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蔓荆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为马鞭草科牡荆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或三叶蔓荆V.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产于山东、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的功效[1]。民间常  相似文献   

2.
蔓荆子为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收载蔓荆子商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荆(三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的干  相似文献   

3.
蔓荆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蔓荆子为常用中药,来源于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荆V.trifolia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头晕目眩等症,特别是在治疗以头痛为主的多种疼痛方面疗效显著.现代研究表明蔓荆子含有挥发油、黄酮和萜类等化学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过敏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欧美国家用其同属植物穗花牡荆Vitex agnus-castus L.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效果显著.穗花牡荆在我国没有分布.我们对单叶蔓荆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以期寻找新的具有抗经前期综合征的药物资源,为蔓荆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福建单叶蔓荆主产于莆田、厦门、漳州等地的沿海滩地堤岸,花期710月,果期10月。产于长乐、福州等地的单叶蔓荆花期7月,果期79月[1]。单叶蔓荆的药材来源主要为野生资源,随着野生资源减少和用药需要的增加,开展人工栽培、建立人工栽培新技术,成为药材生产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5.
单叶蔓荆是蔓荆子药材的来源,也是重要的野生海岸保护植被,是聚社会、生态、药用价值于一体的重要资源。鉴于目前单叶蔓荆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实情,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对山东省单叶蔓荆资源分布情况和资源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单叶蔓荆资源栖息地受损严重、种质资源单一、市场效益欠佳等主要问题,提出建立保护基地、选育新品种、多用途开发等多条针对性对策建议,旨在为沿海沙质海岸单叶蔓荆种源的保护和发展利用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等作用,现将其临床应用新进展介绍如下。 1.三叉神经痛 蔓荆子60克,白酒500毫升。将蔓荆子炒至焦黄,轧为粗末,入酒内浸泡5日,兑凉开水适量,取汁700毫升,每次服50毫升,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7.
<正>蔓荆子原文:蔓荆实,味苦,微寒。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久服轻身,耐老。小荆实亦等。译文:蔓荆实,味苦,性微寒。主治筋骨中的寒热病证,湿邪痹阻使肢体拘挛。能使眼睛视物清楚,使牙齿坚硬,使多种窍道通利,能祛除绦虫。长期服用使身体轻巧,寿命延长。小荆实有同等的功效。解读:蔓荆实现名蔓荆子又名蔓青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成熟果实(2015年版药典)。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不同产地单叶蔓荆内生真菌生态分布,结果显示,从不同产地单叶蔓荆植株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257株,分别属于4纲5目6科26属。研究发现不同产地单叶蔓荆内生真菌的种类与分布均存在差异,以江西都昌多宝产单叶蔓荆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共67株,而广东汕头产单叶蔓荆植株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最少;不同地理条件和生长环境的单叶蔓荆内生真菌种类和分布存在差异,从湖滨沙滩荒洲产单叶蔓荆分得内生真菌菌株数最多,湖中沙滩荒洲产单叶蔓荆分得内生真菌菌株最少。该研究为揭示单叶蔓荆内生真菌对其药用品质的形成,探讨内生真菌与单叶蔓荆道地药材相关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蔓荆     
潘若云 《开卷有益》2014,(10):51-51
<正>蔓荆,又名荆子、小刀豆藤、白背风,属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嫩枝四方形,花冠淡紫色,果实球形,成熟后黑色。分布中国沿海各省和云南,印度、日本、菲律宾以至大洋洲北部也有生长,多生海边、沙滩及村寨附近灌木丛中。蔓荆药用部位为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及其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置阴凉干燥处贮藏,即蔓荆子。其性凉、微寒,味辛、苦,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能,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感冒风热、神经性头痛,风湿骨痛。蔓荆的果实又可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单叶蔓荆种子休眠的原因及解除休眠的方法。方法 以单叶蔓荆的果实(蔓荆子)为材料,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单叶蔓荆种子形态解剖学特点,通过种子吸胀和抑制物测试研究其休眠原因,采用浓硫酸和赤霉素(GA3)处理打破种子休眠。结果 打破单叶蔓荆种子休眠的方法为GA3处理,解除休眠的最佳方法为浓硫酸处理15 min,1.0 mg/mL GA3浸种18 h,蛭石培养床30 ℃恒温培养能够达到发芽率78.7%。结论 蔓荆具有坚硬厚实的果皮,机械束缚是休眠的主要原因;果皮中含有萌发抑制物质,GA3处理可有效解除单叶蔓荆种子的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11.
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果实。因药性辛香轻散,浮而上行,有“通利九窍,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之称(《本草汇言》),故临床多用于耳鼻疾患。《本草纲目》曰:“蔓荆实,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有皆头面风虚之症。”据此,以蔓荆为君加味治疗急性鼻炎和急...  相似文献   

12.
开展傣药单叶蔓荆的化学成分初探,对药材粉末进行一系列提取分离后,得到单体化合物I、II、III、IV、V、VI、VII、VIII和IX。经鉴定,化合物I为紫花牡荆素;化合物II为大黄素甲醚;化合物VIII为β-谷甾醇;化合物IX为胡萝卜苷。其余5个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工作尚待进行。  相似文献   

