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PCI组术后均予以T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PCI组于术后4小时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h(A组)、10h(B组)、12h(C组)、16h(D组)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四个亚组比较,可见术后8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率仍较高4例(13.3%),10h后2例(6.67%)有下降(P0.05),但直至12h方显著下降至1例(3.33%)(P0.05),与16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1例(3.33%)一致(P0.05)。结论 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h,每隔2h抽出2ml,共3次,术后12h解除气囊即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TR-Band桡动脉压迫器两种不同放气方式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止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TRCI术后,使用TR-Band压迫器患者3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98例与对照组192例。观察组术后压迫器压迫2 h开始初次放气,6 h放完,8 h解除加压。对照组术后压迫器压迫4 h开始初次放气,8 h放完,10 h解除加压。比较两组患者末梢经皮血氧饱和度、压迫总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压迫总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胀、淤斑及患者主观不适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压迫2 h后开始放气,6 h放完,8 h解除加压的放气方式比较合理,既可有效压迫止血,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在冠心病介入诊治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185例在我科接受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其中97例采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止血(观察组),88例采用纱布绷带压迫止血(对照组),对患者术后局部渗血、皮下血肿、发绀情况、迷走神经反射及自我舒适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皮下血肿及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渗血、手指发绀与肿胀及患者舒适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止血操作简便、全透明结构、可调节性强、止血效果较好、舒适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宜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止血贴与止血气囊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影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6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60例,根据止血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80例。A组患者采用止血贴进行止血,B组患者采用止血气囊进行止血;两组患者均于造影后6~8 h解除。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发生率、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发生率、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压迫点皮肤损伤及压疮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压迫背侧皮肤损伤及压疮、急性桡动脉闭塞、出血及血肿、拔管迷走神经反射、皮下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贴与止血气囊对经桡动冠状动脉影患者的止血效果相似,但与止血贴相比,止血气囊所致压迫点皮肤损伤及压疮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我院经股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22例患者接受了PCI,60例患者采取人工压迫止血,术后卧床时间(12.10±0.76)h,血管穿刺部位血肿11例,动静脉漏1例,出血假性动脉瘤2例;62例患者使用血管闭合装置,术后卧床时间(6.65±2.10)h,血管穿刺部位血肿5例,无动静脉漏和出血假性动脉瘤.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组与人工压迫组相比,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缩短[(6.65±2.10)h和(12.10±0.76)h,P<0.001),血肿(18.3%和8.1%,P=0.091)、动静脉漏(1.6%和0,P=0.323)、假性动脉瘤(3.3%和0,P=0.147)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后使用外周血管闭合装置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但并不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构性心脏病患者股动脉穿刺后采用壳聚糖止血敷料协助压迫止血的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将需要行股动脉穿刺实施介入操作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00例,心导管术时均使用6F或7F动脉鞘。术后分别采用壳聚糖止血敷料加压迫止血和传统压迫止血方式进行止血,记录压迫止血时间。试验组加压包扎4 h后患者活动下肢,对照组加压包扎6 h,平卧24 h,然后下床活动,记录出血并发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压迫止血时间分别为(4.0±1.5)min和(7.6±2.5)min(P<0.05),总体出血并发症分别为3%和11%(P<0.05)。试验组仅有3例出现渗血,而对照组分别出现3例渗血,4例出血和4例血肿。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对照组中,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对压迫止血时间无明显影响,而试验组压迫时间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壳聚糖止血敷料可有效缩短股动脉穿刺后压迫时间,并减少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新型血管闭合器Boomerang(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入2005年2月至2007年3月在北京军区总医心血管内科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PCI的112例患者,随机应用血管闭合器Boomerang(R)(Boomerang(R)组,68例)和Angioseal(Angioseal组,44例)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封闭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术后即刻、术后4h、出院前24h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两组即刻闭合成功率均较高(94%vs 91%,P=0.78),两组止血时间[(1.89±1.23)min vs(2.01±1.21)min,P=0.633]、下肢制动时问[(5.76±2.23)h vs(5.01±2.05)h,P=0.54]、术后即刻(16%vs 15%,P=0.86)和出院前24h内(1%vs 3%,P=0.75)的小出血发生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4h Boomerang(R)组小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Angi-oseal组(7%vs 13%,P=0.04),两组均无大出血发生.与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患者比较,有糖尿病和吸烟史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4h和出院前24h内小出血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新型血管闭合器Boomerang(R)闭合股动脉穿刺口有效、安全,但对于有糖尿病和吸烟史的患者应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气囊式与旋压式压迫器的止血效果、并发症、患者的舒适程度,找出两种压迫器的优缺点及适用人群。