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鳞毛蕨D ryop teris f rag rans L.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 000~1 700 m的山坡或岩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民间广泛用其治疗多种皮肤病,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只有关于香鳞毛蕨的抑菌和药效学研究[1~3]。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4],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又分离鉴定出3个化合物,分别为:绵马酚(asp id ino l,Ⅰ)、十氢-5,5,8a-三甲基-2-亚甲基-1-萘甲醇乙酸酯(alb icanyacetate,Ⅱ)和α-杜松烯(-αcad inene,Ⅲ)。1仪器与材料X-6型熔点测定仪;核磁共振谱用V arian U-n ity INOVA 5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质谱用VGA utos…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香鳞毛蕨的鉴别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形态,性状与显微鉴定。结果 首次阐明香鳞毛蕨的形态学理论。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制订香鳞毛蕨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L.)Schott是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香鳞毛蕨对皮肤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是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纯天然中药[1~3]。香鳞毛蕨在中国以黑龙江省为分布中心,主要生长在高寒地区的滑石坡、火山岩浆缝中。近年来,香鳞毛蕨的药用价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人为干扰使其野生资源正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对香鳞毛蕨资源的保护性研究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应用蕨类植物孢子进行组织培养,是快速繁育种苗的有效途径[4]。王全喜[5]、Momose[6]等对鳞毛蕨科植物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于香鳞毛蕨配子…  相似文献   

4.
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 L.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 000~1 700 m的山坡或岩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民间广泛用其治疗多种皮肤病,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只有关于香鳞毛蕨的生药学和药效学研究,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为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奠定基础.他们分别为:绵马素PB(aspidin PB,Ⅰ)、香鳞毛蕨素(dryofragin,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折叶苔醇(albicanol,Ⅳ)和10-羟基-15-氧代-α-杜松醇(10-hydroxyl-15-oxo-α-cadinol,Ⅴ).  相似文献   

5.
香鳞毛蕨D ryop teris f rag rans(L.)Schott是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落叶多年生草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均有分布,野生资源以黑龙江省最为丰富。据民间验方记载,香鳞毛蕨对牛皮癣、皮疹、痤疮等皮肤病和关节炎均有疗效。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居民视其为“皮肤病的克星”。笔者将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香麟毛蕨进行了水蒸气蒸馏,得到棕黄色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检索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1仪器及试剂香鳞毛蕨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经东北林业大学聂绍荃教授鉴定为香鳞毛蕨D.f rag rans。气相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对银屑病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尾部鳞片模型,研究香鳞毛蕨水提液及醇提液对银屑病的作用效果。结果 香鳞毛蕨醇提液对银屑病的作用效果较好(P<0.01)。结论 香鳞毛蕨对银屑病有一定疗效,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新疆香鳞毛蕨药材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新疆产香鳞毛蕨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评价其质量,为该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水分、灰分、浸出物、薄层鉴别和总间苯三酚含量测定等研究方法。结果新疆香鳞毛蕨的根茎横切面有分体中柱3-7个,周韧型。粉末黄棕色,孢子囊环带,薄壁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含淀粉粒;管胞孔纹、梯纹。3批香鳞毛蕨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和浸出物含量分别为9.46%-10.22%、8.46%-9.52%、2.89%-3.56%、24.53%-32.33%,总间苯三酚含量为5.16%-8.10%,RSD=7.14%。结论建立的方法适用于香鳞毛蕨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马瑜  桂伟 《医学教育探索》2006,(9):1315-1317
宽羽鳞毛蕨Dryopterisc ryoitoana Kurata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该属全世界有400多种,其中我国有300多种,主要分布于中南及江苏、安徽、浙江、贵州、江西、福建、四川等地。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气喘、便血、痛经、钩虫病、烧烫伤。《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录了同属植物粗茎鳞毛厥(绵马贯众D.crassirhi-zoma Nakai)入药。该属植物所含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抗病毒和杀菌作用。为研究该植物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香鳞毛蕨治疗难治性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难治性手足癣患者的患手(足)浸泡于香鳞毛蕨水煮液或将药液涂于患处,每天1次,每次30 min,连续用药21 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第3周进行随访,同时进行临床评价和真菌学检查。结果 1周后,临床和真菌学治愈率分别为62.5%、56.3%,第3周后随访达91.7%、89.6%。结论 香鳞毛蕨治疗难治性手足癣效果显著,同时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初步研究了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并用其提取液研制了擦剂和涂膜剂两种剂型,同时进行了鼠尾鳞片模型药理实验,证明了香鳞毛蕨是有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技术对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Bel-7402、HCT-8及A-549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共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geniposide,Ⅰ)、3S,5R,6R,7E,9S-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7-烯-3,5,6-9-四羟基-3-O-β-D-葡萄吡喃糖苷(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Ⅱ)、(6S,9R)-3-酮-a-紫罗兰醇-9-O-β-D-葡萄吡喃糖苷[(6S,9R)-3-OXO-a-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Ⅲ]、香鳞毛蕨苷a(fragranoside a,Ⅳ).