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男,1岁6个月,因"右下肢跛行20余天"于2010年7月5日入院.时有用手打头,无疼痛、肿胀、发热、咳嗽、吐泻、抽搐等.既往1个月前有"急性胃肠炎病史".入院当日急诊CT示:左侧颞顶叶囊实性肿块,境界清楚,最大层面大小约10.2 cm ×6.6 cm,边缘见结节状钙化,累及基底节放射冠区,灶周水肿明显,左侧脑室受压、变形.MRI示:左侧颞顶叶巨大囊实性异常信号灶区,大小约9.8 cm×6.4 cm×6.2 cm,实性部分T1WI以低信号为主,内见小片状高信号灶,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内见小片状低信号灶;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无强化.  相似文献   

2.
<正>例1男性,66岁,因左腰部疼痛伴右上腹部疼痛15天于2013年7月入院。彩超示左侧肾上腺区有一大小45 mm×45 mm低回声团块。MRI示左侧肾上腺区类圆形占位,大小6.5 cm×4.6 cm×4.0 cm,T1WI呈稍低信号,中央见高信号区,T2WI呈稍高信号,中央见低信号区,DWI病灶呈高信号,中央低信号(图1)。肿块与左肾分界清楚,左肾受压下移。诊断为左肾上腺区占位,内坏死、出血明显,考虑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性,60岁,健康状况一般,有腔隙性脑梗死病史5年余。2021年11月体检B超示左侧肾占位,遂入住我院。肾脏增强CT示:左侧肾中部见一异常信号块影,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低信号,边界较清,大小2.8 cm×3.5 cm。动态增强后皮髓交界期可见病灶早期边缘强化,实质期呈相对低信号。患者于2021年12月8日全麻下行腹腔镜左侧肾脏根治术。病理检查 眼观:左侧肾脏切除标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0例26灶FNH 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表现,由3名有经验的医师做MR表现诊断.结果 对于10例中的26个病灶,平扫T1WI上23个病灶为稍低或等信号、3个病灶为稍高信号;T2WI上23个病灶呈稍高信号、1个病灶等信号,2个病灶呈稍低信号.在动脉期5个病灶明显不均匀增强、19个病灶显著均匀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13个病灶呈稍高信号,11个病灶呈等/稍低信号,2个病灶无强化.11个病灶检出瘢痕,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或高信号,动脉期无增强、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增强.8例诊断正确,1例诊断为良性病变(定性困难),1例误诊为恶性肿瘤.结论 MRI能显示单发或多发FNH的特征性改变,并在术前正确诊断大部分FNH.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6个月,因发现左侧额部肿物3个月入院。查体:左侧额部可触及大小1.2 cm ×1.0 cm的不活动皮下肿物,质硬,无触痛,触之活动性差,局部皮肤无红肿热痛。颅脑CT平扫:左侧额部骨质缺损,骨质内见类圆形稍低密度影填充,CT值约50 Hu,大小1.2 cm ×0.7 cm,各部位脑组织形态、密度未见异常改变(图1)。磁共振头部平扫:左侧额极见小不规则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压水像呈略高信号,左侧额局部骨质内类圆形等T1稍短T2信号,压水压脂像呈稍低信号,大小1.3 cm ×0.7 cm ×1.4 cm,局部软组织略膨出(图2)。  相似文献   