13.
单叶蔓荆子种子的最佳采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叶蔓荆子种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本文以蔓荆子种子的发芽率为指标来考察单叶蔓荆子种子最佳采收期,种子的寿命和储藏方法。结果:江西省单叶蔓荆子种子的最佳采收期为每年的10-11月份,储藏方式对蔓荆子种子在一年内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结论:蔓荆子种子与蔓荆子药材在采收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我们对本区植物蔓荆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同时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研究方法,供广大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参考。蔓荆来源及植物学鉴定据《广西植物名录》记载,蔓荆是几种植物的统称,它包括单叶蔓荆(Vitex rotundifolia L.)俗称白布荆,及蔓荆(Vitex trifol ia L.)俗称万荆。此外,我区另有灰布荆、光叶布荆、广西布荆、贵州布荆、小叶布荆及大叶布荆等六种。本研究用的蔓荆产自桂平县附城公社岭头大队,据广西植物研究所鉴定,为马鞭科黄荆属的植物蔓荆(Vitex trifol ia L.)。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罗汉果药材中罗汉果甜苷V的含量。[方法]用Nucleosil 100-5 NH2(5μm,4.6mm×250mm)色谱柱,以乙腈-水-2.5%四氢呋喃(77∶22∶1)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30℃。[结果]罗汉果甜苷V进样量在0.2136~21.3600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3),平均回收率为96.96%,RSD为0.72%(n=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罗汉果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蔓荆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初步观察”一文(《广西卫生》第1期,第32~34页,1976年)中,已介绍了蔓荆滴鼻液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情况。为了满足广大工农兵患者的要求,现将蔓荆滴鼻液的制法介绍如下: 一、水煎:将蔓荆(子或叶)称重量后加适量水煮沸1-2小时。共煎2次。二、抽滤:将两次药液混合,用普通滤纸抽滤取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蔓荆子黄素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及RAW264.7 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研究,探讨蔓荆 子黄素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含有不同浓度蔓荆子黄素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小鼠单核巨噬 细胞RAW264.7,于24、48 及72 h 后采用CCK-8 检测细胞活性。使用AO/EB 染色观察RAW264.7 细胞凋亡 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AW264.7 细胞凋亡率。通过荧光探针DCFH-DA 检测RAW264.7 细胞活性氧 水平,使用JC-1 染色标记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CCK-8 法检测结果显示,蔓荆子黄素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的细胞活性及RAW264.7 细胞的增殖都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与时间依赖关系,尤其对具有增殖能力的RAW264.7 细胞活性抑制作用更强。AO/EB 染色结果显示,RAW264.7 细胞经浓度为5 及10 μmol/L 的蔓荆子黄素处理后, 细胞表现为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蔓荆子黄素诱导RAW264.7 细胞Sub-G1 期代表凋亡细胞 的百分比增加(P <0.05)。蔓荆子黄素作用于RAW264.7 细胞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提高;JC-1 染色结果显示, 蔓荆子黄素能使RAW264.7 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结论 蔓荆子黄素能够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小鼠 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 活性,尤其对具有增殖能力的RAW264.7 细胞活性抑制作用更强,可以促进其凋亡, 其作用机制与增加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18.
蝼蛄是昆虫药物 ,药用历史悠久 ,但对于其化学成分了解甚少 ,本文采用主流药材东方蝼蛄 Gryl-lotapa orientalis Brmeister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其干体内的总氮量、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含量 ,为蝼蛄的质量评价和资源开发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 :东方蝼蛄 G.orientalis Brmeister干体 ,购自上海药材公司 ,由魏道智博士鉴定。1 .2 总氮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 [1 ] ,测定东方蝼蛄的总氮量 ,再折算出其蛋白质含量。1 .3 脂肪的测定 :采用索氏提取减重法测定 [2 ]。1 .4 氨基酸分析[3]1 .4…  相似文献   

19.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 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的全草。寻骨风药材收载于河南省药材标准 [1] ,马兜铃酸 A为其有效活性成分 [2 ] ,具有抗癌、抗感染、抗早孕及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等药理作用 ,其对肝、肾的毒性剂量为有效剂量的 1 0 0 0倍 [3~ 5]。近年来马兜铃酸引起的肾损害“马兜铃酸肾病”( AAN)已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并对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6] 。目前马兜铃酸 A的测定方法多为 HPLC法 ,涉及的药材有青木香、马兜铃及关木通 [7~ 11]等 ,但有关寻骨风中马兜铃酸 A的定量分析未见报道 ,所以 ,本实验对药材的马兜铃…  相似文献   

20.
脑康灵胶囊中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脑康灵胶囊中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以挥发油的提取率及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收得率为指标,对影响挥发油提取和包合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优选。[结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1h,蒸馏5h;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油加6倍量β—CD,包合2h,包合温度为40℃。[结论]该工艺可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