结论 化合物Ⅳ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Ⅰ~Ⅲ在鳞毛蕨属植物中均为首次发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Ⅰ、Ⅲ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AFLP技术分析香鳞毛蕨种质资源多样性。 方法 对46个香鳞毛蕨个体进行AFLP分析,利用NTSYS-PC 2.10、PopGene32软件分析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结果香鳞毛蕨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667%;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766 7,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04 6, 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2 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1 6;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412 5。结论 香鳞毛蕨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内的基因多样性(Hs)为0.170 5,群体间的基因多样性(Dst)为0.119 8,且由于生境特殊性,对香鳞毛蕨资源应采取就地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 细胞间隙腺毛的存在是鳞毛蕨属(Dryo-pteris)植物组织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主要存在于植株的根茎和叶柄膨大的基部。腺毛的分泌物属于亲脂物质,主要为树脂状的间苯三酚衍生物和甘油三酯等。丁酰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香鳞毛蕨药材质量标准,为控制其质量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显微鉴别法对香鳞毛蕨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相关方法,对该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以绵马素BB(aspidin BB)和对照药材为对照,对该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绵马素BB为指标,建立了该药材中总间苯三酚质量分数的测定方法.结果 香鳞毛蕨药材的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均具有很好的专属性,6批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值分别为9.45%、9.38%、1.58%、20.8%,总间苯三酚质量分数以绵马素BB计,为40.78 mg/g.结论 建立了香鳞毛蕨药材质量标准,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香鳞毛蕨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香鳞毛蕨中的间苯三酚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手段对香鳞毛蕨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进行纯化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绵马素BB(1)、白绵马素PP(2)、黄绵马酸AB(3)、Compound V(4)、绵马素PB(5)、绵马素BB(6).结论 化合物1~4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香鳞毛蕨CO2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和的GC-MS联用分析技术对萃取物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确定了15种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棕榈酸(17.584%),1,1-二乙氧基乙烷(17.575%),香橙烯(5.541%),亚油酸乙酯(2.266%),棕榈酸乙酯(1.791%)等。结论15种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醇提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derm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DMEC)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0、0.4、2和10μg/ml的LPS作用于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孵育24h建立微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模型。实验分为HDMEC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和LPS+香鳞毛蕨药物组,分别进行药物处理,观察不同剂量香鳞毛蕨醇提物处理对各组HDMEC细胞增殖和炎症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香鳞毛蕨醇提物可以抑制2μg/ml LPS刺激下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P<0.05),并降低脂多糖所诱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炎症相关基因NF-κB、VCAM-1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香鳞毛蕨醇提物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抑制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炎性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试管稀释法和CLSI M38-A2微量液基稀释法研究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简称DF)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方法 利用两种方法测定DF对红色毛癣菌标准株(6株)和临床分离菌株(7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结果 试管稀释法测定DF对13株红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生药0.469~ 15.0 mg/mL;MFC范围为生药0.938~ 15.0 mg/mL.其中DF对标准菌株MIC范围为生药0.469 ~ 7.5 mg/mL,几何均值为2.652 mg/mL,MFC范围为生药0.938~ 15.0 mg/mL,几何均值为3.750 mg/mL.微量稀释法测定DF对红色毛癣菌标准菌株的MIC范围为生药0.312 5~5.0 mg/mL,几何均值为1.25 mg/mL;其MFC范围为生药1.25 ~ 20.0 mg/mL,几何均值为5.0 mg/mL.结论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红色毛癣菌有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中木脂素类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 利用 AB-8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技术进行提取分离及纯化,根据1H-NMR、13C-NMR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比色法测定木脂素类单体化合物对脂性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进行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结果 分离得到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a-L-鼠李糖苷[(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a-L-rhamnoside](Ⅰ)、(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β-D-葡萄糖苷[(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β-D-glucoside](Ⅱ)、( )松脂酚-O-β-D-葡萄吡喃糖苷[( )-pinoresinol-O-β-D-glu-copyranoside](Ⅲ)、(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β-D-葡萄糖苷[(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β-D-glucoside](Ⅳ)、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p-D-葡萄吡喃糖苷[4,7,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β-D-glucopyranoside](V).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得到.抗氧化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Ⅱ、Ⅳ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