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特点。方法对2例原发于肝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基因重排。结果2例均为偶然发现肝占位性病变,肿瘤组织主要由中心细胞样B细胞和单核细胞样B细胞构成,均见肿瘤细胞侵犯胆管上皮、侵袭肝细胞索形成淋巴上皮病变,肿瘤细胞CD20、CD79α和Pax-5(+),T细胞标记(-),IgH基因均呈单克隆重排。结论原发性肝MALT型淋巴瘤是一种惰性淋巴瘤,多为偶然发现的肝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必要的基因重排检测。  相似文献   

2.
非霍奇金淋巴瘤365例WHO新分类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按照WHO恶性淋巴瘤新分类诊断标准对广东地区 3家医院 36 5例NHL进行重新分类。从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免疫标记、基因重排检测、病理诊断 6个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 5例NHL中 ,结内 14 1例 ,结外 2 2 4例 ;在 2 2 4例结外淋巴瘤中 ,最常见的部位依次是消化道、鼻腔、颅内 ;B细胞淋巴瘤 2 71例 ,T细胞淋巴瘤 92例 ,非T非B淋巴瘤 2例 ;113例B细胞淋巴瘤IgH基因重排检测 ,阳性率为 82 3% ;4 5例T细胞淋巴瘤TCRγ基因重排检测 ,阳性率为 91 1%。在B细胞淋巴瘤中 ,最常见的依次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在 92例T细胞淋巴瘤中 ,最常见的是周围T细胞淋巴瘤。结论 广东地区结外淋巴瘤的比率超过结内 ,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高 ,但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低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lymphoma,PCL)是一类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WHO-EORTC)发表的PCL分类是该病的重要诊断标准和分类依据。随着研究进展,2018年WHO-EORTC更新了PCL分类,新增了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原发性皮肤肢端CD8+T细胞淋巴瘤、EB病毒阳性皮肤黏膜溃疡3种PCL类型,并对部分PCL的亚型进行了修订,其中涉及淋巴瘤样丘疹病、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4+小/中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等亚型。本文对PCL WHO-EORTC分类的最新进展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ENL)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PENL CD3、CD45RO、CD20和CD79a的表达情况。随访观察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D3、CD45RO,CD0和CD79a在T细胞型PENL的表达率分别为100%、76.7%、3.3%和8.3%,在B细胞型PENL的表达率分别为0%、5、2%、95.8%和92.9%。生存2年以上的8例PENL患者均为B细胞型PENL。【结论】CD2诊断T细胞型PENL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高度特异性;CD20、CD79a诊断B细胞型PENL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不足;B细胞型PENL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肝脾αβT细胞淋巴瘤,通过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及T细胞淋巴瘤克隆性基因重排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9岁。咳嗽、发热,血小板减少1周。3年前因脾大、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免疫组化:骨髓活检组织CD3、CD56弥漫(+),Ki-67增殖指数为40%;肝活检组织LCA、CD2、CD3、CD56弥漫(+),Ki-67增殖指数为70%;脾活检组织LCA、CD2、CD3、CD56弥漫(+),Ki-67增殖指数为70%。T细胞淋巴瘤克隆性基因重排:β链重排。结论肝脾αβT细胞淋巴瘤是较为特殊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可以通过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等相关检查协助诊断,病理诊断肝脾αβT细胞淋巴瘤应与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淤血性脾肿大、毛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病理特点。方法:对30例PSIL患者的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检查,其中2例行基因重排检查,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0例PSIL患者的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B细胞来源23例(76.7%)、T细胞来源7例(23.3%)。其组织学类型分别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6例(53.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B细胞淋巴瘤7例(23.3%)、外周T细胞淋巴瘤6例(20.0%)、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1例(3.4%)。免疫组化结果示,30例PSIL均表达CD45,AE1/AE3均阴性,4例B细胞淋巴瘤EMA弱阳性。23例B细胞淋巴瘤均表达CD20和CD79α,7例T细胞淋巴瘤均表达CD3和CD45RO。NK/T细胞淋巴瘤还表达CD56和TIA-1。1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6例(37.5%)表达Bcl-2蛋白,10例(62.5%)表达MIB-1。7例MALT型B细胞淋巴瘤中有5例(71.4%)表达Bcl-2,1例(14.3%)表达MIB-1。基因重排结果示,2例B细胞淋巴瘤均呈Fr2A、Fr3A阳性,TcR阴性。结论:PSIL大多为B细胞来源的NHL,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cl-2、MIB-1的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7.
原发皮肤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主要特征为皮肤受累。病理类型与系统淋巴瘤继发的皮肤改变相似,但生物学行为、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2005年,WHOEOR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将原发皮肤淋巴瘤分为T细胞及B细胞淋巴瘤,临床以T细胞淋巴瘤多见,原发皮肤B细胞淋巴瘤又分4个亚型: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PCFCL)、原发皮肤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PCMZL)、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8.
