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需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药,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而PCI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却需要减少甚至停止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出血后的止血和抗栓治疗是困扰介入治疗医师的难题。国内外学者对此类患者的治疗进行了一些摸索,但仍未提出明确的治疗指南。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文献及本中心PCI围术期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实践,旨在探讨针对此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调整必要和策略,以及药物调整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标准化治疗.然而,双联抗血小板虽能有效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却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1],约占血管成形术后的2.3%.PCI术后消化道出血对于心脏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3.
正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及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防止PCI后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发缺血事件,但同时增加了局部及全身出血并发症的风险。PCI后合并脑出血虽然发生率低,但病死率、致残率较高,是PCI围术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脑出血,若继续应用抗栓药物会进一步增大急性期血肿面积,而停用抗栓治疗可能引发的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等血栓事件,同样会危及生命。本综述结合近期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指南,就PCI后合并脑出血的抗栓治疗策略及其预防进行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故预防AF、脑卒中等栓塞并发症的抗凝治疗尤为重要。冠心病(CH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冠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CHD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为预防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术后常规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AF合并CHD患者PCI术后针对不同抗栓机制的联合治疗是合理的,但目前很难把握好有效抗栓及出血风险的平衡点。因此,在术前严格评估患者术后的栓塞及出血风险,预见性地选择术后的抗栓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原因及对策,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处理措施。结果支架贴壁、膨胀不良、未完全覆盖病变,分叉病变,停服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和(或)药物抵抗等为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结论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可能与技术因素有关支架贴壁不良等;晚期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可能与支架再狭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当有关。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血栓抽吸导管负压抽吸,反复球囊扩张或重新置入支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指南大多数推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采取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以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预防缺血事件的发生.但长程DAPT方案势必会增加出血风险.新型药物洗脱支架使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新型P2 Y12受体抑制剂具有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以及PCI术中腔内影像学的应用,都大大降低了PC...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 详细询问术后患者再发胸痛的诱因和服药情况 ,做心电图和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1例术后口服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 ,并大量饮酒 ;1例患者血管硬化明显 ,估计支架帖壁不充分 ;1例术后情绪激动 ,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导致血栓形成。结论 支架内亚急性血栓成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与血管病变特点 ,支架长度及帖壁情况 ,抗凝、抗血小板是否充分 ,患者情绪等因素有关 ,一旦发生立即进行溶栓和急诊PCI。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加波力维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本文使用典型病例讨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意义及停用抗血小板治疗的危险性。在此对本病例在没有临床用药指南的情况下,根据临床经验谨慎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输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治疗,得到成功救治的经验予以回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612例AMI支架置入术后患者,4例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分析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 4例AMI患者在介入治疗后2~13 d发生原梗死部位的再次AMI,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近0.7%,3例裸金属支架,1例药物洗脱支架.3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糖尿病.1例支架贴壁不完全,2例补救性PCI因出血并发症未规范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再次PCI后,1例因左心衰死亡.结论 AMI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多发生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介入治疗后明显残余狭窄、血栓残留病变患者,合理选用支架,规范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是防止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由于围手术期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已经大大减少.本文报告两例急诊PCI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以提高将来识别和处理这种情况的能力.过去4年间成功地对195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但是术后有2例(1%)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剂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致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接受 PCI 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兰索拉唑治疗的实验组,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在实验组患者中,未有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有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的不适,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18例患者出现消化道的不适,实验组消化道出血以及消化道不适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降低 PCI 术后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引起消化道出血以及消化道不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进行血运重建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方法之一.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是在Mustang支架上涂有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抗血小板聚集药西洛他唑(cir-ogtazol)以及控制药物释放的聚合物以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和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国产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165)对减少PCI术中、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Firebird术中、术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ACS患者,研究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方式,术后标准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基础治疗。