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膈神经移位接上干前股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40例采用膈神经移位接上干前股以恢复屈肘功能的臂丛损伤患者的长期随访,分析与疗效相关的不良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其疗效及选择最佳手术适应证提供基础。方法对2002年-2005年在我院进行膈神经移位接上干前股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其疗效及与疗效相关的因素。结果40例患者屈肘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2.5%,其中年龄大于40岁、病程超过1年、术前膈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LAT)衰减≥20%者,疗效较差。结论膈神经移位接上干前股手术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于臂丛神经股部无损伤的患者。但对年龄大于40岁、病程超过1年、术前膈神经LAT衰减≥20%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2.
示踪法进行臂丛神经显微解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神经主要分支在神经干中的分布规律。方法用1,1’-双十八烷.3,3,3’,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一高氯酸盐(1,1’-diod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carbocyanine perchlofate,DiI)作臂丛神经远端主要分支的逆行神经示踪,观察其纤维在近端神经干不同平面内的分布范围。结果DiI在神经干内的扩散速度:2d组为:(8.819±0.32)mm/d、4d组为:(8.482±0.262)mm/d、6d组为:(8.062±0.108)mm/d。对于最低安全平面,桡神经中肱三头肌支位置最高,正中神经分支中桡侧屈腕肌、旋前圆肌支与主干融合的位置最高,而尺神经的分支最低安全平面均较低。结论DiI对神经束标记具有轴突特异性,可以用于活体神经束路的研究。DiI在活体臂丛神经中顺行、逆行扩散速度相同。正中神经、尺神经作为部分动力神经源移位于肌皮神经,在入肌点平面切取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比较不同膈神经移位术式重建屈肘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式将膈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后屈肘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取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开胸组,锁骨上组,移植组,对照组4组,每组30只大鼠。于术后1,2,3个月行大体观察,肌电检查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开胸组于术后11-19 d,锁骨上组于术后12-21 d,移植组于术后17~28 d手术侧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动作。经手术侧肱二头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延迟率和最大波幅恢复率,肱二头肌的肌湿重恢复率,肱二头肌的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远端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等5项检测结果证实,开胸组均优于锁骨上膈神经移位组和神经移植桥接膈神经组(P<0.05)。结论 大鼠经胸取全长膈神经移位至肱二头肌手术方式的疗效优于另2种膈神经移位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斜方肌内的神经支配进行解剖学观察,为寻找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的最佳移位点和移位方式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尸体标本10具20侧.观察副神经在斜方肌内的行径及分支.并取不同水平副神经、肩胛上神经横断面制病理切片,计数各神经断面的神经纤维数,进行比较.结果 副神经在锁骨上2~3 cm进入斜方肌内,在肩胛冈中点前上方3~4 cm处,有来自颈丛的交通支加入后形成终末支.副神经的神经纤维计数:入斜方肌处(A点)为(1245±46)条,颈丛的交通支汇入前(B点)为(830±36)条,汇入后(C点)为(1074±38)条.结论 (1)副神经在与颈丛交通支合干后H-G段内的各断点,是副神经的最佳移位点.(2)后进路副神经移位术不影响斜方肌上部神经支配,充分利用了颈丛交通支,且缩短了神经再生距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健侧胸外侧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提供有效的可供使用的动力神经源。 方法 在 46侧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测了胸外侧神经起始部位、走行、分支、长度、支配部位 ,在放大镜下对其向近端进行无损伤分离 ,追踪其神经纤维来源并进行测量。 结果  46侧中有 43侧起源于上、中干前股 ,3侧起源于上干前股 ;42侧胸外侧神经发出 3支 ,其中 2支分别支配胸大肌上、中部 ,另 1支为交通支 ;胸大肌上部支主要来源于 C5、6 ,其无损伤分离长度 (2 .3± 0 .5 ) cm,中部支及交通支来源于 C7,其无损伤分离长度(1.5± 0 .4) cm,3支长度分别为 (3.7± 0 .5 ) cm、(6 .1± 1.1) cm、(3.2± 0 .5 ) cm,胸外侧神经颈部至对侧肩胛上、上干前股及肌皮神经的长度分别为 (11.6± 1.2 ) cm、(12 .5± 1.3) cm、(15 .9± 2 .1) cm。 结论 健侧胸外侧神经移位可用于修复臂丛损伤。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解剖测量颈7神经根干股的可分离长度,为健侧颈7移位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 对15例30侧成人颈胸段标本进行解剖,充分显露臂丛后用游标卡尺测量.测量内容包括颈7神经根-干的长度;颈7神经根-干-股(前、后股)的长度;颈7神经根部、干股结合部和前、后股的横径和纵径.用显微器械切开颈7神经股-束结合部的神经外膜,显微解剖直至其内的神经束融合不能分离为止,再次测量颈7神经的根-干前股及根-干-后股的长度.结果 颈7神经根-干的长度:(45.87±10.43)mm;显微解剖分离前,颈7神经根-干-前股的长度:(61.14±13.44)mm;颈7神经根-干-后股的长度:(54.63±11.35)mm;显微解剖分离后,颈7神经根-干-前股的长度:(74.67±12.86)mm;颈7神经根-干-后股的的长度:(68.73±11.86)mm;前股延长的长度:(13.15±4.26)mm;后股延长的长度:(14.21±6.98)mm.