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发生卒中、左心室肥厚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关系。方法对280例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为:晨峰组患者96例(MBPS≥35 mmHg),非晨峰组患者184例(MBPS35mmHg)。采集患者卒中病史,同时行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探讨血压晨峰与发生卒中、左心室肥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结果晨峰组患者卒中发生率为40.6%,非晨峰组发生率为28.3%,两组卒中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晨峰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54.2%,非晨峰组发生率为40.2%,两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晨峰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为65.6%,非晨峰组发生率为52.7%,两组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患者卒中、左心室肥厚、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增高,降压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治疗血压晨峰,减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与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胱抑素C(CysC)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4例,根据血压睡-谷晨峰值分为晨峰组69例,非晨峰组85例。收集两组受试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计算晨峰血压(MBPS)值。比较两组受试者血糖、血脂、血清CysC及尿ACR水平,并将MBPS与各生化指标进行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晨峰组24 h、白昼及夜间平均收缩压、MBPS变异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晨峰组ACR、CysC值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1)。MBPS与ACR、CysC呈正相关(r=0.342,0.194,P0.05)。结论高血压晨峰患者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胱抑素C水平能够早期发现肾脏损伤,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2组:血压晨峰值≥5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晨峰组,血压晨峰值<55mm Hg为非晨峰组,每组40例,均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晨峰组24h、昼间、夜间收缩压及血压晨峰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晨峰组LVMI明显高于非晨峰组;左心室肥厚比例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MBPS)对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13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常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清胱抑素C(CystainC)、血清肌酐(Scr)、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pressure monitoring,ABPM),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做对比分析。结果晨峰组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5),晨峰组血β2-MG、尿mAlb、血清胱抑素C明显高于非晨峰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血脂谱、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具有MBPS的高血压患者较无MBPS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心脏结构、功能、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24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为晨峰组(MBPS组)、非晨峰组(非MBPS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V)、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AV)及EV/AV.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MBPS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1),MBPS组LVMI高于非MBPS组,EV减慢,AV加大,EV/AV降低.MBPS组室性早搏、心房纤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MBPS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者有更明显的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损害.室性早搏、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将13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98例,阳性组40例,比较两组非杓型与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情况及各时段平均血压。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发生率微量白蛋白尿阳性者高于阴性者(χ2=4.54,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呈非杓型者平均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大于呈杓型者(t=4.39,P<0.01)。白昼平均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明显低于阳性组(t=-1.73,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明显低于阳性组(t=-1.93,P<0.05),余各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微量蛋白尿的产生可能与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平滑指数与微量白蛋白尿及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指数、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左室重塑的特点。结果 MCA组的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平均动脉压(MAP)、脉压(PP)水平优于NMC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组的向心室肥厚、左室肥厚的发生率高于NM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24 h微量白蛋白量与左室重量指数及MSBP、MDBP、MAP、PP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有微量蛋白氮尿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较高,且LVMI较大,左室肥厚的发生率高,微量白蛋白与血压变化及左室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明确其对主要靶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潜在损害。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8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测定尿微量白蛋白(UALB),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电图计算QT离散度(QTcd)。结果晨峰组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晨峰组的LVMI、QTcd和UALB指标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2组BMI、血脂、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晨峰使靶器官损害增加,因此遏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反应对降压达标和减缓靶器官受累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MBPS)现象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依24 h动态血压分MBPS组(104例)和非MBPS组(82例).所有对象进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发生率. 结果 MBPS组24 h、白昼以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脉压均较非MBPS组高(P<0.05或P<0.01),MBPS组的LVMI及左右两侧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非MBPS组(P<0.05或P<0.01);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MBPS组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1).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MBPS现象者有明显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白蛋白分期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患者24h内的尿微量白蛋白量,把2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正常组、微量组和大量组.分别测定三组的空腹血糖、体质指数、空腹胰岛素、血压、血脂、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24h尿白蛋白定量等.最后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的年龄、血压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正常组(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血压、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压大于微量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随着尿白蛋白量增加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增加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马丽娜  冯明  马佳 《心脏杂志》2010,22(2):225-22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7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有晨峰现象(MBPS)组(40例)和无晨峰现象(NMBPS)组(67例),检查空腹血脂、血糖和肌酐,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MBPS组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缩压高于NMBPS组(P<0.05)。MBPS组的LVMI显著高于NMBPS组[(132±28)g/m2 vs.(113±28)g/m2,P<0.01]。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有晨峰现象者更易发生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人褪黑素分泌水平的变化,探讨褪黑素与老年病人血压晨峰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225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分为晨峰组(119例)和非晨峰组(106例),另选择同期78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昼夜尿6-羟基硫酸褪黑素(6-SMT)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昼夜尿6-SMT水平、夜间/白昼尿6-SMT比值与血压晨峰的相关性。