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桔梗与混用品之一霞草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向莉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1):61-63
有的地区在药材流通和使用中发现,用石竹科植物霞草Gypsophila oldhamiana Miq.的根,又名“丝石竹”。混同桔梗科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g)A.DC.的根药用,误用丝石竹(去皮后纵剖或切成饮片)可致急性胃肠道反应,应注意鉴别。本文从原植物形态,外观性状,粉末显微鉴定方面对二者进行鉴别比较,以利区分使用。 相似文献
2.
3.
从黄毛耳草中分离到五个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分析,鉴定为:(Ⅰ)车叶草甙,(Ⅱ)熊果酸,(Ⅲ)β-谷甾醇,(Ⅳ)棕榈十六醇酯;(Ⅴ)三十二羧酸。 相似文献
4.
茜草科耳草属Hedyotis Linn.植物总共有420种,我国有60多种(包括变种及变型),我国云南、广西、福建、浙江、台湾等地均有生长,其中有20多种药用,主要用于治疗肝炎、肾炎、痢疾、腹泻、毒蛇咬伤和癌肿等症。但对该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仍不很充分,特别是云南产耳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海金沙草(Lygodium japon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ODS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化学成分,结合化学方法和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金沙草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24R)-stigmastan-3β,5α,6-tβriol 3-O-β--Dglucopyranoside(1),6-O-p-coumaroyl-D-glucopyranose(2),6-O-caffeoyl-D-glucopyranose(3),and 1-O-(E)-caffeoyl-β-D-gentiobiose(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4为首次从海金沙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草苁蓉苷A-E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草苁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草苁蓉的75%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单体成分,分别为草苁蓉苷A(rossicaside A,1)、B(rossicaside B,2)、C(rossicaside C,3)、D(rossicaside D,4)以及E(rossicaside E,5)。结论:首次对化合物3和4的1H-NMR谱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并通过2D-NMR谱对文献中报道的部分13C-NMR数据进行了更正。同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5在氘代吡啶中的1H-NMR和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黑乳海参Holothuria no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黑乳海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2个三萜皂苷元类化合物,应用化学方法和各种光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3-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奎诺糖-(1→2)-4′-O-磺酸钠-β-D-吡喃木糖}-海参烷-22, 25-环氧-9-烯-3β, 12α, 17α, 25β-四醇(1)和3-O-{β-D-吡喃奎诺糖-(1→2)-4′-O-磺酸钠-β-D-吡喃木糖}-海参烷- 9-烯-18, 16-内酯环-22, 25环氧-3β, 12α, 17α-三醇(2)。结论 2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黑乳海参苷I(nobiliside I,1)和黑乳海参苷II(nobiliside II,2)。 相似文献
9.
菊科旋覆花属植物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分布很广,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都有分布,是一种传统中草药.据报道,欧亚旋覆花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倍半萜内酯类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3,4]、抗肝炎、抗肝损伤[5]、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旋覆花乙醇提取物用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并用8种肿瘤细胞:SK、ASPC、BG、HGC27、PANC、H466、Colon和Eca-109对得到的四部分萃取物进行抗肿瘤试验,发现氯仿和石油醚部分对不同细胞系在72 h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对其石油醚部分中的成分进行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是:蒲公英甾醇酷酸酯(Ⅰ)、β-香树脂(Ⅱ)、β-扶桑甾醇(β-rosasterol,Ⅲ)、豆甾醇(Ⅳ)、羽扇豆醇(Ⅴ)和ψ-蒲公英甾醇(Ⅵ),化合物Ⅱ~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从中药黄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中分离并鉴定出10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咖啡酸(caffeic acid, Ⅰ),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 Ⅱ), 2, 6-二甲氧基对苯醌(2, 6-dimethoxy-1, 4-benzoquinone,Ⅲ),七叶内酯(aesculetin,Ⅳ),异落叶松树脂醇(isolarisiresinol, 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Ⅶ),异鼠李素-3-芸香糖苷(nicotiflorin,Ⅷ),水仙苷(narcissin,Ⅸ)和芦丁(rutin,Ⅹ)。除Ⅱ和Ⅵ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盾叶薯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反相色谱技术分离盾叶薯蓣水相部分中的化学成分,用1H-NMR、13C-NMR、135DEPT、HMQC和HMBC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新鲜的盾叶薯蓣根茎分得3个甾体皂苷,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Ⅰ)、(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烷-5-烯-3β,22ζ-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毗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Ⅰ)、(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烷-5-烯-3β,22ζ二醇-7-羰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0β-D-吡喃葡萄糖苷(Ⅱ).结论 化合物Ⅱ为一新甾体皂苷,命名为盾叶薯蓣皂苷H(zingiberenin 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取、分离鸦葱中的黄酮成分并鉴定其结构,为开发利用其药用价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鸦葱全草粉末,用70%乙醇提取,提取液经大孔树脂、硅胶、ODS柱、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纯化,并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光谱学数据分析和理化常数鉴定其分别为:5,7,4′- 三羟基黄酮-8-C-β-D-吡喃葡萄糖碳苷、5,7,4′- 三羟基黄酮-6-C-α-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碳苷及5,7,3′,4′- 四羟基黄酮-6-C-α-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碳苷。