经统计分析,左右两侧的神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离前、后的长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切开颈7神经股束结合部的神经外膜并作显微解剖可以延长神经切取长度,延长的长度分别为:前股为(13.15±4.26)mm;后股为(14.21±6.98)mm.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健侧C7神经根移位后再取臂丛下干前股束支进行移位的安伞件和可行性.方法 (1)解剖学研究:取40侧成人上肢标本,测量臂丛下干前股的直径及其至对侧上干的距离;分离下干前股的自然分柬,观察各束支在横断面上的分布特点和关系;计数重要束支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2)临床应用:全臂丛撕脱伤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0~37岁,平均24.8岁.在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的同时,切取下干前股部分束支进行神经移位,于术后2~7 d、3个月、6个月时观察健侧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变化.结果 (1)解剖学研究:下干前股均能分离出明显的自然分束,其中前上束支的面积约占下干前股的1/8~1/7,含有髓神经纤维(5974±1996)根,下干前股至对侧上干的距离为(16.9±1.3)cm.(2)临床应用:术后2~7 d,所有患者健侧上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及肌力减弱,感觉障碍多为主观感觉麻木及两点辨别觉轻度减退,肌力多减弱至3~4级.随访3个月时,除2例伸腕、伸指肌力稍弱(M4)、1例前臂内侧感觉麻木未恢复外,其余患者均基本恢复正常;6个月时,伸腕、伸指肌力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健侧C7神经根切取后,健侧下干前股束支可以作为新的动力神经供体,提供较充足的动力神经纤维.临床初步应用证实该术式'发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改良法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神经移位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主要方法,其中隔神经移位术是目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据文献报道有效率达84.62%。经典的手术方法是将锁骨后松解,打通肋锁间隙,将移植神经通过该间隙桥接,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我们通过改良,简化了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和尺神经运动支的解剖学研究,为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恢复手内在肌功能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20例40侧近期经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暴露正中神经、尺神经,测量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各项解剖学数据;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组织切片做定量分析,测算该肌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临床模拟操作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结果 正中神经第4肌支发出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48.4±2.4)mm,入肌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21.4±1.8)mm,可分离长度(27.1±1.2)mm,横径(1.2±0.2)mm,前后径(0.7±0.1)mm;尺神经的运动支和感觉支之间自然分束无损伤分离.长度为(7.1±0.70)cm;组织切片及图片系统测得正中神经指浅屈肌第4肌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为(1378.9±107.9)条.结论 正中神经指浅屈肌第4肌支可修复尺神经运动支,以期恢复手内在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电生理技术研究肱肌肌支的神经根来源及探索肱肌肌支移位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0名臂丛损伤作健侧C7移位术的患者,术中暴露正常的臂丛神经,用Reporter四道程肌电诱发电位仪,刺激C5~T1神经根,在肱肌记录诱发电位并计算其潜伏期及波幅。对1例肩外展、屈肘功能正常而手部无功能的C7脊髓损伤患者,在右侧上肢行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术中将肱肌肌支移至骨间前神经,以恢复手指屈曲功能。结果10名行健侧C7移位者术中刺激C5~C7均记录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muscleactionpotential,CMAP),而刺激C8T1则无CMAP出现。C5~7CMAP的潜伏期为[(6.32±1.50)ms,x-±s,下同]、(6.51±1.36)ms和(6.99±1.33)ms,波幅为(2.81±3.17)mV、(3.01±3.20)mV和(1.55±1.99)mV。其中以C6的波幅最大,提示C6支配肱肌的纤维数可能最多,但经统计学处理,各神经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第2天检查屈肘功能正常,电生理检测肱二头肌为单纯相。术后1年半随访,术侧拇示指出现屈曲动作。结论肱肌同时接受来自C5~7神经纤维的支配,该肌支移位至C8T1为主支配的正中神经是可行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同侧颈7神经根选择性移位术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针对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合并膈神经损伤病例,采用新的同侧颈_7神经根选择性束组移位方法,并证实其科学性、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自96年6月~99年2月,运用同侧颈_7神经根选择性束组移位术12例。其中臂丛上干撕脱伤10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合并中干颈_7神经根部分损伤2例。全麻下行同侧选择性颈_7神经根前股前外侧份移位,直接与上干前股显微缝合。