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例1:温××,男,西埔小学教师,初诊日期,78年11月4日。患者于75年患急性咽喉炎,经用抗菌、消炎以及清热解毒、清利咽喉中药治疗后,呕喉疼痛有所减轻,但未能根治,以致成了慢性咽喉炎,平时因工作关系。讲话较多,近十多天声音嘶哑以至失音,用过青霉素、庆大霉素、喉片等西药治疗罔效,经××医院五官科检查,声带见有禄豆大小息肉,建议手术摘除,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邀余中药治疗。证见:声嘶沙哑难辨,咽喉干燥,呈深红色,咽后壁散在淋巴滤泡增生,邀请五官科复查,症状如上述。确诊为失音之证,辨证为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治官滋养肺肾。处方:北沙参15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甘草  相似文献   

2.
例1 张××,男,干部,初诊日期:1978年11月4日。患者于1975年患急性咽喉炎,经用抗菌消炎药及中医清热解毒、清利咽喉治疗后,咽喉红肿清退,疼痛减轻,但未能根治,经五官科检查,声带有绿豆样大小息内,建议手术摘除,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要求中药治疗。证见:声嘶较重,说话沙哑难辨,咽喉于燥呈深红色,咽后壁散在淋巴滤泡增生,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确诊为失音之证,辨证为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治宜滋养肺肾,处方:北沙参15克,麦冬10克,玉竹15克,甘草6克,瓜萎根15克,千层纸3克,熟地20克,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运用小柴胡汤治愈多种疾病,兹举验案如下。例1 女,50岁,患感冒7日后出现寒热往来,头痛,声重,无汗,周身不适,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辨为少阳病之小柴胡汤证,方以小柴胡汤为主加减:柴胡12g,黄连6g,桂枝6g,生姜6g,炙甘草6g,服药2剂,病愈。例2 男,29岁,感冒后出现每日下午寒热往来,头痛已十余日,曾先后给予氨苄青霉素、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治疗,不效。就诊时患者午后寒热往来,头痛,恶心欲呕,微汗出,周身困重,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辨为少阳病之小柴胡汤证,方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g,黄连9g,桂枝9g,半夏6g,生姜6g,大枣7枚,…  相似文献   

4.
5.
1964~1977年1月我们用推拿法治疗9例功能性失音患者,均一次获愈,报告如下。 1.临床所见:此病发病突然,出现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但咳嗽、哭笑声音仍好。局部检查:喉部粘膜色泽、结构均属正常;声带外展活动良好,但内收活动表现异常。发“咿”音时声门前1/2~1/3闭合良好,而软骨间或后1/2在双侧声带接近时又突然外展呈三角形之间隙,不能闭合,使空气大量溢出而失音。 2.推拿手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分别  相似文献   

6.
“失音证”是突然失音或反复声音嘶哑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称为“暴痦”。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喉部或声带的急性炎症、水肿等疾患。这种病如失于治疗,可迁延数年不愈,甚至终身嘶哑。作者行医以来,对此病的诊治,从失败中摸索到一些经验。现将个人浅见介绍于后,以供读者参考。一、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声音是由脏气鼓动声带而发,脏气足则声音高扬洪亮,脏气虚则声音低沉不明。(《难经·兰十九难》亦云:“肺主声”。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例1 余某某,男,49岁。便秘一年多,排便艰难,呈羊粪状,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有时兼腹胀痛、口干渴,舌红苔燥,脉滑数,曾到各大医院诊治,服过果导、潘泻叶、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等多种药物,有时暂通停药又秘。根据其症,辩为热秘。肠胃积热,耗伤津液,则大便干结;热伏于内,脾胃之热熏蒸于上,故见口干渴;热积肠胃,气不通,故腹胀痛;身热面赤,赤为阳明热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案例1、马×,男,20岁,系康乐县康丰乡农民.患者外出打工一年余,回来后闻悉其母病逝2月余,惊吓、悲伤过度而突然失语.在我院内科治疗半月无效,遂来针灸科治疗.患者神志清楚,面红目赤,心烦胸闷,舌边尖红,舌苔厚腻,舌下筋脉紫、脉弦紧.  相似文献   

9.
胎动不安是指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其多发生于妊娠早期。导师梁学林教授依据中医理论,突出"辨证施治"的思想,认为胎动不安的原因以肾虚为本,运用"寿胎丸"加减在胎动不安的治疗方面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癔症性失音又称功能性失音,是一种以癔病为原因的暂时性发音障碍,所以患者多到耳鼻喉科就诊。目前对癔症的治疗主要以暗示疗法为主,各家医院均有自己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针灸疗法、颈前皮下生理盐水注射疗法、喉体按摩疗法、纤维喉镜暗示疗法及声带滴药疗法等。自1998年至2006年我科共收治癔症性失音病人11例,均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1例,均为女性病人。年龄14~42岁,平均年龄为29岁。发病诱因:受到强烈精神刺激4例,因吵架引起2例,过度悲伤3例,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1例,找不到明确原因1例。1.2治疗方法首先了解病人发病的原因,以同情和关心的态度对待病人,使病人建立对医师的信任感,在给病人检查的同时,以与自己同事交流的口气说明咽部、会厌等部位没有发现病变,最后说明病变在声带上,同时表达这种病治疗起来非常简单,仅通过喉部按摩或纤维喉镜就可迅速治愈。从而使病人树立治疗好疾病的信心。在纤维喉镜观察下,助手右手按摩病人喉体,使喉体处于某一位置时,告诉病人这个位置就能发出声音并让其发“依”,如果病人能够发出声音,顺势让病人跟随自己发一至十,然后其它词语、短句,很快病人就会发音自如。有时单是...  相似文献   