6.
Wang ZM  Wang LJ  Yu XR  Xu LM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10):639-640
例1男,54岁。2003年2月因“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术,术后用霉酚酸酯及新山地明等抗排斥药,并予抗病毒及化疗。2005年2月16日因“阵发性头痛10余天,影像学检查发现“额叶占位”收入我院。体检:无明显异常。MRI 检查:左侧额叶见2.8cm×3.9cm 占位病灶,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T1WI 呈等低信号,周围见大片水肿,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临床考虑“肝癌脑转移”行额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额叶皮层额下回处见一3.0cm×3.5cm 肿瘤,呈紫红色,质中,与周围脑组织之间有水肿带。病理检查: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共2.5cm×1.5cm×1.0cm 大小,切面灰红色,并见出血灶,质中。镜下观察:脑组织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性,47岁,因感冒后左侧颈部疼痛伴咽痛、声嘶、饮水呛咳、气紧入院。MRI示C7下缘至T4上缘颈动静脉间隙见一大小2.0 cm×1.7 cm×4.8 cm软组织肿块影,形态欠规则,内部信号不均,T1WI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囊壁可见强化(图1);甲状旁腺区未见异常。术前血钙2.33 mmol/L(正常值2.21~2.81 mmol/L),血磷1.05mmol/L(正常值0.81~1.51 mmol/L),碱性磷酸酶141.8 U/L(正常值40~150 U/L),甲状旁腺素未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毒品依赖性海绵状脑白质病的MRI特点. 方法对18例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戒毒患者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病灶的分布、信号特点. 结果双侧额顶叶、枕叶、齿状核、皮质脊髓束、内囊后肢等部位显示异常信号,16例呈对称分布,2例呈局限性分布.T1WI上15例呈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 T2WI和FLAIR上均呈高信号.所有病灶均无明显异常强化. 结论 MRI对毒品依赖性海绵状脑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磁共振(MRI)影像特征.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影像特征,全部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结果子宫增大48例;T2WI及T1WI显示子宫有弥散分布的片状低信号区内夹杂斑点状高信号30例; T2WI显示子宫低信号区内夹杂斑点状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21例.29个卵巢囊肿,T1WI 及T2WI均呈高信号有15个,T1WI 呈高信号而T2WI呈低或等信号5个, T1WI 和T2WI均呈混杂信号9个.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MRI表现:(1)子宫内出现片状低信号区,同时夹杂斑点状高信号;(2)卵巢巧克力囊肿在T1WI 和T2WI均为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1岁.周期性腰痛3年,加重伴左下肢疼痛1年.以周期性腰痛为首发症状,月经期出现,后逐渐缓解.症状逐渐加重,后出现左下肢疼痛,于2010年11月21日收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腰椎管内占位.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湿、类风湿病、肝炎、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2003年行剖宫产术,2008年行痔疮切除术.体检: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活动可,左大腿前内侧下部、左膝关节内侧上部感觉减退.左足拇指背伸力弱,肌力Ⅳ+,双下肢肌力、感觉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腰椎CT示腰3椎体后部中间及左侧区域、左侧椎弓根可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周围可见骨质硬化(图1).腰椎MRI示腰椎曲度存在,序列整齐,腰3椎体后部中间及左侧区域见异常信号影,T2WI上表现为高、等、低混杂信号,T1WI表现为等、低混杂信号,肿物周围骨质信号异常,T1WI、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左侧神经根通道狭窄.L4~5、L5 ~S1椎间盘信号改变,略向后膨出,硬膜囊未见明显受压(图2).请妇产科医师会诊,高度怀疑子宫内膜异位侵及椎管.考虑经保守治疗无效,遂于全麻下行腰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给予消炎、止痛、脱水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童,3岁4个月,因腹痛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腹痛,多次就诊均考虑"胃肠炎"。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考虑继发感染性胆道系统疾病,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入院查体:剑突下3 cm触及肝边缘,右侧锁骨中线处肋下3 cm可触及。血清学检测:抗核抗体ANA阳性,嗜肝病毒及其他自身抗体阴性,寄生虫专项阴性。上腹MRI:肝内弥漫斑片状、结节状异常信号影,T2WI呈稍高信号,部分结节病灶中央呈更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DWI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12.
正患儿男,年龄15个月,4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活动减少,伴排便、排尿费力,哭闹时常伴有排便、排尿,症状进行性加重,双侧足背部痛觉逐渐减退。专科检查示双下肢肌张力下降,双下肢肌力Ⅲ级,双足背痛觉缺失。我院MRI示骶尾部骶尾骨前缘及椎管内可见一巨大椭圆形肿物影,边界尚清,大小5.1 cm×4.1 cm×8.5 cm,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8岁,因下腹酸胀1个月余就诊.入院查体B超示:子宫内膜增厚,脾肾间隙实质性占位,考虑来源于肾上腺;肾上腺MRI平扫加增强示:左侧腹膜后肾上腺区可见1个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大小9.9 cm×8.2 cm×7.1 cm,T1WI低信号,T2WI压脂不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楚,向下推压左肾上极,向前外推压胰尾及脾脏变形,分界清楚,肾盂肾盏无明显扩张.  相似文献   