术后随访9例,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7例颈_7神经根前股外侧份移位至上于前股有明显疗效,术后2月肌电检查证实有移位神经长入;术后4~7月即见肱二头肌恢复屈肘动作,而原颈_7神经根支配肌肉功能均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 同侧选择性颈_7神经根纤维束组移位不仅不影响颈_7神经根原有支配肌的运动功能,而且提供动力神经源,不失为一种新的切实可行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肋间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两种术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肋间神经移位直接与肌皮神经缝合 ,和通过皮神经移植桥接肌皮、肋间神经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  3 2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 ,其中将肋间神经游离 10~ 13cm ,经电刺激证实含有运动神经束后切断 ,与肌皮神经直接缝合 2 0例。在肋间神经与肌皮神经间移植皮神经 (平均长 10 .2cm) 12例。术后平均随访 3年 ,观察肱二头肌屈肘功能及肌力的恢复。结果 肌力达 3级或 3级以上的 ,神经移位组占 75 % ,神经移植组为 2 5 %。结论 肋间神经与肌皮神经缝接后 ,屈肘功能恢复明显 ,直接缝合组优于神经移植桥接组 (P <0 .0 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膈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重建屈肘功能的临床应用及早期疗效。方法对8例臂丛根性撕脱伤行膈神经移位术,膈神经与上干前股的肌皮神经束直接吻合5例,膈神经通过神经移植桥接至肌皮神经3例,术后随访评定其屈肘功能。结果8例经10月-2年随访,肱二头肌肌力在2级以上5例,有效率62.5%。结论膈神经移位术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的理想术式,重视术前和术中膈神经功能的评估、神经移位时吻合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术后综合康复锻炼是提高手术疗效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膈神经移位修复下干后股重建臂丛神经撕脱伤伸肘、伸指、伸拇功能的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膈神经移位修复下干后股重建43例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的伸肘及伸指功能,男36例,女7例;年龄4~44岁,平均(23.5±9.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2个月,平均(3.7±1.9)个月。其中全臂丛神经撕脱伤32例,中下干撕脱伴上干部分损伤或正常5例,C6~T1神经根撕脱伴C5椎孔外断裂或部分损伤6例。取锁骨上、下臂丛神经探查联合切口,显露下干后股,向近端干支分离后切断。将后侧束、桡神经向远端游离,切断后侧束的其他分支。将下干后股、后侧束及桡神经上提,膈神经在胸廓上口内切断,将膈神经与下干后股吻合。膈神经与下干后股直接吻合33例,通过腓肠神经桥接10例。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73个月,平均(39.7±7.1)个月。伸肘、伸指、伸拇肌力达到3或以上的比例分别为81.6%、41.9%、39.5%。结论 膈神经移位修复下干后股,其伸肘功能恢复满意,伸指、伸拇功能的恢复仍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利用尺神经部分神经束移位,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的临床效果,以及术中应用诱发电位检测供区神经束的经验。方法1996年7月~12月,对6例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行部分尺神经神经束移接于肌皮神经外侧支手术。术中对尺神经保留部分和切取部分的神经束进行电生理检测。结果尺神经保留部分和切取部分神经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两者结果均无明显差异。4例术后随访3~7.5个月,肱二头肌肌力恢复到2~3级,供区神经支配区无功能障碍。肌电图检查:神经束移位后的肱二头肌均有新生电位出现。结论采用部分尺神经束移位,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以恢复屈肘功能,是一个可行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臂丛撕脱伤患者同侧膈神经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臂丛撕脱伤患者同侧膈神经的功能状态,为临床选用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撕脱伤提供依据。方法测定100例臂丛神经撕脱伤膈肌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并对其功能进行评价。将表面电极置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在平环状软骨水平进行电刺激,于腋前线水平在第7、8肋间记录肌肉诱发电位。同时在膈神经移位术中取一段膈神经,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诱发电位的资料证实,有18例膈神经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11例为完全损伤,7例为不全损伤。病理学观察发现膈神经部分损伤时,光镜下见神经纤维部分髓鞘崩解,髓鞘之间散在性地分布着瘢痕化组织。膈神经完全损伤时,可见神经髓鞘崩解,髓鞘之间布满瘢痕化组织。结论100例臂丛撕脱伤中18%的膈神经有损伤,其中7%为不全损伤。应重视这部分病例中膈神经的部分损伤,以便改进手术方法,提高移位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神经束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7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神经束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效果。方法 对70例患者,于上臂上中部切取正中神经、心神经、胸背神经及健侧C7神经束移位给肱二头肌肌支、三角肌肌支等,重建肩、肘关节的功能。结果 供区部分神经切取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文、胸背神经、健侧C7束支移位比全干移位对肌功能的影响小,且同样有效。结论 肱二头肌肌支、三角肌肌支的神经纤维数量少,用供体神经部分神经束即可提供充足的神经纤维,且能保证移位的神经纤维能良好地长入肱二头肌和三角肌。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