11.
失音在临床较为常见,近年来,中医,特别是针灸推拿治疗其病特色鲜明,疗效肯定。从针灸推拿两方面对目前治疗方法予以论述,探求临床更为便捷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风后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两大类,不仅是中风病人的临床兼症,甚至是主要症状。根据文献统计约70%的中风病人由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积极治疗显得非常重要。中医学虽然对中风后言语障碍早有认识,但散见于中风医案之中,《医学心语》中神仙解语丹是治疗中风后言语障碍的各方之一,本文总结143运用神仙解语丹加减治疗中风后言语障碍临床资料加以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失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霞  赵巍 《中国医药导报》2010,7(9):161-161
目的:总结针刺治疗失音的疗效。方法:实证虚证两种均用针刺治疗。结果: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刺治疗失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风是一种起病急骤,但呈慢性演变过程的疾病。中脏腑看,病势危急,表现为闭脱之症,病死率极高。中经络者,则常有躄不遂、语言蹇涩等症,生活不能自理。近年来,笔者以解语丹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文14例中,男11例,女3例,年龄在40岁以下者3例,40~60岁者8例,60以上者3例,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者9例,脑栓塞者1例,脑溢血者3例,脑动脉炎1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者7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伴有失语或语蹇者12例,病程最长6年,最短2月;治疗时间最短15天,最长1年零3个月。  相似文献   

15.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运用临证二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冠心病心绞痛 梁某,女,58岁,2001年11月7日初诊.患冠心病8年余,两年前曾并发心肌梗死.近年来,长期服用消心痛等西药,病情时缓时剧.最近20多天,因气候变化病情加重,故求治于中医.诊见:心前区疼痛,且发作频繁,甚时其痛彻背,不敢随意活动,伴胸闷气短,窒闷不舒,时欲长吸气以缓其苦,心慌时作,神疲体乏,纳差便调.血压16 6/10 6kPa,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脉弦细,舌暗淡,苔白腻.心电图示:陈旧性心梗,V3-5QRS呈QR型,ST段V3-5下移0.12mV,T波倒置.中医诊为胸痹,证由心阳不振,心气不足,致浊阴内聚,化为痰浊,弥漫壅塞胸膺,以致胸阳痹闭使然.治拟益气通阳,宣痹化浊,兼以活血,方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黄芪、党参、丹参各30g,瓜蒌皮18g,薤白24g,郁金、茯苓、桂枝各15g,法半夏、石菖蒲、枳壳、檀香各12g.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相似文献   

16.
癔病性失音亦称功能性失音,是癔病的一种表现,以青年女性居多。本病疗法甚多,以往多采用针刺穴位、颈前注射、共鸣火花等方法。但均有一定痛苦,且不易一次见效。我科于1986年4月起试用泪点注射苦味眼药水,治疗本病效果满意。治疗均在门诊进行,注射前暗示病人,此为特效药物,使病人建立必能治愈的信心。本方法治疗30例,其叶27例一次治疗立即能发音。3例无效,有效率90%。因药物经泪点注入,而咽喉部有苦味,能使病人确信该药为特效药。另外因咽喉部苦味难耐,病人会不自主喊苦,抓住时机嘱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中风不语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中风不语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风不语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的91首中风不语处方,以祛风、温阳、活血、化痰药物使用频次较高;常用药对16个,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川芎-防风,占总方剂的17.6%;核心组合12个,新处方6首。结论:中风不语方剂组方以祛风化痰、温阳活血药为主。  相似文献   

18.
刘某,男,7岁。1971年8月患乙型脑炎,经地区人民医院抢救脱险后,遗留严重后遗证,经多方医治无效,于1976年6月邀余诊视。证见患儿痴呆不语,口流涎沫,面肌时而抽搐,时时(齿介)齿,双上肢呈僵直性挛缩,双下肢因拘急而行走不稳,舌质红,无苔,脉细数。其父代述患儿每日抽搐达七、八次之多,发作时随地昏倒,大小便失禁,需专人护理。根据病情辨证为热病伤阴,筋失濡养,治宜养血育阴、镇痉熄风。方用止痉熄风汤加减治之。药用: 当归30克,川芎15克,熟地20克,蝉衣3克,  相似文献   

19.
“复溜”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腧穴,也是肾经之“经”穴。该穴位于足内踝与跟腱连线之中点上二寸处。在针灸界,一般认为该穴有补肾益阴,通调水道之功效,主治水肿、腹胀、腿肿、盗汗、泄泻、肠鸣、脉细无力、腰脊强痛、发热无汗、舌干口燥。纵观《内经》、《甲乙经》、《针灸大成》以及现代针灸专著与教科书,无一提及“复溜”穴可治失音。但笔者认为“复溜”可治失音,且疗效应佳。一、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灵枢·经脉》篇对肾经的循行是这样描述的:“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少指(指应作趾)之下,邪(邪与斜字通)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踹应作腨)内,出腘内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理论,既然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而喉与舌乃发音之主器官,那么,属于肾经的“复溜”穴肯定能治失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