14.
患儿女,4岁.近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痛、呕吐,近1周加重,于2010年2月18日入院.查体欠合作,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5分,病理反射阴性.MRI示小脑和第四脑室下角见大小5.4 cm×3.2 cm异常信号影,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囊变区及小血管影.  相似文献   

15.
Sturge-Weber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14岁,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十余年,体检:左额及左眶周皮肤呈葡萄酒红色(图1),同侧面部可见数个黑色素细胞痣样病变。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CT扫描提示左侧顶枕部有迂曲病回状钙化影。因顽固性癫痫,在当地医院行大脑半球局部病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9年11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胸部IM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3例病灶中,肺5例,纵膈2例,食道上段1例,右侧胸壁2例,左侧胸壁2例,气管1例.肺IMT 1例为中央型,4例为周围型,为边缘清楚或不清的单发肿块.肺外IMT均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单个实性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2例病灶内出现斑点状钙化,1例胸壁IMT伴肋骨破坏.MR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 CT、MRI检查可清晰显示IMT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选择手术方案及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1临床资料59岁女性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发热。查体:患者神智清楚,语言流利,步态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躯体感觉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指鼻试验稳准,Romberg征阳性,双侧生理反射存在。MRI示左侧小脑半球较右侧增大,左侧小脑半球及小脑上蚓部见一约3.4 cm×3.2 cm×6.1 cm混杂信号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病灶内呈等稍长T1、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状态正常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结果老年男性多见,病灶多发多见,近中线室管膜周围脑白质及脑表面多见。CT平扫病灶呈等或稍高密度,MR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信号多较均匀,少见囊变、坏死,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多较轻,T2-FLAIR及DWI多呈均匀性稍高或高信号,病灶多均匀性强化,可呈"握拳状"、裂隙状分叶改变。结论免疫状态正常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影像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磁共振(MRI)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影像特征,全部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子宫增大48例;T2WI及T1WI显示子宫有弥散分布的片状低信号区内夹杂斑点状高信号30例;T2WI显示子宫低信号区内夹杂斑点状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21例,29个卵巢囊肿,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有15个,T1WI呈高信号而T2WI呈低或等信号5个,T1WI和T2WI均呈混杂信号9个。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MRI表现:(1)子宫内出现片状低信号区,同时夹杂斑点状高信号;(2)卵巢巧克力囊肿在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相似文献   

20.
成人大脑顶枕沟在横断面上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大脑顶枕沟在横断面上的准确定位。方法:选用正常成人头部标本30例,以AC-PC线为基线,获取4mm层厚的连续横断层MR图像和脑断层标本。在连续断层标本上对顶枕沟的断面表现进行跟踪观察、测量和统计。结果:1.在AC-PC线断面上,顶枕沟的出现率左侧为16.7%、右侧为10%;在胼胝体压部首次切及的断面上,顶枕沟位于扣带回峡的后方,其出现率左侧为93.3%、右侧为90%,在扣带回峡和舌回交界处的深面可见深埋的楔回。2.在切及穹窿柱和透明隔断面上,顶枕沟后移,位于大脑半球后部内侧缘前、中1/3交点附近,其出现率左侧为100%、右侧为93.3%,沟的平均深度左侧为15.8mm、右侧为16.4mm,沟内一般有1~3支分支。3.在顶枕沟即将消失的断面上,大脑半球髓质的半卵圆中心上部的出现率左侧、右侧均为86.7%,扣带回即将消失,中央旁小叶尚未出现。结论:顶枕沟出现在前后连合平面至胼胝体即将出现的1~2个断面上,扣带回峡后方楔回的出现是顶枕沟首次出现的重要信号;当大脑半球出现半卵圆中心上部时,从扣带回顶部出现到中央旁小叶即将出现的1~2个断面,为顶枕沟消失的断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