CD45RO阳性的B细胞性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免疫表型异常淋巴瘤的起源。方法 从48例B细胞淋巴瘤中筛选出3例CD45RO、CD20和CD79a( ),CD3(-)的淋巴瘤。采用免疫组化、PCR和基因扫描技术对其免疫表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IgH)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TCR)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3例淋巴瘤均为结外淋巴瘤。1例为滤泡性淋巴瘤,2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PCR和基因扫描显示3例均有IgH克隆性扩增;PCR未显示TCR扩增;高敏感性基因扫描显示低峰值TCR克隆性扩增,提示可能为背景T细胞扩增。结论 CD45RO不是T细胞特异性抗原,CD45RO阳性细胞不能完全等同于T细胞,因此,在研究和临床病理诊断中应选用多种抗体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染色.结果 光镜下皮肤附属器周围、血管周围和血管内可见中等大小的异型淋巴样细胞,肿瘤细胞胞质比较丰富、淡染,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深染,部分血管内可见纤维素样渗出物.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3和粒酶B(+),CD56部分(+),CD5和CD8散在(+),CD4、CD20和MPO(-);CD31显示大部分肿瘤细胞位于血管内;Ki-67阳性率>50%.EBER分子原位杂交(+).结论 皮肤结外鼻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内淋巴瘤,临床和病理均易与皮肤血管炎性病变混淆,因此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 筛选广东省人民医院2002-2010间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病例组织切片,查找其伴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及基因重排检测并随访.结果 筛选出病例2例,男女各1例,平均年龄20岁.均为无诱因出现浅表多发淋巴结肿大.镜下均可见两种细胞即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免疫组化前者CD3、TdT和CD7(+);后者CD1a和S-100(+).基因重排结果为TCR-γ基因未见重排.2例分别于诊断后7个月和8个月时死亡.结论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现象非偶然现象.患者均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有或无B症状,预后差.病因考虑为:①TCR-γ基因重排结果阴性支持T淋巴母细胞分化处于胸腺前阶段,可能具有前体细胞的作用,具备分化成其他细胞系的能力.②为朗格汉斯细胞介导对恶性淋巴瘤的免疫反应,而非真正的瘤性病变.③两种肿瘤克隆相关.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阴深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外阴血管黏液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大体肿瘤为分叶状,组织学上肿瘤由梭形或星形细胞组成,胞浆少,核圆形或卵圆形,浅染,有中位小核仁,无核分裂相;肿瘤细胞密度低至中等,散在分布于黏液样或胶原纤维背景中,同时伴有不同管径的血管出现.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阳性表达vimentin、desmin、PR,而actin、SMA、MSA、ER、S-100、CD34均阴性.[结论]外阴血管黏液瘤是一罕见、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软组织肿瘤,WHO将其归为行为不确定的肿瘤,偶尔与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等在形态上有重叠,通过仔细的组织学观察不难区分,此瘤通过手术局部扩大切除为佳,部分病例可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BLU)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BLU20例手术切除组织标本,采用镜下观察与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镜下部分或全部胞核奇异,双核或多核易见,核内多见1至数个较大红染包涵体样物,核分裂象0~2/10高倍视野(HPF)。免疫组织化学示20例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孕激素受体(PR)均(+),4例p53蛋白(p53)(+),3例雌激素受体(ER)(+),Ki67蛋白(Ki-67)计数约1%~3%。经随访6个月~7年,无复发病例。【结论】BLU虽形态奇异,但属良性肿瘤,本组形态学变化与外源性孕酮药物无关,与妊娠关系应予以关注,应与平滑肌肉瘤(LMS)、恶性潜能待定平滑肌瘤(STUMP)和出血性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涎腺淋巴瘤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涎腺淋巴瘤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淋巴瘤分类采用wH()2000年分类方案,分析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和预后及其他关系。【结果】17例中MALT12例,DLBCL5例,无其他类型淋巴瘤。临床分期包括ⅠE期11例,ⅡE期5例,ⅢE期1例,无Ⅳ期病例。肿瘤周围组织呈淋巴上皮病常见(12/17,70.6%);15例随访中2例死于本病,均为DLBCL。【结论】涎腺淋巴瘤的组织类型主要是MALT淋巴瘤,大多数为I、II期,临床过程相对惰性、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61例难治性肾病儿童IgM沉积与肾脏病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儿肾脏IgM沉积强度与肾脏病理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61例RNS住院患儿的肾活检病理资料,评估IgM沉积强度,同时对肾脏IgM阴性(-)、阳性( )、强阳性()三组间进行肾小球病变积分、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肾脏总的病理损害积分,并探讨3组间各积分的关系。【结果】①小儿RNS临床表现肾炎型肾病23例,单纯型肾病38例。病理类型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28例,占45.9%;IgM肾病(IgMN)15例占24.6%;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8例,占13.1%;IgA肾病5例占8.2%;膜增殖性肾炎(MPGN)3例,占4.9%,微小病变(MCD)2例,占3.3%。②随着肾脏IgM沉积强度增加,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肾脏总的病理损害积分逐渐增加。【结论】肾脏IgM沉积在绝大多数RNS患儿中存在,且随着IgM沉积增加,肾小管间质病变、肾脏总的病理损害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EMMPRIN ,MMP1,MMP9,TIMP1表达及临床意义 ,并探讨其在胰腺癌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5 1例胰腺癌和 10例慢性胰腺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 ,上述调控蛋白表达的染色方法均为ABC免疫组化法。【结果】胰腺癌EMMPRIN ,MMP1和MMP9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 (P <0 .0 1) ,但TIMP1则相反 (P <0 .0 1)。高分化腺癌和无转移癌EMM PRIN、MMP1和MMP9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和转移癌 (P <0 .0 5或P <0 .0 1) ,TIMP1则相反 (P <0 .0 5或P <0 .0 1)。EMMPRIN、MMP1和MMP9在胰腺癌中表达评分值之间呈密切正相关 (P<0 .0 1) ,但均与TIMP1呈高度负相关 (P <0 .0 1)。【结论】EMMPRIN、MMP1、MMP9和TIMP1表达可反映胰腺癌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侵袭或转移潜能及预后 ,均为重要生物学标记。EMMPRIN诱导胰腺癌细胞产生MMP1和MMP9;但抑制癌细胞产生TIMP1,同样TIMP1能抑制MMP1和MMP9的活性表达。  相似文献   