不同个体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不同,对抗血小板药物低反应的患者发生血管事件的概率就增大。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能减少术后血栓性事件的发生,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风险。床旁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可即时监测血小板反应性,使抗血小板药物在降低血栓性事件风险的同时又不额外增加出血风险,指导抗血小板药物在PCI术后患者中的个体化治疗。本文就PCI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临床检测方法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无论是置入裸金属支架(BMS)还是药物洗脱支架(DES),DAPT已证实可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肌梗死(MI)和死亡风险。虽然当前指南推荐置入BMS后应用DAPT至少1个月,置入DES后应用DAPT至少12个月,但随着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出现和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不同DES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时限仍存争议,本文旨在探讨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在不同类型支架及病变置入支架后抗血小板时限、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以及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选择,以期对临床实践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5.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以降低死亡率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较阿司匹林单药治疗显著改善ACS患者临床转归,指南推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作为ACS和PCI术后患者的首选抗血小板方案[1].但两药联用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因此相当数量患者需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最近,多项研究涉及氯吡格雷与PPI联用的不良反应,备受临床医师关注,现就其研究进展做此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年龄75岁PCI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年龄75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和对照组60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PCI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性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全因病死率。结果观察组PCI术后1年无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心肌梗死2例,心绞痛5例,死亡3例。对照组PCI术后1年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心肌梗死3例,心绞痛6例,死亡4例。观察组PCI术后1年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 6.7%,P0.05)。观察组轻微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vs 0%,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有效预防年龄75岁患者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梁恒勇  甘振钊 《内科》2014,(1):22-23
目的探讨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联用埃索美拉唑预防消化道出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PCI治疗术后6~12个月内持续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22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同时有无联合使用埃索美拉唑分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不良消化道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期间,A组患者没有出现消化道出血,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24例,心血管不良事件6例,包括2例脑卒中,4例支架内血栓;B组消化道大出血18例,新发消化道不良反应64例,其中14例有粪潜血阳性,心血管不良事件10例,其中亚急性支架内血栓2例,脑卒中2例,新发心梗6例。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不降低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的疗效,同时可明显降低患者消化道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应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DES)导致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05年11月至2007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且置入国产DES支架的429例患者中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架释放情况以及术前抗血小板治疗等相关因素。结果7例患者均具有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其梗死相关血管1例为左前降支,6例为右冠状动脉而且均为弥漫长病变、术前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到支架置入时间为(124.2±3.7)min、支架释放压力为(1261.39±213.78)kpa,有5例患者行高压球囊支架内后扩张,平均扩张压力为(1491.39±169.20)kPa,平均次数为(2.8±1.5)次;血栓发生后有3例患者经重复球囊扩张,1例经再次置入支架,3例静脉滴注替罗非班等治疗好转,无1例死亡。结论国产DES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而导致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多具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其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可能与梗死相关血管为弥漫长病变,且多为右冠状动脉、术前服用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支架释放后多次高压后扩张等因素有关。经再次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和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光学相关断层成像(OCT)分析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入选2011-01-2017-12经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明确诊断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8例。8例患者在PCI术中均行OCT检查。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PCI过程及OCT图像特征。结果:7例伴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2例合并轻度左心功能不全。首次支架置入至发生支架血栓的平均时间(818±651) d;双联抗血小板服用平均时间(312.8±76.3) 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水平为(3.44±1.35) mmol/L,均未达到目标值;1例在术后停用双联抗血小板3个月、2例在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期间、5例在单用阿司匹林期间发生支架内血栓;6例置入依维莫司药物支架,1例行支架内非顺应性高压球囊扩张,1例行紫杉醇药物球囊治疗。OCT图像特征:7例患者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形成,5例为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破裂,2例为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侵蚀;1例出现严重支架贴壁不良,贴壁不良比例达66.2%;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架小梁无内膜覆盖,平均为(10.4±6.2)%;5例支架内见红血栓,3例支架内见白血栓。结论: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患者首次及再次住院多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与高LDL-C水平。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支架贴壁不良是导致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OCT的应用有助于明确晚期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接受阿司匹林和波立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标准化治疗。在置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后由于支架内皮化进程缓慢,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甚至要长于24个月。据统计,我国2008年进行PCI术患者约为16万,2009年预计将超过20万。由于行PCI术患者数日庞大,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