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且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200例,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气囊压迫器组和旋压式压迫器组各100例。对比两组压迫器压迫时有无出血;术后1h患者心率、左上肢血压、术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SpO_2);患者呼叫次数;患者的不舒适感受;撤除桡动脉压迫器后局部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SpO_2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每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两种压迫器均有较高的止血成功率和较低的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但气囊止血器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优于旋压式止血器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llen试验正常,并经桡动脉径路行介入治疗的2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2组:常规组(绷带加压包扎,170例)和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110例),分别观察止血效果、止血耗时、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手部肿胀和局部组织坏死情况等。结果常规组止血效果为100%,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为9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初始成功压迫止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显著长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分别为(14.5±5.7)min比(2.2±0.8)min,(9.7±4.3)h比(3.1±1.2)h,均为P0.01];常规组手部肿胀率明显高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20%比10.9%,P0.05);两种方法对手远端m供均无影响(均为P0.05);常规组术后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低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0.6%比2.7%,P0.05),但无需特殊处理,两组均无压迫处局部皮肤缺血坏死、严重出血、动静脉瘘及皮肤破溃感染发生。结论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Perclose血管缝合器止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2 5 6例P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肝素治疗 ,动脉鞘管均为F7,一组在完成PCI后立即拔除股动脉鞘管 ,选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对穿刺部位动脉进行止血 ,另一组为术后 4~ 6h测活化凝血时间 <180s后拔除鞘管采用手法压迫止血。结果 :Perclose血管缝合器止血的成功率为 95 % ,两组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Perclose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更低的趋势 (2 3.3%∶31.6 % )。Perclose组的止血时间 (5 .1± 3.4 )min ,手法压迫组 (2 8± 10 )min ;Perclose组制动时间 (6 .4± 1.7)h ,手法压迫组 (19± 6 .5 )h。二者Perclose组均明显较手法压迫组缩短。结论 :Perclose血管缝合器是一个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目前经桡动脉穿刺是行冠脉造影术的主要途径之一[1]。为了防止术后桡动脉出血,术后采用止血气囊常规压迫6~12h逐步减压进行止血。关于首次减压时间一直存在争议[2],能否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进一步缩短压迫时间和首次放气减压时间,目前尚缺乏相关临床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首次减压时间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获得合理的放气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糖尿病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该科收治的糖尿病产妇产后出血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1例,观察组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方法。结果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76.1%(P0.05);观察组FPG、术后2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在治疗糖尿病产妇产后出血中疗效显著,可实现快速止血,促进术后子宫切口恢复,且对血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林陶玉  程青虹 《山东医药》2012,52(43):63-64
目的观察对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桡动脉闭塞(RAO)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09例同期于我院行经桡动脉PCI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6例和常规组293例,两组均采用传统操作步骤行经桡动脉PCI,其中干预组对鞘管、导管型号选择及肝素用量、鞘管留置时间、桡动脉压迫器止血方法等进行改良,同时对桡动脉搏动减弱者于解除包扎后徒手持续压迫同侧尺动脉约1 h。观察两组肝素用量、桡动脉鞘外径、造影导管外径及桡动脉搏动情况、术后不适(疼痛、肢体麻木及肢体肿胀)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肝素用量显著大于常规组,桡动脉鞘外径及造影导管外径均显著小于常规组(P=0.000);干预组桡动脉减弱及RAO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分别<0.05及0.01),术后疼痛、肢体麻木、肢体肿胀不适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常规组(P均<0.01)。结论通过合理选择鞘管、导管,应用足量肝素、减少鞘管留置时间,改善桡动脉压迫器止血、减压方法,及对桡动脉搏动减弱者适时实施尺动脉压迫等措施,可降低患者RAO发生率、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三种动脉止血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探讨适宜的护理方案。方法 396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按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方法分为手工压迫组(A组,n=162),Femostop压迫组(B组,n=106),和Perclose组(C组,n=128),监测各组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6h、术后1d内心率、血压变化,睡眠困难、胃肠道症状、躯体疼痛以及出血血栓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手工压迫组比较,Per-close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波动小,睡眠困难、排尿障碍、胃肠道症状、躯体疼痛发生程度较轻;Femostop组术后舒适度各指标与手工压迫组相比无差异;Perclose组出血并发症明显低于Femostop压迫组及手工压迫组。三组血栓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接受PCI治疗的老年患者,Perclose止血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舒适程度;对接受不同止血方法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以改进护理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15.
