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凤强 《广州医药》2007,38(5):71-73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5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能有效降低内皮素-1水平,减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防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内皮素-1可能是其发挥作用过程中的某一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观察2周内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13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脑血管痉挛。结论: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确切,应早期使用。  相似文献   

3.
易春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172-317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孪患者的临床资料,重度脑血管痉挛4 例,轻中度脑血管痉挛14 例.结果 18 例患者中6 例得到治愈,7 例病情有所好转,3 例病情恶化,2 例死亡.结论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的并发症,但若能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则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护理常规,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观察患者脑功能有无异常,加强对患者语言、感觉、定向力等功能的观察和生活护理.  相似文献   

4.
王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8):989+999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泵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微量泵泵入尼莫地平,体重低于70kg或血压不稳定者,治疗开始2h内可按照0.5mg/h泵入,如果耐受性良好且无明显血压下降时,2h后增至1mg/h泵入;体重大于70kg者剂量宜从1mg/h泵入,如无不适,2h后可增至2mg/h。结果:微量泵泵入尼莫地平能及时解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能够做到给药剂量及时准确、均匀,避免了药物浓度大小起伏而产生副作用。明显降低了患者缺血性神经损伤及病死率,在住院期间患者无并发症发生。临床上收到较好效果。结论:科学护理是微量泵入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尼莫地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对病情改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常规结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连续2周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首先都采用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然后治疗组患者配合前列地尔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只输入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16例患者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0.0%,其中治疗组7例,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显示治疗组GOSE≥7分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前列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对7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主要发生在出血后2周内(75.34%),脑血管痉挛与血压升高相关(P<0.05),过早活动与不良刺激可致脑血管痉挛,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充分认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但有效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对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资料回顾,30例行护理干预治疗,另外30例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结果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较未干预者恢复良好。结论对sICAM-1进行动态监测,可以较好地指导医护人员对脑血管痉挛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脑血管痉挛患者,以随机均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应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标准血流速度(VMCA)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用药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方法:分别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和尼莫地平片对122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进行预防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对照观察。结果:尼莫地平注射液组(60例)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脑血管痉挛疗效优于尼莫地平片组(6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硫酸镁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搜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纳入研究为硫酸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员按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Jadad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合计6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较,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硫酸镁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88,95%CI0.63~1.25,P>0.05),也未能显著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性死亡率(OR=0.77,95%CI 0.47~1.25,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激素冲剂疗法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24例疗效观察杨玉华田风富*(无棣县人民医院内科,251900*滨州地区人民医院)我们两医院1994年6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48例,我们用激素冲剂疗法进行了治疗对照...  相似文献   

14.
任雪梅 《中外医疗》2012,31(6):144-14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2月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经尼莫地平治疗和精心护理,痊愈14例,好转12例,有严重后遗症5例,死亡6例,病死率16.2%。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可显著降低迟发性VCS的发生,改善SAH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②方法 将有不同程度血管痉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血管内治疗+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单纯尼莫地平治疗组,观察治疗后TCD检测情况及临床症状的改善.③结果 血管内治疗组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的病例少于尼莫地平治疗组,无死亡病例,尼莫地平治疗组死亡2例.④结论 血管内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对7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主要发生在出血后2周内(75.34%),脑血管痉挛与血压升高相关(P〈0.05),过早活动与不良刺激可致脑血管痉挛,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充分认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总结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46例,临床表现为最初发病后,再次出现症状加重及意识障碍,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DSA示脑血管痉挛,MRI表现为分水岭区及丘脑区点片状梗死病灶.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扩血管和激素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在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和可靠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从2013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管VS(收缩峰流速),观察组较对照组慢,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病死率以及CVS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出血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脑血管内各血管流速,降低病死率和再出血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特点和应对策略。方法将同是基底池部位的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出血原因分为外伤组及动脉瘤组,对比其CT的Fisher分级、入院GCS评分及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结果两组出血部位一致,出血量相似,但是血管痉挛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比,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表明二者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对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原发病因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可再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