结论:3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鸦葱中得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北葶苈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北葶苈子Lepidium apetal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C18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北葶苈子7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用质谱、一维及二维核磁等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北葶苈子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1)、异鼠李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异鼠李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蔗糖(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十字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草本水杨梅中芳香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和鉴定草本水杨梅中芳香类化合物。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分析、硅胶柱色谱法纯化,经理化常数、光谱学方法分离鉴定6个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草本水杨梅全草中共分离得到6个芳香类化合物,分别确定其结构为苯甲酸(Ⅰ)、没食子酸(Ⅱ)、水杨酸(Ⅲ)、香草醛(Ⅳ)、3,4,5-三羟基苯甲醛(Ⅴ)、3,4,5-三羟基苯甲酸乙酯(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Ⅴ、Ⅵ均为首次从草本水杨梅中分得的芳香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赤芍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Pall.)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NMR、MS等波谱方法解析化学结构。结果从赤芍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芍药苷(Ⅰ),羟基芍药苷(Ⅱ),苯甲酰芍药苷(Ⅲ),芍药新苷(Ⅳ),4-乙基-芍药苷(Ⅴ),邻苯三酚(Ⅵ),二氢芹菜素(Ⅶ),苯甲酸(Ⅷ),β-谷甾醇(Ⅸ)。结论化合物Ⅴ、Ⅵ和Ⅶ为首次从赤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长白忍冬(Lonicera ruprechtiana Regel.)花蕾中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药用价值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以长白忍冬的干燥花蕾为原材料,用70%的乙醇冷浸提取,经大孔树脂柱色谱纯化,用硅胶、ODS柱色谱分离其化学成分,利用紫外光谱测定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测定其化学成分的光谱学数据。结果:根据在薄层色谱中呈现单一斑点结果,从长白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其结构分别为:胡萝卜苷(Ⅰ),7S-O-甲基莫罗忍冬苷(Ⅱ),新橙皮糖苷(Ⅲ),苯甲基-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Ⅳ),6′-O-β-D- 呋喃芹糖基獐牙菜苷(Ⅴ)。结论:该5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长白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玉蜀黍叶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利用其药用价值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以玉蜀黍叶为原料,用95%乙醇提取,利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根据在薄层色谱中呈现单一斑点结果,从玉蜀黍叶中分离了3个黄酮类化合物和1个甾醇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是苜蓿素(1)、苜蓿素-5-O-β-D-葡萄糖苷(2)、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3)和β-谷甾醇(4)。结论:从玉蜀黍叶中分离鉴定了3个黄酮类化合物和1个甾醇类化合物,3个黄酮类化合物和1个甾醇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玉蜀黍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鸦葱(Scorzonera ruprechtiana Lipsch. et Krasch.)中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药用价值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以鸦葱全草为原材料,用70%乙醇冷浸提取,经大孔树脂柱色谱纯化,用硅胶、ODS柱色谱分离其化学成分,利用紫外光谱测定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测定其化学成分的光谱学数据。结果:根据在薄层色谱中呈现单一斑点结果,从鸦葱全草中分离得到3种黄酮苷和1种倍半萜苷,经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5,7,3′,4′- 四羟基黄酮-8-C-β-D-葡萄糖碳苷(Ⅰ);5,7,3′,4′-四羟基黄酮6-C-β-D-葡萄糖碳苷(Ⅱ);5,7,4′-三羟基黄酮6-C-β-D-木糖-(1→2)-β-D-葡萄糖碳苷(Ⅲ);3-氧-β-D-吡喃葡萄糖基3 -羟基- 1α,5α,7α H-4(15),10(14),11(13)-三烯-12,6α-愈创木内酯(Ⅳ)。结论:从鸦葱全草中分离得到3种黄酮苷和1个其他成分。该3种黄酮苷(Ⅰ、Ⅱ、Ⅲ)为首次从鸦葱中得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链霉菌I06A-02580中提取分离和纯化小分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抑制剂,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以酪氨酸酶活性测定方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为活性跟踪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紫外(UV)、红外(IR)、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四谱联合分析,进行结构解析。结果分离纯化到两个已知化合物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并具有相关活性。结论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为已知化合物,大豆苷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染料木素有抗真菌的作用。该研究为首次报道该化合物具有VEGFR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中药复方保元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多种色谱和光谱方法对保元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 从保元汤水提物中分离得到1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异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1)、芒柄花苷(2)、芒柄花素(3)、异短尖剑豆酚(4)、达维荚迷苷元(5)、2′,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烷6-O-β-D-葡萄糖苷(6)、(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7)、大萼赝靛素(毛蕊异黄酮,8)、甘草素(9)、5去羟山柰素(10)、甘草苷(11)、异甘草苷(12)、异甘草素(13)、7
,3′二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14)、降香黄烃(odoriflavene,15)。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保元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