结果晨峰组夜间6-SMT水平和夜间/白昼尿6-SMT比值显著低于非晨峰组和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晨峰血压与病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 h平均收缩压呈正相关(P0.05),与夜间6-SMT水平、夜间/白昼尿6-SMT比值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6-SMT水平、夜间/白昼尿6-SMT比值是血压晨峰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夜间6-SMT水平和夜间/白昼尿6-SMT比值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出现血压晨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微量白蛋白尿对心功能的预后价值。方法:225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患者根据微量白蛋白尿是否阳性,分为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n=124)和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n=101)。观察两组患者再灌注治疗后24小时T波倒置和2小时ST段下降幅度;心肌梗死急性期、3个月和6个月时的左心室大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血浆脑钠肽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史、心绞痛史、心肌梗死史、心律失常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灌注后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24小时T波倒置及2小时ST段完全回落明显低于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P<0.05);再灌注后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24小时T波无倒置和2小时ST段部分回落和无回落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与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6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高、左心室射血分数低(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及6个月时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升高,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及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组内分别比较:心肌梗死急性期、3个月和6个月血浆脑钠肽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是心功能变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2例,据24h动态血压分晨峰组(MBPS组,128例)与非晨峰组(非MBPS组,164例),检查血脂、空腹血糖、肌酐,计算人体质量指数(BMI)、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非MBPS组比较,MBPS组24h收缩压(SBP)[(138.2±13.2)mmHg比(153.1±12.1)mmHg]、白昼SBP[(143.3±12.7)mmHg比(158.2±9.1)mmHg]以及夜间SBP[(136.6±9.4)mmHg比(150.7±10.1)mmHg]均明显升高(P<0.05),LVMI[(101.76±34.45)g/m2比(138.13±37.6)g/m2]、颈动脉IMT[(0.84±0.11)mm比(1.35±0.35)mm]均明显增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压晨峰与LVMI、IMT呈正相关(r分别=0.688,0.524,P均<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MBPS)对靶器官结构及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2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24ABPM)分为MBPS组(173例)和非MBPS组(149例),常规检查血脂谱、空腹血糖、肌酐,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CA-IMT),心电图测量计算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结果 MBPS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MBPS组的LVMI、CCA-IMT、ICA-IMT指标均高于非MBPS组[LVMI:MBPS:(170.1±16.4)比非MBPS:(143.5±14.8)g/m2;右侧CCA-IMT:MBPS:(1.5±0.1)比非MBPS:(0.9±0.2)mm,右侧ICA-IMT:MBPS:(1.3±0.2)比非MBPS:(0.9±0.3)mm,P均<0.05].MBPS组的QT间期、QTc、QTd及QTcd指标亦高于非MBPS组[MBPS:QT:(370.0±24.6)比非MBPS:(352.0±32.4)ms;QTc:MBPS:(414.0±23.7)比非MBPS:(409.0±31.6)ms;QTd:MBPS:(32.3±10.5)比非MBPS:(30.1±9.6)ms;QTcd:MBPS:(40.2±10.8)比非MBPS:(37.5±10.1)ms,P均<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者有更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同时有心肌复极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16.
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YL  Xie ZQ  Deng Y  Lin ZQ  Wu ZQ  DU ZY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2):1030-1033
目的 研究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发生情况与血压变异性、降压药物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或体检的中老年军人进行问卷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血压晨峰程度是否超过35 mm Hg(1 mm Hg =0.133 kPa)分为晨峰组(101例)和非晨峰组(420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发生率为19.4%,其中老年和超高龄患者血压晨峰患病率高于中年患者(18.9%、21.8%、5.6%,P<0.01);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具有较高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32.8±13.3) mm Hg比(128.8±13.3)mm Hg]、空腹血糖水平[(5.96±1.59) mmol/L比(5.68±1.22) mmol/L,P<0.05]以及24h血压变异性;服用利尿剂组晨峰发生率较未服用组高(27.4%比17.6%,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出现血压晨峰现象,空腹血糖水平、24h血压变异性可能是血压晨峰的影响因素,利尿剂可能不利于血压晨峰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悦胶囊对高血压病人晨峰血压(MBPS)的影响及尿微量蛋白(mALB)的变化。方法选择120例存在血压晨峰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悦胶囊。两组均在服药4周后再次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白天、夜间及晨起的血压,测量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压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但治疗组病人血压晨峰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血压晨峰改善后,病人mALB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心悦胶囊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血压晨峰现象,并有效降低尿微量蛋白,减少早期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6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血压晨峰值≥32.6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为晨峰组(42例),血压晨峰值32.6 mm Hg为非晨峰组(144例),并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患者同时具备胸痛、心电图动态变化或心肌酶学变化为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比较2组年龄、动态血压参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结果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清晨动脉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晨峰组24 h平均动脉压、清晨脉压虽高于非晨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r=0.9),非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无相关性(r=0.3)。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清晨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监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高血压(morning blood pressure,MBP),检测清晨高血压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对心脑肾靶器官的影响,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方法对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利用动态血压测定仪进行血压分析,分为血压晨峰组36例与非晨峰组34例;依据超声心动图计算心肌左室质量指数(LVMI),尿微量清蛋白及肌酐并计算2者比值(ACR),以颅脑磁共振或CT筛查脑梗死。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的BNP、LVM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ACR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出现脑梗死24例,非晨峰组出现脑梗死14例,晨峰组与非晨峰组脑梗死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MBPS与心脑肾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因此应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服药时间,减少血压晨峰时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的关系.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按晨峰值分为晨峰组(MBPS组) 98例与非晨峰组(NMBPS)52例,均常规检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肌酐(Cr)、血糖、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ys-C)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LVMI和体重指数(BMI).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史、BMI、TC、TG、LDL、Cr、Cys-C和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BPS组的高血压病程、HDL、LVDd、IVST、LVPWT、LVMI高于NMB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BPS与高血压病程、LVDd、IVST、LVPWT、LVMI呈正相关.结论 左室肥厚(LVH)与血压晨峰有关,降低晨峰是高血压管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