16.
杨志  朱德茂  杨利民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2):222-223,226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收集14例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用形态学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研究.[结果]临床主要以大量稀薄粘液性白带或不规则阴道流血为首发症状.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异型性小,接近正常宫颈粘液腺上皮,但呈浸润性生长伴间质纤维反应.粘液组化染色AB/PAS(pH2.5)呈红色反应.免疫表型:CEA(12/14)阳性;Ki-67(11/14)阳性;P53(8/14)阳性(3/14)阴性;E-Cadherin(14/14)阴性;vimentin、SMA浸润性腺体周围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14/14)阳性.[结论]子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以细胞轻微异型、浸润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晅  徐宣枝  周彦杰 《医学临床研究》2012,(9):1715-1716,17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UPS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UPS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做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UPSC患者中,53.33%(16/30)的病例肌层浸润深度超过1/2肌层,60.00%(18/30)的病例有子宫外转移,淋巴转移率为43.33%(13/30),p53阳性率达到56.67%,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阳性率分别为26.67%和30.30%。【结论】UPSC病期晚,易浸润深肌层和向子宫外扩散;p53的高表达及ER、PR的低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宫颈鳞癌组织中MCM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昱  张永晶  陶光实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04-2206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在宫颈鳞癌和宫颈上皮内瘤(cIN)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M5在66例宫颈鳞癌及90例CIN中的表达,通过标记指数(LI)计算MCM5在宫颈病变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IMCM5的表达从CIN到宫颈鳞癌逐渐增高:在CINⅠ,CINⅡ,CINⅢ,宫颈鳞癌中LI中位数分别为36.45%,60.43%,79.52%,90.3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宫颈鳞癌高、中、低分化组中MCM5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FIGO分期、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各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M5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增殖标志物,可以作为宫颈病变预后的参考指标,其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fibulin-5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fibulin-5 mRNA在正常脑组织(7例)和低分级胶质瘤组(22例)和高分级胶质瘤组(15例)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fibulin-5 mRNA在对照组正常脑组织中,所有7例标本均检测到表达;在低分级胶质瘤组中,22例标本有14例检测到表达;在高分级组中,15例标本有3例检测到表达。正常脑组织标本的fibulin-5 mRNA表达阳性率以及平均IOD值和低分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级胶质瘤组的fibulin-5 mRNA表达阳性率以及平均IOD值均低于正常脑组织和低分级胶质瘤组的表达(P〈0.05)。【结论】fibulin-5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其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可能与胶质瘤的进展和血管生成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在各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91例、呼吸系统恶性肿瘤78例、生殖系统恶性肿瘤52例、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0例、乳腺癌21例共25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人血清中GP73水平。【结果】①GP73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M=77.3μg/L)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O.01)。其中肝癌组的GP73水平(M=159.6/xg/L)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②呼吸系统肿瘤中肺癌组血清GP73水平(M=58.2μg/L)高于其他各组(P〈0.05)。③肝癌组GP73水平明显高于肺癌组(P〈0.05),其他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M=46.2μg/L)比较血清GP73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73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肺癌组中血清GP73水平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远低于肝癌患者,血清GP73有可能成为肝癌较好的血清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