国人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台疗后血管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和评估国人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在股动脉穿刺处使用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305例符合人选标准并接受封堵器治疗的患者,男性229例,女性76例.其中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者(诊断组)161例,而接受PCI者(PCI组)14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及氯吡格雷75 mg/d.通过采用经股动脉途径的Judkins技术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主要安全终点为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任何需要血管外科治疗,外周动脉的PCI或需超声引导的加压如假性动脉瘤,需输血的严重出血,腹膜后血肿,血栓形成或远端脉搏消失,腹股沟感染,明显腹股沟血肿,死亡.结果:①诊断组及PCI组,成功放置封堵器分别为98.8%和98.6%(P>0.05),即刻止血分别为96.9%和94.4%,无显著性差异(P>0.05).封堵器放置失败的所有患者经手工压迫和压力绷带包扎均成功止血.诊断组7例,PCI组8例(4.4%vs 5.6%,P>0.05)必须经压力绷带包扎方能完全止血;②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0.98%),诊断组1例,PCI组2例,其中1例死亡.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诊断组0.6%,PCI组1.4%,P>0.05).结论:在诊断性造影和PCI后,股动脉穿刺处使用血管封堵器可即刻拔除鞘管并可在90%以上的患者获得即刻止血.使用这种以胶原为基础的血管封堵装置,临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门静脉分流术(TIPS)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两种介入方法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行TIPS术的肝硬化患者和49例行PTVE术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出血复发率、肝功能改善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TIPS组患者与PTVE组患者4 h止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 h止血率均达到100%。TIPS组患者与PTVE组患者术后1、3、6个月出血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TIPS组患者出血复发率低于PTVE组患者出血复发率(P0.05)。TIPS组和PTVE组患者术后6个月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TIPS组共出现3例死亡(3~18个月),3年存活率为92.5%;PTVE组共出现8例死亡(1~16个月),3年存活率为83.7%,经Logrank检验两组患者整体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IPS和PTV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均能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TIPS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TIPS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介入术后TRband气囊止血器和改良后气囊止血器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TR组及改良组,各100例。TR组使用TR Band止血器,改良组使用改良后气囊止血器。比较两种方法的止血成功率、压迫时间、桡动脉术后血管直径、远端肿胀消退时间、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桡动脉闭塞率、局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有较好止血效果。改良组的远端肿胀消退时间为(10.21±2.84)h,低于非改良组的(14.89±3.22)h;改良组的血管局部皮损为3%,低于非改良组的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压迫时间、桡动脉术后血管直径、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桡动脉闭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应用TR Band和改良后TR Band的止血是安全、有效的,改良后的TR Band压迫的止血远端肿胀消退时间、血管局部皮损和患者舒适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三种常用压迫止血器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TRI)后桡动脉压迫止血的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连续经桡动脉行TRI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的480例患者随机(1:1:1)分为3组:平板加压压迫止血器(BT)组(n=157)、气囊式压迫止血器(TR)组(n=160)与旋钮式压迫止血器(RCD)组(n=159),主要研究终点是24 h桡动脉闭塞(RAO)发生率,次要终点是术后血肿、水疱发生率及术后30d RAO发生率。结果 480例患者,平均年龄(60.71±11.58)岁,男性占(74.4)%,3组患者基线资料相似。术后24h RAO发生率BT组明显高于RCD组(16.6% vs.7.5%,P=0.013),TR组与BT组、RCD组相比无差异(10.0% vs.16.6%,P=0.08;10.0% vs.7.5%,P=0.40)。BT组、TR组和RCD组前臂血肿发生率相似(40.1% vs.38.1% vs.32.7%,P0.05)。水疱发生率BT组明显高于RCD组(7.0% vs.1.3%,P=0.01)。30 d随访RAO发生率BT组7.1%,TR组3.8%和RCD组3.2%(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24 h RAO的因素是使用BT加压止血器、动脉内径与鞘管外径比值(RAID/SOD)1和压迫止血时间6 h。结论三种压迫止血器均可达到安全有效止血的目的;TR和RCD压迫止血器相较BT压迫止血器可降低桡动脉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血管闭合装置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心血管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采用经皮血管闭合装置(per-close)止血与人工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80例心血管病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分为人工压迫止血组(145例)和per-close止血组(135例),观察2组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血管并发症等。结果止血组与人工压迫组相比,止血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缩短,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应用per-close的成功率达95%。结论此研究显示,PCI术后应用经皮血管闭合装置,是一个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缩短了止血与下床活动时间,并可减少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不适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采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4例成功进行急诊PCI采用桡动脉径路的患者,术前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直接PCI术后留置桡动脉鞘管6 h,应用瑞翁株式会社生产的RDP700前臂用直型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评价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性别、年龄、体重及替罗非班对止血器压迫时间及肢体远端肿胀消退时间的影响。结果 124例桡动脉径路患者压迫止血器均可于术后即刻成功止血,平均止血压迫时间为(9.9±3.5)h,远端肿胀平均消退时间为(32.4±8.7)h。共有3例(2.4%)发生桡动脉闭塞,5例(4.0%)出现穿刺局部皮肤损害。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直接PCI术后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时间显著延长,撤除止血器后远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亦明显延长(P均0.01)。年龄≥60岁、体重65 kg患者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时间及远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较年龄≥60岁、体重≥65 kg明显延长(P均0.01)。直接PCI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患者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时间较未应用者显著延长,撤除止血器后远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亦明显延长(P均0.01)。结论急诊桡动脉径路行PCI术患者应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安全有效,性别、年龄、体重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影响止血器压迫止血时间及远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