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性疾病的管理模式亦从传统的精神病院住院治疗逐步走向康复设置的治疗。为了探索对精神性疾病的康复治疗模式,恢复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对4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一组为康复治疗组(实验组)。进行三个疗程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因性精神疾病往往是心理创伤引起的心理异常,心理障碍非常严重.因此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是不够理想的。近几年来,从我院收治的50例心因性精神病患进行小剂量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得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泄治疗在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我院2003年2月~2005年5月精神科病房的87例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发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疗效比较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抑郁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12.54,20.41,P〈0.05);躁狂症与抑郁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x^2=1.16,P〉0.05)。结论结果说明躁狂症、抑郁症的疗效优于精神分裂症。另外在常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辅以发泄治疗对改善精神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社会功能方面是有效的。进行发泄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安全、躯体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中西药物、针炙、电针、开放管理、心理工娱治疗、行为矫正、回归社会前的训练,家庭治疗、随访与巡回医疗等由精神病院经治医师指导下的住院一家庭相结合的精神疾病康复体系基本上起到了预防复发减少残疾,重返工作岗位自食其力减轻国家负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依据国家“九五”精防精神,对已往康复方式进行改革,采取类似幼儿园、学校、教养所,但又区别于他们的教学康复模式,采取定课时、定教课内容、定授课老师、定听课人员,使患者在症状被控制后就进入如同上学一样的境界,既活泼又有约束。既坚持药物治疗又加大心理治疗,使患者尽快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生活能力上全面得到康复。在教学康复上以美术、音乐、精神康复知识讲座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康复期患者及其家属为主要听课对象,从而打破了过去精神病院封闭单调的住院模式,使患者既像住医院又象进学校。这样更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丰富治疗内容,防止了患者精神退化,调动了患者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激活了患者参于社会的能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军人精神疾病康复模式的实施与效果。方法对40例精神症状缓解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区域专设、工娱结合、自我管理、综合干预的军人精神疾病康复模式,于实施后3个月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UCLA孤独量表得分降低(P<0.01或P<0.05);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得分提高(P<0.01)。结论军人精神疾病康复模式可有效改善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焦虑及孤独感,有利于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徐健康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6):115-116
回顾分析国内关于重性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管理的发展现状,了解重性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管理模式发展的策略,为促进社区精神卫生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精神疾病的康复教育及护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杰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4)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疾病发病率有显著上升的趋势.精神疾病常表现为思维、意志、情感和行为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高精神病患者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精神疾病康复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124例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按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详定量表(BPRS)、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增强社会功能,减少复发,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1.
精神疾病的康复教育及护理指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郑勤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4):290-291
有研究表明,心理护理是解决精神疾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护理工作在治疗精神疾病的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惠州市惠城区开展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的效果。方法 观察惠城区按“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卫生工作模式开展社区精防工作前、后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率、显好率、社会参与率、肇事率、年均复发次数与住院次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惠州市惠城区开展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近3年来,精神疾病患者监护率、显好率、社会参与率显著提高;精神疾病患者肇事率、年均复发次数与住院次数显著下降。结论 惠州市惠城区开展的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疾病护理工作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性化、个体化、舒适性护理等全新观念已在护理工作中充分显现。传统的精神科护理管理,忽略了人的整体观念,尤其是恢复期的患者,有求治与求治方式的需要,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在精神疾病康复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疾病病人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124例恢复期精神疾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按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采用BPRS、NOSIE量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观察组病人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恢复期精神疾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精神症状,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增强社会功能,减少复发,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对精神疾病免费服药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松江区享受免费服药的贫困精神病患者80例,每月至少1次给予免费门诊、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并选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日常生活质量量表(ADL)进行半年1次随访和评估。结果:入组18个月后,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平均分显著下降(P<0.01);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比入组前明显升高(P<0.01);日常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入组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个案管理有利于控制患者精神症状,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与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症状,康复治疗干预的方法。方法通过6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小儿治疗前后运动发育率的比较说明康复治疗的意义。结果 治疗后脑瘫儿童的运动发育率明显提高。结论 康复治疗方法在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功能提高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免费供药治疗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1991年开始,历经“八五”、“九五”、“十五”3个五年规划,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多个政府部门制订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实施方案》在我国在500多个县(市)、4亿多人口的范围内开展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按照“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对数以万计的精神病患者实施了社区康复治疗。2002年,由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又联合印发了《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要求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包括精神病社区防治在内的精神卫生工作。全国各地遵照中残联、卫生部等部委的要求,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工作,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服务。其中,很多地区(如浙江、上海、辽宁等)把免费供药治疗社区精神病患者也纳入了社区服务的范围,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康复治疗原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CP)合并癫痫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从1402例CP中筛查出140例癫痫进行CP类型、癫痫类型、MRI或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分析,并进行康复治疗,方法包括抗癫痫药物、电刺激、针灸、封闭、脑蛋白水解物、功能训练、按摩、中药熏蒸、脑苷肌肽的应用等,观察患儿的疗效。结果本组合并EP的CP患儿以痉挛型为主,癫痫类型以婴儿痉挛、肌阵挛多见;98%MRI或CT异常,90%BAEP异常;抗癫痫药物治疗均有效;电刺激、针灸、封闭、脑蛋白水解物均能加重癫痫发作;功能训练、按摩、中药熏蒸、脑苷肌肽不会加重癫痫发作。结论小儿CP合并癫痫的康复治疗原则为及早、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避免电刺激、针灸、封闭、脑蛋白水解物等治疗,提倡功能训练、按摩、中药熏蒸、脑苷肌肽等治疗。 相似文献
20.
“非自愿治疗”是精神卫生法实施中的关注焦点。精神障碍的特殊性使精神疾病患者在发病状态下精神能力受损,无法理智/合理地作出决策或控制自身行为,常需要予以人身自由限制,以及采用其他非自愿的医疗措施。针对河南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状况,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非自愿治疗的应急处置机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提前介入预防处置机制提供有益的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