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草枯中毒4l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草枯 (Paraquat,PQ)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除草剂 ,毒性极强 ,国外报道中毒病死率为 6 4% 〔1〕,国内有报道为 85 %~ 95 % 〔2〕,中毒以肺损害为突出。现总结我院近 6年来收治的 4 1例作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4 1例 ,其中男性 15例 ,女性 2 6例 ,年龄16~ 5 2岁 ,均经口摄入 ,摄入量 10~ 15 0ml。摄入中毒后 6h内就诊者 2 8例 ,其中死亡 13例 (4 6 4 % ) ;6~ 12h就诊者 7例 ,其中死亡 5例 (71 4 % ) ;12~2 4h就诊者 5例 ,死亡 4例 (80 0 % ) ;2 4h以上就诊者 1例 ,随后死亡。1 2 临床表现及分级4 1例患者均…  相似文献   

2.
3.
毒鼠强又名“三步倒、一扫光、闻到死”等。化学名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是我国早已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灭鼠剂,它对人畜有剧烈毒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屡禁不止,造成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就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所收治的毒鼠强中毒21例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4.
百草枯中毒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承志 《四川医学》1999,20(5):502-503
百草枯是毒性很强的除草剂,中毒以肺损害最为突出,病死率很高。现总结我院近7年收治54例百草枯中毒,了解预后相关因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4例中男20例,女34例,年龄14~60岁。服毒量5~1000ml。服毒至就诊时间:<1小时17例,1~3小时28例,>3小时9例。12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口咽灼痛54例,皮肤损害5例,腹痛48例,恶心呕吐32例,黄疸12例,血便6例,呕血3例,咳嗽20例,咯血6例,呼吸困难35例,腹痛18例,呼吸衰竭33例,肺水肿16例。脑水肿6例。少尿1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百草枯肺损害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百草枯中毒合并肺部损害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百草枯中毒肺损害发生率为84%,死亡22例,其中10~72h死于肺水肿13例,6~32d死于肺间质性纤维化所致的呼吸衰竭7例。4例存活。结论百草枯中毒肺损害是百草枯中毒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应在肺损害前采取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百草枯肺损害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百草枯中毒合并肺部损害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百草枯中毒肺损害发生率为84%,死亡22例,其中10~72h死于肺水肿13例,6~32d死于肺间质性纤维化所致的呼吸衰竭7例,4例存活.结论 百草枯中毒肺损害是百草枯中毒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应在肺损害前采取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百草枯中毒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1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观察结果作一总结,重点强调百草枯中毒后的严重后果,并强调早期洗胃,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泄的重要性。方法 根据预后将其分为好转组及死亡组,对洗胃时间、临床表现及衰竭脏器数进行对比。结果 早期洗胃患者临床症状较轻,脏器损伤较少,预后较好。结论 由于百草枯没有特效解毒药,故早期采用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排泄的方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佟香芝 《吉林医学》2009,30(20):2420-2420
百草枯(PQ)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广谱农业除草剂,目前是全球仅次于农达的第二大除草剂。近年来,我国百草枯中毒的发病率日趋增高,病死率极高。现将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8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西安 《中原医刊》2005,32(11):41-42
重度有机磷中毒,病情发展快且凶险.病死率高。我院自1992年6月-2004年6月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百草枯中毒40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特点,分析主要死亡原因和抢救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0例百草枯急性中毒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本组百草枯中毒均为口服中毒,死亡36例(90.0%),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衰竭,且死亡率与开始抢救的时间、摄入量及临床分度有一定的关系。治疗中应防止毒物继续吸收,清除体内毒物,防止组织受损,应用抗自由基药物,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尽早和反复予以血液净化。结论:百草枯急性中毒预后极差,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衰竭,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中毒死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2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百草枯中毒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患者中22例在医院内死亡,4例出院后死亡。中毒至死亡时间为3~21d,平均7d,其中3d内死亡15例,早期存活(>3d)11例。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衰竭。结论百草枯中毒早期采用抗氧化剂、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等药物治疗可有效阻止晚期肺纤维化,减少炎症渗出,血液净化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不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13.
1997~2002年我院收治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患者68例。 1.临床资料:男30例,女38例,平均年龄26岁。以肌束颤动、肌肉阵挛为表现者常为轻度中毒;以强直痉挛、惊厥为表现者常为重度中毒,本组轻度中毒者40例,重度中毒28例。68例患者均在服药0.5~2 h后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心悸、阵发性四肢抽搐伴颜面口唇发绀,其中30例出现心动过速,24例出现低热,20例转氨酶轻度升高,8例出现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8例出现脑水肿,6例出现昏迷,1例出现中毒性休克,1例出现中毒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14.
江亚 《当代医学》2014,(29):16-17
目的总结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特点,提升临床抢救水平。方法以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存活8例,死亡14例。服毒量与致死量具有关联。结论百草枯中毒可造成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较差,及时洗胃并进行血液灌流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孙虹  赵红梅  朱莎  李庆红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2):2059-2060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诊治经过及影响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百草枯中毒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存活,其中2例服药量20~25ml,行环磷酰胺-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在服毒剂量、入院时间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次较多。行血液净化治疗9例,其中死亡6例,未行血液净化患者8例,死亡6例,二者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病死率高,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服毒剂量和入院时间。中毒后应强调及时失活和吸附处理,血液净化治疗并不能降低病死率,环磷酰胺-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可能降低病死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百草枯(PQ)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一种强烈的杀灭杂草的除莠剂,对人、畜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大多数由于自杀口服或误服引起中毒,也可经皮肤吸收中毒致死.随着百草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中毒事件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 患者,女,21岁。因“口服除草剂百草枯31h,上腹痛3h”于2009年9月1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1h口服百草枯约10mL,在当地卫生院洗胃、输液治疗。近3h,患者出现上腹痛,口腔分泌物增多,含有鲜红色血液。  相似文献   

18.
冷彦飞 《中外医疗》2012,31(25):18+20-18,20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急救方法。方法对该院收治的11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洗胃、导泻、利尿、血液灌流、吸氧、利尿、预防感染等治疗。结果经过治疗,Cr、WBC、SaO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aO2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死亡71例,死亡原因主要为多功能脏器衰竭和呼吸衰竭,其余患者均于1个月内出院,但均有不同程度肺功能损害。结论临床抢救百草枯中毒患者时应强调早期彻底反复洗胃、导泻、血液灌流的序贯应用、抗氧化、免疫抑制、纠正内环境紊乱、营养支持等全方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百草枯(paraquate),又名克芜踪、对草快,属于吡啶类除草剂,国内商品为20%的百草枯溶液。它是目前全世界使用最为广泛,也是毒性最大的除草剂之一(人口服致死量为30~40mg/kg,有害浓度〉0.1mg/m^3)^[1]。近年来,百草枯中毒的病例不断增多,但有效的治疗措施不多,效果不佳。死亡率为25%~76%,个别报道死亡率高达80%以上。现将急性百草枯中毒26例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诊治方法,该除草剂中毒机制主要是该类化合物分子进入人体2h左右血中浓度达高峰,在肺组织内蓄积,造成肺水肿及肺出血,肺泡表面嗜酸性透明膜形成及肺泡纤维间隔增生,导致肺脏气体交换障碍。方法对我院2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1人治愈,3人放弃治疗,21例死亡。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死率高应加强此类农药的使用管理,提高易感人群的心理素质是防治百草枯中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