评分、TBIL、ALT、AST、BUN、Scr以及Hs-CRP、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及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规范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助于改善SAP患者的氨基酸代谢情况,缓解负氮平衡,改善全身炎症状况,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感染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在围手术期应用中药大黄的基础上,术后早期联合应用四君子汤和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和大黄、四君子汤干预肠内营养组(研究组)。研究组术前1天、术后18、36小时,经鼻饲管给予中药大黄,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36小时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至术后第10天,研究组在予以肠内营养的同时,经鼻肠管予以四君子汤治疗,并持续应用至术后第10天,对照组经鼻肠管予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1、10天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浓度。结果研究组术后10天CD3、CD4、CD4/CD8及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手术后单独应用肠内营养相比,围手术期联合应用中药的肠内营养具有显著的细胞免疫增强作用,可有效纠正胃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457-1458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按照术前评估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CTA重建图像上进行术前精准评估,然后拟定手术切除方案。观察组通过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模拟及术前评估。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模型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近期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吴伦清  陆光成  潘宇 《现代保健》2013,(19):135-137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况的影响。方法:将需要营养支持的胃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肠内组(EN)和肠外组(PN),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基本营养状况,及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1)EN组体重、上臂围(MAC)、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血红蛋白(Hb)均高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N组血浆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LYM)下降较EN组明显(P〈0.0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N组为10.52%,PN组为2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EN在改善患者营养方面优于PN,并且EN可降低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 The present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tudy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N) on postoperative nutritional and immunological outcomes of gastric cancer (GC) patients. Method: The databases of PubMed, Embase, Springer, and Cochrane library were searched till September 2016 to identify studies which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EN compared with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on postoperative immunological and nutritional status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GC patients. Mean difference (MD) or standard mean difference (SMD) was calculated and I-square statistic test was used for heterogeneity analysis. Results: The present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ave consisted of seven trials, containing 835 GC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meta-analysis, compared with PN, EN significantly resulted in more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albumin [MD = 2.07 (0.49, 3.64)], prealbumin [MD = 9.41 (049, 33.55)], weight [MD = 1.52 (0.32, 2.72)], CD3+ [SMD = 1.96 (1.50, 2.43)], CD4+ [SMD = 2.45 (1.97, 2.93)], natural killers [MD = 5.80 (3.75, 7.85)], and also a decrease i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MD=-2.39 (?2.74, ?2.03)]. Conclus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arly administration of EN is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postsurgical nutrition status and immune index in GC patients. So, based on these results, postoperative early administration of EN is recommended for GC patients where pos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